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傅家村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傅家村)

鎖定
傅家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進入新世紀以來,該村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大力培育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強化產業支撐,培育主導產業。“發展經濟才能脱離貧窮落後的面貌”,成為村“兩委”一班人的共識。該村以淄博工業搪瓷廠為龍頭,整合化工搪瓷產業資源,不斷擴大企業規模,走集團化、產業化的發展路子,形成了集產、供、銷一條龍的華福產業集團。
截止到2006年,集團下屬8個企業,年實現銷售收入6.76億元,實現利税9030萬元。同時,加快民營企業培植力度,通過招商引資,新上投資2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5家,村集體年經濟總收入8.5億元,吸納村剩餘勞動力1000餘人。
中文名
傅家村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
人口數量
1715口人
户    數
568户

傅家村經濟概況

傅家村位於張店城區西南郊,全村568户、1715口人,耕地1615畝,村辦企業10個。該村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鋭意改革,開拓進取, 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1997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325元,先後獲市區文明村、五好村、經濟十強村、經濟工作優勝單位、奔小康先進村、綜合治理先進村、全省村鎮規劃建設明星村等榮譽稱號。其綜合經濟實力在1997年全區139個行政村位次排序中列第十位。
張店區傅家鎮衞生院
全村從事工業生產的職工945人。 199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44億元,銷售收入1.07億元,利税1432萬元,其中利潤674萬元。集體固定資產總值1.3億元。
該村所轄淄博工業搪瓷廠1989年晉升為國家二級企業,1996年被化工部確認為中一型企業,年值達到12500萬元。該廠生產的"華"字牌搪玻璃反應罐創部優、國優,暢銷全國,直銷東南亞和中東地區.1997年在全國第三屆農業博覽會上被確定為名牌產品,被全國消費者協會推薦為信得過產品。"華"字牌商標被省工商局命名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 該村的農業生產靠科技、靠投入,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
1997年糧食單產達到1072公斤,總產達到1104噸。為發展城效型農業,該村着力扶持種植、養殖大户。幾年來新建蔬菜大棚30多個,年產蔬菜35噸。養豬、養牛、養雞、養鴿等各種專業養殖迅速發展,年產值可達410萬元。 村莊建設突飛猛進。 1993年以來,新建居民住宅樓20棟(高層樓房4棟),建築面積35600平方米; 投資90萬元,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了硬化、綠化整修;投資120萬元, 新建實驗小學教學大樓,完善了教學設施;投資60萬元,打深水井兩眼,並完成配套工程,解決了全村的優質飲用水問題。此外,還建有浴室、幼兒園、敬老院、舞廳、黨員活動室、電化教育室、文化大院、籃球場等社會福利設施。
全村70歲以上老人每月享受30元生活補助費,殘疾人均得到妥善安置,社會養老保險、職工人身保險也有了迅速發展。幾年來全村無上訪事件,無刑事案件,社會秩序良好,被評為全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計劃生育先進單位。村黨總支書記王遂孚被評為全省農業勞動模範、全國鄉鎮企業家、淄博市優秀共產黨員 [1] 

傅家村社會事業

堅持富裕農民,提高生活質量。村集體經濟發展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隨之不斷提高。村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長,2005年,人均純收入達到6273元。村民待遇持續增長,村裏每年向村民每人免費供應500斤小麥,對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放補助金80元,80歲以上老人每月每人100元,老人過生日送蛋糕;本村幼兒園學生每人每年600元管理費由村裏全部報銷。
定期對烈軍屬、五保户、困難户下户走訪,進行幫扶救助;為全體村民加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同時,還投資200餘萬元建成了村圖書館、文化大院、文體廣場,進一步豐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投資200多萬元進行了小學二期工程建設,建起了微機室,配備了電腦,使學生有了先進的教學器材和良好的學習環境。

傅家村基礎建設

搞好舊村改造,改善人居環境。該村不斷加快舊村改造步伐,投資5940多萬元建成18座多層住宅樓720多户,二層別墅樓130多户。投資100萬元鋪設引黃供水管道,讓村民喝上了放心水。投資100多萬元,安裝了暖氣,村民用電每度村裏補貼0.2元。投資500餘萬元,整修水泥路四條,配備高標準路燈,路邊種樹木、樓區種花種草,為村民創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環境。

傅家村黨政建設

健全管理機制,強化民主管理。建立了黨組織、村委工作管理機制,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工作分工細緻、責任到人,出現問題,班子成員齊心協力解決。堅持多為羣眾辦好事辦實事,對村民提出的熱點、難點關心的問題,能解決的立即解決,解決不了的創造條件盡最大努力給予處理。實行村務、財務每月一公開制度,完善物業管理,對樓區水、電、暖、衞生、綠化、治安都安排專人負責,落實責任,分工到人,確保了村級管理的規範化、制度化和公開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