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鎖定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的下設二級學院,於1979年10月成立。關肇直院士、吳文俊院士、許國志院士是主要創始人
全所76名科研人員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研究員37人。系統科學所現有七個博士點,分佈在數學、系統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統計學四個一級學科中。系統科學所也是首批被國家批准的具有博士後流動站的單位之一,有數學、系統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統計學四個博士後流動站。 [2]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外文名
The System Science Institute of China Science Academy
成立時間
1979年10月
機構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55號 [1]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
主要創始人
關肇直院士、吳文俊院士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成立背景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The System Science Institute of China Science Academy
關肇直院士是首任所長。繼任所長成平研究員和陳翰馥院士、郭雷院士,現任所長高小山研究員,副所長張紀峯研究員,所長助理楊曉光研究員。
系統科學研究所以多學科交叉為特點,在系統控制、數學機械化、系統運籌與管理、統計與科學計算、複雜系統以及某些近代數學分支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研究具有鮮明的特色和突出的優勢。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發展歷程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1998年12月系統科學所與其他三個數學類研究所(數學所、應用數學所、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整合組建了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並進入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系統科學所逐漸成為單純的學術組織、管理和交流的機構。系統科學所整體實力雄厚,53名科研人員中,研究員3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1人、博士生導師30人。所內25名45歲以下年輕高級研究人員中,5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3人獲中科院百人計劃支持,連續四屆4人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三屆一等獎)及多種榮譽。
系統科學研究所自成立以來,累計獲獎175項。重要成果包括:示性類及示嵌類的研究,數學機械化的研究,飛行器彈性控制理論的研究,衞星的選軌與測軌,補償列緊原 理與熵氣體動力學方程組,全國糧食產量預測,自適應估計與控制的理論研究,幾何定理及其證明理論與算法的新進展,黃淮海平原區域綜合治理技術和農業發展戰略研究,有限元外推技術,移位寄存器序列,有限域上典型羣的幾何學及其應用,長江上游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的研究與評價,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等。
系統科學研究所共有7個博士點,分別分佈在數學、系統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3個一級學科中。二十多年來畢業並獲博士學位219人,碩士學位224人,在學研究生137人。系統科學所是首批被國家批准的具有博士後流動站的單位之一,現有數學、系統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三個博士後流動站。1987年至2002年,進站博士後81人,出站63人,現有在站博士後科研人員18人。
系統科學所學術活動活躍,多次組織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全國性一級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掛靠我所,歷屆理事長均由系統科學所科研人員擔任。由我所主辦的《系統科學與數學》刊物和系統工程學會會刊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在國內有重要影響。2001年又創辦了新的英文刊物 "J.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系統科學所與國內外許多學術團體和機構保持密切聯繫,並在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所內現有23位高級研究人員在國內外近40個重要學術組織和學會中任職,還有30餘位高級研究人員在國內外幾十種重要學術刊物上任編委、執行編委、副主編、顧問等職。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科研人員

系統科學研究所為單純的學術組織、管理和交流的機構,整體實力雄厚。53名科研人員中,研究員24人,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30人。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吳文俊

男,1919年5月12日生於上海,194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49年獲法國國家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1985-1987),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主任(1992-1994),全國政協委員、常委(1979-1998)。他在拓撲學、自動推理、機器證明、代數幾何、中國數學史、對策論等研究領域均有傑出的貢獻,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他在拓撲學的示性類、示嵌類的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是拓撲學中的奠基性工作並有許多重要應用。他的“吳方法”在國際機器證明領域產生巨大的影響,有廣泛重要的應用價值。當前國際流行的主要符號計算軟件都實現了吳文俊教授的算法。曾獲得首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56)、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第三世界科學院數學獎(1990)、陳嘉庚數理科學獎(1993)、首屆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1994)、Herbrand自動推理傑出成就獎(1997)、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2000)、第三屆邵逸夫數學獎(2006)。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萬哲先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萬哲先(1927年11月7日-2023年5月30日 [3]  ),男,生於山東,數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8年6月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研究方向:典型羣、矩陣幾何、代數組合學、代數編碼、有限幾何及其應用。發表論文130多篇,書18冊。華羅庚和萬哲先的“典型羣”獲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圖上作業法及其應用”獲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典型羣的同構理論”(萬哲先為第一作者)獲1987年全國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獲第二屆華羅庚數學獎、獲光華基金獎一等獎、“有限域上典型羣的幾何學及其應用”獲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任《代數集刊》雜誌主編、 《離散應用數學》雜誌編委、《有限域及其應用》雜誌編委、 《組合年刊》編委。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實驗室

數學機械化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數學機械化”是中國數學家吳文俊先生在七十年代末開始倡導的一個研究領域,是腦力勞動機械化在數學科學的學術實踐。數學機械化思想繼承了中國古代數學的傳統,它的着眼點在數學,但又具有明顯的交叉性。 所謂機械化是指刻板化與規格化。十七世紀以來,以蒸氣機為代表的工業革命是以機器代替人的體力勞動,數學機械化則是用計算機部分代替人類的腦力勞動。今天電子計算機的飛速發展使得數學的機械化正在逐步成為現實。在數學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到演繹傾向與算法傾向的此消彼長。兩種傾向總是交替地處於主導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探詢新算法可以導致數學的重大發現,如解析幾何與微積分;而且構造性數學往往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數學機械化研究的深入開展,不僅會進一步豐富數學科學的傳統內容,也將進一步豐富其交叉性學科的內容,從而在總體上促進數學科學的發展。
數學機械化不僅是數學研究的實質性進展,也為很多高科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實驗室的方法已在許多高科技領域獲得了一批理論成果,具備瞭解決尖端技術產業中實際問題的條件。包括曲面造型,機器人位置分析,幾何設計,計算機視覺,智能CAD,信息安全和數字圖象的高速高保真傳輸。通過進一步努力,這些理論研究成果有望能夠實實在在地解決若干項技術問題為促進中國技術產業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數學機械化研究又有明顯的交叉性。除高科技領域外,數學機械化的方法還被成功地用於解決其他領域的很多問題:理論物理中的楊振寧-Baxter方程求解,天體力學中共心多體問題,化學平衡中的方程求解,小波構造的優化,命題邏輯與一階謂詞邏輯中的定理證明,非線性發展方程的行波解的算法等等。
在國際上,計算機與數學的交叉正在成為數學研究新的增長點,出現了計算代數、計算羣論計算幾何、計算數論等新興學科。符號計算是研究在計算機上進行準確的數學演算和與之相關的數學理論的學科,是數學機械化的主要工具。近年來一批專業化的學術機構已在世界各地紛紛成立。符號計算軟件Maple,Mathematica已經在數學與工程領域被廣泛使用。80年代以來,解(微分)代數多項式方程組是國際符號計算界的熱點,其主要方法是Groebner基方法。90年代歐共體跨國研究項目POSSO(POlynomialSystemSOlving)及作為POSSO的延續項目FRISCO關注的問題,與我們開展數學機械化研究課題有許多相同之處。所不同的是,我們所用的是我國數學家自己發展起來的一套方法和理論。
自動推理是與數學機械化密切相關的學科。自動推理源於人工智能,主要研究推理的自動化與機械化。國外主要以邏輯為基礎開展自動推理研究,而吳方法的基礎是代數幾何。國際上自動推理界在注意發展新方法的同時,積極開展應用研究,如程序正確性驗證,自動程序生成等。
統計科學研究室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系統科學研究所“統計科學研究室”於1997年1月成立,其前身為統計信息室和應用統計室。該研究室主要從事統計學理論、方法及應用研究,包括高維數據分析、可靠性評定、抽樣調查、生物信息,以及容許性、穩健性、漸近統計有效性等統計推斷與決策問題的研究;研究的重點是統計學的前沿和熱點方向,以及現代科技、國防、工業、金融和社會經濟中的重大問題。該室理論和應用並重,是中國統計學的主要研究中心之一。他們已取得了許多有國際影響的成果,並解決了國防及國民經濟中許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有關研究成果獲得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獎等數十項獎勵。九五期間,主持國防科工委預研重點項目《小子樣系統可靠性綜合方法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統計分析與推斷》 ,還主持和承擔了國家統計局、航天總公司、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等部委級單位的多項研究課題。該研究室培養了許多博士和碩士,他們大多已成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術帶頭人或業務骨幹。 統計學是研究怎樣收集、分析和解釋數據,從數據中提取信息、尋找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進行建模、推斷、預測和決策的重要工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很強的交叉性,在生命、信息、醫藥、環境、生態、資源、氣象等現代科技和國防、經濟、金融和工農業生產等眾多領域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幾年,在美、英等發達國家,統計科學工作已成為最熱門的職業之一;在中國,統計學人才供不應求,而且有巨大的潛在需求。
系統控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系統控制重點實驗室於1994年底經中國科學院批准正式成立。其前身是1962年3月成立於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的控制理論研究室,是中國最早從事現代控制理論研究的單位。首任室主任為著名科學家關肇直院士、副主任為宋健院士。四十多年來,該室無論在控制理論基礎方面還是在國防和工程、經濟等應用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為奠定和推動我國的現代控制理論及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國內系統與控制理論研究的中心;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以及20多項院、部級獎。 該室的宗旨是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與綜合的優勢,以科學、工程和經濟建設中的實際問題為背景,開展系統控制中帶有普遍性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做出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的工作,並針對具有重要意義的實際項目,取得應用成果,同時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合作,培養年輕的學科帶頭人,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研究方向有隨機系統、非線性系統、分佈參數系統、離散事件動態系統、參數估計、適應控制、魯棒控制、網絡信息論、複雜系統與複雜性、量子控制、先進控制系統設計方法研究等。本着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許多新的生長點不斷湧現。
該室現有成員17人,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美國IEEEFellow3人、IFACFellow3人,博士導師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人,另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編委6人次,國內學術期刊主編、副主編、編委20餘人次。多人在國內外重要學術組織兼職,先後任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執委會委員,IFAC技術局委員,IFAC系統與信號協調委員會主席,IFAC獎勵委員會委員及YAP獎評選委員會主席,IFAC建模、辨識與信號處理委員會主席,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會副理事長,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常委等。
複雜系統研究中心
複雜系統中心介紹 複雜系統中心介紹
複雜系統研究中心的主要人員如下:
職務 姓名 單位
中心主任 郭 雷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所
中心副主任 韓 靖 程代展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所
學術委員會主席 何毓琦 Harvard University
陳翰馥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所
顧 問 John Hollan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研究方向包括複雜自適應系統系統生物學 ,量子控制系統,複雜多個體系統 ,同步分析,集體行為的“軟控制” ,多智能體系統的分佈式設計 ,複雜網絡 ,網絡信息論 ,網絡同步,複雜系統控制,反饋能力的研究,切換系統的分析與控制,非線性系統等。
信息安全研究中心
1.基本情況概述
信息安全中心於2002年3月由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批准成立。信息安全中心於2002年6月5日在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舉行成立會。出席成立會的有中國科學院基礎局和高新技術局的有關負責人,國家基金委副主任和信息學部、數理學部負責人,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領導和有關處室負責人,我院的8位院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郵電大學,國家信息安全重點實驗室,科學出版社,中國科學院軟件所等的同行專家多人。
信息安全中心的宗旨:研究信息安全的科學理論,解決信息安全技術問題,形成自主知識產權,高度重視成果轉化。
2.研究中心研究工作
(a) 理論研究:
·流密碼,高維循環碼和線性系統結構
·橢圓曲線與超橢圓曲線密碼設計與分析
·密鑰共享理論技術研究
·安全多方計算
·代數攻擊
·數字簽名
(b) 技術研發:
·具有身份認證的二維條碼理論與技術(與軟件所合作)
3.信息安全中心組成
學術委員會主任:
萬哲先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任:劉木蘭 研究員 副主任:吳新文 副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研究所自成立以來,累計獲獎175項,其中: 第一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
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7項
獲中國科學院
傑出科技成就獎1項
自然科學一等獎4項
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
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
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
重大成果獎5項
獲重要國際獎勵8項
獲其它獎勵116項。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在研項目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研究所主持和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國家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1項,國家攀登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4項,重點項目7項。以下列出在研項目: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學術團體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是中國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學術性社會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1979年由錢學森、宋健、關肇直、許國志等21名專家、學者共同倡議並籌備。1980年11月1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由自然科學領域的科學家錢學森和社會科學領域的經濟學家薛暮橋擔任名譽理事長,充分體現系統工程跨部門、跨領域交叉學科性質特點。 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關肇直,第二、三屆理事長許國志。第四、五屆理事長顧基發。第六屆第七屆理事長陳光亞。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宗旨

團結廣大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科技工作者,促進系統工程的發展,繁榮系統科學事業,促進系統工程學科知識的普及與推廣,促進系統工程人才的成長與提高,以提高中國宏觀管理技術水平,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四個現代化服務。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主要任務

圍繞本學科領域組織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促進理論與應用研究、科技普及、教育培訓、書刊編輯、決策諮詢、項目論證、成果鑑定、資格評審、國際合作、科技服務。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相關詞條

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
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