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仁和

(中國地名)

鎖定
仁和,中國地名,在很多省市均有分佈,其中知名度較高的是位於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仁和區。
中文名
仁和區
分    類
中國地名
歸    屬
四川省攀枝花市

仁和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

基本概況
仁和區四川省攀枝花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四川省西南角,地處北緯26°06′~26°47′,東經101°24′~101°56′之間。東臨會理縣,南接雲南省永仁縣,西靠雲南省華坪縣,北連鹽邊縣,全區總面積1727.07平方千米。2004年,人口20萬人。區政府駐地仁和鎮,距市政府13千米。
行政區劃
仁和區轄1個街道、8個鎮、4個鄉、2個民族鄉,共設81個行政村,610個村民小組,17個居民委員會,226個居民小組。
·街道:大河中路
·鎮:仁和、同德、大田、平地、福田、金江、前進、佈德
·鄉:總髮、太平、務本、中壩
人口概況
全區總户數62949户,總人口208120人,其中男106067人,女102053人;非農業人口75246人,農業人口132874人。2007年出生人口2094人,出生率10.19‰,人口自然增長率6.1‰。
歷史沿革
1965年2月攀枝花設市時:將雲南省永仁縣的仁和、大田兩區的27個鄉劃入,設立大田區、大河區;將雲南省華坪縣大興區的10個鄉劃入,設立玉泉區;由永仁縣仁和、大田兩區四個鄉和會理縣紅格區兩個鄉劃入,設立金江區。以上共43個鄉,後併為19個鄉。1972年10月將大田、大河、玉泉、金江四區合併為郊區,另設立東區、西區兩個城區。東區所轄的炳草崗是攀枝花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共攀枝花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設在這裏。以後,郊區又改為仁和區。
2008年8月30日16點30分,仁和區大龍潭彝族鄉與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交界初發生6.1級地震,給本區造成了重大損失。9月1日16點32分與9月5日16點25分相繼發生了5.6與4.0級餘震。

仁和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仁和鎮

在孕育中華民族千年文明的京杭大運河最南端,美麗的杭城北部,有一座新興的城鎮,正以日新月異的變化展示出超凡的風采,備受人們矚目,她就是杭州市餘杭區仁和鎮。
2001年8月杭州市餘杭區規劃調整,仁和鎮由原東塘鎮、獐山鎮、雲會鄉合併而成。全鎮現有區域面積75平方公里,轄18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6萬餘人。
仁和鎮位於杭州市中心的北翼,距市中心僅17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杭寧高速公路、良塘公路、宣杭鐵路貫穿全境,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滬杭鐵路、滬杭甬高速公路、320國道近在咫尺,水路東連大運河,西接東苕溪,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方便快捷的交通條件,為仁和鎮的經濟騰飛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仁和鎮自古以來就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素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魚米之鄉的美譽,這裏文化底藴深厚,旅遊資源豐富,農民書畫蔚然成風;這裏有不少頗具江南水鄉特色的古橋遺蹟,有餘杭區最大的淡水湖泊——三白潭,總面積達1800多畝,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有500年前民族英雄于謙親手種植的普寧牡丹,國色天香,每年吸引着眾多的文人遊客。
自建鎮以來,短短三年時間,仁和鎮的工業經濟各項指標翻了一番多,2004年工業經濟增幅更是位列全區榜首,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城鄉面貌變化顯著,一座靚麗的新城鎮已初展風姿。
改革開放的浪潮激勵着富有創業精神的仁和人民,他們以聰慧的頭腦,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充分發揮後發優勢,描繪着最美的發展藍圖,牢牢把握經濟發展主題,走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的科學道路,明確推進“三大跨越”、着力實施“再造工程”,確立了將仁和鎮建成以工業為主,集物流、都市農業、旅遊為一體,生活富裕、社會穩定、精神政治高度文明的經濟強鎮、水鄉名鎮、文明城鎮。
建設和諧農村、闊步邁向現代化是6萬多仁和人民共同的心願,在仁和這塊秀美的土地上,仁和人民正勵精圖治、以超人的智慧和辛勤的勞動,不斷創造着一頁頁發展的新篇章,今天的努力就有明天的豐厚回報,團結奮進的仁和人民,正以贊新的精神風貌,朝着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目標大步邁進。
彩虹鋪就創業路、新星托起豔陽天,仁和鎮這塊新的發展熱土,正展開奮發進取的風帆,乘風破浪駛向更輝煌的明天!

仁和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仁和鎮

綿陽市梓潼縣仁和鎮,是屬於綿陽梓潼縣下去,距離梓潼縣40公里左右,1950年置仁和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金寶公社,1989年復置仁和鄉,1992年建鎮。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3公里。面積56平方公里,人口1.2萬。(潼)鹽(亭)公路過境。轄新松、白果、新民、太平、烈火、天樂、愛國、上游、觀龍、戰鬥、檬埡、新建12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建材、印刷、農藥器械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棉花。特產臍橙、煙葉、藥材、黃麻。

仁和湖南省寧遠縣仁和鎮

基本概況
仁和鎮位於湖南省寧遠縣境中部,離縣城10公里。東靠禾亭鎮、保安鄉,南連舜陵鎮,西接中和鎮、棉花坪瑤族鄉,北鄰柏家坪鎮。鎮政府駐仁和村,轄仁和、牛尾塘、巖口洞、黃家洞、社福山、華石盤、周王家、陳普全、傘裏洞、谷木洞、陳家、劉安仲、孫家鋪、尹家洞、陳安、鵝婆井、草子塘、銅崗腳、上徐家、下徐家、鯉魚塘、唐家、李家鋪、十甲、大元湖、古坪、堂皇、白馬、社旺、楓木鋪、馮石、大石洞、神背山、高家、環儀塘、馮谷均、大塘邊37個村。
鎮沿用駐地仁和自然地名。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時,由原禾亭區的仁和鄉和李家鋪鄉合併組建仁和鎮。
地理位置
全鎮總面積84平方公里,耕地1245.5公頃,8442户,32196人。境內地形如反“7”字形。湘江支流舂陵河從鎮西部山嶺中穿山出谷,傾注仁和壩(中型水利工程),從壩兩側開渠引水,灌溉面積達540公頃,又可引永佳水庫水灌溉農田。
城鎮發展
境內交通便捷,永連公路貫穿全鎮,仁和至棉花坪、禾亭至仁和兩條公路在此匯聚,形成“十”字形交通網,各村均有公路相連。農業方面,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薯類、蔬菜、烤煙等,尤其是烤煙生產,已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每年優質煙種植面積穩定在1萬畝左右,產量約佔全縣五分之一,烤煙年產值達1000餘萬元。鎮年國內生產總值14000萬元,年財政收入435.9萬元。工業方面,境內有紅磚廠、採石場、彩燈加工廠、塑料廠、軋鋼廠等數十家企業。教育醫療方面,設有中學1所,小學18所,醫療機構39個,大部分村建有醫療點。

仁和江蘇省洪澤縣仁和鎮

基本概況
仁和鎮位於兩市(淮安、揚州)三縣(洪澤、金湖、寶應)交界處,總面積110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9000人,GDP2.2億元,同比增長18%;財政收入370萬元,同比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4727元,比上年淨增340元。
經濟發展
在工業方面,實現工業銷售2.8億元、利税1400萬元,同比增長70%和113%;新增私營企業20家、從業人員708人、註冊資金6100萬元;新發展個體工商户147家、從業人員152人、註冊資金896萬元;引進“鳳還巢”企業6家;新增註冊商標4枚。在農業方面,全鎮種植優質小麥3.9萬畝、優質水稻4.2萬畝;水產養殖面積1.4萬畝,其中大蟹養殖5000畝、回魚魚養殖1500畝,該鎮被批准為省級回魚魚養殖基地,“茶魚”、“異育銀鯽”、“中華絨鰲蟹”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產品;新植樹木29萬株,改造成片林520畝,新建林網2600畝。勞務輸出總量9120人,其中成建制輸出416人,為縣經濟開發區提供勞動用工223人,向縣內其他企業轉移用工2275人,縣外勞務輸出6622人。
社會事業
疏浚河道18條,加固圩堤20公里,開挖土方60萬立方;拆改建泵站2座、圩口閘2座,拆建危橋3座,建造防滲娶3萬米,新建小溝級建築物260座,新架設電力線路2000米,改造中低產田2萬畝;新鋪設四支水泥路7.3公里,合作醫療參保率93%,自來水人口受益率達95%;新建沼氣池300個,完成改廁400座;新增低保户46户,累計達142户;通過省、市“高普九”鄉鎮驗收。在第二屆中國洪澤湖水運會上,榮獲團體總分第三名和組織工作二等獎。

仁和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仁和鎮

基本概況
仁和鎮位於永勝縣城東南部,距縣城58公里,鎮域面積455.3平方公里,轄12個村委會8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680人。2003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424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9元,財政收入100.36萬元,人均有糧276公斤。
資源優勢
仁和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區,光熱充足,土地肥沃,水利條件好,亞熱帶生物資源豐富,林果、藥材等種類多樣,品質優良。仁和生態植被較好,森林覆蓋率達57%,林區樹木茂盛,草場寬廣,野生食用菌種類繁多,是全縣美味牛肝菌的主產區,廣大山區水肥草美,是理想的生態養殖場地,馬過河、母雞河是全縣流量較大的河流,落差大、流量大,藴藏着豐富的水能資源。鎮內還藴藏着豐富的煤炭、磷礦、花崗岩等自然資源,尤其是煤炭資源居全縣之首。
經濟發展
依託豐富的農產資源,在保證農業生產的基礎上,加大對林業、牧業、漁業的開發力度,以地方農副產品和商品為特色,以專業市場為龍頭,對內背靠永勝、麗江,對外向滇西地區及四川攀枝花等,建立開放的外向型經濟,走抓農穩鎮,抓商治鎮之路,促進全鎮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仁和北京市順義區仁和鎮

地理位置
仁和鎮位於北京市東北部30公里處,是順義區委區政府所在地。全鎮總面積60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全鎮户籍人口總數為5.3萬。
行政區劃
仁和鎮轄23個行政村:胡各莊、石各莊、陶家墳、米各莊、平各莊、楊家營、杜各莊、窯坡、吳家營、河南村、望泉寺、梅溝營、石門、太平、沙井、北興、臨河、莊頭、前進、軍營、沙坨、復興、塔河
經濟發展
2008年,仁和鎮生產總值實現33.3億元,同比增長48.9%;屬地財税收入10.9億元,同比增長23%;地方財政收入2.46億元,同比增長4%。仁和鎮大力發展生產型服務業、消費型服務業、知識型服務業,打造順義現代服務業核心區。斥資2.2億元實現了仁和工業園3600畝土地的八通一平和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正敞開懷抱迎接國內外企業共譜發展新樂章。
社會民生
仁和鎮切實做好合作醫療、新農保、“一老一小”保險等統籌工作,社會保障日益健全。多途徑着力提升勞動力就業質量,大大提高了全鎮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競爭力,農民就業正向高端產業、高效企業、高薪崗位轉變。
羣眾文化
仁和鎮有着深厚文化底藴,羣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地方特色文化開展得有聲有色。全鎮的羣眾文化隊伍共有52支,獨具特色的文化社團組織包括望泉寺文學社、元祥舞獅團、太平評劇團、順義區攝影協會,臨河藝術團、東方太陽城合唱團、仁和潮白書畫社、臨河乒乓球羽毛球協會、平各莊讀書愛好者協會、河南村夕陽紅演出隊等多支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