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農業人口是指城市常住人口中除直接參加農、林、牧、漁生產活動以外的非農業勞動者及其贍(撫)養的人口。包括企、事業單位負責人、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商業和服務性工作人員,生產工人、運輸工人和有關人員,等等。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轉移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在全部經濟活動人口中,農業人口的比重會越來越低,而非農業人口的比重則逐漸上升。
[1]
- 中文名
- 非農業人口
- 外文名
- nonagricultural population
- 人口分類1
- 各類專業、技術員
- 人口分類2
- 機關 黨羣組織 辦事人員
非農業人口發展狀況
編輯日本學者皆川勇(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91)在其《中國人口問題》第六章“人口流動化和小城鎮政策”中指出1982年中國的城市人口為2.1億,1987年增加至5億,而農村人口從8億減少到5.8億。皆川勇先生所指的“城市人口”是指不以農業為主要生產對象的人口,即非農業人口,而不管其是否住在農村,即使住在農村只要不從事以農業生產為生活手段、目的的人口都計為“城市人口”。這是迄今為止關於中國1987年非農業人口估計數字的最大值,但也不是空穴來風。如果以皆川勇先生的標準來衡量,中國的非農業人口的規模是91019萬,即佔總人口的70%。
[2]
張五常先生認為中國的農業人口將減小到25%,到2015年左右,中國農業人口就可以降低到25%的水平。
[2]
非農業人口分類
編輯①各類專業、技術員;②國家機關、黨羣組織、企業單位負責人、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③商業工作人員;
非農業人口入户手續
編輯1、凡自理口糧的非農業人口,可憑《非轉農申請表》申請非轉農。2、原籍農業户口的畢業生,畢業後無工作分配,可憑人才交流中心的《放棄畢業分配證明》到地方户政科加蓋意見,然後遷回原遷出地。3、年齡達到退休的,其無工作單位或原工作單位解散的,而原籍村委會同意接收其的,可以申請非轉農。4、凡在企業事業機關單位工作的,不論是職工還是臨工一律不批非轉農。5、其他人員原則上不能辦理非轉農,特別是育齡婦女,一律不辦。6、以上申請人先填妥《非轉農申請表》,遷入地村委會兩個支委簽名同意,由户政股長審批後,呈分局主管領導審批。
[2]
非農業人口發展
編輯從2008年1月1日起,雲南省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只要申請人在居住地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穩定生活來源這兩個條件,就能在居住地落户。同時,取消農業户、非農業户及其他類型户的登記管理模式劃分,實行“一元制”的户籍登記管理制度,統一登記為居民户。
[2]
- 參考資料
-
- 1. 吳忠觀. 人口科學辭典: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1997
- 2. 也談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的統計問題 .萬方數據庫[引用日期2017-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