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乾巴菌

(革菌科革菌屬真菌)

鎖定
乾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 Zang) [1] 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傘菌綱(Agaricomycetes)、革菌目(Thelephorales)、革菌科(Thelephoraceae)、革菌屬(Thelephora)的一類食用真菌,又名乾巴革菌、對花菌。 [2]  乾巴菌味美可口、獨具異香且營養豐富,與竹蓀冬蟲夏草雞樅菌松茸等同屬於雲南珍貴的野生食用菌 [3] 
子實體一年生,叢生,珊瑚狀,分枝葉片扇形,新鮮時輕革質。夏秋季生於松林中地下,肉質乾脆,具酷似醃牛肉乾的濃郁香味,主要分佈於海拔1000-2800m的松林下,與雲南松等松屬植物形成菌根。 [2] 
別    名
乾巴菌
牛牙齒菌等。
中文學名
乾巴革菌
拉丁學名
Thelephora ganbajun Zang
真菌界
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
傘菌綱(Agaricomycetes)
革菌目(Thelephorales)
革菌科Thelephoraceae
革菌屬(Thelephora)
乾巴革菌
分佈區域
雲南。

乾巴菌形態特徵

乾巴菌 乾巴菌
乾巴菌具有革菌科的典型特徵,全菌乾燥革質,從基部分出扇狀或蓮座狀瓣片,子實層既不成孔狀,也不呈褶片狀,而是表面光辮或具疣狀突起。 [4] 

乾巴菌近種區別

乾巴菌
蜜環菌
雞油菌
冬蟲夏草菌
子實體一年生,叢生,珊瑚狀,分枝葉片扇形,新鮮時輕革質。
菌蓋肉質,扁半球形,逐漸平展,後下凹,直徑約7-9釐米,表面蜜黃色與慄褐色,多布以毛狀小鱗片,菌肉白色。
菌蓋圓形,平展或稍凹,直徑可達6釐米,中部厚可達3毫米;菌蓋表面新鮮時杏黃色至橙黃色,無環帶
子座一年生,棍棒狀,新鮮時革質,無特殊氣味,基部淺黃色,中部黃褐色,頂部黑褐色,內部白色,幹後木栓質,外部灰褐色至黑褐色,光滑至略粗糙,內部白色
主要分佈在滇中高原,集中在1000~2200m的松林中。
廣佈於北美北部和歐洲,主要見於硬木森林或針葉樹混合林中。
廣泛分佈於歐洲、亞洲和北美洲的温帶、亞熱帶、熱帶地區,非洲和大洋洲也有分佈。多生長在海拔600~1200米的闊葉林內。
主要分佈於西藏、青海、甘肅、四川、貴州、雲南等省(自治區)的高寒地帶和雪山草原。
乾巴菌 乾巴菌
蜜環菌 蜜環菌
雞油菌 雞油菌
冬蟲夏草菌 冬蟲夏草菌

乾巴菌分佈區域

乾巴菌主要分佈在滇中高原,主產地為雲南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其次為雲南思茅、麗江、保山、大理,此外在貴州西部及四川南部的局部地區有少量分佈,其分佈區在北緯22°~27°,東經99°~106°,海拔800~2200m,集中在1000~2200m的松林中。 [3] 

乾巴菌生活習性

乾巴菌 乾巴菌
乾巴菌在每年的6-10月發生,空氣相對濕度75%~80%,光照強度為1.6×103~8×104lx,分佈區內年降雨量為800~1100mm,林間温度為19.5~25℃,地温在19.5~23.5℃;其擔孢子萌發的最適温度為22~26℃,子實體形成温度在14~24℃。乾巴菌一般生長在山原紅壤,少量為黃沙壤,母巖常為紫色沙岩或玄武岩的土壤中,土壤中性偏酸,pH在4.5~5.5,富含鈣和鐵,其中鉀含量要求高[16],土壤較貧瘠,有機質含量低,幾乎無腐殖質層或僅有少量腐殖質層,枯枝落葉層也很少,土層厚度都為1m以下的薄層、中層土。乾巴菌主要生長在雲南松(Pinus yunnanensis)、思茅松(P.kesiya var.langbianensis)、滇油杉(Keteleeriaevelyniana)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組成的單一林下,或由它們與殼鬥科(Fagaceae)、杜鵑花科(Ericaceae)等組成的混交林下,其中以雲南松林最為見,其次是思茅松林,而滇油杉林及杉木林則相對較少。它與松屬植物(如雲南松和思茅松等)有外生菌根關係。乾巴菌經常發生在幼齡至中齡級松樹下,大樹下很少出現,北方齊齊哈爾也有林地生長,大多數農村人拿來餵豬。 [3] 

乾巴菌物種價值

乾巴菌經濟價值

乾巴菌 乾巴菌
品質好的乾巴菌價格可達到1000元/kg,在7-9月的盛產期其價格一般為豬肉的10~30倍,具有較好市場前景和開發價值。 [3] 

乾巴菌食用價值

在野生食用菌中,乾巴菌是最具獨特風味的一種,其菌香濃郁,嚼味鮮甜,滋嫩,回味醇香悠長。乾巴菌內含粗蛋白19.2%,粗脂肪7.9%,灰份16.1%,總糖15.8%,同時還含有人體不能合成的多種氨基酸。 [5] 
乾巴菌富含多種礦物元素,特別是人體必需的銅、鋅、鐵、錳、鉀、磷、鈉、硒和鎂等元素,其鮮菇中硒含量較高為4603.59μg/100g,是松茸的47倍,顯著高於果蔬、穀物及其它新鮮食用菌;硒具有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乾巴菌的化學成分主要有對聯三苯型酚類化合物、多糖、甾體、脂肪族化合物等;其中,對聯三苯類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腫瘤、保肝、增強免疫功能等多種功效。經常食用乾巴菌能提高人體機體的免疫力。 [7] 

乾巴菌人工栽培

乾巴菌 乾巴菌
乾巴菌尚未實現人工養殖,市面上銷售的乾巴菌均為野生資源。該菌人工栽培困難的原因一是生長環境較為複雜,子實體中常常夾雜着大量雜菌和其他雜質,很難獲得純菌種,分離過程中污染嚴重;二是乾巴菌菌根營養方式複雜,脱離宿主植物不能獨立生存。因此,實現乾巴菌的人工栽培,還需要大量的實踐與研究。 [1] 

乾巴菌人工促繁與保育

乾巴菌的人工栽培至今尚未獲得成功,市場的供應完全依賴於採集野生資源,簡單索取、無序利用的狀態,使野生乾巴菌的自然資源受到嚴重的破壞,產量和質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因此開展了野生乾巴菌人工促繁與保育技術的研究。 [6] 
野生乾巴菌的人工促繁與保育首先是要採取封山育菌措施。土層厚度小於50cm的半陽坡、覆蓋物厚度為2cm~4cm、林分鬱閉度為0.6的環境條件下,最適宜野生乾巴菌的生長髮育,獲得的產量最高。覆蓋物厚度不夠,可用松針增加;過厚則人工去除。林分鬱閉度過大時,通過修枝來調整,但林分鬱閉度不夠時,調節的難度就比較大,因為野生乾巴菌單位面積內的菌塘密度較低。 [6] 
同一菌塘的野生乾巴菌,傳統的自然生長和採收方式每年僅採收3次,在採取封山育菌措施的基礎上,再施用清沼液,並採用割出的採收方式,每年可採收野生乾巴菌達6次,年平均產量達到20.3kg/畝,年平均產值可達到3248元/畝。比僅採取封山育菌措施的產量和產值分別又增長了4倍多,效益非常顯著。 [6] 
通過採取人工促繁與保育技術增加野生乾巴菌的產量,不僅大大提高了林地的經營效益,而且對森林還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是山區通過發展生態型產業,既改善生態環境,又增加經濟收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走入良性循環的典型路子,在有條件的地方應大力推廣。 [6] 

乾巴菌研究現狀

乾巴菌僅在滇中及鄰近地區有食用習慣,國內外對乾巴菌類高經濟價值真菌研究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分類、菌種分離、營養成分測定、生態學研究等方面,有關遺傳多樣性、人工栽培、原生境促繁等方面的研究較少。 [3] 

乾巴菌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乾巴菌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26 千卡
蛋白質 3.8 g
脂肪 0.4 g
碳水化合物 8 g
不溶性膳食纖維 6.3 g
2 mg
11 mg
104 mg
328 mg
10 mg
0.67 mg
21 mg
0.3 mg
0.78 m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6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1.84 mg
煙酸(煙酰胺) 1.2 mg
維生素E 45.14 mg
展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