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高粱

(1988年張藝謀執導的戰爭電影)

鎖定
《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 [19] 張藝謀執導,陳劍雨、朱偉、莫言編劇,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戰爭電影,該片於1988年10月10日在中國上映 [17]  [19] 
該片改編自莫言的兩部中篇小説《紅高粱》和《高粱酒》 [20]  ,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衝破封建傳統束縛,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夥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25] 
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1]  、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第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22-23]  [29]  。截至2024年5月14日,該片在全球累計票房12.3萬美元 [30] 
中文名
紅高粱 [17] 
外文名
Red Sorghum [17]  [31] 
Sorgo rojo
Hong gao liang
Czerwone proso等
類    型
劇情、愛情、歷史、戰爭 [17] 
出品公司
西安電影製片廠 [19] 
製片地區
中國 [17] 
拍攝日期
1987年 [26] 
拍攝地點
寧夏、山東高密 [27] 
導    演
張藝謀 [17] 
編    劇
陳劍雨 [18] 
朱偉 [18] 
莫言 [18] 
製片人
吳天明 [32] 
主    演
鞏俐 [17] 
姜文 [17] 
滕汝駿 [17] 
片    長
91 分鐘 [17] 
上映時間
1988年10月10日 [17] 
票    房
12.3 萬美元(截至2024年5月14日) [30] 
對白語言
普通話 [17] 
色    彩
彩色 [33] 
imdb編碼
tt0093206 [17] 
主要獎項
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1] 
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24] 
第1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28] 
在線播放平台
騰訊視頻 [18] 

紅高粱劇情簡介

九兒19歲時,不得不嫁在十八里坡開燒酒作坊的五十多歲的李大頭。按鄉規,新娘子要被顛轎的方法折騰一番,但不管轎伕怎樣折騰,九兒始終不吭聲。九兒到了十八里坡後,與餘佔鰲發生了感情。不久,李大頭死了,眾夥計不想再幹了,九兒勸住了眾夥計,又撐起了燒酒作坊。土匪禿三炮劫走了九兒,羅漢大叔和夥計們湊錢又將九兒贖了回來。但餘佔鰲看到九兒頭髮凌亂,非常生氣,跑去找禿三炮,將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禿三炮用腦袋保證沒有動九兒,餘佔鰲才罷休。餘佔鰲在剛釀好的高粱酒裏撒了一泡尿,沒想到高粱酒的味道格外好,九兒給它取名叫十八里紅。九兒的兒子9歲那年,日本鬼子到了青沙口,燒殺搶掠。九兒搬出被日本鬼子殺害的羅漢大叔當年釀的十八里紅給夥計們喝,大家鬥志昂揚地去打鬼子。九兒挑着做好的飯菜去犒勞餘佔鰲他們,卻被鬼子軍車上的機槍給打死。憤怒的餘佔鰲和大夥抱着火罐、土雷衝向日本軍車。塵埃過後,餘佔鰲拉着兒子的手,掙扎地來到九兒的屍體旁。日食,九兒的兒子放聲唱起了童謠:“娘,上西南,寬寬的大路,長長的寶船” [2] 

紅高粱演職員表

紅高粱演員表

紅高粱職員表

原著 莫言
導演 張藝謀
副導演(助理) 楊鳳良
編劇 陳劍雨、朱偉、莫言
攝影 顧長衞、楊輪(副)
配樂 趙季平
剪輯 杜媛
道具 雷小剛
美術設計 楊鋼
造型設計 孫偉
服裝設計 劉建中
燈光 紀建民
錄音 顧長寧
佈景師 劉志仁
展開
編輯:李克之
煙火:齊友山
擬音:陸順發
演奏:西安音樂學院民族樂隊
指揮:劉大冬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3] 

紅高粱角色介紹

  • 餘佔鰲
    演員 姜文

    餘佔鰲是一個具有獨特個性和民族精神的人,他個性剛烈,性格中有一種粗野、狂暴,但又富有原始正義感和生命激情。他是百里聞名的轎伕,在高粱地裏他與九兒“野合”,他酒後衝酒槽撒尿,為報親仇怒殺日本鬼子,這都是餘佔鰲做的事情。

  • 九兒
    演員 鞏俐

    因為一匹騾子,九兒的父母要嫁她給一位擁有一座酒坊的麻風病人。九兒乘坐花轎出嫁時,在途中被一名強盜攔截。九兒的丈夫死後,九兒接管了酒坊。後來,日本軍隊入侵中國。九兒的老朋友被日本人殺害,於是九兒要向日本人復仇,她請她的工人來幫忙。為了不讓工人們餓肚子,九兒帶來中飯犒勞大家,結果被日本人殺害。

  • 羅漢大叔
    演員 滕汝駿

    羅漢大叔是李大頭家的夥計,李大頭死後,九兒讓他來當家,是他把李家的燒酒鍋重新支起來的,他私下裏對九兒也十分的敬重。羅漢大叔被日本人抓住後,殘忍的被剝皮殺害。

  • 土匪
    演員 計春華

    土匪禿三炮劫走了九兒,羅漢大叔和夥計們湊錢又將九兒贖了回來。但餘佔熬非常生氣,跑去找禿三炮,將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禿三炮用腦袋保證沒有動九兒,餘佔熬才罷休。後作為民間武裝力量被羅漢大哥收編抗日,被抓後,日軍殘忍地讓三炮曾經的夥計將其活剝皮示眾,夥計不從,給了三炮一刀痛快。

(角色簡介參考資料來源 [2] 

紅高粱音樂原聲

類型
名稱
作曲
作詞
演唱
插曲
張藝謀
張藝謀,姜文
(音樂原聲參考資料來源 [4-5] 

紅高粱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方
備註
1988年
金熊獎
《紅高粱》
獲獎
最佳故事片獎
《紅高粱》
獲獎
最佳攝影獎
顧長衞
最佳音樂獎
趙季平
最佳錄音獎
顧長寧 [6] 
最佳導演獎
張藝謀
提名
最佳男主角獎
姜文
最佳故事片獎
《紅高粱》
獲獎
第5屆津巴布韋國際電影節
最佳影片獎
《紅高粱》
獲獎
最佳導演獎
張藝謀
故事片真實新穎獎
《紅高粱》
電影評論獎
《紅高粱》
獲獎
摩洛哥第一屆馬拉什國際電影電視節
導演大阿特拉斯金獎
《紅高粱》
獲獎
1989年
第十六屆布魯塞爾國際奇幻電影節廣播電台聽眾評委會
最佳影片獎
《紅高粱》
獲獎
法國第五屆蒙彼利埃國際電影節
銀熊貓獎
《紅高粱》
獲獎
1990年
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年度獎
《紅高粱》
獲獎
古巴年度發行電影評獎十部最佳故事片之一
《紅高粱》
獲獎
2022年
新時代國際電影節·金揚花獎
百年百部優質電影
《紅高粱》
獲獎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來 [2]  [7]  [13] 

紅高粱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紅高粱
紅高粱(3張)
《紅高粱》根據莫言同名中篇小説改編。張藝謀看了莫言的小説以後覺着小説裏的這片高粱地,小説裏的這些男人女人,豪爽開朗,曠達豁然,隨心所欲地透出做人的自在和歡樂。在創作的時候,《紅高粱》無論是在精神氣質還是在電影形態上,都沒想學誰,就是想創造一種地地道道的民族氣質和民族風格。莫言小説裏的高粱地是莊稼漢們種的,在電影裏則把它改成了神秘的野高粱地。《紅高粱》的編劇有三個人:陳劍雨、朱偉以及原著小説的作者莫言。1987年,莫言在高密的時候,張藝謀就把《紅高粱》的定稿拿給莫言看。莫言看完以後發現定稿跟原來的劇本完全不是一碼事了,張藝謀實際上作了大量的精簡 [8] 
角色選擇
電影紅高粱劇照
電影紅高粱劇照(2張)
《紅高粱》劇組選擇演員的時候鞏俐還在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讀二年級。因為“我奶奶”這個角色很關鍵,劇組在尋找演員的過程也比較費勁,找了好幾個人選,史可也是候選人之一。之後李彤給《紅高粱》劇組的副導演楊鳳良推薦了鞏俐。劇組分別給鞏俐和史可試了造型,發現感覺不太一樣,後來又拍了她們兩段小品,還是覺得鞏俐更合適。楊鳳良表示《紅高粱》劇組選演員實際上出發點特別簡單,沒有任何功利的想法,就是想找長得像的人物。選擇姜文也是如此,雖然姜文在演《紅高粱》之前已經演過謝晉導演的《芙蓉鎮》了,但是劇組導演有意不去看《芙蓉鎮》,如果看過他演的秦書田,或許就不會選他演《紅高粱》中“我爺爺”這個角色 [8] 
修復放映
2018年10月,張藝謀經典代表作《紅高粱》推出2K高清“修復版”並放映。 [9] 

紅高粱製作發行

紅高粱上映信息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1988年2月
西德
1989年1月27日
日本
1988年5月19日
中國香港
1989年2月2日
荷蘭
1988年9月11日
加拿大
1989年2月
美國
1988年10月9日
美國
1989年6月22日
西德
1988年12月25日
瑞典
1989年11月24日
芬蘭 [1] 

紅高粱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
播出平台
2018年11月27日 [14] 
CCTV6電影頻道
2019年3月8日 [15] 
2023年12月25日 [16] 

紅高粱影片評價

紅高粱劇照和海報
紅高粱劇照和海報(4張)
1987年,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而為人所稱道(《成都商報》評) [10] 
影片塑造了“我奶奶”、“我爺爺”、羅漢大叔等一批中國普通老百姓羣像,歌頌了他們敢生、敢死、敢愛,敢恨的民族精神,也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性格、心理、文化以及生存方式作出了思考。該片最大的特色是拍出了中國人豪邁爽快的一面,跟中國內地電影一貫的哀傷沉重的傳統風格大相徑庭。攝影師顧長衞在取景和色彩的運用上有出色表現,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的一段有中國電影罕見的“景人合一”之美,令人看得暢快淋離(網易評) [4] 
相比於《英雄》中分塊式的色彩劃分,《紅高粱》就顯得不那麼繁複。整部電影似乎只由黃色和紅色組成。在黃土高坡上,黃沙漫天,特別是顛轎這個段落,幾個轎伕連唱帶跳,帶起了滾滾塵土。身為西安人的張藝謀用潑墨式的表象風格向它們表達着熱愛之情,那些黃色的土地正是他所要朝拜的對象。而紅色則更加出彩,除了比人高的“紅”高粱,還有“我奶奶”的紅蓋頭、紅轎子、紅鞋子,窗上的紅窗花、碗裏的血紅的高粱酒、紅彤彤的爐火,還有最後日食時那徹底變成紅色的世界。這份鮮豔的色彩的出現,更能表達出陝北人的熱情與豪爽,呈現了中國農民向上的精神狀態(鳳凰網評) [11] 
《紅高粱》並不是十分具有現實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尋根。相反,在這個聯繫三代的以過去時回敍出來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個未來意義的人格,是一種人格理想,超越了具體的社會表層,具有人的本性與本質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終所呼喚的主題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張揚活得不扭曲、無拘無束、坦坦蕩蕩的生命觀。因此擺在觀眾面前的作品不是一個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對一個世界的生命的理想。《紅高粱》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農民的影片,它的視角已從傳統的對土地的禮讚轉向了對生命的禮讚。故事的超常特點決定了敍事的非現實性,故事的地點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會最基本的結構——村落。影片中的所有敍事元素與視聽元素都在為這種自然生命的熱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風格服務。
與以往的探索影片不同,《紅高粱》雖然也承載了導演對生命主題的意念,但並不是完全像《黃土地》等探索片那樣淡化情節,靠純粹的電影視像語言的震撼力來直接表達導演的意念。張藝謀在這部影片中是從實處入手,從規定情境下的具體人物性格人手,編織一個完整、美妙動人的故事框架,從而使意念通過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為、動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來。
紅高粱海報
紅高粱海報(3張)
影片自身有一條完整的故事線,但這條敍事線大部分由畫外音來完成。影片一開始,還是全黑的畫面時,聲帶上就傳來了“我”的敍述;“我給你説説我爺爺我奶奶的這段事,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還有人提起。”這是一個以現在時進行回述的視點,這個“我”在此是一個故事的敍述者。由於他沒有在故事中出現,按理是一個客觀的敍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後代,這又使得他具有某種參與意識,從而又具有被敍述的意義。因此,這個視點是非常奇特而又新穎的,它使導演在處理全劇時有了一種遊刃有餘的視點參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時,他的敍述的特點把故事拉遠,又具有歷史的間離效果。在此視點基礎上,導演在這開場白中道明瞭故事的虛構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從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納入非現實的時空之中。畫外音在影片中出現了12處。而影片中的人物關係、周圍環境、時間轉換等幾個主要情節轉折點,幾乎都是由畫外音交待的。如我奶奶與麻風掌櫃李大頭的關係,高粱地的“鬼氣”,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規矩,李大頭被殺,禿三炮綁走我奶奶的過程等。畫外音這部電影中還承擔了一種“預敍”的功能,如抬轎出發時畫外音就告訴觀眾,轎把式將成為我爺爺,這就增設了觀眾的“期待視野”,使畫面故事的進展更富有張力(電影網評)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