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鎖定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清末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農學門,已經有102年的歷史。1949年由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相關院系合併組建為北京農業大學農藝學系、植物病理學系、昆蟲學系和園藝學系,並設置相應的本科專業。
中文名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主管部門
中國農業大學
現任領導
彭友良
前    身
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農學門
始建於
清末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學院概況

1984年12月,農業大學高瞻遠矚將當時農學系的植物生理生化專業、植保系的農業微生物專業、獸醫系的動物生理生化專業、農業物理氣象系的農業生物物理專業,農學系的植物教研組、細胞生物學教研組、分子遺傳學教研組,畜牧系的動物教研組,農業物理氣象系的數學、物理兩個教研組以及中心實驗室整合成立了生物學院,成為我國最早組建成立的生物(生命科學)學院。學院現設植物科學、動物學與動物生理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四個系,跨系設有教學中心。
學院擁有三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植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和一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動物學)。生物學一級學科為北京市重點學科。生物學科被列入“雙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重點建設學科。學院擁有兩個全國重點實驗室(植物抗逆高效全國重點實驗室、畜禽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一個部級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土壤微生物重點實驗室),一個教育部分子設計育種前沿科學中心,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教育部農業生命科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和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專業(強基計劃)。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入選國家“雙萬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名錄計劃”。2016年獲批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平台,總投資7.59億元,目前已完成建安工程,竣工驗收同時啓動試運行,預計2025年完成國家驗收後正式開放運行。2020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第五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排名中,我院生物學一級學科被評為A,位於194個參評院校的第6-13位。根據2023年5月ESI統計數據,我校有14個學科領域位居世界前1%,我院的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植物與動物學等學科領域均位列其中。2022年發表高水平文章(IF≥10)佔全校20%,為我校植物與動物學科進入ESI前1‰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院現有教職工160人,其中正高級職稱65人、副高級職稱58人,是一支具有國際化視野與競爭力的教師隊伍,承擔着教書育人、科研創新與服務社會的使命與重任。學院現有院士2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6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學者4人,青年創新人才8人,“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3個,“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國家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首席科學家4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4人,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2人。
學院具備完整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人才培養體系,擁有生物學、生物與醫藥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目前招收植物學、生理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生物與醫藥等9個專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並設有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本科招收強基計劃(生物科學)、理科試驗班(生命科學)、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方向學生。學生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獎項及優勝獎,連續四年獲得iGEM大賽金牌並在最佳生物製造項目賽道獲得第一名。目前在校研究生815人、本科生642人,研究生與本科生比為1.27:1。建院以來共培養本科生3915人、研究生4100人,其中博士生近2900人。 [2]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學院簡介

1952年,隨着全國性的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將原來的系和專業調整為農學系(設農學專業)、園藝系(設果樹蔬菜、造園2專業)、植物保護系(設植物保護專業)。1958年,學校進行系和專業調整,調整為農學系(設農學專業、農業植物生理及生物化學專業、作物遺傳選種及良種繁育專業),園藝系(設果樹園林專業、蔬菜栽培專業),植物保護與農業微生物學系(設植物病理專業、農業昆蟲專業、農業微生物專業)。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1986年學校進行機構改革和院系調整,設農學系(農學專業、作物遺傳育種專業、農業氣象專業),園藝系(果樹專業、蔬菜專業、觀賞園藝專業),植物保護系(植物病理專業、農業昆蟲專業)。1995年學校將農學系、園藝系、植物保護系合併為植物科技學院,按照農學專業、作物遺傳育種專業、植物病理專業、農業昆蟲專業、果樹專業、蔬菜專業、觀賞園藝專業等專業招生培養。1999年,學校又將原農學系、園藝系、植物保護系分別調整為作物學院、植物保護學院和園藝學院,分別按照農 學專業、植物保護專業和園藝專業招生和培養,但具體按照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植物病理學、昆蟲學、植保與植物檢疫、果樹學、蔬菜學等專業方向進行培養。2001年園藝學院新增園林專業、2002年作物學院新增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1]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辦學規模

2002年,學校大規模進行院系調整,將作物學院、植物保護學院和園藝學院合併為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舉全院力量按照農學專業、植物保護專業、園藝專業、園林專業和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招生與培養(表1)。多年來,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已培養了成千上萬名各層次的農學、植物保護、園藝、園林和種子科學工程等高級人才。近三年,培養博士生200餘名,碩士生300餘名。目前,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普通全日制在讀本科生1520人,碩士生752人,博士生360人,外國留學生16人。
學院現設有農學系、植物遺傳育種學系、植物病理學系、昆蟲學系、植物保護與植物檢疫系、果樹學系、蔬菜學系、種子科學系和觀賞園藝與園林系等9個教學機構。現有國家玉米改良中心,教育部雜種優勢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作物基因組學與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分子植物病理學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農作物病蟲草害生物防治資源研究與利用重點開放實驗室、北京市果樹逆境生理與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北京市作物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教育部玉米育種工程中心等8個部級重點實驗室或研究中心。 [1]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學科建設

學院擁有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果樹學、蔬菜學、植物檢疫與農業生態健康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種子科學、作物生理學等10個二級學科,其中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和果樹學等5個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在2006年的部分國家一級學科評估中,參評的作物學和植物保護學2個一級學科均被評為第一名。在2007年的國家重點學科評估中,作物育種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等二級學科被評為第一名。通過“十一五”期間的重點建設,上述各學科點繼續保持國內的領先地位,在一些領域,如玉米育種、作物節水栽培技術、雜種優勢機理、害蟲生物防治等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或者先進水平。同時,蔬菜與設施園藝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和植物檢疫學等新興學科也得到了很大發展,為校級重點建設學科。 [1]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師資隊伍

截至2012年4月,學院共有在崗教師235人;其中專任教師189人,教授95人、副教授77人,講師17人,35歲以下教師2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58人,佔專任教師的比例佔83.6%。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973”首席科學家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人、跨世紀/新世紀人才1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這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脱穎而出,正日漸成長為在國內外同類學科領域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學者羣體。已經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學緣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的師資隊伍。
“十五”期間,學院承擔國家“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國家科技攻關等項目400餘項,科研經費達18224萬元。發表論文2000餘篇,其中SCI等五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303篇;授權專利19項,育成新品種24個,累計推廣面積超過2億畝;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39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省部級二等獎7項;成果轉讓金額超過1000萬元。目前,學院承擔各類課題200餘項。2006年科研經費達7000萬元,獲得1項國家發明二等獎,發表SCI論文153篇。是一個涉及生物、工程、環境等多學科的交叉學科。
“十一五”期間,學院承擔國家“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國家科技攻關、公益性行業(農業)專項等項目600餘項,科研經費達52155萬元。發表論文3000餘篇,其中SCI等五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512篇;授權專利23項,育成新品種16個,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5億畝;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4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省部級二等獎11項;目前,學院承擔各類課題300餘項。2011年科研經費達3.3億元,獲得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發表SCI論文172篇。 隨着本科專業的拓展,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本科招生規模穩步增長,在師生共同努力下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就業率在中國農大名列前茅,學生受到用人單位一致好評。 [1]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學工作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是由原作物學院、植保學院和園藝學院三個學院合併建立. 學院目前已基本完成學術隊伍的新老交替,形成年齡、專業結構、學歷結構等比較合理的師資學術隊伍,中青年學術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者達70%以上,具備持續為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能力。
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973”首席科學家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人、跨世紀/新世紀人才19人。"九五"期間,累計培養碩士349名,博士209名,博士後25名;並已形成在校生1300左右的本科生培養規模,畢業學員遍佈國內外。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博士研究生論文選題以國家重大、重點科研項目為主,論文水平不斷提高,博士生論文能夠全部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人才培養質量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畢業研究生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不少畢業生已成為業務骨幹。本學科教師去國外學術交流、合作研究、參加國際會議100餘人次,國外學者來本學科進行學術交流、合作研究等70餘人次。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將按照"學科互補、優勢整合、突出重點、資源共享、管理創新"的建設思路,以重點學科建設為核心,兼顧培育新的學科和研究方向,加強學科的條件建設和人才建設兩大基礎,引進和培養更多的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學術帶頭人,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梯隊結構,顯著提高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推動作物、植保和園藝學科羣的跨越式發展。 [1]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學科介紹

農學學科
農學專業是我校的骨幹專業,同時也是國家級和部級重點學科,隨着農業科技創新速度的不斷加快,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等新技術在農業中的廣泛應用,農學專業在保持其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21世紀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先鋒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作物生產、作物遺傳育種以及農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及其它相關的部門、單位和企業從事與農學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要求學生了解農作物生長髮育和遺傳規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農作物生產、育種、栽培與耕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本專業有農學、植物遺傳育種兩個方向。除設有數、理、化、外語、計算機等基礎課和植物生理生化、植物營養與施肥、農業氣象、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細胞生物學細胞遺傳學分子遺傳學等專業基礎課外,還有作物栽培與耕作學、農業生態學、植物育種學,等專業課。
本專業基礎理論寬厚,理論聯繫實際,適合就業領域和行業廣泛,既可從事農業科研、教育和行政管理,又能從事企業經營、市場營銷以及農產品開發等各項工作。就業方向為全國各農業院校、科研院所、農場、種子公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業企業、國家機關等。 [1] 
園藝學科
園藝專業是以生物學為基礎,研究果樹、蔬菜的育種、栽培、生理等的學科。由於園藝產業和其他農業產業相比,更具有勞動、技術以及資金密集的特點,無論是從長遠發展來看,還是滿足近期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和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園藝產業都具有誘人的發展前景。本專業培養具備生物學和園藝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商貿、園林管理等領域和部門從事與園藝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要求學生掌握園藝作物的生長髮育規律和遺傳育種規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園藝作物生產、育種、栽培以及現代化温室產業的管理知識和技能。
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園藝專業的特點,在加強基礎理論教育的同時,強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強化專業實踐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管理能力。本專業設果樹、蔬菜兩個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有植物學、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應用概率統計、遺傳學、土壤學、農業生態學、園藝作物育種、園藝作物栽培、園藝作物生物學、園藝作物營養,設施園藝、園藝產品採後技術、園藝作物病蟲害防治等。
畢業生就業方向為大、中專院校從事與園藝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工作、園藝種子公司、園藝產品經營公司、科技園區及與園藝相關的企業從事經營與技術推廣工作,以及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從事管理工作。
植物保護學科
植物保護專業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發展前景,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以後,可持續農業、食品安全生產、植物檢疫、農產品貿易等方面迫切需要植物保護方面的人才,同時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仿生學等高科技領域也需要此類高級人才。本專業培養具備植物保護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農業及其他相關領域從事教學、科研、生產、推廣、管理、經營等多方面工作的寬口徑通用型人才。
專業分為植物病理學、昆蟲學和農藥植檢三個方向,除專業課、專業基礎課以外,專業主幹課有:普通植物病理學、昆蟲學通論、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植保技術。另外設有 25 門專業選修課。
學生畢業後能從事大專院校的教學工作,中央、省、市級植保科研機構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各級植保管理部門的管理工作,同時能夠從事病蟲檢測和防治,對外、對內植物檢疫等工作,並可以擔任大中型農場、林場、植物園、科技園區、園林部門、生物技術和農藥公司及各級植保站的技術、推廣、經營和管理工作。
園林專業
園林植物生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生態、園林景觀、城鄉環境的綠化美化更是國家建設的重中之重。因此,園林專業是造福人類、前景無限的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植物學、生態學、園林藝術、園林學和觀賞園藝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園林、城建、農業、商貿等領域和部門從事與園林、城市建設、觀賞園藝等科學有關的規劃與設計、經營與管理、推廣與開發、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員
本專業分為觀賞園藝風景園林二個專業方向。觀賞園藝專業方向 以園林植物繁殖、栽培、應用的理論和技能的培養為主,兼顧園林規劃設計。學生熟悉掌握園林植物種類與習性,又具有園林藝術修養和製圖功底;主要從事園林植物繁育、栽培、流通、應用以及園林企業經營管理,又能進行園林規劃、設計、施工和養護。 風景園林專業方向 以生態學、園林植物學、園林藝術、園林建築、園林工程、園林綠化與園林經營管理等的綜合理論與知識為主,培養掌握風景區、森林公園及各類城市園林的總體規劃、地形地貌設計、園林建築設計、園林植物種植設計、園林施工及園林經營管理的高級園林綜合人才。
畢業生就業方向為園林局、農業局、園林規劃設計院所、城建部門、公園、相關企業、科研與教學單位以及各級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門。
種子科學與工程學科
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了由多位院士專家參加的論證會,在 2002年3月得到教育部批准,成為教育部本科專業招生中的第一個種子專業, 2002 年開始在全國招生。該專業是目前我國第一個為種子產業培養種子生產與經營管理的高級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專業,已經有5屆農學專業的種子專業方向本科生走上社會,受到了種子部門用人單位的歡迎。
本專業培養具備種子科學與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適應市場經濟要求,能在種子科學與工程技術的相關部門或單位從事教學與科研、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要求學生在掌握農業生物科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的基礎上,接受種子生產、貯藏加工、種子檢驗和經營管理等技術的訓練。能勝任生產與經營、植物新品種選育與推廣,種子市場營銷與管理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和應用開發工作。
主要專業課程有種子經營與管理學、 種子加工與儲藏 、 種子檢驗技術 、 種子生產技術 、 種子病理學 、種子生產與儲藏實踐、專業英語等。
畢業生就業方向為農業公司, 種子公司, 種子管理站, 農資公司, 國家農業管理部門等。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一個新興學科,設施農業是指在相對可控的環境條件下,利用温室等設施和設備,實現集約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具有高度的技術規範、高效益、集約化、規模化的特徵。它集成現代生物技術、農業工程、環境控制、管理、信息技術等學科,以現代化農業設施為依託,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土地產出率高和勞動生產率高,是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的象徵。本專業是一個涉及生物、工程、環境等多學科的交叉學科,培養具備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從事設施農業的生產、管理、研究設計與教學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有農業設施設計基礎、設施農業環境學、設施農業工程學、設施園藝栽培學、無土栽培學、植物學、遺傳學、土壤學等。就業方向為與設施農業相關的生產、研究設計、管理、教育、貿易等領域的企事業單位、信息諮詢公司、國家機關等部門。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院系領導

分黨委領導:
姓名
職務
職責
曲瑛德
院黨委書記
負責院黨委全面工作,分管組織工作、宣傳工作以及本科生、研究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李志紅
院黨委副書記
分管紀檢工作、青年工作以及研究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院行政領導:
姓名
職務
職責
彭友良
院長
負責學院全面工作
劉慶昌
副院長
主管學院本科生教學工作
馬佔鴻
副院長
主管學院科研工作
陳青雲
副院長
主管學院研究生培養工作
何紹貞
副院長
負責學院行政工作
李志紅
副院長
主管學院研究生培養工作
系主任及副主任:
系別
姓名
職務
農學系
陳阜
系主任
段留生
副系主任
周順利
副系主任
張海林
副系主任
植物遺傳育種系
李自超
系主任
蘇勝寶
副系主任
徐明良
副系主任
倪中福
副系主任
植物病理系
王琦
系主任
吳學宏
副系主任
趙文生
副系主任
昆蟲系
彩萬志
系主任
宋敦倫
副系主任
石旺鵬
副系主任
果樹系
李天紅
系主任
張文
副系主任
馬會勤
副系主任
蔬菜系
沈火林
系主任
高麗紅
副系主任
觀賞園藝與園林系
趙梁軍
系主任
孟祥彬
副系主任
劉青林
副系主任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學院工會

職務
姓名
主席
周順利
副主席
王憶
趙文生
組織委員
秦志林
宣傳委員
李雪琴
教育委員
李海濱
女工委員
郝京輝
文藝委員
劉星月
體育委員
周平
生活委員
秦志林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科研隊伍

類別
人員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士邁戴景瑞
973首席科學家
彭友良孫其信賴錦盛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彭友良劉慶昌楊定劉志勇徐明良
孫傳清李召虎彩萬志倪中福金危危
教育部創新團隊
劉志勇彭友良
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
李召虎李健強孫傳清倪中福周立剛
郭仰東段留生華金平史雪巖賴錦盛
劉西莉金危危田曉莉王琦楊文才
徐明良李天紅沈傑孫文獻周順利
安春菊馬會勤張小蘭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高希武劉慶昌高俊平孫傳清陳阜
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
戴景瑞孫其信李召虎彭友良國立耘
韓成貴陳紹江劉慶昌高立紅康玉凡
高希武張青文劉奇志王琦戴景瑞
孫其信李召虎彭友良國立耘韓成貴
陳紹江劉慶昌高立紅康玉凡高希武
張青文劉奇志王琦
農業部第八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戴景瑞程序孫其信陳阜
院學術委員會
主任:戴景瑞
副主任:彭友良韓振海
委員:
戴景瑞翟志席李召虎劉慶昌
陳阜李自超孫傳清彭友良李健強
高希武彩萬志王琦郭澤建張青文
韓振海張振賢李天紅高俊平沈火林
趙梁軍賈文鎖
秘書:馬佔鴻
參考資料
  • 1.    學院簡介  .開放的中國農業大學歡迎您.2011-09-21[引用日期2012-10-07]
  • 2.    學院簡介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引用日期20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