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胎丸

(《達生編》)

鎖定
保胎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達生編》卷下。具有《女科輯要》:保胎之功效。主治胎欲墮落,慣小產者。
名    稱
保胎丸
別    名
保胎磐石丸(《女科輯要》卷下)、釘胎丸(《青囊秘傳》)
出    處
《達生編》卷下
組    成
淮山藥、杜仲、續斷
功    用
《女科輯要》:保胎
主    治
胎欲墮落,慣小產者

保胎丸歌訣

保胎丸中用杜神,續斯山藥合為功;補腎健脾滋化源,藥物雖簡療效宏。

保胎丸組成

淮山藥(炒)四兩,杜仲(鹽水炒)三兩,續斷(酒炒)二兩。

保胎丸用法用量

上為末,糯米糊為丸。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保胎丸功用

《女科輯要》:保胎。

保胎丸主治

胎欲墮落,慣小產者。

保胎丸方義

妊娠三至七月,胎已成形,而自然殞墮者,稱為小產。多因稟賦素弱,腎氣虛衰,氣血虧損,胎失所養所致,臨牀以固腎安胎為主。本方杜仲、續斷具有補肝。腎、益先天、固胎元之功,再入懷山藥脾腎雙補,兼顧後天,則腎氣實,氣血足,胎元固矣。

保胎丸加減化裁

若染淋毒,濕熱內藴,可加金銀花、土茯苓等清熱解毒藥。

保胎丸附方

名稱:保胎丸
組成:杜仲(糯米煎場經遺炒去館)960g,續斷(酒浸)240g,山藥720g
用法:方中杜仲、續斷共研細末,另以山藥末作糊。調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亦可將3味藥共為散劑。每日空腹服24g,米湯送服
主治:頻慣墮胎。可用於習慣性流產
出處:《中國當代名醫收方大全》
功用:補骨保胎
名稱:保胎丸
組成:黨蔘、白朮、茯苓、黃芪、當歸、白芍、熟地黃、川芎、阿膠、桑寄生、菟絲子、厚朴、枳殼、艾炭、川貝母、荊芥穗、羌活
用法:口服,每次2丸,每日2次
主治:氣血虛弱,腎氣不足引起的先兆流產,孕期陰道少量出血,或淋漓不斷,伴有小腹墜疼痛,腰骶痠痛等
出處:《新編家庭常用中成藥》
功用:補氣養血,保產安胎
名稱:保胎丸
組成:茯苓、黃芪、白朮、當歸、熟地黃、艾葉、白芍、菟絲子、桑寄生、川芎、枳殼、川貝、厚朴、黨蔘、荊芥穗、羌活、甘草
用法:大蜜丸:每丸重6g,每盒10丸,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主治:氣血不足,妊娠漏紅,胎動不安
出處:《中成藥臨牀手冊》
功用:補氣養血,安胎保產
名稱:保胎丸
組成:黃芪、白朮、砂仁、甘草、熟地、當歸、川芎、白芍、艾葉炭、桑寄生、菟絲子、姜厚朴(炒)、枳殼、荊芥穗、羌活、川貝母、黃芩
用法:蜜丸,每丸9g,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主治:習慣性流產。懷孕後,自覺神疲體倦,腰肢酸困沉重,腹部隱痛,小腹墜脹,或陰道有少量出血
出處:《家庭中藥小知識》
功用:補氣養血,補腎安胎

保胎丸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中獸醫方劑詮解》:“本方在《本草綱目》杜仲下收載,雲出《楊氏簡便方》,無方名。《達生篇》名保胎丸。謝觀《中國醫學大辭典》名保學丸。雲出《備急千金要方》。但查今《千金方婦人方》中無。諸書藥味雖同。但劑量不一,今所列以《本草綱目》為準。本方主要用於腎氣不足,胎元不同之頻慣墮胎證。方中杜仲、續斷有壯腎固胎作用,山藥補脾以資化源。共達補腎保胎之功效。(加減)若染淋毒,濕熱內藴,可加金銀花、土茯苓等清熱解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