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佐藤晃一

鎖定
多摩美術大學教授。羣馬縣高崎市出身。1944年出生於日本羣馬縣高崎市,1969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視覺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後進入日本著名的化妝品公司--資生堂公司廣告宣傳部,兩年後離開資生堂,成為獨立的自由設計師。1982年至1987年在東京藝術大學設計專業任客座講師,現為社團法人日本平面設計家理事,多摩美術大學教授,東京ADC會員。
中文名
佐藤晃一
外文名
さとう こういち
出生日期
1944年
畢業院校
東京藝術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圖形設計獎、華沙招貼海報獎
出生地
日本羣馬縣高崎市
職    稱
教授

佐藤晃一藝術風格

佐藤晃一的設計作品有着明顯的民族風格。他不但繼承了日本文化中肅靜、悠遠、清雅、柔和的民族風格,還將這種風格更近一步地推向充實,提煉了日本文化中最精要的精神內涵。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佐藤晃一的設計作品以民族風格為中心,得到了國際設計界的認同,使他多次受到美國各大學邀請,舉辦日本文化和設計講演。同時獲得了包括布爾諾圖形設計獎、華沙招貼海報獎、捷克海報設計獎、莫斯科招貼設計獎等眾多的大獎。
佐藤晃一是雙腳踏在日本傳統文化的延長線上,繼田中一光等老一代平面設計師之後走上設計舞台的新一代平面設計師。70年代的日本,工業化高速發展,使得大批的、各具特性的新素材誕生,素材的特性對藝術造型來説在任何時候都具有意義,素材的特徵又使得相應的技術和技巧得以產生。印刷技術從活版開始轉向膠版,使微妙色階調的漸變表現成為可能,佐藤晃一的成名作《新音樂媒體》即產生於此時。在色彩、形體與光三者的關係中尋求平衡,既不完全歸入西方古典傳統的光線照射法,也不歸入東方傳統的幾乎拋盡光源,只求色彩與體積的表現法,而是把裝飾色彩、變形形體和折中了古典派和印象派的光表現在色漸變手法中融為一體。

佐藤晃一大事年表

海報作品 海報作品
1944年,羣馬縣商崎市出生。
1961年,決心成為平面設計師,開始自學,臨摹馬克思·比爾的作品。
1965年,考入東京藝術大學工藝系。
1968年,去田中一光事務所當助手。
1969年,畢業作品粘貼畫被用在“LIFE”雜誌上,題為“拉、拉、拉LIFE”。東京藝術大學工藝系視覺設計專業畢業。
1974年,“新·音樂·媒體”海報邀請展(澀谷商廈)。成為東京YMCA設計研究所的講師。
1975年,第2屆個人展“有關盒子”(銀座·崗部畫廊)。和太田澈也一起擔任西武劇場“劇場”雜誌的設計。承擔“現代服飾流行趨勢”(京都)的廣告製作。
1979年,參加歐洲國際設計會議,擔任報告雜誌的責任人。“GRAPHIS”No.205特集介紹。
1980年,日本文化設計會議中特邀展出品。參加“創造的迷宮”展(西武美術館)。
1982年,擔任東京藝術大學設計專業客座講師。在月刊“音樂雜誌”上連載文章。
1983年,全國商品海報展中獲通產大臣獎。承擔第38屆國民體育大會的海報設計。
1985年,作品集“SEVEN”日美同時出版(GRAPHIC社)。在東京和五十嵐威暢舉辦雙人聯展。ADC最高獎。任“年鑑·日本平面設計”的裝幀設計。
1999年,任靜岡“世界茶藝節”的CI總設計。在羣馬高崎市美術館舉辦“佐藤晃一海報展”。 [1] 

佐藤晃一獲獎記錄

1970 每日設計廣獎特選獎第二名
1983 全國圓綠海報展通產大臣獎
1985 東京ADC最高獎
1990 第38屆每日設計獎
1991世界最美書裝設計(德國)日本代表
1994 東京ADC原弘獎 布魯諾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特別獎
1995 比利時國際海報雙年展金獎 德國交流設計展最高獎
1996 華沙海報雙年展藝術家協會獎
1997 捷克海報設計雙年展最高獎
1998 華沙海報雙年展銅獎 莫斯科海報雙年展金峯獎 [1] 

佐藤晃一主要作品

薰風、富士連作·春、富士連作·夏、富士連作·秋、富士連作·親年、富士連作·冬、JAGDA海報展、東京暖簾會、傳説的盒子、滿月的盒子、音樂會《新音樂媒體》海報、電影《豪姬》海報、唱片封套、日日是好日——陽、舞台劇《死之團》海報、五十歲威暢·佐藤晃一展、茶美會·然、電影《利休》海報、’91千菜國民文化節、現代舞海報、音樂舞台劇海報、綠之聲、標誌《橫級堅組》、戲劇《大地的乳房》海報、戲劇《櫻紀東文章》海報、新作海報10人展、現代海報展、森澤、高崎藝術短期大學、松下電話、蔚藍色、第1回國民文化節文藝大會、(株)大洋印刷、草月會開創70週年、草月會開創70週年、早上好,月亮、名古屋國際設計中心、為了海報的習作、舞台劇《白色森林》、第66回小泉國際學生照明設計大獎賽、“醉月”系列作品展、請柬、紙鋪·竹尾、香港三越百貨店、橢圓音樂會、雜誌《日本的女性美》、雜誌《川島織物》、雜誌《草月》、《東京ADC年鑑》、《西班牙建築大師高迪作品集》、“吉祥鹿”問候卡、江户東京博物館標誌等。 [1] 

佐藤晃一藝術評論

在色彩、形體與光三者的關係中尋求平衡,既不完全歸入西方古典的光線照射法,也不歸入東方傳統的幾乎拋盡光源,
作品封面 作品封面
只求色彩與體積的表現法,而是把裝飾色彩、變形形體和折中了古典派與印象派的光表現在色漸變手法中融為一體。在色漸變的隱隱約約依然清晰肯定的形體、弱化了的明暗和相對強化了的色彩,構成了佐藤晃一作品的基本特徵,三者融而合一,自然和諧,開出了一塊融合東西方的新天地。
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中説過:最好的色彩美有賴於多樣性的、正確而且巧妙的統一。佐藤晃一作品的色彩可以説大都具有這一品質,造成分離感和張力,具有戲劇性。未來派畫家曾在有名的《未來派宣言》中,特別提出過補色主義的口號。佐藤晃一用補色對比,卻往往又不用它作基調或主調,而且作為和聲種的一組高音,作為大統調中的一個局部統調出現,因此,他總是把補色對比和灰調統一起來,形成色漸變,造成既有衝突的因素,又有過渡與統調,既有分離的張力,亦有色彩的組合排列與細微刻劃。
佐藤晃一作品設計表現有很多跳躍的地方,像日本的一種短詩--俳句,語法、字句、節奏凝練而跳躍的含蓄,在沒有着筆的空白處,會感到非常的魅力。那是純日本、純感性的世界,這種超越理智的藝術世界,無疑是直接繼承了王朝文學的精神。設計師使用的語言、節奏和設計師在作品中所體現的章法節奏,應該是一致的,佐藤晃一也不例外。
他的作品是用純淨的日本語法節奏構成的,沒有那種努力而不通脱的翻譯文本的腔調,西洋設計語法底子深藏不露。如同翻譯小説,好的翻譯本,人們會接受,象傅雷翻譯的巴爾扎克,汝龍翻譯的契珂夫,李健吾翻譯的福樓拜,而過分有翻譯腔調的,人們就會受不了。錢鍾書寫的《圍城》,他英文節奏在,魅力當然就在了。
日本文化早年直接受中國的影響,俳句亦可以説是中國古詩詞中詞的另一種演變形式。詩詞表現首先重韻律,有平聲和仄聲之分,平聲長仄聲短,相輔相成,形成節奏,使語言有精神,節奏具有直接的感染力與説服力,倘若整句全是平聲或全是仄聲,節奏就亂了。在中國京劇表演中打單皮的若打錯了節奏,台上翻跳的武生甚至會跌死,設計表現中其實也有如此的險境。
後現代的聲色光影裏,一切該消解的都已經消解,一切該發生的都已經發生,面對的未來世界是可預見的窄小,古典傳統與流行時尚的經驗合而為一,又不斷地分裂為似真似幻的片斷映像,佐藤晃一無疑是掌握這其間二律逆反關係的,這乃使他的視野超越了顧影自憐的侷限。
對形式的極致講究反映了要表達的所謂的內容,強化內容的形式,正是最終要講述的內容。形式的日益翻新,並不一定表現活潑的新思想與新精神,設計師沒有能力去創造他們所在的環境,他們只能創造貼身的夢境,各人就住在各人的夢裏,作品裏的夢境才是他們真正的故鄉。
佐藤晃一的古典,是一種姿態,是一個美麗的手勢,他用新鮮的嘴唇囈語着一種老區的聲音,抑揚頓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