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藥學

(2018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中藥學》是2018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建。
中文名
中藥學
作    者
王建
出版時間
2018年
出版社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1] 
ISBN
9787521402704 [2] 

中藥學內容簡介

本套叢書為“全國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藥學類‘十二五’規劃教材”修訂版,該套教材是針對全國中醫藥院校藥學類專業教育教學需求和複合型藥學人才培養目標要求而編寫。為了更新知識、優化教材品種,使教材更好地服務於院校教學,啓動了該套教材的修訂編寫工作,修訂後品種為39種,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修訂:1.對上版教材中不合理的內容框架結構進行適當調整;2.內容(含法律法規、標準及相關學科知識、方法與技術等)上吐故納新,去除陳舊的知識,補充新的知識; 3.對上版教材中存在的不科學、不合理的內容進行糾正修改。 [2] 

中藥學圖書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 中藥與中藥學的基本概念
一、中藥相關概念
二、中藥學相關二級學科概念
第二節 中藥的發展簡史
一、秦漢南北朝時期
二、唐宋時期
三、明清時期
四、近現代
第二章 中藥的作用與功效
第一節 中藥作用的基本原理
一、中藥的治療作用
二、中藥的不良作用
第二節 中藥的功效
一、功效與主治
二、功效的分類
第三章 中藥的性能
第一節 四氣
一、基本含義
二、認知依據
三、表達作用
四、臨牀意義
第二節 五味
一、含義及認知
二、作用特點
三、氣味關聯
第三節 歸經
一、基本含義
二、認知依據
三、臨牀意義
第四節 升降浮沉
一、含義及認知
二、表達作用
三、影響因素及臨牀意義
四、與性味的關係
第四章 中藥的品質要素
第一節 中藥的品種
一、基本含義
二、對中藥效應的影響
第二節 中藥的產地
一、道地藥材含義
二、代表道地藥材
三、道地藥材變遷
第三節 中藥的採收
一、植物藥的採收
二、動物及礦物類藥材的採集
第四節 中藥的炮製
一、基本含義
二、炮製目的
三、炮製方法
第五節 中藥的貯存
一、貯存對效應的影響
二、常見貯存方法
第五章 中藥的台理應用
第一節 中藥的配伍
一、配伍的含義
二、配伍關係及其含義
三、各種配伍關係的意義
第二節 中藥的安全用藥警戒
一、中藥的毒性
二、用藥禁忌
第三節 中藥的劑量
一、劑量和計量
二、影響劑量的因素
第四節 中藥的用法
一、煎煮方法
二、服藥方法
下篇 各論
第六章 解表藥
第一節 發散風寒藥
第二節 發散風熱藥
第七章 清熱藥
第一節 清熱瀉火藥
第二節 清熱燥濕藥
第三節 清熱涼血藥
第四節 清熱解毒藥
第五節 清虛熱藥
第八章 瀉下藥
第一節 攻下藥
第二節 潤下藥
第三節 峻下逐水藥
第九章 祛風濕藥
第一節 祛風寒濕藥
第二節 祛風濕熱藥
第三節 祛風濕強筋骨藥
第十章 化濕藥
第十一章 利水滲濕藥
第一節 利水消腫藥
第二節 利尿通淋藥
第三節 利濕退黃藥
第十二章 温裏藥
第十三章 理氣藥
第十四章 消食藥
第十五章 驅蟲藥
第十六章 止血藥
第一節 涼血止血藥
第二節 化瘀止血藥
第三節 收斂止血藥
第四節 温經止血藥
第十七章 活血化瘀藥
第一節 活血止痛藥
第二節 活血調經藥
第三節 活血療傷藥
第四節 破血消口藥
第十八章 化痰藥
第一節 温化寒痰藥
第二節 清化熱痰藥
第十九章 止咳平喘藥
第二十章 安神藥
第二十一章 平肝潛陽藥
第二十二章 息風止痙藥
第二十三章 開竅藥
第二十四章 補虛藥
第一節 補氣藥
第二節 補血藥
第三節 補陰藥
第四節 補陽藥
第二十五章 收澀藥
第一節 收斂止汗藥
第二節 澀腸止瀉藥
第三節 固精縮尿止帶藥
第二十六章 湧吐藥
第二十七章 攻毒殺蟲去腐斂瘡藥
附 中藥藥性理論研究進展
一、四氣的研究進展
二、五味研究進展
三、歸經的研究進展
四、升降浮沉的研究進展
五、有毒無毒
六、綜合藥性的研究進展
索引
中藥中文名索引
參考文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