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內蒙古大學計算機學院

鎖定
內蒙古大學計算機學院是內蒙古大學下屬學院,前身是1978年設置的計算機專業和1988年成立的計算機科學系。1997年成立計算機學院,內蒙古大學軟件學院成立於2005年,與計算機學院為一個實體,兩個牌子。學院由計算機科學系、軟件工程系、信息工程管理系、網絡中心和計算中心(實驗中心)組成。擁有蒙古文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生態大數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有無線網絡與移動計算、蒙古文信息處理技術、社會計算與數據處理、雲計算與服務軟件、大數據分析技術5個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 [1] 
中文名
內蒙古大學計算機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主管部門
內蒙古大學
主要院系
計算機科學系、軟件工程系、信息工程管理系

內蒙古大學計算機學院學院簡介

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被評為自治區品牌專業。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擁有計算機應用技術博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設有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2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計算機應用技術被評為自治區重點學科。
學院現有教職工81人,其中專業教師63人,教輔人員8人。教師隊伍中有教授15人,副高級職稱25人,博士35人。有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26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入選自治區 “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2人,入選教育廳“111”人才工程二層次1人。有1人當選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學院在蒙古文信息處理、計算機網絡、數據挖掘與人工智能等研究方向已形成特色和優勢,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學院有網絡協議工程與智能信息處理、蒙古文信息處理技術和數據挖掘與知識工程等3個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近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20餘項;省部級重大重點項目10餘項、其他省部級項目40餘項。有9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有3項教學成果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院目前在校本科生900餘人,碩士研究生180餘人,工程碩士120餘人,博士生20餘人。 [1] 

內蒙古大學計算機學院發展歷史

內蒙古大學計算機科學的研究與應用,嚴格的講也有不短的歷史。50年代末60年代初,學校從數學系在讀的學生中,抽調了部分人,送往北京大學等科研院所進行專門的培訓進修。正是他們與建校時來內蒙古大學從事計算機教學與研究的老師們組成了內大數學系計算機教研室,成為內蒙古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奠基者。回顧計算機學院的奮鬥歷程,總結幾十年的建設成就,近三十年的發展變化應該是回顧和總結的重點。
一、計算機專業(1978—1988)
1978年計算機教研室從數學系分出後與物理系的無線電專業共同組建了電子系,在電子系正式設置了計算機專業,確切稱為計算技術專業,並於1978年開始招收本生。(在此之前曾招過了兩屆“工農兵”大學生,共計有50-60人)。計算機專業創建人之一張宇銘老師時任電子系的副主任,分管計算機專業的相關工作。當時的骨幹教師有謝育先、吳秀峯、鄒廣然、孟雲、葉新銘、敖其爾等十餘人。1984年張宇銘老師調走後,由謝育先老師擔任主管計算機專業的副系主任.
二、計算機科學系(1988—1997)
1988年秋,經自治區政府批准,計算機專業從電子系分出單獨成立了計算機科學系,實現了計算機老一輩教師的夙願。首任系主任是吳秀峯老師,副系主任是段禪論老師,白景山老師由數學系調任該系任總支書記。1990年6月學校調張榮軍同志到計算機科學系任行政副系主任,並於1995年兼任總支副書記。計算機科學系成立之初,條件雖簡陋,但非常重視教學工作,把教學質量作為立系之本,為此採取了三項措施,一是邀請我校原副校長、數學系教授陳杰先生給青年教師傳授教學經驗,二是及時修訂了教學計劃、引進國外原版教材,三是在職培養或從外引進了一批碩士生並讓他們擔任班主任,這三項措施為實現高起點辦學、高質量育人的宗旨奠定了基礎。1988年底又成為自治區計算機應用專業自學考試專業的主考院校。 1992年初,葉新銘老師回國工作後任計算機科學系主任,1994年初段禪倫老師調教務處任副處長,高光來老師任主管教學的副系主任。同時間學校計算中心併入計算機科學系,張玉平老師任副系主任兼計算中心主任,1995年又成立了網絡中心,由葉新銘老師兼主任。以兩個中心一個係為辦學基本單位再次拓展了計算機科學系的基本架構。新的系領導班子在改變理念,搶抓機遇,大膽創新,為提高辦學水平,在不斷重視教學的同時,又特別強調開展科學研究和橫向開發,通過凝鍊科研方向,凝聚學科隊伍,以葉新銘老師和敖其爾老師為學術帶頭人的網絡與分佈式系統、蒙古文信息處理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優勢。通過兩年的努力於1993年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點申報獲得批准,這是自治區第一個計算機方面的碩士點。以此為新起點,計算機系學科建設科研教學,人才培養步入快速發展軌道。接連不斷地取得一個又一個新成績。葉新銘老師和敖其爾老師分別在1994年和1995年晉升為教授。1994年和1996年在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基礎上又先後增設了計算機軟件和管理信息系統兩個本科專業。
三、計算機學院(1997年--)
為適應國家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形勢,根據學校逐步要建立校、院、系三級建制,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要求,經自治區政府批准於1997年6月6日成立了內蒙古大學計算機學院。學院由當時的計算機科學系、網絡中心、計算中心以及系內的幾個研究室(所)組成的。學院首任院長是葉新銘老師,副院長為高光來老師,蘇林英老師為計算中心主任(副處級)。1997年底張榮軍同志由黨總支副書記、副系主任改任院黨總支書記,吳承勇老師新任副院長兼網絡中心主任,崔健同志任計算機科學系副主任。2000年蘇林英老師出國後由王俊義老師任計算中心主任。1998年教育部調整了本科專業目錄,學院原有的3個本科專業變更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兩個專業,2001年又增設了電子商務專業。與此同時,2000年新增了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碩士學位點,2003年又新增了計算機系統結構、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點。至此學院已有了四個碩士點。1999年高光來老師晉升為教授,2000年王俊義、劉彥文兩位老師又晉升為教授,2001年吳承勇老師亦晉升為教授,隨後在2002年又有段禪論老師晉升為教授,2003年劉鐵英、須毓孝、劉實晉升為教授。2002年學院由主樓遷入理科樓,科研、教學用房和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2006年網絡中心遷入網絡會議中心新址。
2003年12月學院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高光來老師任計算機學院院長,吳承勇老師任副院長兼網絡中心主任,魏風歧老師任計算機科學系主任,王俊義老師任計算中心主任,張榮軍同志仍就擔任院黨總支書記。2004年6月學院又申請的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授權點獲得國務院學位辦批准,使內大成為工程碩士辦學單位。2004年12月學院的網絡協議工程與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被評為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為了擴大辦學能力,2005年又申報成立了內蒙古大學軟件學院,與計算機學院一個實體兩塊牌子。2005年12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被評為自治區級品牌專業。引以為豪的是2006年1月計算機應用技術博士學位點獲得批准,這是自治區第一個信息學科方面的博士點,標誌着內蒙古大學計算機學科跨入高校先進水平。同年葉新銘、高光來、李文三位教授被評為博士生導師。2006年5月軟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又獲批准。2006年11月計算機實驗室被評為自治區級實驗示範中心。2004年又有賈波、李文兩位老師晉升為教授,2006年馬浩海老師亦晉升為教授,學院湧現出一批年青的學科帶頭人。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呈現出勃勃生機。
回顧歷史,感慨今朝,內蒙古大學的計算機從專業到建系、建院三個階段近三十年的發展,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計算機學院成立以後的近十年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學科和專業建設方面有一個博士點,一個一級碩士點,四個二級碩士點,兩個工程領域學位授權點,四個本科專業。在普通本科和碩士生教學方面培養質量明顯提高,辦學規模是建系時的5倍,在校本科生近千人,在校碩士和工程碩士逾300人;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在職的50多位教師中有教授11人,副高專業技術職稱近30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5人。近十年間學院的科研實力也明顯增強,研究水平大大提高。先後承擔了國家863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多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項、省部級重大重點項目5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5項。形成了具有鮮明的地區和民族特色的科研方向,總體實力躋身於全國重點高校同類專業前50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