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做客

(漢語詞語)

鎖定
做客,讀音:zuò kè,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去別人家拜訪,或者在別人家留宿 [1] 
中文名
做客
拼    音
zuò kè
釋    義
謂外出經商

目錄

做客釋義

[be a guest] 訪問別人,自己當客人
我昨天到一個老朋友家裏去做客 [3] 

做客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本處一個財主,將五千貫錢,教小人來此 山東 做客,不想折了本,回鄉不得。” [2] 

做客例句

1、謂外出經商。
《古今小説·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父親叫做蔣世澤,從小走熟廣東做客買賣。”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父親叫做蔣世澤,從小走熟廣東做客買賣。”
2、訪問別人,自己當客人。
沈從文《紳士的太太》:“有時頂小的少爺,一定得跟到母親做客,總得太太裝作生氣的樣子罵人,於是姨娘才能把少爺抱走。”
3、客氣
丁玲 《母親》:“ 幺妹 !你莫老做客!也來玩玩、看看他們這園子。” [2] 

做客做客禮儀

在新春佳節到來的時候,帶上一點“薄禮”去走親訪友幾乎是每個人在春節假期中的必修親情科目。我們是帶着誠意與祝福去的,可是卻不一定能讓主人心懷感激,因為,有時候做客時的失禮行為能讓你的“善心”大打折扣。
正像清代人柴萼在《梵天廬叢錄》中所描述的:“男女依次拜長輩,主者牽幼出謁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拜年是我國民間一種傳遞親情與祝願的傳統習慣。從大年初一開始,街上隨處可見提着禮物去拜年的人,甚至到了集中拜年的“時段”連打車都得費九牛二虎之力。
儘管我們在拜年時是帶着一種祝福的善意去登門的,但我們畢竟是客人,畢竟需要尊重主人的建議,因此,我們在做客、拜年的時候也必須要遵循這個文明時代的做客禮儀,不合時宜的到訪反倒會讓你成為不速之客。
由於在過年期間,大家都對自己的假期有了預先的計劃,而突然而來的客人勢必會打亂主人家原定的行程安排。趕客人走吧,有違待客之道,是種失禮;陪客人聊吧,心中又裝着心儀已久的計劃。有時候,對於有“任務”在身的主人而言,這些唐突造訪的來者似乎有一點“不速之客”的味道。即使主人沒有外出計劃,在做客前給主人打個招呼也是十分必要的。預先向主人家透露即將來訪的計劃,將給主人預留出相對充裕的時間來收拾、打掃房間,或者是更換掉比較不雅的家居服裝,以整潔的個人儀容和家庭風貌迎接客人的到來。
因此,在有關做客的諸項禮儀中,給所要拜訪之家的主人打個電話、通個氣兒就是首要的要求。在拜訪前,客人最好用電話或書信等方式與主人約好時間,然後依照約定的時間準時赴約。如遇特殊情況,要事先與主人打招呼,重新約定拜訪時間。同時,講究拜訪禮儀的人還會注意選好拜訪時間。儘量迴避被訪者的用餐時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