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建軍

(中國內地導演)

鎖定
何建軍,1960年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
1985年,擔任劇情電影《黃土地》的助理導演 [1]  。1986年,拍攝個人第一部短紀錄片《一個朋友》。1987年,擔任劇情電影《孩子王》的編劇。1991年,拍攝彩色紀錄片《自畫像》。1994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懸戀 [2]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23屆鹿特丹影節國際影評人獎 [3]  。1995年,執導劇情電影《郵差 [4]  ,該片獲得第24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第8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5]  。2001年,執導劇情電影《蝴蝶的微笑 [6]  ,該片入圍第49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1]  。2004年,執導愛情電影《蔓延》。2008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水上人家》上映。
中文名
何建軍
外文名
Jianjun He [10] 
別    名
何一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北京市
出生日期
1960年
畢業院校
北京電影學院
職    業
副導演、導演、編劇 [10] 
代表作品
一個朋友
懸戀
郵差
蝴蝶的微笑
蔓延
主要成就
第23屆鹿特丹影節國際影評人獎
第24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
第8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希臘國際電影節“金亞歷山大獎”

何建軍人物經歷

導演作品海報
導演作品海報(5張)
1985年,擔任劇情電影《黃土地》的助理導演,該片由陳凱歌執導 [1]  。1986年,擔任劇情電影《大閲兵》的助理導演 [1]  ;同年,拍攝個人第一部短紀錄片《一個朋友》。1987年,擔任劇情電影《孩子王》的編劇,該片根據阿城的同名小説改編;同年,擔任劇情電影《紅高粱》的助理導演 [1] 
1988年,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1990年,從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畢業。1991年,拍攝彩色紀錄片《自畫像》;同年,擔任劇情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助理導演,該片由張藝謀執導 [1]  。1993年,擔任劇情電影《藍風箏》的助理導演。
1994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懸戀 [2]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23屆鹿特丹影節國際影評人獎 [3]  。1995年,執導由馮遠征梁丹妮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郵差 [4]  ,該片獲得第24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 [5]  、第8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5] 
1998年,擔任電視劇《彭德懷鐵血湘鄂贛》的編劇。1999年,由其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風景》上映。2001年,執導由葛優、蔣薇薇、孫淳聯袂主演的劇情電影《蝴蝶的微笑 [6-7]  ,該片入圍第49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1] 
2004年,執導由於博胡曉光共同主演的愛情電影《蔓延 [8]  。2006年,執導由宗平、嚴碩、鄧惠丹聯合主演的犯罪電影《我睡不着》。2007年,與曹榮聯合執導動作電影《藏龍》。2008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水上人家》上映。
2022年,導演的電影《鹿鳴悠悠》開機 [12] 

何建軍主要作品

何建軍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22年
《鹿鳴悠悠》
電影
2008年
《水上人家》
電影
2007年
《藏龍》
電影
2006年
電影
2004年
蔓延
電影
2001年
電影
1999年
風景
電影
1995年
郵差
電影
1994年
懸戀
電影
1991年
《自畫像》
紀錄片
1986年
《一個朋友》
紀錄片

何建軍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08年
《水上人家》
電影
2004年
《蔓延》
電影
2001年
《蝴蝶的微笑》
電影
1999年
《風景》
電影
1998年
《彭德懷鐵血湘鄂贛》
電視劇
1995年
《郵差》
電影
1987年
《孩子王》
電影

何建軍助理導演

時間
名稱
導演
類型
1993年
《藍風箏》
田壯壯
電影
1991年
《大紅燈籠高高掛》
張藝謀
電影
1987年
《紅高粱》
張藝謀
電影
1986年
《大閲兵》
陳凱歌
電影
1985年
《黃土地》
陳凱歌
電影

何建軍獲獎記錄

影視類
  • 2001    第49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1]     蝴蝶的微笑    (提名)    
榮譽獎項
  • 1995    第8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5]     《郵差》    (獲獎)    
  • 1995    第24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5]     《郵差》    (獲獎)    
  • 1995    希臘國際電影節“金亞歷山大獎”[5]     《郵差》    (獲獎)    
  • 1994    第23屆鹿特丹影節國際影評人獎[3]     《懸戀》    (獲獎)    

何建軍人物評價

何建軍是一個對人的深層心理探索頗感興趣的導演,特別關注在一個特別的環境中人的內心變化,他的影片《懸戀》和《郵差》都反映了這一主題 [8]  。他吃透劇本,吃透人物,時時揣測導演所要求的,並時時超出導演的想象。他是一個真正獨立的電影個人。他沒有流派,不依傍大師,也不記錄,不寫真,不實驗,不前衞。毫不奇怪,他不是熱點人物,不在中心區域,不是傳媒寵兒,不是投資重心。但是,他意味着真正的,優秀的“個人電影”的存在,意味着既不討好主流,又不討好觀眾與市場的獨立電影品質 [9]  (福建師範大學李正光、《電影》綜合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