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乘法口訣

(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的基本計算規則)

鎖定
乘法口訣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已有兩千多年,乘法口訣表也是小學算術的基本功。
乘法口訣起源於中國的戰國時期,並在之後的兩千多年裏一直是數學學習的基礎。湖北荊州秦家咀墓地出土的戰國楚簡《九九術》,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乘法口訣實物,時間早於此前所知的湖南里耶秦簡乘法口訣《九九表》約一個世紀。這一發現證明了在戰國時期,楚國已開始使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同時,這也是對先秦時期數學文獻的一次重要更新。
古時的乘法口訣,是自上而下,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至“一一如一”止,與使用的順序相反,因此古人用乘法口訣開始的兩個字“九九”作為此口訣的名稱,又稱九九表、九九歌、九因歌、九九乘法表。
中文名
乘法口訣
別    名
九九乘法歌訣
出    現
春秋”“戰國
口訣特點
朗讀時有節奏
出現時間
兩千多年
性    質
口訣

乘法口訣口訣發展

九九乘法歌訣》,又常稱為“小一九九九”。學生學的“小九九九”口訣,是
九九乘法歌訣 九九乘法歌訣
從“一一得一”開始,到“10000×10000”止,而在古代,卻是倒過來,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一一如一”止。因為口訣開頭兩個字是“九九”,所以,人們就把它簡稱為“九九”。大約到13、14世紀的時候才倒過來成為我們的九九口訣“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戰國策》等書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九九乘法歌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
九九表,又稱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中的基本計算規則,已有兩千多年。小學初年級學生、一些學齡兒童都會背誦。不過歐洲直到十三世紀初才知道這種簡單的乘法表。
西方文明古國的希臘和巴比倫,也有發明的乘法表,不過比起九九表繁複些。巴比倫發明的希臘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項,而且不夠完全。由於在十三世紀之前他們計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夠除一個大數的人,會被人視若數學專家。十三世紀之初,東方的計算方法,通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歐洲人發現了它的方便之處,所以學習這個新方法。當時,用新法乘兩個數這類題目,是當時大學的教材。
2015年3月,九九乘法表傳入英國後,因語言不同導致口訣變長,背誦較難,《一課一練》英國版中可能改為“12×12乘法表”。

乘法口訣古乘法表

古希臘、古埃及、古印度、古羅馬沒有進位制,原則上需要無限大的乘法表,因此不可能有九九表。例如希臘乘法表必須列出7x8,70x8,700x8,7000x8……。相形之下,由於九九表基於十進位制,7x8=56,70x8=560,700x8=5600,7000x8=56000,只需7x8=56一項代表。

乘法口訣古代中國

春秋戰國時代不但發明了十進位制,還發明九九表。後來東傳入高麗、日本,經過絲綢之路西傳印度、波斯,繼而流行全世界。十進位制和九九表是古代中國對世界文化的一項重要的貢獻。世界各國較少使用希臘等國的乘法。
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乘法口訣表實物是2002年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3萬多枚秦簡中的一枚,上面詳細記錄了乘法口訣。與乘法口訣表不同的是秦簡上的口訣表不是從“一一得一”開始的,而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半而一”結束。 [1] 
乘法口訣在先秦秦漢時期已成為數學學習的基礎知識,是基層官吏的必學內容,用於日常工作中人力、物力、資產的計算。先秦秦漢的典籍中,如《荀子》《管子》中已有引用“九九術”的用例,出土的秦漢文獻中也有多種“九九術”發現。

乘法口訣古埃及

古埃及沒有乘法表。考古家發現,古埃及人是通累次迭加法來計算乘積的。例如計算5x13,先將13+13得26,再迭加26+26=52,然後再加上13得65。

乘法口訣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算術有進位制,比希臘等幾個國家有很大的進步。不過巴比倫算術採用60進位制,原則上一個“59x59”乘法表需要59*60/2=1770項;由於“59x59”乘法表太龐大,巴比倫人從來不用類似於九九表的“乘法表”。考古學家也從來沒有發現類似於九九表的“59x59”乘法表。不過,考古學家發現巴比倫人用獨特的1x1=1,2x2=4,3x3=9……7x7=49,……9x9=81……16x16=256……59x59=3481的“平方表”。要計算兩個數a,b的乘積,巴比倫人則依靠他們最擅長的代數學,axb=((a+b)x(a+b)-axa-bxb)/2。例如7x9=((7+9)x(7+9)-7x7-9x9)/2=(256-49-81)/2=126/2=63.

乘法口訣古瑪雅

古瑪雅人用20進位制,跟現代世界通用的十進位制最接近。一個19x19乘法表有190項,比九九表的45項雖然大三倍多,但比巴比倫方法還是簡便得多。可是考古學家還沒有發現任何瑪雅乘法表。
用乘法表進行乘法運算,並非進位制的必然結果。巴比倫有進位制,但它們並沒有發明或使用九九表式的乘法表,而是發明用平方表法計算乘積。瑪雅人的數學是西方古文明中最先進的,用20進位制,但也沒有發明乘法表。可見從進位制到乘法表是一個不少的進步。

乘法口訣口訣特點

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這9個數字。
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換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組積,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45項積。明代珠算也有采用81組積的九九表。45項的九九表稱為小九九,81項的九九表稱為大九九。
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瑪雅乘法表須190項,巴比倫乘法表須1770項,埃及、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乘法表須無窮多項;九九表只需45/81項。
4、朗讀時有節奏,便於記憶全表。
5、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從春秋戰國時代就用在籌算中運算,到明代則改良並用在算盤上。九九表也是小學算術的基本功。
6、另一個九:
9X9=81 8+1=9
9X8=72 7+2=9
9X7=63 6+3=9
......
9X2=18 1+8=9
9X1=9 0+9=9

乘法口訣歷史考證

2010年12月3日日本“奈良文物研究所”宣佈揭曉,在奈良市的平城宮遺址(約公元8世紀)初度出土了寫有與古代中國教科佈告實不異的九九乘法口訣的木簡。
出土的木簡長約16釐米,寬約1.5釐米,上面寫着“二九十八、一九如九”。
“如”是古代中國九九乘法中謎底為個位數時使用的漢字。被以為成書於漢朝的算數書《孫子算經》也記實着“一九如九”。對日本古代的官員而言,必需把握讀寫手藝和九九乘法。該木簡年夜概成為剖明奈良期間中國式教科書獲得普及使用的史料。
秦簡博物館鎮館之寶——“九九乘法口訣表”木牘
九九乘法口訣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流傳甚廣,雖多見於傳世文獻,但先前未出土過漢代以前的實物。裏耶秦簡“九九乘法口訣表”木牘是目前世界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實證了中國兩千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使用九九乘法口訣,比西方早六百多年。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特別指出,我們現在的乘法口訣從“一一得一”開始,而裏耶秦簡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最後也不落到“一一得一”,而是“二半而一”,這説明當時已有分數的概念。 [2] 
距今2300多年的乘法口訣實物被發現
戰國時期人們如何計數?出土簡牘如何修復釋讀?記者日前從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瞭解到,湖北荊州秦家咀墓地出土的乘法口訣實物——楚簡《九九術》,較此前所知最早的湖南里耶秦簡乘法口訣《九九表》,時間要早約一個世紀。
秦家咀墓地是東周時期楚國都城近郊的一處邦墓地。其中,M1093墓葬為戰國中期的楚墓,出土大量竹簡,是目前出土戰國楚簡數量、文字最多的墓葬。
秦家咀戰國楚簡《九九術》(左)與裏耶秦簡《九九表》(右)對比 秦家咀戰國楚簡《九九術》(左)與裏耶秦簡《九九表》(右)對比 [3]
M1093墓葬中發現的乘法口訣這支簡,證明在楚國已有乘法口訣的運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