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鎖定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是中國地質調查局所屬事業單位,屬國家公益類科研機構,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4月,隨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機構調整9易其名,2000年8月定名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隸屬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 [2] 
截至2022年6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擁有在職職工254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11人;擁有13個專業研究室(中心)、1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1個國家野外站、3個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3箇中國地質調查局業務中心;截至2023年8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擁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博士學位專業,9個碩士學位專業,7個專業型碩士學位專業;設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7] 
中文名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外文名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簡    稱
地質所
創辦時間
1956年4月
主管部門
中國地質調查局
現任領導
所長、黨委副書記:肖桂義
黨委書記、副所長:朱書民
專職院士數
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碩士點
1個(一級學科授權點)
1個(二級學科授權點)
9個(碩士學位專業)
7個(專業型碩士學位專業)
博士點
2個(一級學科授權點)
7個(博士學位專業)
博士後
2個(科研工作站)
地    址
北京西城區阜外百萬莊大街26號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歷史沿革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4月,隨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機構調整9易其名,2000年8月定名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隸屬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 [2] 
時間
機構名稱
1956年4月
地質部地質礦產研究所
1957年6月
地質部地質研究所
1960年10月
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所
1964年5月
地質部地質研究所
1971年5月
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1978年10月
國家地質總局地質研究所
1979年10月
地質部地質研究所
1982年12月
地質礦產部地質研究所
2000年8月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2]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科研條件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人員編制

截至2022年6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擁有在職職工254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11人。 [1] 
據2023年9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共有科研人員207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正高級職稱63名,副高級職稱63名,中級職稱68名,初級職稱7名。其中,有博士學位人員為174人,碩士學位31人。在科研隊伍中,中青年研究人員佔主體,另外聘有客座研究員41名。有4人獲何梁何利獎,8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3人獲得有特殊貢獻中青年專家獎,6人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5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人才,12人獲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14人入選國土資源部百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計劃。 [3]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肖序常李廷棟許志琴任紀舜楊文采高鋭楊經綏侯增謙 [4] 
何梁何利獎獲得者:黃汲清、肖序常、許志琴、楊經綏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許志琴、肖序常、任紀舜、季強、劉敦一、楊經綏、侯增謙、劉福來、萬渝生
有特殊貢獻中青年專家獎獲得者:劉敦一、許志琴、季強
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侯增謙、季強、張建新、劉福來、李海兵、曾令森
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季強、朱祥坤、侯增謙、劉福來、曾令森、楊志明、宋玉財 [5]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科研部門

截至2022年6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擁有13個專業研究室(中心)、1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1個國家野外站、3個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3箇中國地質調查局業務中心,研究所還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中國委員會等7家專業委員會的掛靠單位。 [1] 
所屬專業研究室(中心):區域地質與編圖研究室、構造地質研究室、地層與古生物研究室、變質岩及前寒武紀地質研究室、火成岩研究室、大陸動力學實驗室、同位素地質研究實驗室、岩石圈研究中心、離子探針中心、能源資源中心、三維地質調查研究中心 [6] 
國家級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北京離子探針中心
國家野外站:江蘇東海大陸深孔地殼活動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大陸動力學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同位素地質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地層與古生物重點實驗室 [7]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設施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23年9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共珍藏各時期地質類圖書10餘萬冊,雜誌約200餘種,各類地質圖件和資料9000餘套。還珍藏珍稀標本,其中有百件珍貴的以鳥類起源、真獸類起源和被子植物起源為主的精品化石;還有中國大陸深鑽長達5000―心標本和採自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書幾百件珍貴構造、岩石標本等。 [8]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國際合作

據2023年9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先後與美、俄、法、英、德、日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科研機構、大學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先後有24位專家在國際學術機構擔任重要職位(在職15位),有40多位國外和地區的學者被聘為地質所客座研究員。長期與研究所合作的外國專家先後5位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 [9]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榮譽表彰

2020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國家引才引智示範基地”。 [9] 
2022年3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入選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10]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領域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域地質與編圖及數據庫建設、區域大地構造與全球構造、生命起源演化、古生物羣落與地層對比、前寒武紀地質與早期地殼生長、新生代地質與現代地質生態環境、超高壓變質作用與超高壓變質帶、岩石學、礦物學與地球物質科學、大陸動力學與地幔動力學、成礦地質背景與區域成礦學、深部地球物理探測與岩石圈結構及地球動力學、同位素地質理論、方法體系與應用等。 [16]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科研成果

  • 綜合概述
截至2022年6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自2000年以來,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4項、科技部重大儀器專項1項、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2項、汶川專項項目1項、“973”項目1項、“863”課題1項、科技支撐課題2項、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務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項目1項、傑出青年基金5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4項、重點項目22項、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13項、聯合基金項目2項、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8項及培育項目5項、應急管理項目5項、面上及青年基金410餘項,承擔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及深部探測項目18項,主持領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GCP項目4項,承擔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300餘項。 [1] 
據2023年9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獎9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2項。2000年以來,獲得國土資源科技獎32項,包括一等獎11項、二等獎21項。2000-2021年發表學術論文4200餘篇,其中國際SCI檢索論文1223篇,國內SCI+EI論文1033篇,核心期刊論文1600餘篇。出版專著77部,獲得專利61項。 [11] 
2000-2021年度論文發表統計 2000-2021年度論文發表統計
  • 獲獎成果及承擔項目
部分國家獎
獲獎年度
獲獎獎項
成果名稱
主要完成者
2019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碰撞型斑岩銅礦成礦理論
侯增謙(排名第一)、楊志明(排名第二)、高永豐、鄭遠川、張洪瑞(排名第五)
2018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中國最古老大陸的時代和演化
萬渝生、劉敦一、宋彪、伍家善、沈其韓
2011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青藏高原地體拼合、碰撞造山及隆升機制
楊經綏,許志琴,李海兵,張建新,吳才來
2008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集成與創新
許志琴(排名第一)、王達、楊文采(排名第三)、張偉、楊經綏(排名第五)、金振民、張曉西、劉福來(排名第八)、張澤明(排名第九)等
1997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中國及鄰區特提斯演化(專著)
黃汲清,陳炳蔚
1993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毗鄰海區第四紀地質圖(1:250萬)及説明書
閩隆瑞(合作項目)
1987
國家科技發明獎四等獎
LJL-82型東方羅盤儀(發明獎)
韓同林
1987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中國古地理圖集
王鴻禎、楚旭春、劉本培、馬麗芳、喬秀夫、閔隆瑞、劉訓
1987
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亞洲大地構造圖(1/800萬)
李春昱、王荃、劉雪壓、湯耀慶
1982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中國地質圖類(1/500萬)
王曉青、楚旭春、黃汲清、郭文魁、程裕淇、 王紹偉、李廷棟、耿樹方、李春昱 [12] 
部分省部級獎
序號
獲獎年度
獲獎獎項
成果名稱
主要完成者
主要完成單位
獲獎證書編號
1
2020
國土資源科技獎二等獎
中亞造山帶晚古生代洋中脊俯衝與斑岩成礦
尹繼元;張繼恩;申萍;馬衝;袁超;龍曉平;潘鴻迪;孟磊;朱和平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
KJ2020-2-04
2
2019
國土資源科技獎二等獎
中國埃迪卡拉系古生物羣系統演化及其國際對比
劉鵬舉、唐烽、陳壽銘、李猛、尚曉冬、尹崇玉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KJ2019-2-35
3
2019
國土資源科技獎二等獎
中亞造山帶南緣構造岩漿演化
石玉若、劉敦一、孫會一、康月藍、張維、李琳琳、王振、吳顯燦、張玉海、包澤民、王培智、車曉超、王晨、劉建輝、楊淳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KJ2019-2-40
4
2018
國土資源科技獎二等獎
蛇綠岩定年及在造山帶研究中的應用
簡平、石玉若、張維、孫會一、李琳琳、王晨、劉建輝、楊淳、李柏、張玉海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KJ2018-2-05
5
2018
國土資源科技獎二等獎
金屬穩定同位素示蹤體系的構築及在礦牀研究中的應用示範
朱祥坤、孫劍、李志紅、李津、李世珍、王躍、唐索寒、陳列錳、趙新苗、閆斌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KJ2018-2-06
6
2017
國土資源科技獎一等獎
華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紀地殼形成和演化
萬渝生、董春豔、頡頏強、劉守偈、謝士穩、馬銘株、劉敦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KJ2017-1-09
7
2017
國土資源科技獎二等獎
河南豫西地區恐龍化石羣研究
呂君昌、徐莉、賈松海、蒲含勇、張紀明、常華麗、沈才智、秦爽、豆敬磊、魏雪芳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中國地質科學院、大連自然博物館、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河南省國土資源廳
KJ2017-2-01
8
2016
國土資源科技獎一等獎
三江造山帶鉛鋅多金屬成礦理論創新與找礦突破
侯增謙、潘彤、宋玉財、李世金、楊天南、孫澤坤、楊竹森、王富春、劉英超、趙呈祥、張洪瑞、王秉璋、田世洪、汪元奎、魯海峯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青海省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青海省地質調查院、青海省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院
KJ2016-1-01
9
2016
國土資源科技獎一等獎
1:500萬國際亞洲地質圖
任紀舜、牛寶貴、王軍、金小赤、和政軍、邱燕、姜蘭、夏林圻、高林志、楊崇輝、王濤、周國慶、李懷坤、毛建仁、趙磊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南京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
KJ2016-1-09
10
2015
國土資源科技獎一等獎
中國及亞洲重要造山帶花崗岩漿時空演化及構造背景對比研究
王濤、童英、吳才來、王曉霞、張磊、郭磊、謝才富、李智佩、張洪瑞、韓寶福、毛建仁、李舢、洪大衞、張建軍、王彥斌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所、東華理工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北京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
KJ2015-1-0 [13] 
地質所在研的地質調查二級項目或預算單列項目
序號
二級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
實施週期
1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作用地質調查
李海兵
2022-2024
2
中國區域地質志和系列圖件編制
丁孝忠
2022-2024
3
中國及鄰區中新生代地質構造及其資源-環境效應
趙磊
2022-2024
4
中國大陸三維構造格架建模和數據庫建設
童英
2022-2024
5
中蒙俄國際地學圖件編制
任留東
2022-2024
6
多圈層協同演化專題地質調查
閆臻
2022-2024
7
全國地質碳匯碳儲評價與區劃
曾令森
2022-2024 [14]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學術期刊

岩石礦物學雜誌》是由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學術性期刊,科學出版社出版,創刊於1986年,為雙月刊。設置的主要欄目有專題研究、問題討論、綜述與進展、方法與應用、學術爭鳴、環境礦物學、寶玉石礦物學、綜合資料、簡訊等。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知網(CNKI)、中國萬方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引文分析數據庫(CSTPC)、中國科學引文索引(CSCI)、《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重慶維普)、RCCSE、超星、CEPS、《中國地質文獻數據庫》、《中國地質文摘》、《中國地質文摘》(英文版)、台灣中文電子期刊思博網以及俄羅斯文摘雜誌(AJ)、美國《BibliographyandIndexofGeology》(BIG)、《ChemicalAbstracts》(CA)、《GEOREF》、《劍橋科學文摘》(CSA)、EBSCO等收錄。 [15] 
《岩石礦物學雜誌》 《岩石礦物學雜誌》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人才培養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8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擁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博士學位專業,9個碩士學位專業,7個專業型碩士學位專業;設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7]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地球物理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地球物理學 [18]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8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擁有構造地質學、礦物岩石礦牀學、古生物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等專業博士生導師51人,碩士生導師68人,每年招收研究生30餘人。2016年入選科技部科技人才創新培養示範基地。 [17]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文化傳統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形象標識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所徽的中心主體是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G”和一個“山”字形圖案,其中“G”為地質學英文單詞“geology”的大寫首字母,地質學正是該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領域;而外圈是由“地質研究所”的英文詞組“Institute of Geology”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的英文簡寫“CAGS”組成。 [1] 
研究所所徽 研究所所徽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文化活動

2023年4月17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聯合中國地質科學院、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與北京市西城區展覽路第一小學聯合舉辦了第54個世界地球日科普進校園,暨“李四光中隊”授旗儀式。 [19]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機構領導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所長、黨委副書記
肖桂義
黨委書記、副所長
朱書民
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馬成義
副所長、黨委委員
遲振卿、張智勇、王蔚 [20]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歷任所長

名單
任期時間
宋應
1956年4月—1963年4月
程裕淇
1964年3月—1969年8月
李增明
1969年8月—1978年9月
郭文魁
1978年9月—1981年12月
沈其韓
1981年12月—1986年4月
肖序常
1986年4月—1988年5月
郭雲麟
1988年5月—1993年10月
許志琴
1993年10月—2001年12月
汪東波
2002年1月—2005年12月
侯增謙
2005年12月—2018年10月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