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金

(典故名)

鎖定
九金,典故名,典出1、《史記·孝武本紀》:“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鬺烹上帝鬼神。”2、《漢書》卷二十五上〈郊祀志上〉。“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相傳禹收九州之金鑄九鼎,後因以”九金“指九鼎。 古代傳説夏鑄九鼎,奉為傳國之寶。
中文名
九金
發    音
jiǔ jīn
釋    義
即九鼎。相傳禹收九州之金鑄九鼎,後因以九金指九鼎。 [1] 
屬    性
詞語

目錄

九金詳細釋義

九金典源

1、《史記·孝武本紀》:“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鬺烹上帝鬼神。”
2、《漢書》卷二十五上〈郊祀志上〉
其夏六月,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后土營旁,見地如鈎狀,視得鼎。鼎大異於眾鼎,文鏤無款識,怪之,言吏。吏告河東太守勝,勝以聞。天子使驗問巫得鼎無奸詐,乃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上行,薦之。至中山晏温,有黃雲焉。有鹿過,上自射之,因之以祭雲。至長安,公卿大夫皆議尊寶鼎。天子曰:「間者河溢,歲數不登,故巡祭后土,祈為百姓育谷。今年豐楙未報,鼎曷為出哉?」有司皆言:「聞昔泰帝興神鼎一,一者一統,天地萬物所繫象也。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皆嘗鬺享上帝鬼神。其空足曰鬲,以象三德,饗承天祜。夏德衰,鼎遷於殷;殷德衰,鼎遷於周;周德衰,鼎遷於秦;秦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伏而不見。周頌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不敖,胡考之休。』今鼎至甘泉,以光潤龍變,承休無疆。合茲中山,有黃白雲降,蓋若獸為符,路弓乘矢,集獲壇下,報祠大亨。 [1] 

九金釋義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相傳禹收九州之金鑄九鼎,後因以”九金“指九鼎。 古代傳説夏鑄九鼎,奉為傳國之寶。 [1] 

九金用典示例

唐·杜牧《呈道一大尹存之學士庭美學士三君子》詩:“九金神鼎重邱山,五玉諸侯雜佩環。”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七二:“一任湯湯淪泗水,九金萬祀屬成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