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兩使

鎖定
宋統稱節度使觀察使為兩使,有節度觀察留後為武臣遷轉之階,政和七年(1117),改名承宣使
中文名
兩使
其    一
節度使
其    二
觀察使
時    期

目錄

兩使節度使

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炅採取各種政策,削弱節度使的軍、政、財權,以加強中央集權乾德三年(965),令各地賦税收入除日常軍費所需外,全部運送中央,剝奪了節度使擅自處理地方賦税的財權。同年還命令諸州府選送精兵給中央,削弱了地方的兵權宋太祖在平定湖南時,便命令湖南各州府直屬中央,不再隸屬於節度使。太宗又於太平興國二年 (977)詔令所有節度使屬下的支郡都直屬中央,節度使所領只是一州府,宋政府又以朝臣出任知州、知府。此後,節度使一般不赴本州府治理政事,而成為一種榮譽性的虛銜,授予宗室、外戚、少數民族首領和文武大臣,對武將更是晉升的"極致",多者可帶兩三鎮節度使,禮遇優厚。而節度使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等虛銜,或宰相罷官到地方上帶節度使虛銜,謂之使相,尤為榮耀。遼、金分別於大州或節鎮諸州置節度使,掌管軍民兩政。此外,遼聖宗耶律隆緒亦將統領上京、中京地區契丹及奚族的五十一部首領令隱改稱節度使。金於胡裏改等路亦設節度使,管轄部族事務。元代廢。

兩使觀察使

宋於諸州置觀察使,無職掌,無定員,亦不駐本州,僅為武臣準備升遷之寄祿官,實系虛銜。遼在不置節度使的州設觀察使司,以觀察使領本州政務。金代以節鎮節度使兼管本管內觀察使事,主管本州民政。元代廢。民國初年,改清朝之分巡、分守道為觀察使,以後改稱道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