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乾旱預警信號

鎖定
乾旱預警信號分二級,分別以橙色、紅色表示。乾旱指標等級劃分,以國家標準《氣象乾旱等級》(GB/T20481-2006)中的綜合氣象乾旱指數為標準。 [1] 
中文名
乾旱預警信號
外文名
Drought warning signal
分    為
二級
顏    色
橙色紅色
標    準
氣象乾旱等級
標準號
GB/T20481-2006

乾旱預警信號乾旱等級

氣象乾旱等級》國家標準規定了中國範圍氣象乾旱指數的計算方法、等級劃分標準、等級命名、使用方法等,並界定了氣象乾旱發展不同進程的術語。氣象乾旱等級國家標準中規定了五種監測乾旱的單項指標和氣象乾旱綜合指數CI五種單項指標為:降水量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標準化降水指數、相對濕潤度指數、土壤濕度乾旱指數和帕默爾乾旱指數。氣象乾旱綜合指數CI以標準化降水指數、相對濕潤指數和降水量為基礎建立的一種綜合指數。
《氣象乾旱等級》國家標準中將乾旱劃分為五個等級,並評定了不同等級的乾旱對農業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
1.正常或濕澇,特點為降水正常或較常年偏多,地表濕潤,無旱象;
2.輕旱,特點為降水較常年偏少,地表空氣乾燥,土壤出現水分輕度不足,對農作物有輕微影響;
3.中旱,特點為降水持續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乾燥,土壤出現水分不足,地表植物葉片白天有萎蔫現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4.重旱,特點為土壤出現水分持續嚴重不足,土壤出現較厚的乾土層,植物萎蔫、葉片乾枯,果實脱落,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嚴重影響,對工業生產、人畜飲水產生一定影響;
5.特旱,特點為土壤出現水分長時間嚴重不足,地表植物乾枯、死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1] 

乾旱預警信號橙色預警

乾旱預警信號標準

橙色預警 橙色預警
預計未來一週綜合氣象乾旱指數達到重旱(氣象乾旱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縣(區)有40%以上的農作物受旱。

乾旱預警信號防禦指南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禦乾旱的應急工作;
2.有關部門啓用應急備用水源,調度轄區內一切可用水源,優先保障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飲水;
3.壓減城鎮供水指標,優先經濟作物灌溉用水,限制大量農業灌溉用水;
4.限制非生產性高耗水及服務業用水,限制排放工業污水;
5.氣象部門適時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乾旱預警信號紅色預警

乾旱預警信號標準

紅色預警 紅色預警
預計未來一週綜合氣象乾旱指數達到特旱(氣象乾旱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縣(區)有60%以上的農作物受旱。

乾旱預警信號防禦指南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禦乾旱的應急和救災工作;
2.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啓動遠距離調水等應急供水方案,採取提外水、打深井、車載送水等多種手段,確保城鄉居民生活和牲畜飲水;
3.限時或者限量供應城鎮居民生活用水,縮小或者階段性停止農業灌溉供水;
4.嚴禁非生產性高耗水及服務業用水,暫停排放工業污水;
5.氣象部門適時加大人工增雨作業力度。

乾旱預警信號影響危害

乾旱的最直接危害是造成農作物減產,使農業歉收,嚴重時形成大饑荒。在嚴重乾旱時,人們飲水發生困難,生命受到威脅。中國西北一些地區因經常發生乾旱,人畜飲水極端困難,被迫進行人口大遷移。在以水利發電為主要電力能源的地區,乾旱造成發電量減少,能源緊張,嚴重影響經濟建設和人們生活。在乾旱季節,火災容易發生,且難以控制和撲滅。事實上,大多數火災,特別是大的森林火災都發生在乾旱高温季節。旱災還常常帶來蝗災的發生。這在古代中國特別嚴重。在廣大的乾旱、半乾旱地區,乾旱造成沙漠化,使土地資源遭受極大的破壞。與其它自然災害相比,旱災是影響中國糧食生產的主要因素,因為旱災造成的糧食損失要佔全部自然災害糧食損失的一半以上。據1949年-1998年47年(缺1967、1968和1969年)的資料統計,中國年均受旱面積3.28億畝,其中成災面積1.33億畝,中國平均每年因旱損失糧食117億公斤。80年代後期以來,由於氣候異常、可用水資源減少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後對乾旱的敏感度提高等綜合因素作用,中國旱災損失呈發展趨勢。1986-1998年13年中有6年發生重旱,年均因旱損失糧食達195億公斤。乾旱在中國一年四季都會發生,而且持續時間長、涉及範圍廣、潛在危害大。嚴重的旱災不僅對農業生產影響大,而且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發展,惡化人們生存條件。據統計分析,中國受旱面積50年代為1.7億多畝,90年代年均3.64億畝,因旱損失糧食50年代年均43.5億公斤,90年代年均為195.7億公斤。乾旱始終困擾着我國經濟、社會特別是農業生產的發展。

乾旱預警信號應對措施

應對措施 應對措施
灌溉條件而未灌溉作物要及時灌溉,澆過水的麥田,應及時劃鋤保墒,防止土壤板結、開裂,以免跑墒。無灌溉條件的田塊要進行保墒,確保農作物安全越冬及返青水分的需求;有一次降水過程,應抓住有利天氣條件,組織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對於嚴重缺水的城鎮和農村,採取應急送水等措施,確保城鄉羣眾飲水安全。根據現有水資源,做好用水規劃,保障工農業供水安全。向乾旱受災地區提供實用技術和創新產品服務;在門户網站設立抗旱減災專欄,開展抗旱減災諮詢和科技服務;組織多學科專家特別是小麥抗旱及人畜飲水保障專家深入田間、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服務,成立由農、林、水、氣等領域專家組成的抗旱減災專家組做好旱情診斷、抗旱減災應對技術指導及決策諮詢服務;依託國家科技計劃實施的節水農業、糧食豐產、農村飲水、保護性耕作、大型灌區節水改造等重大科技項目示範基地,加強對抗旱減災水源合理調配、應急水源建設使用及作物抗旱的科技服務;針對乾旱受災重點省區的一線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推廣成熟技術,開展應急技術開發,為一線抗旱工作提供持續有效的科技支撐。

乾旱預警信號相關規範

遼寧省各市氣象局、省氣象局各直屬單位要在預警信號製作、傳輸、發佈過程中遵循以下要求:製作方面,根據氣象災害類別和程度的不同,由相應領導簽發並按規定格式製作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各類紅色、成色預警信號由瀋陽中心氣象台負責製作,其中台風橙色和紅色、乾旱成色和紅色、暴雨紅色、寒潮紅色、大風紅色、沙塵暴紅色及高温紅色等10類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由省氣象局局長簽發。各類黃色預警信號由各市氣象局簽發。在特別緊急並有較大預報把握的情況下,瀋陽中心氣象台、大連市氣象局可按照規定的模板自行製作需要立即發佈的各類預警信號。傳輸方面,瀋陽中心氣象台、各市氣象台、縣氣象局要及時將製作的各類預警信號上傳到中國氣象局和各相關單位。發佈方面,對上述10類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要在第一時間傳到省委、省政府辦公廳、省應急辦及省安全生產監督部門,災害發生地的各市、縣黨委、政府辦公室(廳)、應急辦及安全生產監管部門,並及時向社會公眾發佈。與防汛抗旱工作有關的颱風暴雨乾旱預警信號要同時傳到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和災害發生地的市、縣級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