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俠客行

(唐代温庭筠詩作)

鎖定
《俠客行》是唐代文學家温庭筠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此詩主要刻劃仗劍行俠的俠客形象,讚揚了慷慨勇武、赴義殺敵的俠士精神。開頭二句寫其殺人後出城情景,“陰雲蔽城闕”畫出陰寒慘淡與危急氛圍;中間二句專寫劍,劍光如水,沾濕鮮血,暗示此前殺人報仇情事,具有生動的現場感;最後二句寫馬,而以“三更霸陵雪”的靜景反託之,神駿之姿,躍然紙上。全詩選取最富典型意義的事物、景象及細節表現俠客的豪邁氣概和雄武英姿,語言精練奇警而富於氣勢,能成功地創造出與人物精神面貌渾然一體的氛圍意境。
作品名稱
俠客行
作    者
温庭筠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俠客行作品原文

俠客行
欲出鴻都門,陰雲蔽城闕
寶劍黯如水,微紅濕餘血。
白馬夜頻驚,三更霸陵雪 [1] 

俠客行註釋譯文

俠客行詞句註釋

⑴俠客行: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六十七雜曲歌辭七載此首。《才調集》謂此首亦齊梁體。
⑵鴻都門:東漢洛陽宮門名,其內置學及書庫。
⑶城闕:城門兩邊的望樓,此處指整座城樓。
⑷“寶劍”句:言寶劍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
⑸驚:《樂府詩集》作“嘶”。
⑹霸陵:漢文帝的陵墓及陵邑。漢文帝霸陵在今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毛西村,漢霸陵城在灞橋區謝王莊附近。 [2] 

俠客行白話譯文

俠客經鴻都門出城,當時天空正彤雲密佈,整個城池都被遮蔽這一片陰暗之中。
身上的寶劍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劍上還沾染着仇敵微紅的餘血。
胯下的飛馬頻頻地發出驚叫,三更時分到達霸陵,這正是一個清冷孤寂的雪夜。

俠客行創作背景

唐代遊俠之風頗為盛行,晚唐時期政局動盪,社會更加崇尚抗暴除惡的俠義精神。此詩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創作的,其具體作年難以確證。 [2] 

俠客行作品鑑賞

俠客行整體賞析

此詩開頭,“欲出鴻都門,陰雲蔽城闕”,是寫俠客出發時的天氣。“鴻都門”,點明出行的地點。此時彤雲密佈。這“陰雲”,是自然景色。天昏地暗,前路未卜,為俠客的行俠描述出一個惡劣環境。同時,也隱約地渲染出俠客的義無反顧、知難而進的堅毅性格。這“陰雲”,又是俠客心境的寫照。世路艱辛,鬱悒縈懷;世事不平,義憤填膺。心情自然是苦澀沉甸。這就暗示出俠客行俠的緣由。詩一開始便以陰雲般濃厚的藝術氣氛。
“寶劍黯如水,微紅濕餘血。”寶劍是俠客的武器,是俠客的伴侶,正可用它襯托俠客的形象。詩的上一句是用比喻説明劍的鋒利。晚唐詩人沈彬《都門送行》中“一條灞水清如劍”,是以劍喻水,由劍的寒光來寫水的清沏。而此詩卻以水喻劍,由水的清沏來寫劍的寒光。二詩異曲同工,均具神似之妙。相傳春秋時,越王允常聘用冶工歐冶子鑄造五把名劍,一曰“純鈎”(一作“純鈞”)。其劍“光乎如屈陽之華,沈沈如芙蓉始生於湖,觀其文如列星之行,觀其光如水溢於塘”(見東漢趙曄吳越春秋》)。《越絕書》亦云:“太阿劍色,視之如秋水”。後來許多詩人皆以水比劍。詩中俠客所持之劍,竟同“純鈎”“太阿”一般,寒光如水,鋒芒逼人。詩的下一句是從劍身看劍的鋒芒。俠客劍上沾染着的“微紅”,正是仇敵的“餘血”。以此劍出手刃敵,乾淨利落、痛快淋漓。由此可見寶劍之鋭不可擋。詩人正面寫劍,卻側面顯示了俠客行俠的結果。詩中不提俠客,只言寶劍。實際上,正是通過寫寶劍的鋒利,展現出仗劍遊俠的英姿壯採。
結尾二句“白馬夜頻驚,三更霸陵雪”,由俠客胯下的飛馬來交代遊俠的行跡。“白馬金羈俠少年”(《古樂府》),馬亦是俠客的伴侶,可用馬來襯托俠客的形象。詩中的白馬與黑夜形成了反差,飛奔的白馬為漫漫的黑夜帶來了一點亮色。而頻頻的馬叫聲,又打破了寒夜的寂靜,使夜幕下的大地有了活力。詩人從視覺到聽覺,描繪出清冷孤寂的環境,渲染出一股旅途蕭瑟的氣氛,反襯出俠客於天寒地凍之中英勇奮進的雄姿。俠客自洛陽出發,三更時分到達霸陵。詩以描寫霸陵的雪夜風光作結,這既照應了開頭陰雲蔽城的天氣,首尾相應,清楚交代出俠客的行蹤。
同時,詩中也藴含着深刻的寓意。漢文帝為西漢時代“文景之治”的盛世明君。俠客由陰雲遮天的洛京到達白雪鋪地的霸陵,十分巧妙地暗示出俠客行俠的目的。詩人所寄寓的無限感嘆和不盡之意自在言外。可以看出,温庭筠終身坎坷,不為世用,他在對可欽可敬的俠士精神的讚美中,自有一種抱負不得施展的感慨。這首詩寫得風骨遒勁,豪邁警奇,與温詩的穠豔纖細之作,大相徑庭,正顯示出詩人豐富的藝術個性和多樣化的藝術風格。 [2]  [3] 

俠客行名家點評

清代沈德潛:“温詩風秀工整,俱在七言,此篇獨見警絕。”(《重訂唐詩別裁集》卷四)
清代紀昀:“純於慘淡處取神,節短而意闊。”(《刪正二馮先生評閲才調集》)
清代翁方綱:“温詩短篇則近雅,如五古‘欲出鴻都門’一篇,實高作也。”(《石洲詩話》卷二) [4] 

俠客行作者簡介

温庭筠像 温庭筠像 [5]
温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温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並稱“温韋”。現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温飛卿集》等。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77
  • 2.    劉學鍇.温庭筠詩詞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80-82
  • 3.    周嘯天 等.唐詩鑑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618-619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617
  • 5.    大才子温庭筠的“替考”糗事  .瀋陽網.2008-06-24[引用日期2017-06-01]
  • 6.    周揚 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第Ⅱ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