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仰山書院

(江西撫州金溪縣仰山書院)

鎖定
書院位於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城王家巷,始建於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該院為南宋朱熹陸九淵曾經講學過的崇正書院遺址。書院右側“先儒祠”是清代生員祭祀鄉賢象山先生之所,現書院建築面積1078平方米,構架保存完整,是江西省省級保護文物、縣文博所辦公之處。
中文名
仰山書院
地理位置
江西省金溪縣
佔地面積
1078 m²
始建於
清代乾隆二年

仰山書院書院概況

仰山書院位於江西省金溪縣城秀谷鎮王家巷(舊稱熙春巷),前身為南宋所建的崇正書院,南宋大儒陸九淵朱熹曾在此會講,“反覆辯論如在白鹿(書院)”。品古巷之幽遠,倚市井之繁華。古往今來,這方寧靜優雅的院落見證了心學和理學的激辯,見證了先賢士子的翩翩風采,與鵝湖書院白鹿洞書院齊名江右(即江西。古人以西為右,江東稱江左,江西稱江右),為歷代文人墨客崇敬景仰。 [1] 
仰山書院從前身崇正書院開始,便是人才濟濟、桃李芬芳,大明王朝第一位狀元吳伯宗便是書院培育的優秀學子。吳伯宗從小聰敏,洪武三年(1370年)鄉試中舉,名列第一為解元。第二年,吳伯宗進京會試,因為狀態不佳僅位列第24名。卻不曾想,位列第一的郭翀因為容貌醜陋被皇帝朱元璋降為榜眼,而顏值頗高的吳伯宗因為相貌堂堂成功逆襲,成了狀元。吳伯宗衣錦返鄉回到仰山書院,意氣風發地題詩一首:
衣錦歸來年少時,苦心曾下讀書帷。
文章中試經三略,丹桂花開第一枝。
淡墨題名龍虎榜,君恩寵拜鳳凰池。
玉驄歸到衡門下,多少兒童夾道迎。
“先儒祠”北邊跨院,原為書院藏書樓,後亦用作古籍刊印、修復之地。因為金溪自古善於雕版印刷技藝,明清時僅滸灣鎮書鋪街就有印書作坊60餘家,號稱“籍著中華”,書版齊全,商埠雲集,而仰山書院刊印的書籍又校對精細、訛錯極少,所以一直為天下學子們追捧。西側兩處跨院是居室廚房,為書院山長、教授和學生歇息、用膳之所。 [1] 

仰山書院修建歷史

仰山書院
仰山書院(7張)
嘉慶二十一年(1816),知縣萬國榮會同儒學倡率城內善士李庭藻等,拆舊建成48間房的書院,並請江西學政王鼎贈寫“仰山書院”於門額,表示對陸九淵等先哲崇仰。所捐田畝、店房歲收租息,為書院的辦學經費,並聘請名師名儒講學。清乾隆二年(1737年),時任金溪知縣閻廷佶倡捐,在原崇正書院遺址上興建仰山書院。 [1]  書院東側為“先儒祠”,道光十三年(1833)建,是學子們春秋兩季開學時祭祀先儒陸象山的地方,為供奉祭祀陸象山先生之場所;正廳南側為居室、廚房,是先生和學生歇息、用膳的地方。全部建築面積為1078平方米。咸豐十一年(1861),仰山書院焚燬於戰亂。同治八年(1869),城西善士王履亨、王履泰、王履恆三兄弟捐錢三千六百串,並倡捐金溪籍旅湖南商人二千餘串,公議暫將子金贍束脩膏火,再行興復書院。光緒二十八年(1902),在“廢科舉,興學堂”的教育改革中,知縣杜麟光會同學士鄉紳把仰山書院改為金溪縣官立小學堂,民國元年(1912)又改為縣立高等小學,是當時金溪的最高學府。1992年,仰山書院劃歸縣文物管理所管理,省、縣撥付專款對書院進行一次比較徹底的維修,至1994年10月,古老的書院被修復一新。1996年4月成立的金溪“陸象山研究會”也設立在書院內。

仰山書院陸象山簡介

陸象山,名九淵,字子靜,南宋金溪青田人,是與朱熹雙峯並峙的理學大師、中國“心學”的創始人。明代王陽明發展其學説,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對近代中國理學產生深遠影響。現經文化行政部門批准,仰山書院成立了“陸九淵紀念館”,長期展出陸九淵生平圖片,收藏了各種版本的《象山全集》和各地吟詠象山的詩、詞、楹聯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