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俞雲階

(中國現代畫家)

鎖定
俞雲階(1917.1—1992.5),男,現代著名畫家。江蘇常州人。其畢業於中央大學藝術系,師承徐悲鴻等名家。1955年入蘇聯油畫家“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進修。1957年被錯劃“右派”。1960年起在新創立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執教。1979年經徹底平反,為上海油畫雕塑院一級美術師、藝術顧問,上海畫院兼職畫師。1980年應邀赴日本講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交通大學藝術系、上海師範大學美術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代表作《嘉陵江邊》《巴金像》《此時無聲———顧聖嬰 [5]  等。出版有《俞雲階油畫輯》《俞雲階中國畫、油畫作品選集》。
中文名
俞雲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7年1月
逝世日期
1992年5月
畢業院校
中央大學
職    業
畫家
主要成就
精於油畫,兼長中國畫。
出生地
江蘇常州
代表作品
《嘉陵江邊》
《吾國吾民》
《笛聲》
《孵》
《巴金像》
性    別

俞雲階人物簡介

俞雲階 俞雲階
俞雲階(1917.1—1992.5) 現代著名畫家。江蘇常州人。1934年報考蘇州美專,為校長顏文梁破格錄取。1939年入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徐悲鴻傅抱石呂斯百黃君璧,1941年畢業。精於油畫,兼長中國畫。1942年在重慶舉辦個人中國畫展。曾任國立藝專、蘇州美專西畫教授。1956年被推薦在北京進中央美術學院油畫進修班蘇聯油畫家“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進修。1957年被錯劃“右派”。1960年起在新創立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執教。1965年入上海油畫雕塑室從事專業創作。1979年經徹底平反,為上海油畫雕塑院一級美術師、藝術顧問,上海畫院兼職畫師。1980年應邀赴日本講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交通大學藝術系、上海師範大學美術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
俞雲階1963年作《自畫像》 俞雲階1963年作《自畫像》

俞雲階個人生活

妻子:朱懷新
俞雲階之子俞力 俞雲階之子俞力
兒子:俞力 [4] 

俞雲階人物經歷

俞雲階牛鬼蛇神

俞力回憶起父親的教學生涯,“我的父親是個常州人,常州人的脾氣用四個字,叫死不買賬。父親一旦是站在講台的時候,他又忘記了他的帽子,我是教師,我就是主宰着你們的所有的成績,你們所有的教育,我就是有權來進行批評。他不搞好好先生。但是一旦下課,他又變成牛鬼蛇神。有些時候在課堂中,他一邊在輔導繪畫的時候,一邊外面會傳出一聲:俞雲階,趕快去把痰盂倒了。老師和牛鬼蛇神、上課和倒痰盂,兩個不同的身份交織在同一個人的身上,這就是當時的黑色幽默。” [6] 

俞雲階撥亂反正

1978年,撥亂反正拉開了序幕。上海開展了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大討論,當時還沒有平反的畫家俞雲階也聽了傳達。俞力回顧説,“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大討論的時候,社科院的哲學家周抗在作輔導報告中,談到了我父親的事情,因為當年周抗曾經是主持我父親專案組的組長。他在演講過程中,下面有人傳條子給周抗,條子寫道,請問根據你現在的輔導,那麼檢驗一下你自己過去的工作,你有什麼可以説的。周抗在會上講,有,如果根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話,我在歷史上也犯過錯誤。譬如説我在美術界就欠下了這樣一筆債,我當初輕信地聽取了彙報,我把畫家俞雲階打成了右派。聽到這個消息,我父親非常激動。面對一個是整他的專案組的人,但是事隔20多年,他可以在公眾的場合中公開的懺悔。我父親非常激動,也非常想表述對周抗的敬意。這個是我覺得父親在生平中有過的值得回憶的一次激動。”
一個畫家和一個哲學家,在歷史風浪的衝擊和磨礪中,在各自付出代價後,得到了諒解和感動。 [6] 

俞雲階藝術成就

俞雲階畫作
俞雲階畫作(38張)
油畫代表作有《嘉陵江邊》《吾國吾民》 [7]  (1948年) [6]  《笛聲》《孵》《巴金像》等。畫風寫實,注重表現現實題材。1956年所作油畫《日日夜夜》,是新中國首次入選法國(巴黎)春季沙龍的作品。1982年與夫人、油畫家朱懷新在上海、南京、福州、南昌等地舉辦雙人畫展。1987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行“俞雲階油畫中國畫展覽”。出版有《俞雲階油畫輯》《俞雲階中國畫、油畫作品選集》。
《瞿秋白在家鄉》 《瞿秋白在家鄉》
《小先生:教媽媽識字》(1950) 《小先生:教媽媽識字》(1950)
《吾土吾民》 《吾土吾民》

俞雲階俞雲階藝事

俞雲階先生寫實作品 俞雲階先生寫實作品 [1]
日前翻閲舊物,藉以追尋記憶;追尋,是歲月留給我們這個年齡的一項專利。而殘篇中一段文字説的似乎是我:“評獎結束、他的兩件作品入選,其中《土地與文化》獲二等獎(最高為二等獎),而結果尚未公佈。許多人忙於打探消息,但×××明知我是評委之一,且近來又交往頻繁、卻對這些隻字未提,就像根本沒有這回事;一位畫家和一個評論家之間如此坦誠相見的關係,幾令我有些感動;我一下子感到自己面對着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這些溢美之詞被刊登於1986年某期的《文匯月刊》上,作者為朱旭初先生,講的確乎是我。文中提及的那次評選逐漸浮出記憶。1983年我去新疆採風,時隔兩年便根據那次旅行的綜合印象完成了一幅名為《土地與文化》的油畫,送去評選,但求能懸掛在美術館一角的牆上;還隱隱地知道有一個評審小組,以這次評獎為目的的展出正在加緊活動,其中有朱旭初,也有我的老師俞雲階先生(評審組長)。評選的結果和花絮是後來才知道的,我的這件東西被推上首位,理應是一等獎的當然獲得者;這時我的老師步上前來聲言:“鑑於此次採集的作品質量都不怎麼樣,建議不設一等獎,二等獎就是首獎!”
俞雲階先生與我在校五年的準師生關係、附加一個“戴帽者”和一個形跡可疑的“革命羣眾”如我者、不分明的階級陣線、如此二十餘載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圈內盡人皆知。1985年我調入上海油雕院又做了同事;1986年俞雲階先生和我十四年的街坊鄰里關係,正進入第十二個年頭,關係非同一般。此刻俞雲階先生,早已重新沐浴在黨的陽光底下,以耿直和藝高而著稱的他,是徐悲鴻得意弟子和蘇聯專家教出來的學生的事實又被重新提起,他不再人微言輕了,由於他的一席話、他為藝術而不徇私情的仗義執言,使我和藝術評比一等獎的夢想擦肩而過,並延遲了好多年。
由於他的一席話,使我和藝術評比一等獎擦肩而過。幸虧藝術沒有第一名,學無止境,俞先生是對的。 [2-3] 
三畫巴金
巴金的《隨想錄》裏,寫到了俞雲階三次給他畫畫的故事。
《煥發青春(巴金像)》(1978) 《煥發青春(巴金像)》(1978)
1956年,第一次畫巴金,俞雲階還很年輕。巴金寫道:我在那時候打瞌睡,畫家在很用功地給我畫。然後畫完了我就跟他講,很好。這張畫就掛在我的牆上。
1977年5月23日,巴金在紀念毛主席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上海文代會上控訴“四人幫”對他的迫害,控訴“文化大革命”對人們的摧殘。俞雲階會後就找到他,説我來給你再畫一張畫。第二次畫像,巴老你到我的家來畫,你不要做任何的修飾。第二幅畫的衣服,和第一幅畫的衣服很相似,巴金穿着藍色的中山裝,氣氛嚴肅,不輕鬆,整個畫面的氣息不是很明朗,但是很有力度。這第二幅畫一直掛在巴金的書房。畫並不是在5月23日畫的,簽名也並非是5月23日籤的,但是籤的日期仍然是簽在5月23日。這是為紀念兩位藝術家共同的第二次的解放而創作出的作品。
第三次畫像,是在俞雲階平反之後。其實巴金那時候很忙,他撰寫他的隨想錄,他要控訴,他要完成他沒有完成的浪費的時間,他還是允諾答應了俞雲階作這樣的一幅畫。這幅畫是我父親等到他的家裏面去畫的。俞雲階講我要強調他的白髮,因為巴金被剝奪了黃金的10年。他親眼目睹巴金在五七幹校的時候,身挑120斤的豬塮。這樣的勞動場面都親歷過,他知道巴金損失了這麼多的時間,所以他想畫出來。巴金手持文稿,笑臉對着觀眾。” [6] 

俞雲階畫鋼琴家顧聖嬰

俞雲階1979年作《此時無聲(鋼琴家顧聖嬰)》 俞雲階1979年作《此時無聲(鋼琴家顧聖嬰)》
1979年,俞雲階的一位老朋友來看望他的時候,就給他講了顧聖嬰的故事。之後,就介紹了顧聖嬰的父親顧高地老人和俞雲階會面。顧高地求俞雲階給她的女兒畫一張肖像畫,整整的半年,俞雲階和顧高地老人不斷地在探討、商量,俞雲階始終找不到這種創作的一種背景和感覺。有一次他看不同的照相本。結果發現有這樣的一個道具,那就是肖邦的一個手模。這個手模就斷了兩個指,這個斷指的手模激發了他的靈感 [6]  ,這就有了後來的精品畫作《此時無聲———顧聖嬰 [5]  。畫面中,俞雲階將鋼琴處理為背景,顧聖嬰身着演出服,將早逝的鋼琴家的美好形象始終留在舞台上。畫面強調了顧聖嬰的雙手,它們放在琴譜上,看似是演出前醖釀感情,但顧聖嬰想的可能更多,而畫家則把想象空間留給了觀眾。《此時無聲》勝有聲,更是大音希聲。《此時無聲》直接控訴了一段黑暗歷史。 [4] 
為俞雲階創作《此時無聲》提供靈感的肖邦手摸 為俞雲階創作《此時無聲》提供靈感的肖邦手摸

俞雲階家人評價

俞雲階之子俞力在接受《東方早報·藝術評論》採訪時説:“悲劇命運中,父親沒有放棄畫筆,堅守老師徐悲鴻的教導——‘勇猛精進’,實現了為人生的藝術。” [4] 

俞雲階自我評價

俞雲階在去世前曾遺憾地説:“我畫了一輩子畫,這些畫會證明我的藝術是有價值的,是有歷史意義的。” [4] 

俞雲階學生培養

俞雲階作品陳列室

2007年3月4日,“歲月的印痕———俞雲階藝術回顧展”在上海美術館舉行。俞雲階之子俞力代表家屬,將俞雲階最具分量的21幅代表作捐贈給上海美術館,其中包括《吾土吾民》、《煥發青春———巴金》、《此時無聲———顧聖嬰》等不同時期代表精品,而上海美術館將根據捐贈作品設立“上海近代油畫家———俞雲階作品陳列室”。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