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胎丸

(產科心法)

鎖定
保胎丸,中醫方劑名。出自《產科心法》捲上。具有防止小產,使產後多乳之功效。
名    稱
保胎丸
出    處
《產科心法》捲上
組    成
杜仲、山藥、川斷、當歸
功    用
防止小產,使產後多乳

保胎丸組成

杜仲(用糯米粥湯拌蒸,曬乾,炒)八兩(240g),山藥(炒,另磨,留粉二兩,打糊法丸)六兩(120g),川斷(鹽水炒)四兩(60g),當歸(酒炒)二兩(60g)。

保胎丸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山藥粉打糊為丸,或用棗肉打為丸,開水送下12g,日二次。
2、古代用法:用山藥粉打糊為丸,亦可用棗肉打為丸。開水送下,不拘時候。

保胎丸功用

防止小產,使產後多乳。

保胎丸附註

有孕即合服之,服過七個月可止。(《中醫方劑大辭典 第七冊》)

保胎丸附方

名稱:保胎丸
組成:杜仲八兩,熟地、山藥各六兩,續斷(鹽炒)四兩,當歸(酒炒)二兩
主治:妊娠腰痛
出處:《醫學集成》卷三
名稱:保胎丸
組成:杜仲(切片,鹽水浸七日,其水每日一換,銅鍋緩火炒斷絲,研細末)一斤,黑棗(以陳黃酒二斤煮極化,去皮核)一斤
用法: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清晨淡鹽湯送下。如向在三月內小產者,服至六七月可止;如在五七月小產者,服至八九月可止
主治:小產
出處:《中國醫學大辭典
功用:保胎
名稱:保胎丸
組成:當歸、生白芍、川貝各五兩,枳殼(麩炒)、白朮(麩炒)、生地、川芎各四兩,荊芥穗、生黃芪、甘草各三兩,艾炭、砂仁各二兩五錢,菟絲子四兩,羌活一兩五錢,黃芩三兩,厚朴(姜制)二兩五錢
用法:共為細粉,練蜜為丸,二錢重,每斤丸藥用硃砂面三錢上衣,蠟皮或蠟紙筒封固,每次服一丸,白開水送下
主治:孕婦氣血雨虧,屢經小產,胎動不安,腰痠腹疼,四肢痠懶,心跳氣短,咳嗽頭昏,嘔吐噁心,不思飲食
功用:助氣養血,安胎和胃
名稱:保胎丸
組成:茯苓、熟地、黃芪、艾炭、白朮、白芍、當歸、菟絲子各四兩,桑寄生、川芎、枳殼各二兩,川貝母、厚朴、荊芥穗、人蔘各一兩,羌活、甘草各五錢
用法:共為和粉,練蜜為丸,重二錢,蠟皮封固,每服一九,白開水途下
主治:腰痠腹痛,胎動不安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保胎丸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中華名中醫治療囊秘》:“前人有腎以系胞之説,《女科經綸》雲:“胎繫於腎,腎氣壯則胎固而可安。”故懷孕以後,對腎的保護至為重要。蓋腰為腎府,如腎氣受損,就會經常出現腰部酸楚,甚則漏紅之症,嚴重者可致流產。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雲“凡孕婦腰痛多墮胎”,張景嶽也明確提出“婦人腎以系胞,而腰為腎之府,故胎孕之婦,最慮腰痛,痛甚則墮”,此外齊仲甫的《女科百問》也有“若妊婦常腰疼者,喜墮胎也”,由此説明古人對妊婦腰痛的重視。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保孕丸中即用杜仲、川斷二味,以山藥和丸治妊娠腰背痠痛,易小產者常服能固胎,處方簡要,義明效顯。《產科心法》也有保胎丸,用杜仲、川斷、山藥、當歸四味為丸,治腎虛腰腿痠軟,胎動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