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仍,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1]  ,讀作réng,形聲字,最早見於《説文》小篆 [2]  。其造字本義是指古代王孫貴族的家庭,在生母斷乳後,僱傭乳母給孩子繼續哺乳;引申指因襲,沿用;又引申指行為、動作,或某種事件、狀態等的頻繁、屢次發生。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réng
注    音
ㄖㄥˊ
部    首
總筆畫
4
結    構
左右結構
四角號碼
2722₇
五    筆
wbt(98);wen(86)
鄭    碼
ny
統一碼
基本區 U+4ECD
倉頡碼
onhs
筆順編號
3253
字    級
一級字、常用字 [1] 
平水韻
十蒸 平聲 [4]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仍,形聲字。從人,乃聲。從篆文字形看,左邊是“人”,這裏指王孫貴族的子女;右邊是“乃”,表示餵奶。其造字本義是指古代王孫貴族的家庭,在生母斷乳後,僱傭乳母給孩子繼續哺乳。引申指因襲,沿用。《説文》:“仍,因也。”《論語·先進》:“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又引申指行為、動作,或某種事件、狀態等的頻繁、屢次發生。《歐陽文忠公文集·表奏書啓四十六集》:“而數月之內,恩典頻仍,當黜而升,宜罰而賞。”這種意義,有時作副詞用。《國語·周語下》:“晉仍無道而鮮胄,其將失之乎?” [2]  [5]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réng
動詞
依照;沿襲。
follow
《禮記·明堂位》:“廌用玉豆雕篹,爵用玉盞仍雕。”鄭玄注:“因爵之形為之飾也。”
唐·李白化城寺大鐘銘》序:“莫不配美金鼎,增輝寶坊,仍事作制,豈徒然也。”
魯迅《書信集·致台靜農》:“蓋近幾年來,域外奇書,沙中殘楮,雖時時介紹於中國,但尚無需因此大改《史略》,故多仍之。”
仍復;仍前;仍了舊貫
接續;連續。
接續;連續。
《楚辭·九章·悲回風》:“觀炎氣之相仍兮,窺煙液之所積。”王逸注:“相仍者,相從也。”
《新唐書·吳湊傳》:“文敬太子、義章公主仍薨,帝悼念,厚葬之。”
宋·楊萬里《和周仲容春日二律句》:“舊雨仍新雨,今年勝去年。”
仍接;仍歲;仍世;仍耗
副詞
仍然;還是。
still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二:“三仙姑卻和大家不同,雖然已經四十五歲,卻偏愛當個老來俏,小鞋上仍要繡花,褲腿上仍要鑲邊。”
仍然
一再;頻繁。
frequently
《國語·周語下》:“晉仍無道而鮮胄,其將失之矣。”韋昭注:“仍,數也。”
《後漢書·王允傳》:“自歲末以來,太陽不照,霖雨積時,月犯執法,彗孛仍見。”
仍疊;仍重
於是;乃。
thus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贊》:“淮南衡山親為骨肉……而專挾邪僻之計,謀為畔逆,仍父子再亡國,各不終其身。”
《元史·世祖紀四》:“濱棣萬户韓世安,坐私儲糧食……有司屢以為言,詔誅之,仍籍其家。”
仍就;仍因
又;且。

宋·李綱《乞修邊備添置參謀編修官札子》:“慾望聖慈許臣闢置參謀官四員於職事官中,不拘官資,高下兼充;仍添置編修官二員,共措畫條具,以時推行。”
宋·楊萬里《和謝張功父》:“老夫最愛嚼香雪,不但解酲仍滌熱。”

因,就此。

《詩·大雅·常武》:“鋪敦淮濆,仍執醜虜。”
孔穎達疏:“《釋詁》雲:‘仍,因也.’因是就之義也。”

名詞
自本身往下數第八世孫。也泛指後代子孫。
the eighth generation

仍雲;仍孫
古國名。

左傳·昭公四年》:“夏桀為仍之會,有緡叛之。”杜預注:“仍、緡皆國名。”
《左傳·哀公元年》:“生少康焉,為仍牧正。”
[3]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因也。從人乃聲。如乘切 [3]  [7] 

説文解字注

仍,因也。
《釋詁》曰:“攘、仍,因也。”《大雅·常武》傳曰:“仍,就也。”就與因義一也。《周禮》故書仍為乃。
從人。乃聲。
如乗切。六部。 [3]  [7] 

康熙字典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𠀤音艿。因也。《論語》:仍舊貫,如之何。《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幾,凶事仍幾。注:變幾,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又重也,頻也。《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
又《谷永傳》:饑饉仍臻。
又《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注:仍仍,不得志之貌。
又云仍。《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
又國名。《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
又姓。
又葉人餘切,音如。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仍。◎按《説文》仍,如乗切,原屬日母變宮之字。今《字彙》仍芿艿陾等字皆作時徵切,是為禪母之齒音,其誤甚矣。不可不辨。 [8]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次濁
如乘切
ȵjəŋ
集韻

次濁
人之切
nʑie

次濁
如蒸切
nʑieŋ

次濁
如證切
nʑieŋ
韻略






如陵切

增韻






如陵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庚青



次濁

ɽiəŋ
中州音韻

平聲
庚青





而爭切

洪武正韻



次濁
如陵切
ȵiəŋ [9]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ȵ
i̯əŋ
王力系統
ȵ
ǐəŋ
董同龢系統
ȵ
jəŋ
周法高系統
n
jiəŋ
李方桂系統
n
jəng


jəŋ


jəŋ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ŋ
北魏後期北齊

jəŋ
齊梁陳北周隋

jə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ȵʑ
i̯əŋ
擬音/王力系統

ɽ
ǐə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ȵ
jə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ȵ
iɪ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ńź
jə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əŋ [10-11]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國發〔2013〕23號  .國務院辦公廳[引用日期2020-06-13]
  • 2.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707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13]
  • 4.    十蒸 平聲  .搜韻[引用日期2020-06-13]
  • 5.    《畫説漢字》編輯部編著.圖解《説文解字》 畫説漢字 小學版 一-二年級:時代文藝出版社,2015.10:140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1986年11月:1103
  • 7.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中國書店,2010.12:1250
  • 8.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06月:17
  • 9.    「仍」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13]
  • 10.    「仍」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13]
  • 11.    「仍」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