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馬孫叢林

(南美洲北部盆地)

鎖定
亞馬孫叢林也叫亞馬遜叢林。地理位置: 亞馬遜盆地位於南美洲北部,包括巴西等六個國家的廣大地區。 面積:700萬平方公里( 270萬平方英里) 人口: 2千萬 語言: 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當地土著語 氣候: 全年悶熱潮濕,多暴雨,日間氣温約攝氏33度,夜間氣温約攝氏23度。
中文名
亞馬遜叢林
外文名
The Amazon jungle
地理位置
亞馬遜盆地
氣候條件
熱帶雨林氣候
佔地面積
700萬平方公里(270萬平方英里)
人口數量
2000 萬
語    種
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

亞馬孫叢林概況

亞馬孫叢林雨林

亞馬遜雨林 亞馬遜雨林
亞馬遜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其面積比歐洲還要大,有700萬平方千米。它從安第斯山脈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亞馬遜雨林對於全世界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關重要的。樹林能夠吸收二氧化碳,這種氣體的大量存在使地球變暖,危害氣候,以至極地冰蓋融化,引起洪水氾濫。樹木也產生氧氣,它是人類及所有動物的生命所必需的。有些雨林的樹木長得極高,達60米以上。它們的葉子形成“篷”,像一把雨傘,將光線擋住。因此樹下幾乎不生長什麼低矮的植物。

亞馬孫叢林亞馬遜河

橫貫南美洲,發源於秘魯安第斯山脈。長6440公里,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二,僅次於長6,695公里的尼羅河。水量充沛,每秒鐘把116,000立方米的淡水注入大西洋,佔全球入海河水總流量的5分之一。支流中,七條長度超過1600公里,最長的是馬代拉河,約3200公里。

亞馬孫叢林地理概況

亞馬遜流域植物種類之多居全球之冠。許多大樹高六十多公尺,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禿禿,只有一層腐爛的枝葉。澇地森林則情況迥異。樹冠由高至低分層,各層充滿生機。

亞馬孫叢林自然資源

葛藤、蘭花、鳳梨科植物爭相攀附高枝生長,其間棲息着猴子樹懶蜂鳥金剛鸚鵡、巨大蝴蝶和無數蝙蝠。水中生活着凱門鱷、淡水龜,以及水棲哺乳類動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陸地則生活着美洲虎細腰貓水豚犰狳等。還有2500種魚,1600多種鳥。

亞馬孫叢林動物資源

亞馬遜平原的野生動物種類非常繁多,而且數量豐富。19世紀末,根據一位英國自然學者的統計,共有14712種動物,其中8000多種尚未為人所知,已知的動物和鳥類超出了10萬種,還有至少27種甲蟲。可能另外還有幾百萬種正等待着人們去發現。主要動物有貘、鹿、猴、熊、野豬、食蟻獸、水獺、鱷魚、犰狳、水豚等。此外,還有蛙類等兩棲動物約380種、蛇類爬行綱動物2500種、鳥類500餘種。昆蟲中僅各種蝴蝶就有700多種、甲蟲600餘種、螞蟻和蜘蛛各有400餘種。亞馬孫森林中的許多動物頗有特色,有世界上體長最小僅10釐米的猴子狨,頸側披有若雄獅長鬃的獅頭猴,倒掛在樹上幾小時不動的三趾樹獺,稀有的哺乳動物水豚,渾身披有小骨片"盔甲",遇敵便蜷成球形的犰狳,長達十餘米的巨蚺,色彩絢麗、體型美觀的熱帶魚等。亞馬孫河河網密佈,交錯縱橫,它養育着品種眾多的魚類。自然科學家認為,在亞馬孫河流域有3000多種魚,其中比拉如庫魚、湯巴圭魚和食人魚是當地所特有的。
亞馬遜平原的土著人居住在這裏已有幾個世紀。但大約500年前歐洲人來到這裏後,許多土著人便淪為奴隸、死於疾病或被迫放棄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這裏的雨林現正處於嚴重的危險之中,因為人們為了開闢土地來種莊稼,或飼養牲畜來供應美國的肉類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對它濫伐濫砍。

亞馬孫叢林特色

1) 釣食人魚、吃食人魚
亞馬遜河上最刺激的活動。
2) 觀賞黑白水交會:
亞馬遜盆地的河流主要有3種水的類型。白水,富含泥沙,從西部流入。黑水,由土壤的酸性物質着色,從圭亞那山脈一直流向北部,還有從南部河流流出的清水。水流交會後並不會立刻融合,而形成了兩色並行延綿數里,故稱為黑白水。
3) 粉紅色海豚
亞馬遜河裏有全世界獨有的粉紅色海豚,在河中航行要看運氣才看的到。
旅遊這個詞,視目的地不同,有一千種含義,有的地方超然世外,有的地方温馨浪漫,有的歷史悠久,有的摩登現代……關於亞馬遜的説法,是九死一生,説的是叢林和水流間潛伏着九種危險:鱷魚毒蛇、毒蟲、食人魚、傳染病、毒販子、游擊隊和劫機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其實如果你能擯去心頭的恐懼,靜下心來欣賞,亞馬遜那一望無際的熱帶雨林景象着實讓人心跳。
沿着望不到頭的亞馬遜河一路深入,二三百米寬的水面,兩岸是密不透風的熱帶叢林。水是渾濁的,像黃河;天是湛藍的,一陣狂風暴雨後,立刻就是陽光明媚,雲彩千變萬幻,河上靜悄悄的,只有划水時木槳的吱吱聲和水波盪漾的聲音。從岸邊森林不時衝來能把船撞沉的大樹,讓這一段水路也無法安生。
在這個植物王國裏,成千上萬種植物用幾千種深淺不一的綠色衝擊着你的視覺空間,樹葉的形狀千姿百態,合着複雜的紋理構造,哪怕列出“温帶植物學”中所有的名詞,也無法一一描述得全。地上匍匐着各種藤葉枝蔓,從樹幹根部的陰影裏順着巨大的樹幹向上攀爬,在頭頂上織出密密的窗簾,把整個叢林填充得密不透風。這個茂密的大森林裏很難發現花朵的蹤影,彷彿所有的樹木在抽枝散葉出一派繁盛的剎那被永遠地定了格。正午的陽光灑下來,空氣中有潮濕的腐葉味道,周圍很安靜,只聽得見自己呼吸的聲音。間或從森林深處傳出一兩聲鳥叫,但是循着聲音望去,卻看不到任何鳥兒的身影。
時間和空間在亞馬遜似乎在某個環節上錯了位。人可以在裏面走上幾個小時,周圍的景色仍然是讓人不安的似曾相識,彷彿陷入了一個巨大的綠色輪迴,走多久都是在原地踏步,而頭頂迅速西移的太陽又在真真切切地提醒你時間的無情流逝。偏偏亞馬遜河的日落舉世無雙,遠近不是水就是林,滿天晚霞,雲彩透明,心裏再惶恐也無法視而不見。
夜色中的原始森林一片漆黑,寂靜的夜一點也不安寧,森林中鳥叫蟲鳴,此起彼落,穿插著猴子野豬,還有不知名動物不同調子的叫聲,彷似一曲叢林交響樂。在大自然的聲音裏,彷彿被催眠了似的,心自然會跟着慢慢寧靜下來。

亞馬孫叢林食人族

食人族,就是吃人肉的人,確實存在。長久以來,語言中的故事和道聽途説,都被證實是事實,證據來自於哥倫布第二次穿越太平洋的探險中,所有船員的親眼所見。隨船醫生在家書中提到了一些阿拉瓦克俘虜,敍述了在一個小島上發生的食人故事,這個小島就是瓜得魯普。
當地居民中的一些婦女曾經做過島民的俘虜,我們向他們詢問,那些島民是怎樣的人,他們回答“加勒比人。”他們一聽説我們憎惡這種人吃人的罪惡行為,感到非常高興……他們告訴我們,加勒比人對待他們的殘忍程度,使人難以置信;加勒比人吃掉他們的孩子,只撫養自己的女人所生的孩子。凡是活着的男性俘虜都被帶回去吃掉,那些在戰鬥中被打死的敵人,就在戰鬥結束後被吃掉。他們聲稱人肉如此美味,世上的任何東西都不能與之相提並論;這些都是真的,因為我們在房子裏發現了人的骨頭,所有能吃的部分都被吃掉了,只剩下實在太硬,無法食用的部分。在其中一間房屋裏,我們發現鍋里正燉着一個人的脖頸……加勒比人抓走戰俘時,將其中的男孩摘除了生殖器官,以便使男孩長胖一些,但他們想大吃一頓時,就殺死並吃掉男孩,因為他們認為女人和兒童的肉不好吃。當我們去那裏的時候,有三個被殘害的男孩跟我們一起逃走。3
在哥倫布上一次旅行中,錯將阿拉瓦克語中的“Cariba”聽成“Caniba”,因此,“cannibal”和“Caribbean”源於同一個詞。
此後,類似的描述還有很多,當歐洲人的探險活動開始蔓延,關於食人族的報道大量增加。奧德修斯所遇到的食人族,或者希羅多德、亞里士多德、斯屈波、普林尼所記載的每一個新的發現,都為食人論增加了可信度。在文藝復興時期“人的探索”運動中,也有食人族的記載。維斯普西《旅程》的最早版本中,也用木版畫演示了食人族吃人肉的場景。曾經有一位富有同情心的觀察者,通過艱苦的努力,得到了關於人吃人的第一手資料。阿芝台克人從市場上購買奴隸,把他們養胖,“這樣可以使奴隸的肉更有滋味。”4 其其麥加山谷是“人肉的埋葬之敵”。5 據説南美的圖皮南巴族會將他們的敵人“吃到最後一片指甲”。6漢斯?斯塔登的暢銷小説中,描寫了在1550年前後他被食人族所捕獲,由於食人族的盛宴祭祀儀式被一再拖後,使小説的情節變得令人窒息、毛骨悚然。他對食人儀式的描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難者必須忍受女人們的嘲弄,要自己點燃篝火,而他將在火上被燒煮。人們重擊他的頭,腦漿噴濺在地。然後女人們
徹底剝掉他的皮,把他的身體弄得很白,並用木塊抵住他的肛門,這樣就不會遺失任何東西了。然後一個男人……將他的胳膊和膝蓋以上的部分砍下來。四個女人將切好的部分抬走,圍着茅屋奔跑、狂歡……內臟部分由女人們保管,她們把內臟煮熟、,做成名為“明戈”的濃湯,供她們和孩子飲用。她們吃掉腸子和頭上的肉。大腦、舌頭和其他可以吃的部位都給孩子們吃。當這些全部做完之後,她們就帶着自己得到的肉回家了……當時我在現場,一切都是我的親眼所見。
在本世紀末期,西奧多?德?佈雷在其膾炙人口的美洲旅行小説中,栩栩如生地刻畫了食人族烘烤人的四肢、女人們喝人血、吃內臟的情景。在十七世紀,類似的記載並不多,因為人們對此感到十分恐懼,沒有發現新的食人族和吃人風俗。然而,到了十八世紀,由於有更多人遭遇過食人族,歐洲人重新對此發生了興趣,哲學家們紛紛想借此説明奴隸制度的高尚性。歐洲人想象,在高度文明的基督教國家埃塞俄比亞,仍然存在着專門販賣人肉的屠夫。在十八世紀北美洲的印地安戰爭中,一個馬薩諸塞的民兵驚恐地發現,他們的對手“以最令人感到恐怖的速度”9煎烤着敵人。當雄心勃勃的探險家探索南海時,發現了更多人吃人的例子。在十八世紀的很多故事中,都記錄了美拉尼西亞的食人族,他們看來是最實際的部族了:將俘獲的敵人全部吃掉,絲毫也不浪費,骨頭磨成針,用來縫製帆布。當庫克船長首次遇到毛利人,他們比手劃腳地教他如何剔淨人骨。他的描述在歐洲受到質疑,其代價就是葬送了更多人的生命。關於斐濟食人族的記載,與十九世紀早期歐洲傳教士的敍述很相近,但是,由於其規模龐大,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常規儀式,背離了任何文化意義,“並非只是恐怖的報復行為”,正如衞理公會派教徒在1836年所斷言的,“而是成為對人肉的純粹的喜愛。”

亞馬孫叢林部落

亮點一:森林、湖泊的演繹
在亞馬遜部落景區的入口處,一句南美瑪雅古人的寓言:“神是偉大的,而一片森林更偉大”吸引了我們的目光,放眼望去,整個景區淹沒在莽莽林木中,山圍四周,湖水環繞。據負責人介紹,當初選擇在這裏建立“亞馬遜部”景區,也是看中了自然天成的環境。乘船漫遊彎曲的河道湖泊,映入眼簾的是兩旁鬱鬱葱葱的樹木,以及從外面引進的特殊植物,如:巴西巨棉、百花王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座小島上,一棵以“樹抱石”的形象出現的神佑樹,枝葉伸展在空中,它灑下的綠蔭幾乎覆蓋了整個小島。在森林裏自由暢快的呼吸清新空氣,享受自然的綠色,真是的一件快樂的事情。
亮點二:土著居民的生活形態
既然景區展現的是南美洲生活在亞馬遜叢林裏的印第安部落,那麼土著居民的日常生活勞作、風俗習慣、穿着打扮也就成為景區設計的重點。對我們來説,這些土著人是極具誘惑力的。而傳聞中,亞馬遜流域的食人族、獵頭族更是吸引人類學家和探險者的重要因素。不過,大可放心,景區裏的土著都是很友好的,他們是專門請來的“矮人族”,完全演繹印第安人的生活模式。在景區內,可以看到真實再現的樹屋、河上房屋,以及叢林裏的狩獵者,觀看他們創造的曾輝煌一時,又神秘消失的瑪雅文明遺蹟,從一個個圖騰雕塑(均從南美採購)就可以窺見一斑。
亮點三:自己動手的精彩休閒生活
在景區裏,有自己劃竹排、乘雙人單車、在漂浮島喝茶、釣魚、爬山探險等休閒項目,可以充分自由支配時間,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景區裏的人向我們介紹,在景區今後的建設中,還有果園、養雞場、部落村等項目旨在將參與性更好的融入其中,使景區成為“遊客自我創意”的全新概念景點。
亮點四:原始的節目表演
景區同樣也安排了節目表演,與其他主題公園不同的是,這裏的表演更質樸,更能顯示原始的狀態。正所謂:原汁原味。祭祀表演、中心舞台的大型篝火晚會,都在一天的遊程中,給你人與自然的融和發展,和睦相處的感覺。
亮點五:動物挑戰感官
在亞馬遜叢林中,生活着世界上眾多的珍稀動物,如:食人魚、電鰻、凱門鱷魚、南美大蜥蜴、森蚺、巨嘴鳥等。而全新的亞馬遜部落景區,也專門開闢了動物遊覽區,既有覺的各種鳥類禽類,也有引進的鱷魚、類食人魚,成羣的在河道里游泳,(放心,它們只是食人魚的近親,是素食者)有意思的是,當你穿行山林間的時候,都會看見翩翩飛舞的蝴蝶,各式各樣,真懷疑是不是到達了金庸筆下的蝴蝶谷

亞馬孫叢林人為破壞

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佔地球上熱帶雨林總面積的50%,達650萬平方公里,其中有480萬平方公里在巴西境內。這裏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生態環境紛法複雜,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被稱為“生物科學家的天堂”。

亞馬孫叢林開發森林

然而,亞馬遜熱帶雨林卻並沒有因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類的厚愛。人們從16世紀起開始開發森林。1970年,巴西總統為了解決東北部的貧困問題,又做出了一個最可悲的決策:開發亞馬遜地區。這一決策使該地區每年約有8萬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壞,1969-1975年,巴西中西部和亞馬遜地區的森林被毀掉了11萬多平方公里,巴西的森林面積同400年前相比,整整減少了一半。

亞馬孫叢林亂砍亂伐

熱帶雨林的減少主要是由於燒荒耕作、過度採伐、過度放牧和森林火災等,其中燒荒耕作是首要原因,佔整個熱帶森林減少面積的50%。在墾荒過程中,人們把重型拖拉機開進亞馬遜森林,把樹木砍倒,再放火焚燒。
熱帶雨林的減少不僅意味着森林資源的減少,而且意味着全球範圍內的環境惡化。因為森林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消減污染、減少噪音、減少水土流失及保持生物多樣性的功能。
熱帶雨林像一個巨大的吞吐機,每年吞噬全球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又製造大量的氧氣,亞馬遜熱帶雨林由此被譽為“地球之肺”,如果亞馬遜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地球上維持人類生存的氧氣將減少1/3。

亞馬孫叢林循環作用

熱帶雨林又像一個巨大的抽水機,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通過蒸騰作用,把水分散發到空氣中。另外,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滲透性,能吸收和滯留大量的降水。亞馬遜熱帶雨林貯蓄的淡水佔地表淡水總量的23%。森林的過度砍伐會使土壤侵蝕、土質沙化,引起水土流失。巴西東北部的一些地區就因為毀掉了大片的森林而變成了巴西最乾旱、最貧窮的地方。在秘魯,由於森林木斷遭到破壞,1925-1980年間就爆發了4300次較大的泥石流,193次滑坡,直接死亡人數達4.6萬人。每年仍有0.3萬平方公里土地的20釐米厚的表土被衝入大海。
除此之外,森林還是巨大的基因庫,地球上約1000萬個物種中,有200-400萬種都生存於熱帶、亞熱帶森林中。在亞馬遜河流域的僅0.08平方公里左右的取樣地塊上,就可以得到4.2萬個昆蟲種類,亞馬遜熱帶雨林中每平方公里不同種類的植物達1200多種,地球上動植物的1/5都生長在這裏。然而由於熱帶雨林的砍伐,那裏每天都至少消失一個物種。有人預測,隨着熱帶雨林的減少,許多年後,至少將有50-80萬種動植物種滅絕。雨林基因庫的喪失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損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