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刑章第十一

鎖定
《五刑章第十一》選自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孝經》。 這一章是説明不孝是最大的罪行。五刑的罪雖多,沒有比不孝更重大的,所以人人都應當盡心行孝。也説明刑罰是用以輔弼教育的。
作品名稱
《五刑章第十一》
創作年代
秦漢之際
作品出處
《孝經》
文學體裁
文言文

五刑章第十一作品原文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1] 

五刑章第十一詞語註釋

1. 五刑:古代以墨、劓(音yì)、剕(音fèi)、宮、大辟為五刑。
2. 要君者無上:君者,臣下所稟命而恭敬以從之者也。乃敢要挾之,是無上也。
3. 非聖人者無法:聖人制禮作樂,傳之萬世而共遵者也,乃敢非毀之,是無法也。非,非議,誹謗。
4. 非孝者無親:為人子者,當行孝道以事二親,天理人倫之極則也,而敢非毀之,是無親也。
5. 道:根源 [2] 

五刑章第十一作品譯文

孔子説∶“五刑所屬的犯罪條例有三千之多,其中沒有比不孝的罪過更大的了。用武力脅迫君主的人,是眼中沒有君主的存在;誹謗聖人的人,是眼中沒有法紀;對行孝的人有非議、不恭敬,是眼中沒有父母雙親的存在。這三種人的行徑,乃是天下大亂的根源所在。” [1] 

五刑章第十一作品讀解

這一章書,是因前章所講的紀孝行,今兩條途徑,走到敬、樂、憂、哀、嚴、的道路,就是正道而行的孝行。走到驕、亂、爭的道路,就是背道而馳的逆行。所以就跟住上章所講的道理再告訴曾子,説明違反孝行,應受法律制裁,使人知所警惕,而不敢犯法。這裏所講的五刑之罪,莫大於不孝,就是講明刑罰的森嚴可怕,以輔導世人走上孝道的正途。列為十一章。
孔子又對曾子提醒的説:“國有常刑,來制裁人類的罪行,使人向善去惡。五刑的條文,約有三千之多,詳加研究,罪之大者,莫過於不孝,用刑罰以糾正不孝之人,自然民皆畏威,走上孝行的正道。”
“一個部下,如果找到長官的弱點,威脅逼迫,以達到他所希望的目的,那就是目中無長官,如果對於立法垂世的聖人,譏笑鄙視,那就是無法無天,如果對於立身行道的孝行,譏笑鄙視,那就是無父無母。像這樣的要脅長官,無法無天,無父無母的行為,那就和禽獸一樣,以禽獸之行,橫行於天下,天下還能不大亂嗎?所以説:這就是大亂的道了。” [1] 

五刑章第十一出處簡介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傳説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於後人附會。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於秦漢之際。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註解者及百家。現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書共分18章。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