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體解剖學

(中國醫科大學建設的慕課)

鎖定
人體解剖學課程是中國醫科大學提供的慕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於2017年09月04日首次在中國大學MOOC開課。該課程授課教師有李洪鵬、董鴻銘、解大龍、李瑞、王軍等。據2021年9月中國大學MOOC官網顯示,該課程已開課9次。 [1-2] 
該課程共十一週教學內容,包括骨學,關節學,肌學,內臟學之消化、呼吸,內臟學之泌尿、生殖與腹膜,脈管學,感覺器,神經總論及脊髓,腦幹、小腦和間腦,端腦與傳導路,周圍神經。 [2] 
中文名
人體解剖學
授課平台
中國大學MOOC
授課教師
李洪鵬、董鴻銘、解大龍、李瑞、王軍等
類    別
慕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開課時間
2017年09月04日(首次)
建設院校
中國醫科大學

人體解剖學課程性質

人體解剖學課程定位

系統解剖學是按人體的器官功能系統(如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脈管系統、感覺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闡述正常人體器官形態結構、相關功能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是基礎醫學科學中重要的學科之一,是醫學生的必修課。 [2] 

人體解剖學適應對象

人體解剖學課程主要適合醫學類學生學習。 [2] 

人體解剖學課程簡介

人體解剖學課程十一週教學內容。第一週講解骨的概述、骨的主要分類等骨學內容;第二週講解骨的間接、直接連結、關節的分類及運動和關節的分類等;第三週介紹肌學概述、肌的分類等肌學知識;第四、五週分別介紹內臟學之消化、呼吸和泌尿、生殖與腹膜方面的知識;第六週介紹脈管概論、心臟外形與心腔、心的構造與間隔、動靜脈等內容;第七週介紹眼耳等感覺器方面內容;第八週講解神經總論及脊髓的內容;第九、十週介紹了腦幹、小腦、間腦和端腦與傳導路等方面知識;第十一週講授內臟神經、交感神經、腦神經等周圍神經知識。 [2] 

人體解剖學課程大綱

第一週:骨學
第一講:緒論
第二講:骨的概述
第三講:椎骨
第四講:胸骨與肋骨
第五講:顱骨
第六講:顱骨整體觀
第七講:上肢骨
第八講:下肢骨
第一週骨學單元測驗
第一週骨學單元作業
第二週:關節學
第一講:骨的直接連結
第二講:骨的間接連結
第三講:關節的分類及運動
第四講:脊柱
第五講:胸廓
第六講:頭部骨連結
第七講:上肢帶骨連結
第八講:肩關節
第九講:肘關節
第十講:手關節
第十一講:骨盆
第十二講:髖關節
第十三講:膝關節
第十四講:足關節
第二週關節學單元測驗
第二週關節學單元作業
第三週:肌學
第一講:肌學概述
第二講:肌的輔助裝置
第三講:頭肌
第四講:頸肌
第五講:背肌
第六講:胸肌
第七講:膈
第八講:腹肌
第九講:腹股溝管與腹股溝三角
第十講:上肢帶肌
第十一講:臂肌
第十二講:前臂肌
第十三講:手肌
第十四講:髖肌
第十五講:大腿肌
第十六講:小腿肌
第三講肌學單元測驗
第三講肌學單元作業
第四周:內臟學之消化、呼吸
第一講:內臟概述
第二講:口腔
第三講:牙、舌與唾液腺
第四講:咽與食管
第五講:胃與小腸
第六講:盲腸與闌尾
第七講:結腸、直腸與肛管
第八講:肝
第九講:肝外膽道與胰
第十講:鼻
第十一講:喉
第十二講:氣管與肺
第十三講:胸膜與縱膈
第四周內臟學之消化、呼吸單元測驗
第四周內臟學之消化、呼吸單元作業
第五週:內臟學之泌尿、生殖與腹膜
第一講:腎
第二講:輸尿管
第三講:膀胱與尿道
第四講:睾丸
第五講:男性附屬腺
第六講:輸精管道
第七講:卵巢
第八講:女性輸送管道
第九講:腹膜概述
第十講:網膜
第十一講:腹膜形成的結構
第五週:內臟學之泌尿、生殖與腹膜單元測驗
第五週:內臟學之泌尿、生殖與腹膜單元作業
第六週:脈管學
第一講:脈管概論
第二講:心臟外形與心腔
第三講:心的構造與間隔
第四講:心傳導系
第五講:心血管與心包
第六講:動脈概述
第七講:胸腔動脈
第八講:頸總動脈
第九講:鎖骨下動脈
第十講:腹腔動脈
第十一講:髂總動脈
第十二講:靜脈的特點及組成
第十三講:上腔靜脈系
第十四講:下腔靜脈系
第十五講:淋巴系統
第六週:脈管學單元測驗
第六週:脈管學單元作業
第七週:感覺器
第一講:眼球壁
第二講:眼球內容物
第三講:眼副器
第四講:外耳
第五講:中耳
第六講:內耳
第七週:感覺器單元測驗
第七週:感覺器單元作業
第八週:神經總論及脊髓
第一講:神經總論一
第二講:神經總論二
第三節:神經總論三
第四講:脊髓位置和外形
第五講:脊髓灰質
第六講:脊髓上行纖維束
第七講:脊髓下行纖維束
第八講:脊髓的功能
第八週:神經總論及脊髓單元測驗
第八週:神經總論及脊髓單元作業
第九周:腦幹、小腦和間腦
第一講:腦幹腹側面
第二講:腦幹背側面
第三講:腦幹內部結構概述
第四講:腦神經運動核
第五講:腦神經感覺核
第六講:非腦神經核
第七講:腦幹上行纖維束
第八講:腦幹下行纖維束
第九講:腦幹網狀結構
第十講:小腦外形
第十一講:小腦皮質與小腦核
第十二講:小腦纖維聯繫及功能分區
第十三講:間腦外形及分部
第十四講:背側丘腦
第十五講:上、後、底丘腦
第十六講:下丘腦
第九周:腦幹、小腦和間腦單元測驗
第九周:腦幹、小腦和間腦單元作業
第十週:端腦與傳導路
第一講:端腦外形及分葉
第二講:側腦室及基底核
第三講:皮質功能定位
第四講:語言中樞
第五講:端腦髓質
第六講:邊緣系統
第七講:腦脊髓被膜
第八講:腦脊髓血管
第九講:本體感覺傳導路
第十講:淺感覺傳導路
第十一講:視覺傳導路
第十二講:聽覺及平衡覺傳導路
第十三講:皮質脊髓束
第十四講:皮質核束
第十週:端腦與傳導路單元測驗
第十週:端腦與傳導路單元作業
第十一週:周圍神經
第八講:內臟神經概述
第九講:交感神經
第十講:副交感神經
第十一講:內臟感覺神經
第十二講:脊神經概述
第十三講:頸叢
第十四講:臂叢
第十五講:胸神經前支
第十六講:腰叢
第十七講:骶叢
第一講:腦神經概述
第二講:腦神經(I,II,III,IV,VI)
第三講:腦神經(V)
第四講:腦神經(VII)
第五講:腦神經(VIII,IX)
第六講:腦神經(X)
第七講:腦神經(XI,XII)
第十一週:周圍神經單元測驗
第十一週:周圍神經單元作業
(注: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列) [2] 

人體解剖學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授課教師
學時安排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7年09月04日~2018年02月02日
李洪鵬
3-5小時每週
32621
第2次開課
2018年03月12日~2018年06月20日
李洪鵬、董鴻銘、解大龍、李瑞、王軍
19760
第3次開課
2018年09月17日~2018年12月31日
李洪鵬
4小時每週 [1-2] 
31263
第4次開課
2019年03月25日~2019年07月01日
22046
第5次開課
2019年09月02日~2019年12月13日
呂捷、李洪鵬、董鴻銘、解大龍、李瑞、王軍
25347
第6次開課
2020年02月24日~2020年06月08日
呂捷
39980
第7次開課
2020年10月12日~2021年01月25日
呂捷、李洪鵬、董鴻銘、解大龍、李瑞
41580
第8次開課
2021年03月15日~2021年06月30日
呂捷
20968
第9次開課
2021年09月20日~2021年12月31日
呂捷、董鴻銘、解大龍、李瑞、王軍
待定

人體解剖學教學目標

該課程以培養醫學大學生具備“三基”即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五性”即科學性、先進性、思想性、啓發性、實用性為目標。 [2] 
通過對人體解剖學課程的學習,掌握人體各系統的解剖結構,為局部解剖學、屍體解剖、醫學影像學、外科學、神經內科學等的學習打下基礎。 [2] 

人體解剖學學習預備

人體解剖學預備知識

學習人體解剖學課程前,應先學習掌握生物學、生理學等知識。 [2] 

人體解剖學學習資料

書名
書號
作者
出版時間
出版社
《系統解剖學(第9版)》
9787117267182
丁文龍等
2018年

人體解剖學所獲榮譽

2019年1月8日,人體解剖學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4] 
2020年11月24日,人體解剖學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5] 

人體解剖學教師簡介

李洪鵬中國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解剖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6] 
董鴻銘,博士,中國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解剖教研室副教授。 [7] 
解大龍,博士,中國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 [7] 
李瑞,碩士,中共黨員,中國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師。 [7] 
王軍,中國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 [7] 
呂捷,博士,中國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解剖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