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秋濤

(清代地理學家)

鎖定
何秋濤(1824年-1862年),字巨源,號願船,福建光澤人。中國清代地理學家、官員。 [2] 
何秋濤少年時即喜好地理學,能歷數府、廳、州、縣名及其四境所至。長期究心北疆形勢。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進士,官刑部主事。刑部所撰《律例根源》,多由何濤手定。咸豐三年(1853年),何秋濤隨侍郎李嘉端巡撫安徽,因其父欲回光澤,便辭職而歸回家後,省中要員對他非常器重,委他勸捐京米,兼主邵屬五書院的講席。後為鞏固中國北方邊防,何秋濤廣搜官私載籍,纂為《北徼彙編》。於咸豐八年(1858年),進薦朝廷,文宗賜名《朔方備乘》。並預備召見何秋濤,賞加員外郎銜,賜在懋勤殿行走。同治元年(1862年),貴陽人黃彭年編修推薦何秋濤到保定蓮池書院主講。因積勞成疾,數月後一病不起,去世時年僅38歲。 [2] 
何秋濤所作的《朔方備乘》始著6卷,後復詳訂圖説,鳩集蒙古、新疆、東北及早期中俄關系史料,起漢晉,迄道光,增為80卷,包括圖説、例目共81卷。兵部尚書陳孚恩認為該書對研究考據中國北方邊境很有價值。文宗高度評價該書“於制度沿革,山川形勢,考據詳明,具見學有根柢”。除《朔方備乘》外,又考訂俞正燮《俄羅斯事輯》、魏源《海國圖志》諸書訛誤,辯證徐繼畬《瀛環志略》疏失,用力甚勤。其友人張穆故世後,為之校訂《蒙古遊牧記》並付印。補輯《魏書·地理志》,功不可沒。自著尚有《王會篇箋釋》《一鐙精舍甲部稿》等。 [2] 
全    名
何秋濤
巨源
願船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福建光澤
出生日期
1824年
逝世日期
1862年
主要作品
《北徼彙編》六卷,《俄羅斯事輯》等
本    名
何秋濤
職    業
地理學家

何秋濤人物生平

生於清道光四年(1824年)。自小聰穎,過目成誦。披閲天下輿圖,能歷舉府、廳、州、縣名,默數四境。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鄉試錄取為舉人,次年禮部會試錄取為貢士,不久中進士,任刑部主事,舉為律例館提調、秋審處坐辦。刑部所撰《律例根源》,多由秋濤手定。
何秋濤為學以用為本,治學嚴謹,對“經史百家之詞,事物之理,考證鈎析”,絕不牽強附會。自選為進士後,更加致力於學問,傾囊購書數萬卷,常與何紹基張穆陳慶鏞等京城名流學者進行切磋。
咸豐三年(1853年),何秋濤隨侍郎李嘉端巡撫安徽,因其父欲回光澤,便辭職而歸。回家後,省中要員對他非常器重,委他勸捐京米,兼主邵屬五書院的講席。後太平軍攻打福建,他帶着眷屬回到北京,專心致力經世之學。他著述很多,《朔方備乘》是其代表作。中俄邊界犬牙相錯,長達萬里,沙俄的侵略政策,時刻威脅着中國邊境的安全。但當時“諸家論述,未有專書”。為填補這個缺漏,鞏固中國北方邊防,弄清中國與沙俄邊界的歷史和現狀,做到心中有數,攻防有據,秋濤不辭辛苦,廣搜官私載籍,纂為《北徼彙編》,包括圖説、例目共81卷。兵部尚書陳孚恩認為該書對研究考據中國北方邊境很有價值,於咸豐八年(1858年)把它進薦朝廷,文宗看後大加讚賞。咸豐十年(1860年),下達內閣的諭旨中,高度評價該書,説此書“於制度沿革,山川形勢,考據詳明,具見學有根柢”,賜名《朔方備乘》。並預備召見何秋濤,賞加員外郎銜,賜在懋殿勤殿行走。不久,何秋濤以外艱離任,租屋留居京師,過着貧困的生活。
同治元年(1862年),貴陽人黃彭年編修推薦何秋濤到保定蓮池書院主講。因積勞成疾,數月後一病不起去世。何秋濤平日為人言規行矩,不妄談人過,除讀書著述外,粥粥若無能,對軍國重計,深識遠慮,常援引歷史事實分析論證,當道無不佩服。 [1] 

何秋濤人物成就

始著《北徼彙編》六卷。後復詳訂圖説。鳩集蒙古、新疆、東北及早期中俄關系史料。起漢晉、迄道光。增為八十卷。咸豐帝閲後賜名《朔方備乘》,學術價值甚高。
又考訂俞正燮《俄羅斯事輯》、魏源《海國圖志》諸書訛誤,辯證徐繼畲瀛環志略》疏失,用力甚勤。其友人張穆故世後,為之校訂《蒙古遊牧記》並付印。
補輯《魏書‧地理志》,功不可沒。

何秋濤人物作品

著作除《朔方備乘》外,尚有《孟子編年考》《一鐙精舍經解》《王會篇箋釋》《一鐙精舍文集》《一鐙精舍詩集》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