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階堂氏

鎖定
二階堂氏是藤原南家武智麿流工藤氏的後裔,家紋為三盛龜甲花菱。文治五年(1189),消滅奧州藤原氏的戰爭中,源賴朝在攻入平泉時曾震驚於藤原氏興建的中尊寺之壯麗。所以就在後來在營造追悼奧州陣歿者的鎌倉永福寺時,便刻意模仿中尊寺,興建了二層的大堂。二階堂氏的始祖工藤行政便恰好住在永福寺附近,於是就乾脆以“二階堂”為姓了,其意就是二層大堂。
中文名
二階堂氏
外文名
Hall's two order
祖    先
藤原南家武智麿流工藤氏
改姓時間
1189年

二階堂氏基本介紹

據《吾妻鏡》記載:建保元年泉親衡的謀反計劃敗露後,其中主謀之一和田平太胤長於二階堂行村所領的巖瀨郡被誅戮。藉此可知:早在鎌倉時期,巖瀨郡就是二階堂氏的領地了。又以白河城主結城大藏大輔親朝關於領地的文書所述,到了南北朝時期的興國元年,南朝將領北畠親房曾經沒收二階堂備中守時藤入道道存所領巖瀨郡西部的二十一個村子。所以從鎌倉時期直到南北朝時期,巖瀨郡的領土應該一直由二階堂氏代代相傳。
附 工藤氏的由來:藤原南家左大臣武智麻呂之四子乙麻呂的後裔藤原為憲託他父親藤原常陸介惟幾追討平將門有功的福,得以官至木工助,所以世稱“工藤氏為憲之孫時信又官居駿河守,一般認為時信之子維遠便是二階堂氏的遠祖。
二階堂行政(即工藤行政)的母親是賴朝之母的妹妹,行政之女又是北條義時的妻子,憑藉着這樣複雜的關係,行政一舉登上了中納言的高位。二階堂氏在當時也成為了相模、上總、武藏一帶的一大繁榮勢力,族中曾經有很多人擔任過所司、評定眾等役職,在幕府中有不小的權威。北條氏滅亡時,二階堂一門中也有不少人殉死,真是主動自覺地同呼吸共命運,可見二階堂氏與幕府關係之密切。
因為行政與其子行光、行村都曾得到鎌倉幕府的重用,他們的子孫(分為行光、行村兩系)又代代於室町幕府任職。所以二階堂氏的子孫是枝葉繁茂,遍佈了從奧羽到九州的各個地方,各家庶族中也都是豪族輩出。不過嫡傳還是戰國時須賀川城的那一脈。
鎌倉末期,二階堂貞藤曾任鎌倉幕府的要員。《太平記》中記載了他力諫北條高時不要廢黜後醍醐天皇的事情。在鎌倉幕府滅亡後,貞藤投降官軍並得到了天皇赦免,還被允許安堵本領。可這廝不久之後復叛,終被誅殺。貞藤雖死,但二階堂一門中活躍於室町幕府的日漸增多,生命力真如九頭蛇一般。我們雖然無法知道二階堂氏在這一時期內領地的詳細情況,但想來不會太少吧。
附 二階堂氏與岐阜城:建仁元年(1201年),二階堂行政移居美濃,築在稻葉山城。在這裏築城一方面是出於軍事目的,另一方面,當地的環境也相當了得。那時的美濃盛產稻米,秋熟時節,往往遍地金黃,僧人道鏡有詩云:“笑語今歲天下足,來春尤聞稻葉香,該城由此得名稻葉山。
關於二階堂氏何時開始在磐城地區發展勢力,向來諸説不一。不過一般認為:二階堂氏在奧州征伐後即蒙源賴朝恩賜巖瀨郡,從此開始發展地盤,直到室町幕府時期,鎌倉公方足利持氏又再一次對二階堂氏的勢力進行了確認,從而保證了其長時間的延續。其他意見也有説是從鎌倉初期或是平安時代開始的。還有人認為二階堂氏在奧州的領地長期以來一直都是通過代官支配的,二階堂氏實際進入奧州發展是在鎌倉末期二階堂顯行一代。
在南北朝時期,二階堂家的行朝與顯行都從屬於南朝一方,並且表現十分活躍。在北畠顯家所確立的奧州新體制中,行朝、顯行二人均名列在八人評定眾之中,行朝更是兼任了評定奉行。但不幸的事情旋即發生:行朝之子行親與顯行先後在延元三年(1336)、四年(1337)戰死。後來史實不詳,不過揆情度理,連遭喪亂的二階堂氏大概是從鼎盛一落千丈到了香火難續的尷尬局面吧,幸好時間想來當不會太長,因為不久之後,二階堂家到達了它的又一個巔峯,世襲室町幕府執事。
二階堂氏所領的宇津峯城是南朝方的最後據點,於正平八年陷落。其實早在六年前,此城就陷落過一回,不過那次二階堂氏及時地從南朝叛離到了北朝,最終又得以全城。
後來,奧州武家四探題,即吉良、畠山、石塔、大崎四家為爭奪在奧州的支配權而不可避免地陷入對立。此時正當南北朝合一,幕府把統治奧州這活計派給了鎌倉公方足利滿兼,足利滿兼又讓他的兩個弟弟足利滿直和足利滿貞在南奧的笹川御所和稻村御所築館。二人為了緩衝探題大崎氏的壓力,只得依靠巖瀨、安積地方的有力豪族當然就是我們的主角二階堂氏的軍力,所以這一時期的二階堂氏在此被幕府所十分倚重。
康曆元年(1379)閏四月,細川氏與山名、土歧、斯波三家之間的矛盾因越中國人反抗斯波氏而激化。斯波義將率領反細川派諸將包圍將軍足利義滿的花之御所,逼義滿追放了細川賴之。二階堂家藉此機會,得到了幕府政所執事的位置。
縱覽二階堂氏在鎌倉時期到室町時期的行走軌跡,我們不難看到,它從鎌倉初期的巔峯漸漸江河日下之後並沒有一蹶不振,相反,三盛龜甲花菱的旗幟依然在各處高高飄揚,最終使其走到了另一個巔峯。這期間的種種故事我們雖然已經無法知曉,但名門血脈的影響力卻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室町幕府也許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才將軍事實力並不很強二階堂氏置於高位。
二階堂氏就這樣把其在南奧的勢力一直維繫到了戰國時代。之所以如此一筆帶過是因為從南北朝後半段到室町初期這一段時間內鮮有關於二階堂氏的記錄.其次,還有一個關於須賀川二階堂氏出身的問題:還不清楚戰國時期的二階堂盛義到盛隆這一系,是擔任過鎌倉幕府奉行的二階堂時藤的後代,還是行綱到行實這一脈。不過無論哪一派,二階堂這一歷史悠久的名門總算是把傳宗接代的革命任務成功地完成到了戰國時代,
在二階堂行續與為氏這兩代家督時,日本上空漸漸地被亂世的陰雲所籠罩。為了在日趨複雜的環境中得以生存下去,應永十一年(1404),安積、田村、巖瀨的國人領主們結下了一揆契約,箇中的筆頭人就是二階堂行嗣(即二階堂行續)。
另據《仙道表鑑》記載:“鎌倉公方持氏以奧州巖瀨郡恩賜二階堂三河守(即行續),行續乃築須賀川城”。基於此我們可以知道,二階堂氏此時仍然與公方保持着密切的聯繫。
應永二十年(1413),伊達持宗在大佛城掀起反旗,擁脅屋義治而對抗稻村公方。二階堂信濃守將這件事情緊急報告給了鎌倉,想來這個“二階堂信濃守”想來應該是二階堂行續。(各種二階堂家譜中,只有《長錄寺本二階堂系圖》中有一位“信濃守”,其上記載當時擔任信濃守的是二階堂行春,其圖又云行春乃二階堂為氏之父,似不可信。此處仍取為氏之父乃行續一説。)
二十餘年後,“永享之亂“爆發,鎌倉公方足利持氏因未能如願襲將軍之位,起兵叛亂。當是時,二階堂氏奉幕府追討令,與伊達、田村、蘆名、白川氏一同參戰。永享十一年(1439)持氏敗死,殘黨笹川滿直也在十二年後被畠山氏殺害。從此,南奧的統治權從鎌倉府落到了各地有力大名手中,紛爭的新時代來臨了。
後來二階堂行續在長祿三年(1459)戰死於上野,其子為氏承襲了當主之位。

二階堂氏二階堂為氏

據《藤葉榮衰記》所述:為氏原先居住在鎌倉,通過代官治理本領。《仙道表鑑》亦云:“為氏於嘉吉三年(1443)繼承當主之位(注2),遣一門之二階堂治部、北澤民部為代官往治須賀川。”開始,他所委任的代官是一門中的二階堂治部大輔,這治部大輔一到須賀川,就開始恣意妄為,橫徵暴斂,絲毫不把遠在鎌倉的為氏放在眼裏。看到這種情況,為氏又派遣了自己的叔父北澤民部大輔去監督治部,然則民部這個人革命意志太不堅定,一到地方就被治部腐蝕拉攏了……忍無可忍的為氏遂決意出兵須賀川討伐二人。
文安元年(1444)三月七日,二階堂為氏率四百餘騎出鎌倉,六日後(三月十三日)到達須賀川。因治部堅守各門,故而試入城未果。知道強攻不力的為氏,乃引軍去和田村駐紮,意在牽制須賀川城。翌年,治部大輔求和,將自己的女兒許給了二階堂為氏,並立誓説三年後即讓出城隱居,為氏同意了這個條件。同年五月十日,為氏與治部之女三千代姬舉行了婚禮,此時為氏十五歲,三千代姬十三歲。三千代姬是全奧州數一數二的美女,學識亦是十分優秀,為氏每日與她卿卿我我,完全把治部與須賀川之事拋在了腦後。
三年很快過去了,治部大輔卻絲毫沒有要讓出城的跡象,以須田美濃守秀一為首的家臣們十分憂慮,他們商議後向為氏提出應即刻與三千代姬離婚,而後舉兵討伐治部。文安五年(1448),秀一率軍攻打須賀川城(一説在文安三年),雙方激戰四日。最終二階堂治部大輔在城中放火後投刃自盡。
讓我們重新審視一下這件事:一般的記載大都着眼於“為氏與三千代姬的悲戀”上,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為氏真的是耽於美色到了“從此不早朝”的程度的話,恐怕治部早就發動政變了,而且後來為氏能立即接受家臣勸告,毅然離婚,説明為氏也許本來就沒什麼“悲戀”“長恨”之類吧。
還有一種關於為氏在須賀川發展勢力的過程的説法,見於野川本《藤葉榮衰記》:先是,二階堂氏在關東以西的本領在永享之亂中被鎌倉公方沒收,為氏遂僅率三騎奔須賀川,可治部大輔卻拒絕讓他們入城。窮途末路的為氏不得已在稻村的普應寺隱居了半年,後來借得巖瀨郡的有力國人須田美濃守秀一之力方得以光復須賀川城
值得一提的是須田秀一這個人,如果這則傳説是真實的,那麼我們要問:須田一個國人領主能有多大勢力?能比治部還大?就算比治部大,為什麼沒有他成為權臣的記錄或傳説?所以筆者認為這個説法不大可信,而且綜合上面兩種説法看來,須田秀一扮演的應該是參謀總長加前敵指揮的角色,實際的力量還是為氏直轄的。
為氏打敗了二階堂民部和北澤治部進入須賀川城,二階堂家戰國大名的地位從此正式確立,為氏也成為了二階堂家在戰國時期的初代目當主。(注3)其間還有一則故事:為氏入城是在十二月三十一日,諸事未定,無暇在門前裝飾松竹迎接新年,不意這卻成為了一個典範。此後的每個新年中,二階堂家的家臣們也都效法先例,簡於裝飾。
附 關於《藤葉榮衰記》:《藤葉榮衰記》(以下簡稱《藤》)是描寫須賀川城主二階堂氏興亡的軍記物。著者不明。有《二階堂榮衰記》《二階堂實錄》《須賀川落城記》等抄本,諸本時期不一,其中內容亦有相左之處。該書所述截止到豐臣秀吉一統日本為止,最早抄本見於寬永二年八月,成書當在其間。到了明治時期編纂《史籍集覽》時,《藤》再次得以以活字復刻。大正年間,《續羣書類從》中收錄了句讀過的《藤》。此三種版本內容基本相同,當出於同一底本。二階堂氏遺臣野川家藏有另一版本(即前文所述野川本《藤》),此本整合了之前須賀川北町各位作家(呃,其實叫“寫手”恐怕更合適……)的《榮衰記》《落城記》等諸多版本,但並沒有按時間順序敍事,常在永祿、嘉吉年間混雜文安年間舊事。全書結構與其他諸版本大同小異,細節上也有差異較大的地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面提到過的為氏去奧州發展一事。其他各版抄本分散在各地,各有增刪。

二階堂氏南奧戰火

以下是二代目到四代目的流水賬……
關於為氏的勢力範圍,《鎌倉管領所領役考應仁武鑑》中寫道:“行續的遺孤盛重成為須賀川城主,領有約五萬七千石,擔任陸奧守護之職。”盛重就是《系圖纂要》裏所説的為氏。為氏死後,二代目二階堂行光繼承了家業,可惜其事蹟不傳……
文明十六年(1484)八月二十四日,支配有會津四郡的蘆名修理大夫盛高率軍越過至堂嶺,攻打巖瀨郡西部的今泉、柱田一帶。三代目當主二階堂山城守行詮親率一隊兵馬突擊蘆名氏,斬得首級三百。同年九月八日,沼田再戰,討取敵方首級一百六十餘顆,而自折三十六騎,雜兵二百。此戰過後,從為氏那代開始一度落入二階堂家手中的沼田地方歸於蘆名氏支配。
四代目當主二階堂太郎左衞門尉行景於永正元年(1504)夭折,沒有留下嫡子,所以其弟二階堂遠江守晴行(又作二階堂續義、二階堂行直)繼承了家督之位,是為五代目當主。
這裏不得不提一句,二階堂家那無數個版本的族譜着實惱人,它們中間沒有任何兩本説法是一樣的。哪怕是同一時期家督的名字都有時都會出現三個版本,至於給一個人找好幾個爹更不是什麼新鮮事。這一點從前文也可以看出來,後文仍將繼續表現出來。
直到五代目這一代,關於二階堂家的史料方可稱的上詳細。天文三年(1534),二階堂。伊達、蘆名、石川數家聯合攻打巖城、白河兩家。白河左兵衞佐義綱不得已讓嫡子晴綱與巖城左京大夫重隆之女定下了婚約以求援助。《奧羽永慶軍記》記載了此次戰役中伊達左京大夫稙宗、晴宗父子的滑井合戰之事。稙宗、晴宗父子攻入白河領內的新城、矢吹地區,凱旋後,為了酬謝借道給伊達軍的二階堂家,就把白河郡的新城、矢吹作為了謝禮。同時,二階堂晴行的嫡子照行娶了晴宗的妹妹。
天文五年(1536)十月七日,晴行賜給石井上總感狀,此感狀尚存,上書“二階堂續義”,五代目當主大人究竟用哪一個名字實在是撲朔迷離……
天文六年(1537),結束了領國內內戰的蘆名盛舜、盛氏父子再次攻打松山城,此戰結果不詳。
天文十年(1543),二階堂晴行之嫡子照行攻略白河領,回師後向伊達稙宗要求加陸奧守護一職,結果仍然不詳……
天文十一年(1544)五月,二階堂晴行逝世,二階堂駿河守照行(又作輝行、行秀)成為六代目當主。黴運當頭的他剛一接手二階堂家,席捲全南奧的天文之亂就爆發了。

二階堂氏天文之亂

天文十一年(1544)六月,伊達稙宗、晴宗父子在是否應讓稙宗三子伊達藤五郎真元(後改名實元)入嗣越後上杉家(當主是上杉定實)的問題上的意見產生分歧並處於對立狀態,結果晴宗將稙宗幽閉在了西山城天文之亂由此暴發。稙宗連忙修書向女婿二階堂照行告急,照行一接到老丈人的文書,立即聯合了相馬顯胤、田村隆顯、蘆名盛氏石川晴光幾家。在懸田俊宗的懸田城集結後,各路軍馬浩浩蕩蕩地向西山城開去了。而另一方面,伊達家臣小梁川宗朝(此人是伊達稙宗父親尚宗的從弟,也就是稙宗的遠親叔父)潛入西山城,救出了伊達稙宗。於是相馬、田村、石川、二階堂、蘆名、懸田、最上、畠山、石橋、國分諸軍擁立稙宗,與晴宗方的巖城、本宮、留守、白石几家相守連月。
九月,雙方在二本松附近幾度交戰,晴宗一再敗北。此時南奧大多數大名都已被捲入其中,“天文之亂”的局面更加複雜。大名們各懷鬼胎,以二階堂、相馬、石川為代表的“忠義派大名”認為晴宗幽禁父親的行為十分無道,才加入戰爭,而以蘆名等“投機派大名”無非是想要從中撈一把而已。
天文十六年(1547),蘆名盛氏因與二階堂照行、田村隆顯二人對立而轉投晴宗,本來就是“道不同”嘛。不久,石橋家也叛至晴宗一方。晴宗得以喘息。
天文十七年(1548)春,南奧局面已是極度混亂。為了打開局面,伊達稙宗將麾下兩千餘騎在安積郡的成田擺開陣勢吸引對方注意,而自率二三百騎從巖瀨郡襲擊安積郡的館岡。館岡城主須田備前守、今泉城主矢部主税佑(注4)、新田館城主浜尾豐前守等人察覺稙宗行動後,出其不意地率二百騎突然殺出。矢部主税佑配下部隊直走稙宗旗本,其他兩人所率的一百四五十騎突入伊達軍中央,然後成“十”字形展開。稙宗部隊頓時潰敗,士兵們紛紛向牛庭原方向逃去,稙宗逃跑途中連頭盔的護頸(即所謂“錣”)都被對方砍掉了。館岡軍一直追到了巖瀨郡與安積郡的分野。此時,二階堂所領的巖瀨郡內留守部隊已經聞報,並集結了四五百人在阻截敗兵,在成田佈陣的二千伊達軍亦已儘速馳援稙宗。雙方在四方壇(此為巖瀨郡地名)遭遇並展開激戰,兩軍屍橫遍野。最終伊達軍依靠着數量上的優勢苦戰獲勝。在此役中失去了眾多家臣的稙宗方得以安然無恙地歸陣。
天文十七年(1548)九月,二階堂、田村、蘆名三家請將軍足利義輝從中調停,都已無力再戰的伊達稙宗、晴宗父子這才達成和睦,震動全奧州的“天文之亂”終於劃上了句號。
在這次大亂中,會津蘆名家着實撈了一票,其勢力已經滲透到了仙道,從而迎來了它的全盛時代,這威脅到了二階堂氏的基礎。伊達氏因為內亂而勢力大減,相馬等一干家族也趁勢而起,籠罩在奧州上空的迷霧更濃了。
天文之亂”中南奧諸氏中的頗有勢力的結城白河氏發生內亂,家運開始傾覆。二階堂照行乃趁機謀求向白河領擴張。弘治二年(1556),侵入白河氏領地的二階堂輝行雖然在矢吹地方擊敗白河軍,但在永祿二年(1559)白河氏的反攻之下,也只好議和。當然,僅憑已經吃了敗仗白河氏是無法迫使我們的主角議和的,箇中另一個原因就是田村氏攻打巖瀨郡。不過關於田村氏與二階堂氏的宿怨,還是要從天文十九年説起。
在戰國亂世,在一起作戰的戰友就和你翻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在天文之亂中還是二階堂氏親密戰友,革命同志的田村家沒過幾年就覬覦巖瀨郡了,且聽我把動因慢慢道來。天文十九年(1550),蘆名盛氏與田村隆顯在安積郡大戰,本來嘛,兩家在天文之亂中的宿怨不是一時半會能消弭的。後來畠山、白河兩家出面調解,蘆名、田村才談判和解,和睦條件之一就是“盛氏割讓名倉、荒井二地給二階堂照行”。我們從中可以立刻推測到二階堂氏一定曾以田村家的同盟軍的身份參戰過,此戰過後,二階堂氏實際上奪取了名倉、荒井、笹川三地。不過笹川具體是如何獲得的已經無法知曉了。
但是,到了永祿年間,二階堂與田村家的關係急轉直下,並再次與蘆名交惡。究其原因,在於二階堂盛義(照行的嫡子,後來成為七代目當主)迎娶了伊達家的閨女當了老婆,而其前妻是蘆名盛舜的女兒。蘆名家自然不幹,聯合了田村家打着“討伐破壞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的二階堂照行”的旗號以求擴張……此後二階堂家就一直疲於應付這兩家的進攻,完全處於了被動挨打的境地。後來通過伊達家搬來了巖城氏的援軍,才扭轉了局面。下面就講一講二階堂與這兩家的戰爭中最重要的兩場戰鬥——渋川合戰與松山合戰。
永祿二年(1559)二月二十五日早上,三春城主田村大膳大夫清顯率領千餘騎向安積郡富岡侵攻而來。田村清顯把軍隊分為兩部,派自己的叔父田村宮內大夫顯賴入道月齋率一路攻向鍋山方向,而自率一部臨渋川佈陣攻打二階堂軍。此時負責防守渋川的二階堂軍由如下七人率領:今泉矢部周防守、館岡城主須田備前守(這二位牛庭原合戰後歸順了二階堂氏,但具體時間不詳,約莫是在二階堂家勢力擴張到安積郡的時候)、同伊勢守、新田館主浜尾右衞門大夫行泰入道善齋與其子浜尾駿河守、明石田館主明石田左馬助、越久館主越久豐前守。他們會合了急馳而來的他守屋、柱田、袋田、谷澤、畑田諸氏的援軍後一直撐到了二階堂照行公親自來援。巖瀨軍雖然在數量上依然處於劣勢,但士兵們見到主公身自披堅執鋭,士氣大振,無不以一當十,奮不顧身。田村軍只得撤退。
與此同時,一個叫石澤彌惣的人造訪了田村月齋的陣地。此人原本就是田村家臣,後來因罪被追放,又被今泉城主矢部周防守任用為了家臣。他説,如果能讓他重新成為田村家臣的話,他願意作為內應放田村軍入城。(小人啊!矢部在他被追放的時候給了他一口飯吃,居然如此忘恩負義!)田村月齋大喜過望,一口答應了他的要求(呃……他就不怕有詐麼?我想起了姜維……真是兩個二百五……)。於是石澤彌惣趁今泉城兵盡皆開赴戰場之時打開城門迎入田村軍。城中的婦孺們各自逃向了矢澤、畑田、館岡等地。田村月齋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今泉城並就地就任城主,巖瀨郡的今泉從此納入了田村家的支配之下,天正十年(1582)此城再次易主,不過這是後話了。無家可歸的矢部周防守轉任浜尾館館主,據説死後由其弟矢部伊予守繼承了家業。
永祿五年(1562)八月二十四日,今泉城主田村宮內大夫顯賴入道月齋率軍千餘攻落了巖瀨郡的松山城,二階堂軍立即發兵準備光復。月齋得到消息後,在松山城附近的高地構築了幾個臨時的砦,這些砦距離二階堂援軍集結的橫田城十分近,幾乎可以俯瞰到二階堂軍的一舉一動。巖瀨軍不敢妄動,戰鬥進入了膠着狀態。田村月齋對於自己的佈置十分滿意,在松山城留下了一千來兵後徑自返回了今泉城。沒過多長時間,二階堂軍探得情報:松山城的兵糧都是田村軍在夜間悄悄送進來的,於是在松山城四周埋下伏兵,四處截擊運輸糧食的田村軍。今泉城的田村月齋聞知消息後趕忙帶了五六百兵馬去救,卻沒能衝破二階堂軍對松山城的包圍。結果,松山城守兵棄城而逃。這一戰中有一個插曲,年僅十八歲的二階堂方武士須田源次郎被鐵炮擊中,不幸陣亡。亂離人,不如太平犬啊……
此戰結束後,而二階堂、田村的爭戰也告一段落。

二階堂氏佐竹參陣

就在與剛剛田村家停戰後不久後的永祿七年(1564)九月,二階堂照行便去世了,二階堂信濃守盛義(又作二階堂行盛)繼承了家業,成為七代目當主。縱觀照行的一生,完全是在金戈鐵馬中度過的,這位家督雖然並沒有什麼令人歎為觀止的成就,也沒有光芒奪目的能力,但我們卻可以看到,他確實是無時無刻不在為了二階堂家的生存發展而努力着,也許,他死的時候,輕嘆的最後一句話就是“吾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之類吧。
永祿九年(1566)二月,蘆名盛氏、盛興父子率大軍攻下了二階堂家的松山、橫田二城,還俘虜了橫田城主。二階堂盛義忙不迭地提出和議,和議結果,盛義七歲的嫡子御曹司(就是後來的蘆名盛隆)被當作人質送往會津,兩家的關係從此方走向友好。得到了蘆名氏這個強大的後盾之後,二階堂氏不但奪回了先前丟掉的今泉城,甚至還策劃着對田村氏領內的三春城發動攻擊,其聲望威勢日漸提高。
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幾年,佐竹氏就開始的向南奧的擴張,同時伊達氏也開始南下開拓疆土,二階堂家的處境變得危如累卵。先是,佐竹氏以仙台為目標展開了大規模軍事行動,二階堂氏被迫倒向佐竹一邊,因此得罪了蘆名氏。遂於天正二年(1574)遭到了蘆名家的進攻。
其實就在這次進攻之前不久,兩家還在齊心協力地抵抗田村氏對巖瀨郡河東鄉的侵攻。一月,田村軍攻來,三月下旬,蘆名,二階堂聯軍在巖瀨郡越久和安積郡富田之間展開軍勢,準備與田村軍決戰。五月中旬,蘆名軍在安積郡福原遭到慘敗,陣亡八百餘人。
遭受如此重創,盟友卻又倒向了佐竹一邊,蘆名氏當然怒不可遏,所以預備對二階堂氏進行了懲罰性的大規模攻擊。幸好,一件誰都沒有料到的事情發生了,同年六月五日,年僅二十六歲的蘆名氏當主蘆名盛興暴病而死,作為人質被派在會津二階堂盛義的長子盛隆娶了盛興遺孀(注5)而繼承了蘆名家業。哪裏有兒子打老子的道理?於是蘆名家立刻撤兵了。這可真是戲劇性的一幕,歷史的微妙大概莫過於此了。
與此同時,佐竹氏加緊了在南奧的攻略,盡數攻落赤館一帶城池,最終攻佔了白川城。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件事,二階堂背叛蘆名,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這並不能説,二階堂家的背叛就有了道義上的依據。兩家都並沒有做錯什麼,最後的結果也可算的上皆大歡喜吧。
一段時間後,在伊達輝宗的調停之下,佐竹義重、二階堂盛義與白河義清、蘆名盛氏田村清顯終於達成和解(注6)。就這樣,南奧諸勢力和常陸的佐竹氏打打談談,最終通過聯姻才安定了局面。

二階堂氏下小山田大捷

佐竹這邊是安定了,可田村家那邊又開始了沒完沒了的糾纏。
天正四年(1576)秋,田村、大內兩家攻打蘆名領內片平城,蘆名、二階堂、畠山三家一同抵抗卻仍然不敵,安積郡東南部分大半成為田村家領地。
天正五年(1577)七月,二階堂盛義、蘆名盛隆父子(呵呵,爺倆終於聯手了……)聯合佐竹、石川兩家攻打安積郡,破田村清顯於日出山。
天正八年(1580)三月十二日,三春城主田村大膳大夫清顯之弟田村孫八郎重顯率軍兩千餘攻打巖瀨郡鹽田,軍隊駐紮在了下小山田。巖瀨軍聞報,立刻向和田、浜尾、鹽田三地緊急集結,並吹響法螺貝以召喚援軍,矢部下野守義政立即響應,率河東鄉的軍士趕來。同時,須賀川城中敲起鐘聲,妙見山上燃起烽火,發出了緊急集結的信號。得到訊息後,巖瀨郡北部白方鄉的士兵渡過江持之渡,西部廣户鄉的二三十騎旗本渡過伏見之瀨,集結到二階堂盛義處。
雖説部隊集結了,但田村軍所在的下小山田地勢易守難攻,兵力又多,強攻肯定是沒有出路的,於是盛義想出了一條計策。他先讓來自河東鄉的一百四五十騎舉着大量的紙質小旗進入田村軍看得到的山林中虛張聲勢,讓田村軍誤以為周圍有數百騎,並分撥配下軍馬在小山田關、八幡山陰、小作田的大六各處埋伏已定。最後親率僅一百騎前往賀須川內誘敵。
田村軍看見之後果然上當,為了避免被“夾擊”,田村重顯在鹽田的瀧川邊上留下了二百騎,而率領其餘兵卒前進,進着進着,看見了盛義那一百來號人,重顯輕其人少,便一鼓作氣向二階堂軍撲去。盛義指揮旗本後撤,一直退到了大六的北方一個狹窄的地方,巖瀨軍伏兵一齊殺出,田村軍立時大敗,而幾乎在同一時刻,重顯留在瀧川的二百騎也遭到了巖瀨四百騎的進攻(可惜最先突入敵陣的佐久間彌右衞門登時三刻陣亡,這就是先賢所説的“槍打出頭鳥”……)。看到己方兩面受敵,田村軍士兵頓作鳥獸散,有逃往八幡山的,有逃往西邊的阿武隈川的。二階堂這一邊則是越戰越勇,單是矢內和泉守一人就討取三騎,而有名的武士遠藤勘解由卻堅持了不殺逃兵的原則……這算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同的表現麼?
逃向阿武隈川的田村軍士兵到了岸邊才發現這條水流湍急的河上一無橋樑二無船隻,自知無歸,為了給子孫後代樹立光輝的榜樣只得回身死戰,一時間竟然也與二階堂軍形成了均勢。激戰中,田村軍大將田村重顯落馬,與浜尾內藏助扭打在了一起,重顯身邊的郎黨三十餘名連忙上前救護,逼開浜尾內藏助。緊接着,田村家臣們又衝向了內藏助之子浜尾善九郎。善九郎卻非等閒之輩,他從十七歲就開始修行武藝,十九歲時拿到了相馬義胤的感狀,十一月才回到二階堂家。此時雖是寡不敵眾,卻仍能全身,少時,浜尾家的一門眾趕來,幫助善九郎討取了田村重顯。
重顯一死,田村軍士兵更無戰意,蜂擁到阿武隈川沿岸的二叉之瀨試圖逃走,然則不想和田城主須田美濃守、浜尾館主矢部伊勢守父子兩隊早已等候多時,轉瞬間,田村軍就被討取二三十騎,敗兵又轉向砂山、車渡户一帶,巖瀨軍久戰疲憊,僅派了小股部隊追擊。
話分兩邊,留在瀧川邊上的田村軍雖遭到二階堂軍四百餘騎進攻,但還是堅持了一段時間,後來聞知主力覆滅,才向取道谷田川撤退到小倉的栃本。盛義最後又派了一支生力軍攻下了田村郡的大平城。
大戰終於結束了,戰後,光是算入功勳的田村軍首級就有二百多顆,而二階堂方傷亡不過四五十人。於二叉河原休息的二階堂盛義在西方眾的簇擁下回到了須賀川城。次日早上,一門眾保土原左近將監行藤入道江南齋、浜尾右衞門大夫行泰入道善齋、浜尾內藏助、矢田野四郎左衞門尉等人,以及四天王等諸將登城,鄭重地檢驗首級。田村重顯的首級被裝在杉木箱子裏送回了田村家。其後論功行賞,浜尾內藏助受賜三河守的官職,其子善九郎則繼承了內藏助。矢內和泉守受賜太刀。其餘遠藤對馬守、矢部主膳、浜尾志摩守、浜尾筑前守(一作筑後守)、朝日伊勢守、大波石見守、遠藤壹岐守、矢部伊予守等人所掛的官銜也是此時得到的。
這場大戰過後,大傷元氣的田村家從此再未見動靜,二階堂家總算是少了一個宿敵,贏得了一段發展內政的時間。
天正八年(1580)六月,蘆名盛氏逝世,去掉了太上皇的蘆名盛隆這才當上了名副其實的蘆名家當主。
天正九年(1581)八月,二階堂盛義逝世,二階堂行親繼位,成為八代目當主。此時他年僅十二歲。
附 關於東方眾與西方眾:剛才行文中提到了“西方眾”,下面就來解釋一下。二階堂家所領的巖瀨郡被阿武隈川的支流釋迦堂川分為了東西兩部分,家臣依照出身地的不同也就分為了“東方眾”於“西方眾”。西方眾大多是二階堂家的一門眾或旗本眾,在史料中有較多記述。東方眾則大多為二階堂家的家臣,如須田氏、矢部氏、鹽田氏、前田川氏等。
關於四天王:“二階堂家四天王”是天正年間四名錶現活躍的家臣的總稱。他們分別是:山寺館主遠藤雅樂頭盛重、和田城主須田美濃守盛秀、木船城主矢部下野守義政和守屋館主守屋筑後守俊重.

二階堂氏御代田城攻圍戰

天正九年(1581)末,蘆名三浦介盛隆和二階堂家不約而同地打起了一蹶不振的田村家地盤的主意,於是這兩家又拉上佐竹、巖城、白河、石川幾家,發動大軍攻向了田村郡,兵鋒直指要隘御代田城。
直到次年,聯軍已經將御代田城重重包圍,但這座小城卻出乎他們意料地堅固,一直無法攻下。戰爭就此演變為了長期的圍城戰,城周商人云集,聯軍的陣地幾乎成了集市。因為御代田城是建在低地上的城池,所以聯軍集中力量建起了井樓(即瞭望台),以期監視城中行動。即使一舉一動都被監視,田村軍還是死活不出城迎敵(這比夏侯妙才強多了……)。他們利用城緊靠着阿武隈川的優勢,讓城中游泳的能手夜間泅出城外,再負米而回,藉此獲得給養。但聯軍很快發覺了這件事,遂沿岸佈置了大量的弓箭鐵炮,使得負米者盡皆有去無回,御代田城補給就此完全斷絕。
同時,希望分上一杯羹的巖城、畠山兩家也從背後給了田村家一刀,他們擺出一副準備進攻的樣子,四面楚歌的田村大膳大夫清顯被迫提出議和。
御代田的菩提寺和高安寺是須賀川普應寺的分寺,田村清顯義請高安寺的僧人為中介,又通過二階堂家四天王,總算是把議和倆字送到了蘆名盛隆耳朵裏。天正十年(1582)四月十八日,和議成立,田村家把治下的巖瀨郡的今泉,安積郡的守屋、富岡、鍋山、八幡、川田、成田、多田野、大槻,田村郡的谷田川、栃本、糠冢、御代田割讓給蘆名、二階堂家。在御代田城守城的將兵及婦孺被平安送出城外。
談判完成之後,二階堂家大封諸將,將御代田城給了須田備前守,今泉城給了浜尾駿河守盛泰,讓遠藤對馬守和須田三郎兵衞尉高真分別當了新田館和富岡館館主。而田村郡那幾個村子則為遠藤右近大夫和遠藤內藏頭增加了知行。另外,二階堂氏還獲得了多田野和大槻兩氏的人質,這回真可算是大撈了一筆。

二階堂氏政宗登場

人類的衝突,大約可以分成四類:一、微觀層面上,即個人行為;二、宏觀層面上,即社會內部運動;三、超宏觀層面上,即氏族或國家內部的對立;四、普世性衝突,即文明際的衝突。正如馬克思和韋伯兩位大師所描繪出的人類社會進步全景,這四種衝突相互影響,造就了我們這個奇妙的歷史。有的時候,是武裝衝突或政治運動決定着無數人,無數家族,無數政黨,無數氏族的悲歡離合,有的時候,又是個人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亡國地左右着整個社會,國家,文明。
伊達政宗就是一個多少影響着歷史的人。有一次內子曾經跟我説過:“伊達政宗除了白衣領死什麼也不會”,這不是單純因為“喜歡”或是“不喜歡”而隨口做出的評論,她有她的道理。但奧州風雲因政宗,因伊達家而變色,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天正十年,二階堂行親莫名夭折,年僅十三歲。我們細細算來,他自天正九年以十二歲的幼齡繼承當主之位到天正十年去世,只有一年的時間。他的死因不能不讓人起疑,可惜,我找不到更多的證據。行親死後,蘆名盛隆接管了二階堂家。
天正十二年(1584)十月六日,蘆名盛隆被近臣殺害,時年二十三歲。此後,須賀川城由盛隆之母也就是二階堂盛義的遺孀大乘院守備,而實際工作交給了城代家老須田盛秀。另一方面,蘆名盛隆遺孤龜王丸在繼承家督之位後不久也去世了,於是蘆名氏內部在選擇伊達政宗之弟竺丸還是佐竹義重的次子義廣來繼承家督時產生分裂。雖然最後敲定的結果是佐竹義廣過繼到蘆名氏接任家督之位,但伊達派和佐竹派的對立使內部日益混亂,蘆名家陷入危局。
與行親、盛隆、龜王丸三人可疑的死相同步的,是伊達勢力的飛速擴張,政宗施展了各種手腕,讓自家穩坐在了奧州霸主的位子上。為了對抗日漸強大的伊達氏,南奧各大名結成了同盟,二階堂亦成為反伊達勢力的一翼。
天正十三年(1585)十一月上旬,為救援遭到伊達家攻擊的安達郡二本松城主畠山氏,二階堂家與佐竹、蘆名、巖城、相馬、白河、石川諸家一起結成反伊達聯合軍,總兵力達到三萬。聯軍在須賀川集結後向安積郡挺進,北上一路中攻下伊達方多座城砦,其間,二階堂軍與佐竹家臣川井甲斐守久忠(忠休)一同攻下了拒不投降的中村圖書一族三百人守備的中村館。十一月十六日,聯軍在前田澤南方原野上擺下了陣勢。
另一方面,伊達軍的佈陣是這樣的:小浜城的政宗接到告急,於十一月十三日從小浜出發,進入巖角城。在那裏,他得到了來自高倉城的富冢近江守宗綱、桑折治部大夫宗長、伊東肥前守重信等旗本眾的援軍和一併帶來的鐵炮三百挺。政宗又向本宮城派遣了瀨上中務景康、中島伊勢守宗求、浜田伊豆守景隆、櫻田右兵衞元親等人以增援白石右衞門佐宗實。負責圍攻二本松的伊達成實則留下了青木備前守、內馬場日向守等三十餘騎監視二本松城動向後於十一月十六日到巖角城參陣,於夜糠澤宿營,次日,又率兵一千進入觀音堂南的瀨户川館。在更南方的荒井、五百川周圍,有高野壹岐守親兼與來自本宮城的浜田景隆、來自玉井城的白石宗實一同佈陣。在觀音堂山上守備的是留守上野介政景、原田左馬助宗時、片倉小十郎景綱、鬼庭周防守良直入道左月齋、亙裏兵庫頭元宗入道元安齋等人。國分彥九郎盛重率伊達軍主力四千人開進杉田。十一月十六日夜,政宗自率一軍出巖角城,進入本宮城。次日,又將本陣移往觀音堂山。
十一月十七日,聯合軍分三路開始北上,二階堂與佐竹、巖城、白河、石川一同進擊高倉城;荒井、五百川兩地有蘆名、佐竹、相馬三家攻打;而佐竹、蘆名兩軍主力則沿會津街道前進。
進擊高倉城方面的軍團途中遭到先是伊達家臣伊東重信的突襲,折損二三十人。後來又因攻重信死守的高倉城不克,乃轉道瀨户川館,試圖突破伊達成實的防線,進而威脅觀音堂山上的敵軍本陣。會津街道上,一路勢如破竹的佐竹、蘆名主力於青天原佈陣,旋即擊破伊達軍先鋒泉田安藝守重光、七宮伯耆守憲光、柴野彈正丞、青木修理亮等人,只待荒川、五百川方面軍勢一到,立即分進合擊觀音堂山。然而事與願違,他們苦苦等待的友軍,已經被拖入了血戰。於是這兩方面的軍隊只得又奔赴主戰場——人取橋參戰。
荒川、五百川方面的蘆名、佐竹、相馬三家聯軍本計劃取道人取橋(注8),與高倉城方面合擊瀨户川館,不料卻在人取橋遭遇了伊達政宗本陣。由於地勢狹隘的緣故,雙方的遭遇戰迅速變成了混亂無序的白刃戰,使聯軍的兵力優勢一定程度上無法完全發揮。但終究是寡不敵眾,伊達軍漸漸不支。伊達軍老將鬼亭良直頭戴棉帽,身先士卒率六十餘騎衝陣,壯烈戰死;伊達成實的郎黨伊庭野遠江守廣昌也在退卻時陣亡。兩將的陣亡讓伊達軍本就低落的士氣雪上加霜,政宗只得指揮部隊撤到本宮城暫歇,與觀音堂山上留守政景原田宗時片倉景綱的四千人;瀨户川館伊達成實的一千人成鼎足之勢守住防線。直至日落,聯合軍方才收兵回營。逃得一劫的伊達政宗連夜渡過阿武隈川,移軍巖角城。
是夜,聯軍的軍營裏也不是多安穩。先是擔任聯軍軍師役的佐竹義政被家僕刺殺身亡。沒過幾個時辰,總大將佐竹常陸介義重又接到急報,安房的裏見義賴與水户的江户重通發兵偷襲空虛的佐竹領。接報後,義重當即決定收兵回國。總大將一收兵,其他諸將頓時沒了主心骨,只得各自領兵回國。二本松城主畠山氏巴望着的援軍就這麼解散了,次年七月十六日,畠山氏滅亡。這一戰就是著名的“人取橋合戰”,又叫高倉合戰或安積合戰。

二階堂氏伊達包圍網

經過先前的人取橋合戰,南奧諸大名全都感受到了嚴冬將至的寒意,伊達軍所表現出的頑強實在令人戰慄。於是,他們暫時放棄了相互間的廝殺,合縱離橫,佈下了對政宗的包圍網。
天正十四年(1586),政宗的老丈人田村家督田村清顯暴病身亡,死前未指定繼承人。田村家立即分為兩派,田村月齋等人支持清顯的侄子田村顯賴繼位,而田村梅雪齋一派以清顯後妻(相馬伕人)為後台支持田村顯基,雙方相持不下。伊達政宗這個機會介入田村家事,支持田村月齋,打壓田村家內部的親相馬勢力。結果相馬伕人退隱到船越城,伊達政宗入主三春城,宗顯為家督。田村氏從屬於伊達家,使伊達家在南奧的勢力大大延伸。
天正十六年(1588)四月,蘆名平四郎義廣得知安積郡的片平城主片平大和守親綱兄弟和安達郡的小浜城主大內備前守定綱叛投伊達家,不禁惡從膽邊生,立刻拉上了二階堂家急攻安積郡。從高倉城主高倉近江守義行處接到軍報的二本松城主伊達藤五郎成實、大森城主片倉小十郎景綱二人帶上本部兵馬,又糾合了本宮城和玉井城守兵在觀音堂山擺開了陣勢迎戰蘆名、二階堂軍。高倉城也派了二十名騎兵與鐵炮五十挺前來助陣。
會津、巖瀨聯軍先鋒是畠山舊臣鹿子田右衞門佐繼胤(注9),當時他手下只有區區五十名足輕。伊達軍的石川彌兵衞尉實光出來接戰,不料鹿子田繼胤武藝高強,一次突擊就擊潰了石川實光與伊達成實的郎黨羽田右馬助實景的軍隊。其後,會津、巖瀨聯軍諸將(注10)越過人取橋大舉向伊達、片倉軍攻來。伊達軍死守不退,兩軍激戰終日不見勝負。最終結果是會津、巖瀨聯軍得到了片平親綱為人質後主動退兵。戰鬥中保土原行藤(此人在前面提過,是二階堂家一門眾的首席)的嫡子保土原山城守重行戰死,年齡與松山合戰中陣亡的須田源次郎一樣,都是十八歲。他的死卻成就了另一個人——浜尾十郎的武名,浜尾十郎從敵人手中奪回了山城守的首級。戰場上的事情真是令人慨嘆不盡……這次合戰被稱為第二次人取橋合戰,在各種軍記物中常與人取橋合戰混同講述。
同年六月一日,二階堂家與佐竹氏、蘆名氏巖城氏、白河氏、石川氏一道,再次組成了反伊達聯合軍並攻打伊達方郡山太郎右衞門尉賴佑(注11)守備的安積郡郡山城,“郡山合戰”就此暴發。聯軍總兵力諸説不一,《奧羽永慶軍記》記載為兩萬餘,《政宗記》則説是八千餘。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聯軍的主力依然是佐竹常陸介義重及其嫡子右京大夫義宣、蘆名義廣三人的部隊。
得知聯軍即將攻打郡山城後,政宗於六月十二日從宮森城出兵,開進杉田與本宮兩地中間的上之山(注12)。因為最上、大崎、相馬三家在背後牽制,所以政宗的本陣兵力只有六百騎。六月十三日,政宗又將大町宮內少輔、中村主馬助宗經、鹽森六左衞門尉和小島右衞門尉等人率領的三十騎、鐵炮二百挺從郡山城調到了上之山本陣。十四日,伊達軍本陣移到了本宮城,政宗親自偵察了山王山,隨後於安積山召開了軍議(注13)。當日,宮城郡高森城主留守上野介政景入道雪齋、名取郡北目城主慄野大膳國顯所率的援軍到來,伊達軍總兵力增至千餘騎,其主力在逢瀨川以北的山王館佈陣。
聯軍此時已經早已在麓山做好了準備。逢瀨川南第一陣為佐竹軍、第二陣二階堂軍、第三陣蘆名軍、第四陣巖城、白河軍,隔河與山王館相峙;第五陣在郡山城南佈陣,統帥是佐竹二郎左衞門尉義尚和須田美濃守盛秀。有能力分兩路,看來二階堂家此時的兵力還是比較多的。
六月十五日,伊達政宗親自出馬去山王山,同時還帶着郡山城主郡山賴佑的人質。留下飯坂右近大夫宗康、大嶺式部少輔信佑守山王館,瀨上中務景康守大鏑館,大條尾張守宗直接管高倉城並拿下原來城主的家眷作為人質。是夜,伊達政宗又回到了本宮城,十六日把本陣移到了福原之南。
十八日,戰鬥正式打響,蘆名軍的尾熊因幡守率二三百人在山王山麓試圖填平伊達軍的水堀(即防禦用的水溝)。伊達成實用鐵炮還擊,尾熊因幡守手臂中槍,不得已停止了填埋。二十三日,聯合軍全軍出擊,在郡山城和山王館之間構築了軍砦,蘆名四天王(注14)輪流負責防禦。當日,聯軍和伊達軍各戰死五十餘騎。二十六日,聯軍又於先前所築砦的東側再修一砦,由片平大和守負責守備,郡山城與山王館的聯繫就此被完全割斷。伊達軍亦不示弱,二十七日開始在逢瀨川、山王館兩地之間窪窪田的也修起了砦,七月一日修築完畢,同時山王館的前方也修好了壕溝,壕溝前又有土壘,而土壘之上還聯結着柵欄。防守窪田砦的是浜田景隆、富冢宗綱、原田宗時、遠藤宗信、片倉景綱伊達成實、白石宗實、田村孫七郎宗顯等大將,每日由其中兩人負責,可見此砦重要之一斑。
七月四日,聯軍方的長沼城主新國上總介貞通引騎兵五六名,足輕百名行至郡山城南,從蘆名軍守備的砦於窪田砦之間通過。當日輪到伊達成實和片倉景綱守備窪田砦,景綱的異母兄長片倉藤左衞門尉重繼率足輕二百出陣追擊新國貞通,緊咬不放,越追越深,最後陷入了重圍。窪田砦的成實和景綱連忙出砦營救,不想逢瀨川南的聯合軍全軍殺到,二人苦戰不得脱。幸好伊達軍也大舉攻至,政宗身自披堅執鋭,在窪田砦外郭用採配指揮軍隊。兩軍從辰時(午前八時)戰至未時(午後二時),不分勝負,乃各自引兵回還。這是對峙一個月以來最大的一次戰鬥,聯軍五十餘騎戰死,伊達軍八十餘騎戰死,二階堂軍的矢田野藤三郎義正討取敵方大將伊東肥前守重信,是為聯軍首功。此後兩軍膠着之中又有幾次小規模衝突,皆無果而終。七月十八日,在巖城、石川兩家的中介之下雙方議和。二十日聯軍退兵,在確認對手已退兵後,政宗於二十一日早歸還宮森城。

二階堂氏日薄西山

二階堂氏須賀川籠城戰

幾次反伊達包圍網全都無功而返,南奧各大名已經顯出疲態,而伊達家卻絲毫不見削弱,依然如日中天。郡山合戰一年後的天正十七年(1589)六月五日,摺上原合戰結束,從鎌倉時期就雄踞奧州蘆名氏滅亡,蘆名義廣悽悽慘慘地逃到了佐竹家,是年,政宗年僅二十四歲。表面上看,摺上原合戰是伊達滅亡蘆名的戰爭,而實質上確實佐竹麾下的白河、巖城、二階堂、石川等南奧聯軍同伊達、田村兩家的決戰。結果,原來從屬於佐竹的南奧各大名爭先恐後地歸順伊達家,政宗在奧州的霸權完全確立。
擊破蘆名氏後,伊達政宗掌握了會津四郡,將居城遷移到了黑川城。同年七月,派軍討伐支配會津伊北鄉的山內刑部大輔氏勝與支配伊南鄉的河原田治部少輔盛次,大勝。另一方面,為了制霸仙道,政宗遣使勸告仙道諸大名歸順。白河郡的白河上野介義親入道不説齋、石川郡的石川大和守昭廣立即表示降伏,並立下誓約。而巖瀨郡的二階堂氏卻拒絕投降,還一邊等待巖城、佐竹兩家的援軍,一邊積極準備抗戰。
本來,蘆名氏都滅亡了,二階堂家歸屬伊達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前面説到過,此時主持二階堂家的是二階堂盛義之遺孀大乘院,此人是一位勇氣不讓鬚眉的女性,在天正九年盛義死後沒有讓外敵侵入領地一步。但她為人固執,拒絕了家臣們降伏的進言,決意玉碎。其實這位女性原本是伊達氏出身,論輩份也是政宗的伯母,如果提出投降,決不會遭到拒絕。政宗得知伯母準備籠城,也再三提出歸順的要求,但都被大乘院以“未亡人要盡到對亡夫的貞潔”的理由拒絕了。
政宗見伯母決心一戰,便開始着手準備對須賀川的進攻。先是誘降巖瀨西方眾諸將,十月,二階堂重臣保土原左近將監行藤入道江南齋、浜尾右衞門大夫行泰入道善齋及其嫡子駿河守、其弟豐前守宗泰、矢部下野守義政和木崎右近大輔等人答應了作為內應。十月十二日,政宗由黑川城出兵,二十一日到達片平大和守親綱的居城片平城,又於當日給二階堂家下達了最後通牒,但被拒絕。此時,政宗又得知越前豐前守義久也答應作為內應。當日,田村孫七郎宗顯亦自三春城率軍前來參陣。一切準備就緒後,二十五日,政宗兵發片平城。
不久前,須賀川城內關於巖瀨西方眾被伊達方拉攏的消息已傳得沸沸揚揚,原先還團結一心的家臣團中也出現了裂痕。而深感二階堂家恩德,憤於伊達家計謀的家臣,領民們於十月十日夜在城町東邊的小丘上集會,大家手持松明燈,表達了誓死守衞須賀川城的決心,並向大乘院進言要求死守。大乘院見到城中臣民的集會,心中暗忖:“先夫盛義在世時,外甥伊達政宗拉攏我宿敵田村氏與本家敵對。再者,佐竹義重是我的妹婿,想必會派遣援軍前來。當此十萬火急之時,斷不可忘卻先夫恩德而降伏伊達,城在一日,死守一日方為報恩之道,我已做好戰死的覺悟。若屈從伊達,實為此生之恨。大義為重,守節不移,我當與城共命運。”一邊想,一邊説了出來。聽到此話的家臣盡皆嗚咽。執政須田美濃守盛秀雖然深憂二階堂家將步入末路,但仍然進言道:“夫人,您既然已經決意,那麼我當與伊達政宗一戰。須田家世受厚恩,誓與須賀川共存亡。”就這樣,二階堂家壯烈赴死。
然而,終究寡不敵眾,加上內部崩潰,籠城戰只堅持了一天。天正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須賀川城失守,戰國大名二階堂氏滅亡。

二階堂氏星火尚在

須賀川城陷落後,須田美濃守在和田城與伊達軍繼續對峙。不過最終還是開城投奔佐竹氏而去,其他諸城也紛紛效仿。至此,二階堂氏的抵抗完全止息。而因堅持抵抗而為政宗所憎惡的大乘院先在巖城氏的保護之下逃到了佐竹家,在佐竹氏轉封秋田之後再度回到了須賀川城。慶長7年(1602)大乘院結束了她波瀾壯闊的一生。就這樣,二階堂氏的最後一點火星熄滅了。
二階堂氏是歷史悠久的名門,在鎌倉時期和室町時期曾經兩度榮極一時。但遺憾的是,這兩個時期中,關於二階堂氏活動的記載甚是寥寥。不能詳盡地描寫那“鮮花着錦,烈火烹油之盛”,誠為此文最大的遺憾。
然一葉知秋,從足利義滿起用二階堂氏為政所執事,我們可以窺見其名門影響力的一斑。比及戰國時代,蘆名、佐竹、伊達三家爭雄奧州,都曾經試圖拉攏二階堂氏,恐怕也不僅僅是看中了巖瀨區區一個郡的實力吧?
政治鬥爭雖然要以武力作後盾,但武力的不足可以通過高超的政略手腕來彌補。二階堂家的領地從未超出巖瀨郡周邊,石高也僅有五六萬石,卻能將家名從鎌倉時期一直存續至戰國後期,不能不歸功於巧妙的戰略。
伊達氏興起之後,南奧諸大名備受壓迫,紛紛步入窮途。二階堂家的幾代當主雖然皆非無能之輩,卻也無法抵抗這股強大的潮流,最終無可挽回地日落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