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克勞斯·馮·克利欽

鎖定
克勞斯·馮·克利欽(Klaus Von Klitzing),1943年6月28日出生於德國波森省(今波蘭施洛達),德國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德國自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宗座科學院院士,奧地利科學院院士,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長。 [1]  [7]  [9-10] 
克勞斯·馮·克利欽於1969年3月畢業於布倫瑞克工業大學;1972年獲得維爾茨堡大學博士學位;1980年11月—1984年12月任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198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並當選為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1月起任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長;199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1996年當選為德國自然科學院院士;2003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200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7年當選為宗座科學院院士和奧地利科學院院士。 [7]  [9] 
克勞斯·馮·克利欽主要從事低維電子體系方面的研究。 [10] 
中文名
克勞斯·馮·克利欽
外文名
Klaus Von Klitzing
國    籍
德國
出生地
德國波森省
出生日期
1943年6月28日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8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5年當選為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
199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94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6年當選為德國自然科學院院士 展開
主要成就
198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5年當選為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
199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94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6年當選為德國自然科學院院士
2003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200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7年當選為宗座科學院院士
2007年當選為奧地利科學院院士 收起

克勞斯·馮·克利欽人物經歷

Klaus Von Klitzing Klaus Von Klitzing
1943年6月28日,克勞斯·馮·克利欽(Klaus Von Klitzing)出生於德國波森省(今波蘭施洛達),
1962年2月,畢業於誇肯布魯克高中(Quakenbruck)。
1962年4月—1969年3月,就讀於布倫瑞克工業大學
1972年,獲得維爾茨堡大學博士學位。
1975年—1976年,在牛津大學克拉倫登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
1979年—1980年,在格勒諾布爾高磁場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
1980年11月—1984年12月,任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
198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並當選為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1月起,任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長。
199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Klaus Von Klitzing Klaus Von Klitzing
1994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6年,當選為德國自然科學院院士。
2003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200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7年,當選為宗座科學院院士和奧地利科學院院士。 [7]  [9] 

克勞斯·馮·克利欽主要成就

克勞斯·馮·克利欽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克勞斯·馮·克利欽在研究中發現了量子霍爾效應,該項發現對計量學意義重大,不僅因其充當了電阻計量標準,更因其與建立新的以基本物理常量為基礎的國際單位制密切相關。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低維電子系統中的量子輸運等。 [22] 
  • 學術論著
Klaus Von Klitzing Klaus Von Klitzing
截至2017年12月,克勞斯·馮·克利欽已發表論文500餘篇 [22]  ,其主要論著有《New Method for High-Accuracy Determination of the Fine-Structure Constant Based on Quantized Hall Resistance》《Electron Spin Resonance on GaAs-AlGaAs Heterostructures》《Effect of Repulsive and Attractive Scattering Centers on the Magneto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Exchange Enhancement of the Spin Splitting in a GaAs-GaxAl1-xAs- Heterojunction》《Electrical Detection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GaAs-AlxGa1-x Heterostructures》《Novel Magnetoresistance Oscillations in a Periodically Modulated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Experiments on Scaling in AlGaAs/GaAs-Heterostructures under Quantum Hall Conditions》《Quantum Hall Effect in the Absence of Edge Currents》《Collective Response in the Microwave Photoconductivity of Hall Bar Structures》《Time-Resolved Measurements of Transport in Edge Channels》《Electrons in a Periodic Magnetic Field Induced by a Regular Array of Micromagnets》《Acoustic Edge Modes of the Degenerate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Studied by Time-Resolved Magnetotransport Measurements》等。 [16]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2019年
第69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大會 [13-14] 
德國
2019年8月
中德計量合作研討會 [12] 
北京
2020年12月
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科學前沿論壇 [11] 
線上
2021年12月
第三屆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科學國際前沿論壇 [20] 

克勞斯·馮·克利欽人才培養

  • 寄語學生
Klaus Von Klitzing Klaus Von Klitzing
2018年6月,克勞斯·馮·克利欽在清華大學第23期“巔峯對話”學術講座中鼓勵現場同學:“做學問的時候要追根究底,保持批判性思維,將好奇心轉化為持之以恆的動力,用樂觀的心態及堅定的信念克服研究中遇到的困難。” [3] 
  • 培養成果
克勞斯·馮·克利欽培養的學生有清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張定等。 [23] 
  • 講學講座
時間
講座名稱
合作院校
2008年6月
黃昆半導體科學技術論壇“量子霍爾效應(news from the quantum Hall effect)”學術報 [4] 
2011年4月
“The Quantum Leap from Micro- to Nanoelectronics”學術報告 [2] 
2013年5月
“My life with high magnetic fields”講座報告 [19] 
2015年5月
“A New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in 2018?How my Nobel Prize Contributed to this Development”專題講座 [21] 
2018年6月
“2019重新定義一千克:法國大革命以來最大的計量學革命”主題演 [3] 
2019年8月
“From Basic Research on MOSFETs to New Resist Standard”學術報 [10] 

克勞斯·馮·克利欽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2年
惠普獎(Hewlett Packard Prize) [6-7] 
歐洲物理學會
1985年
1985年
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 [7] 
巴伐利亞科學院
1988年
狄拉克獎章(Dirac Medal) [7] 
1990年
菲利普·莫里斯獎(Philipp Morris Preis) [7] 

1990年
1994年
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7] 
1996年
德國自然科學院院士 [7] 
德國自然科學院
1998年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7] 

2000年
德國物理學會榮譽會士 [7] 
德國物理學會
2003年
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7] 
2006年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2] 
2007年
宗座科學院院士 [7] 
2007年
奧地利科學院院士 [7] 

俄羅斯計量學會榮譽會士 [7] 
俄羅斯計量學會

沃爾特·肖特利獎(Walter-Schottley Prize) [6] 
德國物理學會

香港城市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高級院士 [15] 

克勞斯·馮·克利欽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5年
斯圖加特大學名譽教授 [5] 
2008年6月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榮譽教授 [4] 
2011年4月
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 [2] 
2012年7月
華中科技大學名譽教授 [18] 

復旦大學榮譽教授 [22] 

上海大學榮譽教授 [22] 

克勞斯·馮·克利欽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Klaus Von Klitzing Klaus Von Klitzing
克勞斯·馮·克利欽出生於德國和波蘭邊境附近一個古老的勃蘭登堡貴族家庭。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隨家人在各地遷徙,後定居於德國。克勞斯·馮·克利欽的父親的名字是博吉斯拉夫·馮·克里欽(Bogislav von Klitzing),母親的名字是安妮·烏爾布里希(Anny Ulbrich)。 [6]  [8] 

克勞斯·馮·克利欽人物評價

Klaus Von Klitzing Klaus Von Klitzing
“克勞斯·馮·克利欽在物理學的新分支——低維凝聚態物理方面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上海科技報》評) [17] 
“克勞斯·馮·克利欽是凝聚態物理領域的頂級專家。”(《長江商報》評) [18] 

克勞斯·馮·克利欽人物影響

  • 講座命名
Klaus Von Klitzing Klaus Von Klitzing
2013年5月,首屆“馮·克利欽”講座在華中科技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開講。 [19] 
  • 常數命名
1990年,國際計量標準化組織使用量子霍爾電阻作為電阻的國際標準,並以克勞斯·馮·克利欽的名字命名為“馮·克利欽常數(von Klitzing constant)”。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