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紹基

(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

鎖定
何紹基(1799年-1873年),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 [14] 
何紹基幼歷寒苦。道光六年(1826年),舉家移居京師。兩年後,何紹基補廩膳生。道光十一年(1831年)取優貢生。次年,隨父按試寧波,登範氏天一閣。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舉人。次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充文淵閣校理,國史館提調,武英殿總纂等,曾充福建,貴州,廣東鄉試正副考官。咸豐二年(1852年),授四川學政。咸豐六年(1856年),因條陳時務得罪權貴,被斥為建意妄言,以部議“私罪”降官調職。何紹基遂辭去官職。咸豐十年(1860年),主講于山東濼源書院。同治元年(1862年),主講於長沙城南書院。同治九年(1870年),因病辭去書院講席。次年,赴昊門,寓居蘇州、主持蘇州、揚州書局,校刊《十三經注疏》,主講浙江孝廉堂,往來吳越,教授生徒。同治十二年(1873年),病浙於蘇州省寓,享壽75歲,後葬於長沙南郊。 [15] 
何紹基學識淵博,才華超羣。經史皆通,尤精小學,旁及金石考證。書法自成一家,上溯秦兩漢古篆隸,下至六朝南北碑,皆心摹手追,草書尤為一代之冠。有“清代第一”之譽。復工於詩,擅楹聯,為近代宋詩派代表人物之一。 [15]  著作有《説文段注駁正》《惜道味齋經説》《東洲草堂金石跋》 [16]  東洲草堂詩集》《東洲草堂文鈔》等存世。 [17] 
(概述圖參考資料:清·無名氏《何紹基畫像》,湖南省博物館藏) [18] 
全    名
何紹基
子貞
東洲、東洲居士、猿叟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南道州(今湖南道縣)
出生日期
1799年
逝世日期
1873年
主要作品
《説文段注駁正》《惜道味齋經説》《東洲草堂金石跋》《東洲草堂詩集》《東洲草堂文鈔》等

何紹基人物生平

何紹基像(清楊鵬秋繪) 何紹基像(清楊鵬秋繪) [13]
清嘉慶四年(1799年)十二月,何紹基與弟弟何紹業一同出生於東門鄉東門村一耕讀民家。幼年家境貧寒,他和弟弟隨母就食於州西小坪舅舅廖氏家。8歲隨父母入京,早年是阮元程恩澤的門生。
道光十一年(1831年),取優貢生。
嘉慶十九年(1814年),在京濡染家學,“憶餘十六歲時,先公官少司成十八省癸酉科選拔生肄業成均者彬彬然執贄門下,餘得盡識其才俊,為餘有交遊之始”。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應京兆試取謄錄。拜張掖垣為館師。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在京就學於張掖垣師。同年秋,張掖垣歸湘,有《送張掖垣師下第南旋》詩。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始讀《説文》,寫篆字。就學於顧耕石。
道光五年(1825年)春,於濟南得孤本《張黑女墓誌》及《石門頌》拓本。秋初,回湘參加鄉試未中。
道光七年(1827年),第二次回故鄉道州。同年夏,於汴中獲《宋拓薛少保書信行禪師碑》孤本。冬初,獲《天發神讖碑》拓本。
道光八年(1828年),與紹祺第三次回道州。回湘應鄉試,秋間,補廩膳生
道光九年(1829年),居北京,與林則徐魏源等赴龔自珍家觀龔重摹《宋刻王獻之洛神賦九行》。
道光十五年(1835年)夏,回湘應鄉試,中舉人。謁吳榮光,得觀其所藏金石書畫,併為題跋數十件。納妾王氏瓊簫,原已納妾陳氏東芝。
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恩科成進士,廷對策為長文襄、阮文達兩相國所激賞,已置大魁,因語疵抑落二甲第八名,改庶吉士。女(王氏所生)韶雲出生。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文淵閣校理、國史館提調等職,曾充福建、貴州、廣東鄉試正副考官。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四月,紹基等葬父於長沙河西谷山九子嶺(今望城)。閏三月得地,四月卜葬。餘居墓側,造墳垣,立亭堂。恭勒御祭文暨御賜碑文,立於享堂之前楹:儀徵阮相國師所撰《神道碑銘》立於內楹,置墓田,種樹,至歲暮而事畢。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是年服闋,自長沙奉母至金陵。八月,入都供職國史館。服闋後直國史館兼辦傳志,每三六九館期風雨無間。得長孫於金陵。慶涵公長子諱維樸生道光壬寅四月二十八日辰時。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供職國史館,充提調。因館中照例進書,皆一品二品大臣傳,無三品以下傳,雖經高宗屢次嚴旨申諭,史館仍因循。因創擬條例,欲遍搜官書及前人文集,補辦國初以來三品以下名臣各傳,商之總裁穆師相,堅不見允,餘即日辭提調矣。
咸豐二年(1852年)任四川學政。為官僅兩年,次年因條陳時務得罪權貴,被斥為“肆意妄言”,受讒言所害,降官調職。遂辭去官職。
咸豐三年(1853年),在四川學政任上力求整頓,四月十八日奏《恭報歲試成都省垣情形折》;七月二十四日上《捐輸軍餉奉旨從優議敍謝折》,十一月初七根據按試各州瞭解弊端,奏《請旨飭查川省捐輸廣額各數暨辦理土匪事涉及兩歧並參將擅造關防需索騷擾折》。
咸豐四年(1854年),在四川學政任上。五月二十四日上《請旨交議整頓考試力除弊竇折》《請旨更正灌縣二郎神廟祀典折》,二十六日上《請旨飭裁陋規折》,二十五日上《恭報通省歲試及歲科並試等處完竣情形折》《請旨飭行速辦土司爭襲案折》,十一月二十二日上《敬陳地方情形折》。是年作《猿臂翁》詩,從此自號“猿叟”(蝯叟)。
咸豐五年(1855年)春間,出省按試,五月二十四日回至成都,得知由於四月屢陳時務12事,咸豐帝責以肆意妄言,由部議以私罪免除了他的學政職務,六月八日交印於四川總督黃壽臣。七月初一日,出遊峨眉瓦屋,紀遊之作編為《峨眉瓦屋遊草》。
《東洲草堂詩鈔》 《東洲草堂詩鈔》
咸豐六年(1856年),由四川出發,經陝西等地到達濟南,主講于山東濼源書院。講學之餘,盡遊濟南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千佛山等處,留下許多詩句。
咸豐十年(1860年),受長沙城南書院之邀離開濟南赴長沙。
同治四年(1865年),主講長沙城南書院。初春至蘇州,繼而至上海、杭州,五月回長沙。十月十二日約胡恕堂、李次青、黃海華等作消寒第一集,李次青見示所輯《國朝先正事略》。
同治九年(1870年)早春,應丁日昌中丞約,赴吳門,寓蘇州金獅橋巷。“時適吳氏女(韶雲)隨婿(吳觀禮)侍母在蘇,相見歡甚。復經相國曾文正公、中丞丁雨生先生延主蘇州、揚州書局,校刊《大字十三經注疏》。浙江楊石泉中丞亦聘主孝廉堂講席,府君往來吳、越,觴詠留連,意興頗適。”(《墓表》)
同治十二年(1873年),何紹基在蘇州病逝,享年七十五歲。“癸酉七月初旬,忽患痢下,晝夜數十起,元氣驟虧,至二十日丑時,遽告終於蘇州省寓。”(《墓表》)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十九日,子慶涵扶柩葬於善化縣南鄉八都石人衝內苦竹坡之原。

何紹基主要影響

何紹基經學

何紹基通經史、律算,尤精小學,旁及金石碑版文字。

何紹基書法

何紹基的書法成就很高。各體書熔鑄古人,自成一家。草書尤為擅長。何紹基的楷書取顏字結體的寬博而無疏闊之氣,同時還摻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歐陽詢、歐陽通書法險峻茂密的特點,還有《張黑女墓誌》和《道因碑》的神氣,從而使他的書法不同凡響。何紹基的小楷兼取晉代書法傳統,筆意含藴,行草書融篆、隸於一爐,駿發雄強,獨具面貌。他的篆書,中鋒用筆,並能摻入隸筆,而帶行草筆勢,自成一格。何紹基書法,早年秀潤暢達,徘徊於顏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間,有一種清剛之氣;中年漸趨老成,筆意縱逸超邁,時有顫筆,醇厚有味;晚年何紹基的書法已臻爐火純青。濟南大明湖歷下亭楹聯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即為他所書。歷下亭東壁仍存其《重修歷下亭記》石刻。
“古硯陂陀”聯
“古硯陂陀”聯(5張)
何氏精通金石書畫,以書法著稱於世。譽為清代第一。初習顏,中年博習南北朝書,筆法剛健,此期作品傳世甚少。後致力分隸,漢魏名刻,無不深研熟密閉,臨摹多至百本。偶為小篆,不顧及俗敷形,必以頓挫出之,寧拙毋巧。暮年眼疾,作書以意為之,筆輕墨燥,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每有筆未至而意到之妙。年尊望重,求書反多,故史年作品傳世較多。尤以篆隸法寫蘭蕙竹石,寥寥數筆,金石書卷之氣盎然。
平生作書,對聯特多,而不是一般應酬之作,書作着力,書藝很高,被譽為“書聯聖手”。

何紹基詩詞

何紹基半身像 何紹基半身像 [13]
在晚清宋詩派中,何紹基是一位健將,擅於描繪山川。如其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驚山外天”一聯,上句比喻人世風波之複雜、險惡,下句又展示人類進步之不可限量,耐人咀嚼。
他是近代提倡宋詩的重要人物之一。論詩主張“人與文一”“先學為人”,而後直抒性情,“説自家的話”(《使黔草自序》《與汪菊士論詩》)。他作詩“宗李、杜、韓、蘇諸大家”,不名一體,隨境觸發,較為真摯為“宋詩派”重要倡導者之一。他有過譏刺時政的詩作,如《滬上雜書》“愁風悶雨人無寐,海國平分鬼氣多”,對外國侵略者盤踞租界深為憤慨。但由於仕途挫折,性情拘檢,他説“一切豪誕語、牢騷語、綺豔語、疵貶語,皆所不喜,亦不敢也”(《東洲草堂詩鈔自序》),而強調“温柔敦厚”的詩教。所以詩作大都是登臨唱和、書畫題跋及抒寫個人生活感受,很少涉及社會政治內容,如《滬上雜書》感慨外國侵略者盤踞之類很少。他的山水詩善於以平實自然的語言白描客觀景物,頗有特色,如《山雨》《望飛雲洞》等。
何紹基雖出身官宦世家,然具有中國文人悲天憫人,關心民間疾苦的人文情懷,其詩作也富含樸素的哲學觀點。

何紹基藏書

何紹基《贈竹巖行書七言聯》 何紹基《贈竹巖行書七言聯》
其父何凌漢曾收藏有北京朱筠的舊藏不少,建有藏書樓為“雲腴山房”,收藏圖籍萬餘卷,何氏藏書由此起源。至紹基時,南北藏書舊家,廣為蒐羅,一度藏書達到10萬餘卷,建有“雲龍萬寶書樓”“惜道味齋”“東洲草堂”。他既藏書又讀書,考訂有《禮經》《水經注》,於《説文》考訂尤深。校有《曝書亭記》。何氏藏書印先後有“何凌漢印”“道州何氏雲腴山房”“東洲草堂藏書畫記”“何紹基鑑藏”“猿叟”“眠琴閣珍藏”等。

何紹基歷史評價

何紹基《行書五言春來詩軸》 何紹基《行書五言春來詩軸》
清代鑑藏家吳雲:道州何子貞太史書名滿天下,自岐陽石鼓以逮秦漢魏晉以來,碑版巨跡,無不臨仿,嘗取《蘭亭》《爭座位》二帖集為楹聯,藝林傳抄,幾於紙貴。(《楹聯集帖·序》) [6] 
清代文學家朱琦:子貞平日肆力於經史百子許鄭諸家之學,所為詩不名一體,隨境觸發,非積之厚而能達,其意所欲出不能爾也。(《東洲草堂詩集序》) [8] 
清代地理學家張穆:①子貞之文詩書亦無它高妙,只是本色而已。……本色者何?真而已矣。真者何?不事矯揉造作,自寫其性情而已矣。(《〈使黔草〉序》)②掃除牙慧得清新。(《次韻答黃岐農水部》) [9] 
晚清政治家曾國藩:子貞之學,長於五事:一曰儀禮精,二曰漢書熟,三曰説文精,四曰各體詩好,五曰字好。渠意皆欲有所傳於後,以餘觀之,字則必傳千古無疑矣。(《曾文正家書》) [3] 
清代學者楊翰稱其書“專從顏清臣問津,積數十年功力,探源篆隸,人神仙境,晚年尤自課甚勤,摹《衡興祖》《張公方》多本,神與跡化,數百年書法於斯一振。”(《息柯雜著》) [4] 
清末民國詩人陳衍:湖外詩墨守騷、選、盛唐,勿過雷池一步。猿叟及程春海侍郎之門,出入蘇黃,才思皆有餘。(《石遺室詩話》) [8] 
清末民國文學家金松岑:晚清詩人,學蘇最工者,推何媛叟、範伯子。(《藝林九友歌序》) [10] 
中國近現代古典文學研究專家錢仲聯:何子貞《東洲草堂詩》為晚清學蘇第一人,篇什富有,不免有平庸之作。(《夢苕庵詩話》) [9] 
現代書法家李志敏:何紹基自成一家,從魏碑得力不少。 [1] 
貴州師範學院文學院副教授蘭石洪:道鹹宗宋詩風代表人物何紹基(1799—1873)着力追摹蘇詩,……何氏作詩最喜步蘇詩之韻,有意識追蹤蘇軾行跡,從清遠脱俗的人格魅力到軼塵絕跡的性情胸襟再到關心民瘼的政治態度以及翻瀾不窮、百態橫生的詩文藝術,都讓他對坡公欽佩不已。 [7] 

何紹基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1772年-1840年),字雲門,一字仙槎。嘉慶進士,道光間官至户部尚書。卒贈太子太保。
弟弟
(1799年-1839年),字子毅,何凌漢次子,何紹基孿生弟弟。以廕生官兵部員外郎。善書法,近其兄,精繪事。
何紹祺(1801年-?),字子敬,號勖潛。何凌漢第三子。道光十四年(1834年)舉人,官至浙江道員。工書,楷書尤精。
何紹京(字子愚)。何凌漢第四子。道光十九年(1839年)舉人,湖北候選道員。以詩詞、書法及鑑賞名於時。
妾室
陳東芝
-
王瓊簫
-
兒子
(1821年-1891年),字伯源。咸豐八年(1858年)舉人,授刑部郎中。工書善畫。
女兒
何韶雲
王瓊簫生。
(以上參考資料) [2]  [11-12] 

何紹基主要作品

何紹基著有《東洲草堂詩抄》30卷、《東洲草堂文抄》20卷、《説文段注駁正》4卷,以及《惜道味齋經説》《水經注勘誤》《東洲草堂詩文集》等。 [5] 
參考資料
  • 1.    文藝論點摘編之書論  .中國建設新聞網.2020-05-09[引用日期2020-11-05]
  • 2.    倪文東,郭芳宏編.行書百聯:世界圖書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1.09:第28頁
  • 3.    朱仁夫著.中國古代書法史.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17.04:第409-412頁
  • 4.    沈樂平著 當前.行草藝術通講.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9.01:第198頁
  • 5.    吳汝連著.濟南歷代名士選傳:黃河出版社,2014.10:第316頁
  • 6.    高傳福. 古賢寄跡於斯文 ——何紹基七言集聯格律研究[J]. 大學書法, 2020, (1):83-87.
  • 7.    蘭石洪. 論何紹基詩“逼肖蘇詩”的藝術特徵[J]. 中國蘇軾研究, 2019, (0).283-296.
  • 8.    徐中玉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精品普及讀本 近代詩詞文: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03:第21頁
  • 9.    吳慧鵑,劉波,盧達編.中國曆代著名文學家評傳 第9卷: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03:第425頁
  • 10.    遊光中,黃代燮編.詩學大典: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01:第1042頁
  • 11.    馬輝,於立文編著.中國書法家大辭典 第1卷: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1.10:第375-376頁
  • 12.    郭開朗主編.湖南明清以來書畫選集 上: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01:第91、145頁
  • 13.    何紹基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多圖概覽[引用日期2023-05-16]
  • 14.    西昌市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詩韻西昌西昌古詩集[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04.第103頁
  • 15.    何紹基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01]
  • 16.    鄧明著.守望丹青從沈周到黃胄筆墨肖像一百人[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06.第108頁
  • 17.    黃明,黃珅著.近代詩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08.第16頁
  • 18.    朱萬章.畫前月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8.08:第22-3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