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令狐綯

(唐朝宰相)

鎖定
令狐綯(795年-879年),字子直,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太尉令狐楚之子。唐代詩人、宰相。
大和四年(830年),登進士第,起家弘文館校書郎。開成年間(836年-840年),初為左拾遺,改左補闕、史館修撰,累遷庫部、户部員外郎。入為湖州刺史,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誥,召充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大中四年(850年),升任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擔任宰相十年。罷相後出任宣武軍節度使、淮南節度使、鳳翔隴右節度使等。冊封趙國公。乾符六年(879年),令狐綯去世。
令狐綯與晚唐詩人多所往還,如温庭筠有《戲令狐相》、馬戴有《贈祠部令狐郎中》、趙嘏有《獻令狐相公時相公郊壇行事回》《上令狐相公》《和令狐補闕春日獨遊西街》等詩,經考古出土的令狐綯所撰寫的墓誌,如《崔鄲墓誌》是晚唐時期重要的長篇墓誌,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1] 
子直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東南)
出生日期
795年
逝世日期
879年
本    名
令狐綯
爵    位
趙國公

令狐綯人物生平經歷

唐武宗時任湖州(今浙江湖州市刺使。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起任宰相。此後一直在這個職位上工作到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去世。大中十三年秋八月,為山陵禮儀使唐懿宗時,出為河中節度使。後來前後擔任宣武、淮南等四鎮節度使。後召入知制誥,輔政十年,拜司空、檢校司徒,封涼國公。868年(鹹通九年)龐勳起義軍攻佔徐州(今江蘇省徐州市),他受命為徐州南面招討使,屢為龐勳所敗。僖宗時,召入任為鳳翔(今陝西鳳翔縣)節度使,後又召為太子太保,徙封趙。卒於封地。
令狐綯執政的時代,已經是唐代的晚期,政權已經缺乏振作的生命力。他沒有良好的政績記錄也並不奇怪。唐宣宗是晚唐最後一個比較強勢的皇帝,而令狐綯以一種小心翼翼的態度處理了他們之間的合作關係。《舊唐書》上説他的性格膽小遲緩。這也許是他身居相位達10年之久的原因之一。
令狐綯的父親令狐楚也曾經在唐憲宗元和年間擔任過宰相。根據《資治通鑑》上的記載,令狐綯能夠升任宰相,在某種程度上是宣宗感動於令狐楚對憲宗的忠誠。令狐綯之子令狐滈驕縱不法,受賄賣官,人稱“白衣宰相”。令狐綯還有幾個兒子:令狐澄、令狐專、中書舍人令狐渙

令狐綯相關事件

公元845年(會昌五年)秋天,李商隱閒居洛陽時回寄給在長安的舊友令狐綯的一首詩。令狐綯當時任右司郎中,所以題稱“寄令狐郎中”。
寄令狐郎中
【唐】李商隱
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令狐綯軼事典故

温庭筠與令狐綯友好,經常出入於相府。令狐綯曾央求温庭筠代寫二十首《菩薩蠻》詞。令狐綯不知“玉條脱”之説,温庭筠告訴他出自《南華經
唐丞相令狐綯因話奇異之物,自出鐵筒,徑不及寸,長四寸,內取小卷書於日中視之,乃九經並足。其紙即蠟浦團,其文勻小。首尾相似,其精妙難以言述。又傾其中,復展看輕絹一匹。度之四丈無少,秤之才及半兩,視之似非人世所。(按"所"字下脱佚甚多,"返報"二字以下似系虔州刺使條下之下半,中脱裴嶽等四條。)返報,太守懼。追叟欲加刑,叟曰:"乞使君不草草,某知書,褚輩只須此筆。乞先見相公書跡,然後創制。"太守示之,叟笑曰:"若如此,不消使君破三十錢者,且更寄五十管。如不稱,甘鼎鑊之罪。"仍乞械擊,俟使回期。太守怒稍解,且述叟事。雲:"睹相公神翰,宜此等筆。"相府得之,試染翰甚佳。復書雲:"筆大可意,宜優賜匠人也。"太守喜,以束帛贈叟而遣之。(出《芝田錄》)
【譯文】
唐朝丞相令狐綯,一次説到世間奇異的東西時,他自己拿出一隻鐵管,直徑不到一寸,長四寸,從中取出一小卷書,對着太陽光觀看,乃是一部完整的《九經》。這部書所用的紙就是蠟浦團,上面的經文均面小,頭尾相似,它的精緻奧妙是用語言所表達不出來的。令狐綯將小鐵筒倒着頓了幾下,又傾出一件東西,展開一看是一匹輕絹。量一下,整四丈,一點也不少;稱一下,只有半兩重。看它織的那精巧勁兒,不象是人世間的東西。(按:這以下缺很多字。)返回來報告,太守恐懼,追查老翁,並想給他加罪。老翁説:"希望大人不要隨隨便便地就給我加罪。我也懂得書法,褚遂良只要這樣的筆。懇求您先讓我看看褚相公的書法真跡,然而我才能製作筆。太守取出褚遂良的書法真跡給老翁看。老翁看完後笑着説:"就象這樣,不消太守你破費三十錢,我還可以給你五十管筆。如果不稱褚相公的意,我甘受放在鼎鑊中油炸水烹的刑罪。"説完,仍舊懇求為他戴上刑枷,讓他等待回信再作決定。太守的怒氣消了些,並且寫封書信給令狐綯,講述了老翁的事情,説:"看了相公的寶貴墨跡,認為適於用這樣的筆。"令狐綯得到這種筆後,試着書寫一下,覺得非常好,又寫一封回信説:"這種筆非常讓我滿意,應該更優厚地賞賜制筆的匠人。"太守見到回信後非常高興,贈送老翁五匹束帛讓他回去了。
宣宗以政事委令狐綯,君臣道契,人無間然。舍人劉蜕者,每訐(訐原作計,據許本改)其短,密奏之。宣宗留中,但以其事規於令狐綯,而不言其失(許本、黃本失作人)。其間以丞相子不拔解就試,踷略雲:"號曰無解進士。"又以子弟納賄,踷雲:"白日之下,見金而不見人。"令狐憾之,乃俾一人為其書吏,謹事之。劉託以腹心,都不疑慮,因為經業舉人致名第,受賄十萬,為此吏所告,由是貶焉。君子曰:"彭城公將欲律人,先須潔己。安有自負髒污,而發人之短乎?宜其不躋大位也。"先是令狐自以單族,每欲繁其宗,與崔、盧抗衡,凡是當家,率皆引進,皇籍有不得官者,欲進狀,請改姓令狐,時人以此少之。(出《北夢瑣言》)
【譯文】
唐宣宗把朝中的政務大事委託給令狐綯,君臣之間很投合,密切無間。舍人劉蜕經常揭發令狐綯的短處。有一次,他向皇上密奏一本,宣宗扣留未發,只是以揭發的事來告誡令狐綯,而未講揭發他的人。密奏中有揭發宰相令狐綯的兒子未經地方選拔而直接參加科舉考試的事。簡略地説,他的兒子叫做"無解進士";還有他的子弟受賄的事,説是在大白天,見其子弟家有金子卻未見是誰送的。令狐綯對此事懷恨在心,於是派了一人去當劉蜕的書吏,讓他謹慎行事。劉蜕把此人當作心腹,毫不懷疑。後來劉蜕因幫一個經業舉人中選而受賄十萬的事,就是由這個書吏告發的。因此劉蜕被貶職。君子曰:彭城公將欲律人,先須潔己。哪裏有自身都不乾淨,而還要揭發別人的短處呢?難怪劉蜕升不到高位。那時令狐在朝中只是單族,他常常想要把令狐家族繁盛起來,好跟崔、盧家族抗衡。因此凡是本家族的人,他都引薦到朝廷。甚至皇族中有未得到官的,想要報名應試,也要給這個人改姓令狐。時人因此而看不起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