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戚

鎖定
外戚,是一個漢語詞,拼音為wài qī,指帝王的母親和妻子方面的親戚。
中文名
外戚
別    名
“外家”
“戚畹”
解    釋
帝王母族妻族
出現原因
皇位繼承製度的侷限性等
代表人物
西漢末的王莽
相關書籍
漢書·外戚傳贊》

目錄

外戚釋義

亦稱“外家”、“戚畹”。指帝王的母族、妻族 [1]  。歷史上,帝王年幼時,外戚往往干政擅權,甚至有改朝篡位者,如西漢末的王莽與建立隋朝楊堅等。

外戚出處

漢書·外戚傳贊》:“夫女寵之興,由至微而體尊,窮富貴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禍福之宗也。序自漢興,終於孝平,外戚後庭色寵著聞二十有餘人。然其保位,全家者,唯文、景、武帝太后及邛成後四人而已……其餘大者夷滅,小者放流,烏噱!鑑茲行事,亦已備矣。”
劉知幾《史通·題目》:“如馬遷撰皇后傳以外戚命章,按外戚憑皇后以得名,猶宗室因天子而顯稱也。”
宋史·李處耘傳論》:“幸聯戚畹之貴。”
又《后妃傳上·章獻明肅劉皇后》:“晚稍進外家……姻戚、門人、廝役拜官者數十人。”
吳偉業永和宮詞》:“外家官拜金吾尉,平生遊俠多輕利,縛客因催博進錢,當筵便殺彈箏伎。班姬才調左姬賢,霍氏驕奢竇氏專。涕泣唯聞椒殿詔,笑談豪奪灞陵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