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俱毗羅

鎖定
俱毗羅,梵文Kubera的音譯,又作鳩鞞羅、俱尾羅,婆羅門教印度教的財神,北方的保護神。俱毗羅是富貴福德的財神,據敍事詩和《往世書》所述,俱毗羅既是財富的司掌者,又是財富的賜予者,是屬福神之一。他也被視為夜叉、緊那羅和俱希耶迦的首領。濕婆是俱毗羅的摯友和保護者。俱毗羅以及他的伴隨神最初可能都是地神,因此他總是與土地,與地下和高山相聯繫。以後他逐漸演變為豐產之神的特點
俱毗羅的形象流傳民間遠遠超出了印度教的正統範圍。他還進入了佛教神話。在藏傳佛教中他是重要的護法神之一。在佛教文獻中,俱毗羅被稱為護法四天王之一北方毗沙門天王,即“多聞天 [1-3] 
中文名
俱毗羅
外文名
Kubera [2] 
別    名
鳩鞞羅
別    名
俱尾羅
種    族
神    位
財神

俱毗羅簡介

俱毗羅同因陀羅亦不無關聯,被視為因陀羅財寶的守護者。在敍事詩中,俱毗羅與任何自然基質和宇宙職能無任何關聯,與抽象神--達哩摩和伽摩相近;俱毗羅不僅與羅剎王羅波那同出一族,而且被視為羅剎之首領。
據《摩訶婆羅多》的《森林篇》所述,俱毗羅為補羅私底耶之子梵天之孫。據説,俱毗羅與其父決裂,並求助於大梵天;補羅私底耶以其自身之一半所造之毗濕羅婆,依然被視為俱毗羅之父。相傳俱毗羅完成了一千年的苦行,大梵天賜予他永生;俱毗羅成為地下寶藏的守護者,併成為北方的守護神。大梵天並賜予他一子,即那羅鳩波羅,又將楞伽城賜予他。俱毗羅之車“布濕波迦”為天界工匠神毗首羯磨所造,大梵天將此車贈與俱毗羅(俱毗羅的宮殿,亦為毗首羯磨所造)。據《羅摩衍那》所述,羅波那將此神車據為已有,羅摩殺羅波那,將神車歸還俱毗羅。據説,神車光輝耀目,可隨其意念無所不至;雄壯華貴,行於雲間,風馳電掣,其疾不可及 [1] 

俱毗羅居所

據敍事詩和《往世書》所述,俱毗羅居於乾闥摩陀那山;在此間,眾生將他視為升起的太陽。據説,此山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在濕婆所居之吉羅娑山以南,相距不遠。乾闥摩陀那山為眾神休憩之所,亦為乾闥婆、阿婆娑羅、悉陀、毗底耶陀羅和緊那羅等的居所。俱毗羅為眾阿婆娑羅陪伴;在一定時日,東布魯(乾闥婆)為這位財富的主宰高唱讚頌之歌。乾闥摩陀那山之巔有“俱毗羅之園林”;此間,遍地奇花異草,財寶琳琅滿目;諸神、檀那婆和悉陀亦蒞臨。其宮殿“吠濕羅婆那”以黃金和水晶為飾。相傳,吉羅娑山為俱毗羅所喜愛之山;阿羅迦城和阿羅迦湖(又稱“那哩尼”或“贍部娑羅”)亦與俱毗羅緊密相聯。又説,俱毗羅身邊有數不清的奇珍異寶以及貴重金屬。吉羅娑山上有稱為“恰耶陀羅羅陀”之林乃是吉多羅羅陀(乾闥婆)為這位財富的司掌者所建。
據《羅摩衍那》所述,仙人補婆,生羅波那及其他諸子。又説,俱毗羅曾據有楞伽城,其同父弟兄羅波那將其逐離該城,並在此稱王,迫使俱毗羅在內的眾神為其服役,其中俱毗羅為其供應食物 [4]  。俱毗羅將其領地遷至喜馬拉雅山。其京城為阿羅迦,為工匠神毗首羯磨所建。彌盧山上有其樂園(“恰耶陀羅羅陀”);一説,其樂園在彌盧山脈之曼德羅山 [1] 

俱毗羅屬下

俱毗羅屬下有數千夜叉和羅剎,有眾多乾闥婆和阿婆娑羅。據説,夜叉時刻嚴陣以待,準備為其主宰俱毗羅衝鋒陷陣。乾闥婆之王吉陀羅舍那雖然仍將因陀羅奉為其主宰,卻與其從者居於俱毗羅所在之地。俱希耶迦為俱毗羅的財寶的守護者。俱毗羅的部眾,各有所異。夜叉被視為善之體現(《森林篇》亦提及其勇猛好戰)羅剎則主要是惡之化身,被視為世人之敵對者(俱毗羅所屬之羅剎,曾保護流放中的般度兄弟)。據傳統之説,乾因婆為天界的樂者和歌者。據説阿周那在因陀羅的天界曾飽覽其技藝;因陀羅為其主宰。據敍事詩所述,乾闥婆曾與俱盧族弟兄和般度族弟兄相搏。俱毗羅又稱為“夜叉之主”“俱希耶迦之主”“羅剎之主”(羅剎王羅波那被視為其弟兄)。
乾闥婆和阿婆娑羅為俱毗羅之從者,使其浸沉於樂舞之中。彌濕羅羯悉、蘭跋、彌那迦、廣延天女、吉陀羅舍那、蘇質娑彌達、克哩陀吉、彭吉伽濕陀羅毗濕婆質薩訶闍尼耶波羅姆羅閣、婆哩迦、蘇羅毗伊、娑彌質、佈德布陀、拉陀,為其首領。 俱毗羅之從者較著者尚有:摩尼跋陀羅、陀那陀、阿濕吠陀、跋陀羅、俱希耶迦、迦濕羅迦乾闥甘杜、波羅底約陀、摩訶婆羅、迦、東布魯畢舍遮、迦闍迦哩那毗娑羅婆羅訶迦哩那、陀姆羅濕陀、河羅迦剎訶羅多迦訶姆娑俱多、商迦婆哩陀、訶摩尼陀羅、維毗沙納、普濕波那那頻迦洛迦索尼陀陀、缽羅婆洛迦、弗慄剎波濕 -波尼吉陀吉羅婆娑那羅鳩波羅。伴隨俱毗羅的乾闥婆和聖者尚有:毗濕婆婆蘇訶訶、胡怙、波哩婆陀、舍魯娑等 [1] 

俱毗羅形象

據敍事詩所述,俱毗羅魁偉、美好,是“王中之王”睿智剛毅,多嘉言懿行 [1] 
但他後期逐漸演變為豐產之神的特點,相貌醜陋,3條腿,8顆牙,只有1隻眼,另1隻眼只是1個黃色痕記。在《羅摩衍那》中説,他的另一隻眼睛因烏摩的詛咒而失去。因為烏摩與濕婆單獨在一起時俱毗羅偷看了一眼 [2-3] 

俱毗羅稱號

據《摩訶婆羅多》所述,俱毗羅有眾多稱謂,大多與其居所、部屬、特質等有關,諸如:“阿羅迦提波”(“阿羅迦之主”)“陀那陀”(“財富的贈賜者”)“陀那陀底濕婆羅”“陀那俱波陀”“陀那提波”“陀那提波底”“陀那提耶剎”“陀尼濕婆羅”(“財富的主宰”)“陀那波提”“陀尼娑”“德羅毗那波提”“迦陀陀羅”“俱希耶迦提波”(“俱希耶迦之主”)“俱希耶迦提波底”“吉羅娑尼羅耶”“那羅婆訶那”(“其伴隨者為人”)“尼提波”“補羅私底耶”(“補羅私底耶之子”)“羅闍羅闍”(“王者之王”)“羅闍羅特”“羅剎提波底”(“羅剎之王”)“羅剎舍濕婆羅”“毗濕羅婆那”(“毗濕羅婆之子”)“毗陀俱波陀”“毗陀波提”“毗提舍”“夜叉提波’(“夜叉之主”)“夜叉提波底”“夜叉波提”“夜叉波羅婆那”“夜叉娑羅特”“夜叉羅闍”(“夜叉之王”)“夜叉羅剎娑婆哩陀”“夜叉羅剎擔波” [1] 

俱毗羅佛教中的俱毗羅

一作金毗羅(俱吠羅)譯曰蛟。玄應音義五曰:‘蛟龍,梵雲宮毗羅,有鱗曰蛟龍。’西域記七曰:‘有人慢心濯此池者,金毗羅獸多為之害,若深恭敬,汲用無懼。’[囗@又]Kubera,北方毗沙門天王之別名。阿育王經六曰:‘復語鳩鞞羅(翻不好身)言:汝於北方,當護佛法。’毗沙門天王經曰:‘若見毗沙門俱尾羅財施,獲得大智慧。’[囗@又](人名)比丘名。本行集經七十曰:‘長老宮毗羅,隋言蛟龍。’ 因陀羅把世界分為四部分,自己統治東方的天國,弟弟太陽神的大兒子閻摩統治南方的冥府,其兄長海神婆樓那統治西方的大海,財神俱毗羅統治北方的夜叉國。古印度神話中的四天王是守護四方四州的四位守護天神。後人就將四方四州理解為佛教世界的基本縮圖。
俱毗羅 俱毗羅
四天王依其持物分別為持刀的東方持國天、佩劍的南方增長天、執筆的西方廣目天、攜寶塔的北方多聞天,其中又以北方多聞天最為知名,且其造像與持物皆忠實根據佛教經典的紀錄而成像。主要原因在於原印度教婆羅門教中,又名俱毗羅的多聞王是富貴福德的財神,守護世界上所有的財富,是屬福神之一,故受到特別的尊崇,甚至有獨立的毗沙門天王廟。不過,這樣優越的地位與待遇僅盛於唐與五代時期,宋以後因漸涵化於中國本土信仰而使四天王的地位趨於一致。
參考資料
  • 1.    魏慶徵 編.古代印度神話.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606-608
  • 2.    魯剛.世界神話辭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755-756
  • 3.    任繼愈 主編.宗教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409
  • 4.    魯剛.世界神話辭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