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胎丸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鎖定
保胎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具有助氣養血,安胎和胃的功效。主治孕婦氣血兩虧,屢經小產,胎動不安,腰痠腹痛,四肢痠懶,心跳氣短,咳嗽頭昏,嘔吐噁心,不思飲食。

名    稱
保胎丸
出    處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組    成
當歸、生白芍、川貝、枳殼、白朮、生地、川芎、荊芥穗、生黃耆、甘草、艾炭、砂仁、菟絲子、羌活、黃芩、厚朴
功    用
助氣養血,安胎和胃
主    治
孕婦氣血兩虧,屢經小產,胎動不安,腰痠腹痛,四肢痠懶,心跳氣短,咳嗽頭昏,嘔吐噁心,不思飲食

保胎丸組成

當歸、生白芍、川貝各五兩,枳殼(麩炒)、白朮(麩炒)、生地、川芎各四兩,荊芥穗、生黃耆、甘草各三兩,艾炭、砂仁各二兩五錢,菟絲子四兩,羌活一兩五錢,黃芩三兩,厚朴(姜制)二兩五錢。

保胎丸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蜜丸,每丸6g。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2、古代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二錢重,每斤藥丸用硃砂面三錢為衣,蠟皮或蠟紙筒封固。每次服一丸,白開水送下。

保胎丸功用

助氣養血,安胎和胃。

保胎丸主治

孕婦氣血兩虧,屢經小產,胎動不安,腰痠腹痛,四肢痠懶,心跳氣短,咳嗽頭昏,嘔吐噁心,不思飲食。

保胎丸附方

名稱:保胎丸
組成:茯苓、熟地、黃耆、艾炭、白朮、白芍、當歸、菟絲子各四兩,桑寄生、川芎、枳殼各二兩,川貝母、厚朴、荊芥穗、人蔘各一兩,羌活、甘草各五錢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二錢,蠟皮封固。每服一丸,白開水送下
主治:妊娠腰痠腹痛,胎動不安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名稱:保胎丸
組成:當歸、白芍、川貝母各50g,生地、白朮、枳殼(麩炒)、川芎、菟絲子各40g,荊芥穗、黃芪、甘草、黃芩各30g,艾葉炭、厚朴(姜制)、砂仁、硃砂各25g,羌活15g
用法:蜜丸,每丸重6g。口服,每次1丸,日服2次,温開水送下
主治:氣血兩虧的習慣性流產
出處:《家庭常用中成藥》
功用:益氣養血,安胎和胃

保胎丸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中國藥物大全》:“保胎丸 當歸、白芍、川貝母、枳殼(麩炒)、白朮(麩炒)、地黃、川芎、菟絲子、荊芥穗、黃芪(制)、甘草(制)、黃芩、艾葉(炭)、砂仁、厚朴(姜制)、羌活。助氣養血,和胃安胎。用於孕婦氣血兩虧,屢次小產,胎動不安,腰痠腿軟,四肢無力,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噁心嘔吐,不思飲食。蜜丸,每丸6g。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