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琴俱亡

(成語)

鎖定
人琴俱亡(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傷逝》。 [1] 
“人琴俱亡”的原義是晉王獻之死,徽之拿他的琴來彈,久不成調,遂有人琴俱亡之嘆;後多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定語;亦作“人琴兩亡”“人琴俱逝”。 [1] 
中文名
人琴俱亡
拼    音
rén qín jù wáng
近義詞
睹物思人
注音字母
ㄖㄣˊ ㄑㄧㄣˊ ㄐㄩˋ ㄨㄤˊ
成語出處
《世説新語·傷逝》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定語
同義詞
人琴兩亡 、人琴俱逝

人琴俱亡成語出處

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敬素好琴,(子猷)便徑入坐靈牀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慟絕良久,月餘亦卒。(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傷逝》) [1] 
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人琴俱亡”。 [1] 

人琴俱亡成語故事

王徽之王獻之是親兄弟,他們的父親就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王徽之、王獻之兄愛弟敬。後來,兩兄弟都得了重病,可是雙方都沒有把自己病重的真實情況告訴對方,生怕對方為自己着急、擔心。 [2] 
沒過多久,王獻之先去世。噩耗傳到王徽之家中,王徽之的家人怕他過於悲痛,沒有把這件事告訴他。兩家人雖然住得很近,可在奔喪的人羣中不見王徽之的身影。大家只以為王徽之病重不能前來,不瞭解王徽之根本不知道這件事。 [2] 
一連好幾天過去了,王徽之老是聽不到弟弟王獻之的消息,他實在憋不住了,便向家人詢問:“子敬的病怎樣了?為什麼許久沒有聽到他的消息,莫非出了什麼事?” [2] 
家人支支吾吾,不肯吐露真情。王徽之終於明白過來,悲哀地説:“唉,看來子敬已經不在人世了。”家人知道再也瞞不住了,只好跟他道出實情。王徽之聽了也沒哭,只是掙扎着下了病榻,吩咐僕人準備車輛到弟弟家去奔喪。到了王獻之家,王徽之直向靈牀走去,然後在靈牀上坐下來,對王獻之的家人説:“把子敬的琴取來。”琴拿來後,王徽之打算彈首曲子寄託自己的哀思。由於過於悲傷,彈了幾次都彈不成曲調。他舉琴向地上擲去,悲痛地説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説完這句話,他悲痛得昏過去了。一個多月以後,他也離開了人世。 [2] 

人琴俱亡成語寓意

王羲之的兒子徽之和獻之之間手足情深。王獻之病逝之後,王徽之悲痛欲絕,摔琴慨嘆“人琴俱亡”,昏死過去。一個多月後,王徽之也離世而去。“琴亡”,一是指主人逝去,有琴也無人再彈;二是指睹物思人,想彈琴也調不成音;三是指自己也像無主之琴一樣,失去兄弟和知已,也將不久於人世。這種對逝者深切的哀痛與悼念,仍催人淚下。睹物思人是人之常情。當人們身邊最親近的人離我們而去時,人們心中會充滿懷念,不僅懷念逝者,還懷念與逝者相關的事物。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對於已逝的生命,人們應該化悲痛為力量,為了更好的未來而奮鬥,切不可沉浸在悲能中無法自拔。 [2-3] 

人琴俱亡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人琴俱亡”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定語;用來指懷念死者的心情。 [1] 
  • 運用示例
唐·房玄齡等《晉書·王徽之傳》:“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嘆曰:‘嗚呼子敬,人琴俱亡。’” [1] 
清·王鵬運《彊邨詞序》:“而人琴俱亡,賞音闃然。” [1] 
現代文學家魯迅《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我想將全文補充,而終於做不到,剛要下筆,又立刻想到別的事情上去了。所謂‘人琴俱亡’者大約也就是這模樣的罷。” [4] 
參考資料
  • 1.    人琴俱亡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11]
  • 2.    李波主編. 中華成語典故 中[M].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10.05:161
  • 3.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 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8.01:251
  • 4.    閆秀文編著. 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1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