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周易學會

(社會團體)

鎖定
中國周易學會,業務主管單位為教育部,掛靠在山東大學。會長,劉大鈞。辦公地址為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山大南路27號。
中文名
中國周易學會
主管單位
教育部
會    長
劉大鈞
地    址
山東大學東校區邵逸夫科學館
掛靠單位
山東大學

中國周易學會發展歷史

該中心的前身,是1984年于山東大學哲學系成立的“周易研究室”。1988年3月,在“周易研究室”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直屬學校的獨立學術研究機構-“山東大學周易研究中心”。2000年9月,中心正式更名為“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中心的前身及中心自創立以來,其主任皆為著名易學專家劉大鈞教授。該中心是經國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一級學會 [1]  所在地,會長也是劉大鈞教授。 [2] 

中國周易學會主要職責

本中心及其前身自成立以來,在倡導和推動《周易》經傳、易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易學與中國哲學的現代化及世界化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1)篤實為學,勤於科研。本中心作為一專職的易學研究機構,以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研究課題及自選研究課題為主要任務。自1996年以來,承擔了各類研究課題17項,其中省部級以上即佔10項。經過10餘年的辛勤耕耘,本中心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1996年起,中心人員發表論文11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31部,均產生了一定的學術影響,部分論著填補了國內外學術研究的空白。以上著述中,共獲各類國家獎勵11項,其中,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針對易學為一高度哲學性的專門之學的實際,依據象數、義理合一的易學獨特理論模式,中心人員在兼顧象數、義理的同時,尤致力於作為易學之根的象數之學的研究,並在此領域取得了為海內外學界所公認的突出成就,從而為澄清人們對易學的各種誤見,尤其是對象數易學的誤見,正確揭示易學這一專門之學之所是與所以是,發揮了其他研究機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學術研究隊伍的培植。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本中心已經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佈局協調、研究方向相對齊全、素質相對較高的年輕化學術研究梯隊。在現有的由8人所組成的專職研究隊伍中,博士生導師佔3人,教授6人,副教授2人,45歲以下的教授4人。
(3)創辦《周易研究》學刊。1988年,本中心由主任劉大鈞教授通過自籌經費的方式,創辦了《周易研究》這份大陸唯一向海內外公開發行的易學研究專刊。該刊從易學這一專門之學的實際出發,並廣泛考慮到易學對於古今各門學術的重大影響力,貫徹“雙百”方針,提倡學術自由,主張《周易》與易學史的研究,應堅持義理與象數兼顧的原則,並提倡多學科、多層次、多渠道、多角度的綜合交叉研究,在注重本身的研究之外,還大力提倡易學與哲學、易學與其他人文學科、易學與自然科學、易學與現代管理科學、易學與環保科學等的交叉研究,成為學術品位頗高的刊物,在學界贏得了辦刊嚴肅、學術嚴謹的“二嚴”聲譽。該刊已發行到28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量長期穩定在兩萬份左右,為弘揚易學、培植易學研究的力量、把握易學研究的導向、推動易學研究的健康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1998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期刊,現已被北京大學圖書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分別列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該刊已由中國周易學會與本中心合辦,成為中國周易學會的會刊。
(4)舉辦學術會議。為推動易學研究的深入開展,加強海內外學術界的聯繫,提高中心及大陸易學研究的水平,本中心先後四次主辦、一次協辦大型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其中,1987年12月由當時的山東大學周易研究室主辦的“首屆國際周易學術研討會”,正式拉開了大陸易學研究高潮的序幕。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本中心與台灣相關學術團體一道,先後四次舉辦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在兩岸乃至國際上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為加強兩岸的學術交流,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做出了重要貢獻。2000年10月末,由本中心所主辦的“百年易學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適逢世紀之交,會議所涉及的“回顧”和“前瞻”兩個主要方面,對於今後海內外的易學研究,必將起到重要的啓迪與導向作用。
(5)積極開展對外學術文化交流。中心努力拓寬學術空間,加大與海外學術文化交流的力度,先後接待日、韓、美、德、新加坡及台、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訪問學者近百人,同時,中心人員也多次前往日、美、德、英、法、比、新加坡及台、港參加學術會議或進行學術訪問。通過這些活動,開闊了中心的學術視野,擴大了中心的影響,增進了與海內外學界朋友的友誼。經過以上的努力,中心與本校哲學系聯合,已於1998年取得中國哲學的博士點,1999年正式招生,其中,易學哲學為第一專業方向;世紀之交的千禧之年,中心又被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之一。 [2] 

中國周易學會建設宗旨

該會宗旨是 聯合各地周易研究和工作者展開學術和社會活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民 族凝聚力,樹立民族自信心,為中華民族復興和強大做出貢獻。

中國周易學會理論研究

會長劉大鈞教授發表的《今、帛、竹書〈周易〉疑難卦爻辭及今、古文辨析》(《周易研究》2004年第5期與6期)對今本、帛本、及楚竹書本《周易》中的疑難卦爻辭進行了詳細考辨,對今人研究《周易》卦爻辭的發展、衍變、及各版本之異同,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學會秘書長林忠軍教授發表的《從戰國楚簡看通行〈周易〉版本的價值》(《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對今本與楚竹書本《周易》進行了比較研究,肯定了通行本《周易》的價值。學會理事李尚信教授的《楚竹書〈周易〉中的特殊符號與卦序問題》(《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對楚竹書《周易》中卦與卦之間的特殊黑、紅符號進行了研究,提出許多富含哲理性的見解。學會理事劉玉建教授發表的《周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光明日報·理論週刊》2004年2月4日)對《周易》在中國傳統文化發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行了闡述,對我們正確認識易學在祖國傳統文化中的根柢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會理事張文智教授發表的《易學的現代價值》(《光明日報·理論週刊》2004年2月17日)從易學與“與時俱進”、易學與生態平衡、易學與“以德治國”等方面對《周易》的現代意義進行了闡發。……總之,學會諸同仁於04年理論研究上利用新出版的楚竹書《周易》材料,結合以前出版的帛書《周易》內容,對《周易》進行了更為綜合的研究,並聯系當代社會發展的實際,以易學諸學説為基礎,提出了一些有益於當代社會和諧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的理念。

中國周易學會組織刊物

學會會長劉大鈞教授主編的“易學要籍叢書”(包括《周易概論》(附《易經全譯》)、《象數精解》、《周易集解》、《周易圖釋精典》、《周易與古代經濟》、和《周易初階》)於04年5月份由巴蜀書社出版,現已暢銷全國,在易學界引起了較大反響。作為教育部重大研究課題成果,學會秘書長林忠軍教授主編的“歷代易學名著整理與研究叢書”(包括《易緯導讀》、《京氏易傳導讀》、《周易正義導讀》、《周易集解導讀》、《程氏易傳導讀》、《橫渠易説導讀》、《周易本義導讀》、《易纂言導讀》、《易章句導讀》)已陸續出版,成為各大書店的暢銷叢書之一,促進了易學研究的普及與深入。更為重要的是,我們仍一如既往地與山東大學聯合出版學會的會刊——《周易研究》。作為大陸唯一公開發行的易學專刊,《周易研究》自1988年劉大鈞會長自籌經費創刊以來,在海內外已產生越來越廣泛的影響。該刊被海內外學者譽為“二嚴”之刊(指辦刊嚴肅、嚴謹),享譽海內外,發行至28個國家和地區。該刊貫徹“百家爭鳴”的學術方針,提倡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傳統易學文化研究,使傳統易學文化為當代文化建設服務。該刊的學術地位與學術品位得到了眾多學者的認可,於2000年被確定為中文哲學類核心期刊(北大圖書館等)、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社科院信息中心),2004年第二度被確定為中文哲學類核心期刊(北大圖書館等)。2001年被確定為CSSCI索引期刊,2004年再度入選CSSCI來源期刊。並多次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期刊。

中國周易學會學術交流

會長劉大鈞教授、副會長張立文教授、及秘書長林忠軍教授等於8月12 日至17 日應邀赴馬來西亞參加國際儒學會議。劉大鈞教授代表中國周易學會在開幕式上發言,擴大了學會在海外的影響。10月8日至12日,劉大鈞教授、林忠軍教授、學會會員丁原明教授、顏炳罡教授、王新春教授等應國際儒學聯合會之邀,前往北京參加“紀念孔子誕生255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三屆會員大會”,提交論文並參加了研討。11月13日至18日,會長劉大鈞教授、學會秘書郝清英女士、常務理事李尚信教授、張文智教授應邀前往新加坡參加新加坡易經研究會舉辦的“第十八屆國際易學大會”,受到新加坡易經研究會及海內外學者的熱烈歡迎與熱情招待。劉大鈞會長在開幕式上致辭,提交論文並在主題會議上發言。李尚信教授與張文智教授也分別提交了論文、在分組會議上發言、並主持小組會議。12月5日至7日,學會與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聯合舉辦“出土文獻學術研討會”。大會收到論文28篇。來自全國各地的4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大會主要圍繞戰國楚簡、郭店竹簡、阜陽漢簡、馬王堆帛書等出土文獻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特別是03年12月整理出版的上海館藏戰國楚竹書《周易》成為與會專家討論的焦點,因為戰國楚竹書《周易》的問世,解決了易學史上的許多難題。同時,大會還就商末西周數字卦、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的關係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與會學者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整個會議一直在一種激烈爭辯的氣氛中進行。在這種問辯中,不管是德高望重的老專家,還是血氣方剛的年青學者,都感到受益匪淺。研討會獲得了圓滿成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