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入室操戈

鎖定
入室操戈(拼音:rù shì cāo gē)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鄭玄傳》。 [1] 
入室操戈指到他的屋裏去,拿起他的武器攻擊他;比喻就對方的論點,找其紕漏,反駁對方。偏正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1]  [5] 
中文名
入室操戈
拼    音
rù shì cāo gē
近義詞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出    處
《後漢書.鄭玄傳》
注音字母
ㄖㄨˋ ㄕㄧˋ ㄘㄠ ㄍㄜ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

入室操戈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鄭玄傳》:“時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玄乃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入室操戈”。 [1] 

入室操戈成語典故

東漢時期,有一位文學家、教育家名叫鄭玄。鄭玄從小勤奮好學,太守杜密認為他是個可造之材,於是推薦他進入太學讀書。 [2]  [3] 
鄭玄小時候就已熟讀《左傳》《韓詩》《公羊》《禮記》等典籍,讀完太學後,又四處投拜名師學習。他曾投到大學者孔融門下求學。但是,孔融門下有四百多名學生,只有五十名學生能當面聽課,其餘學生只能間接地接受老師的教導。 [2]  [3] 
鄭玄在孔融那裏刻苦學習了三年,還未見過先生的面,不過他學習用心,逐漸出類拔萃。當鄭玄學成離開時,馬融感慨地説:“鄭玄走了,我全部的學識也都被他帶走了。” [2]  [3] 
黨錮之禍發生後,鄭玄受到牽連,與同郡孫嵩等四十餘人都被監禁,失去了人身自由,他索性關閉大門一心鑽研經書。當時好友何休寫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三篇文章。鄭玄讀完後,不同意他的見解,於是又寫了《發墨守》《針膏盲》《起廢疾》三篇文章來進行反駁。何休讀完後,發現鄭玄是利用自己文章裏的觀點來反駁自己,而且很有道理,不由得感慨道:“你這不是到我的屋子裏,拿我的武器來向我進攻嗎?” [2]  [3] 

入室操戈成語寓意

鄭玄利用何休自己文章中的觀點來反駁何休,令何休倍感嘆服,發出了“入室操戈”的感嘆。早在千餘年前,春秋時期的韓非子就提出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理念。在面對不同觀點的時,不一定要一味的全盤反駁對方觀點。從對方論證過程中發現論點與論據間的矛盾,論據間的自我矛盾,論證方法與論點之間的矛盾,抓住對方的弱點和紕漏,往往會出奇制勝。 [3]  [4] 

入室操戈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入室操戈”指到他的屋裏去,拿起他的武器攻擊他;比喻就對方的論點,找其紕漏,反駁對方。偏正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1]  [5] 
運用示例
宋·陳亮《與呂伯恭書》:“至於二三小臣去來,豈能便幹國家大體?果能通天地於一身,安有爾許擾擾,入室操戈,不罪唐突?” [1] 
明·吾丘瑞《運甓記·手板擊鳳》:“時耐奸雄跋扈,偽將心事拋他。謬為恭敬權趨附,待時入室操戈。” [1] 
明·陳汝元《金蓮記·詬奸》:“章相與學士,初方指水盟松,後反操戈入室,不免乘此機會,嘲他幾句。” [1] 
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本為小人之交,豈能責以君子之道。操戈入室,理所必然。” [1] 
參考資料
  • 1.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911
  • 2.    蘇春梅編著. 中華成語故事經典全集 第3卷[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5.05:173
  • 3.    張璐改編. 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經典名著必讀 中華成語故事 青少版[M]. 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 2012.01:161-162
  • 4.    劉國正主編;梁婕等編著. 初中語文[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1996.06:329
  • 5.    入室操戈的解釋|入室操戈的意思|漢典“入室操戈”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