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化工學會

鎖定
中國化工學會(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IESC)成立於1922年4月23日,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由化工科技工作者和有關單位自願結成、依法登記成立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 [1] 
據2024年5月學會官網數據,中國化工學會擁有單位會員400餘家,個人會員50000餘人,系統下設8個工作委員會和40個專業委員會,業務指導27個省、市、自治區化工學會,與地區化工學會保持業務聯繫。 [1] 
中文名
中國化工學會
外文名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
簡    稱
CIESC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登記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屬    性
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社團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安定路33號化信大廈B座7層
現任領導
理事長:戴厚良
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方向晨
監事長:華煒
成立時間
1922年4月23日
社會信用代碼
51100000500002440G
法定代表人
方向晨
性    質
社會團體 [36] 

中國化工學會發展歷史

中國化工學會前身為中華化學工業會(成立於1922年4月23日)和中國化學工程學會(成立於1930年2月9日),在中國化學工業從孱弱到自強的發展壯大過程中,中國化工學會所代表的全中國化工科技、教育工作者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百年曆程 百年曆程

中國化工學會應運而生

1922年4月23日,由陳世璋、俞同奎教授發起,中華化學工業會在北京成立,張新吾任會長,陳世璋任為副會長,俞同奎任總編纂,組成第一屆理事會。
1937年,吳藴初將上海環龍路315號(現南昌路203號)房產捐贈給中華化學工業會作為學會活動場所(迄今仍為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的辦公用房)。
1937至1941年,抗日戰爭中上海淪陷,中華化學工業會停止活動。
1942年1月,吳藴初在重慶重組中華化學工業會並任第十二屆理事會會長。 [2] 

中國化工學會蓬勃發展

1952年3月,《化學工業與工程》第2卷第4期起更名為《化工學報》,由中國科學院編譯局發行。《化工學報》編委會也以該屆編委為第一屆編委會成員,張克忠任總編輯。
1956年,侯德榜與侯祥麟等化工學家醖釀、協商,擬將中華化學工業會和中國化學工程學會合並,並於6月成立了中國化工學會籌備委員會。
1957年8月,中國化工學會掛牌成立,侯德榜任主任委員,張珍、曾昭掄、陳世璋任副主任委員,侯祥麟任秘書長。為了更好地整合資源,服務國家產業大局,學會確定當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為學會的掛靠部門。
1959年5月,中國化工學會與中國化學會合併成立中國化學化工學會,侯德榜任理事長,楊石先、惲子強、李蘇任副理事長,侯祥麟任秘書長。
1963年,中國化學化工學會分為中國化工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中國化工學會在哈爾濱召開年會並選舉第30屆理事會,侯德榜任理事長,劉放、張珍任副理事長,侯祥麟任秘書長。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國化工學會與全國其他學會一樣,停止了活動。 [2] 

中國化工學會氣象萬新

1978年11月15至22日,中國化工學會在湖南長沙召開了代表大會,來自全中國各地的350名代表出席了會議,該次會議是學會恢復活動的標誌。
1980年11月,中國化工學會在廣西南寧召開了第32屆會員代表大會,大會修訂了《中國化工學會章程》,選舉產生了151名理事,成立科普工作委員會、學術工作委員會、教育工作委員會、組織工作委員會、編輯工作委員會和國際學術交流委員會。
1990年,中國化工學會自北京市海淀區石油大院遷址至自有辦公場所——北京市朝陽區小關街53號(現為安定路33號化信大廈)7層。
2001年9月,世界化學工程聯合會在墨爾本正式成立,中國化工學會以發起單位和執委身份加入該組織。
2004年3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批准,中國化工學會加入亞太化工聯盟。 [2] 

中國化工學會跨越發展

2012年4月22至23日,中國化工學會在北京召開第39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會成立90週年慶祝大會。 [2] 
2014年7月,中國化工學會積極參與了“中國百科科學詞條編寫與應用服務資格入圍採購項目”的投標並中標。 [3] 
2016年10月,中國化工學會獲得2025年第12屆世界化學工程大會(WCCE 12)暨第21屆亞太化工聯盟大會(APCChE 2025)主辦權提名。 [4] 
2017年10月13日,中國化工學會第40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40屆理事會第1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5] 
2021年3月18日,中國工程師聯合體正式成立,中國化工學會作為中國工程師聯合體發起單位之一,正式加入聯合體成為首批理事單位。 [6] 
2022年4月23日,中國化工學會成立100週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 [7] 
2024年1月25至27日,中國化工學會杭州服務站啓動暨科技智庫專家服務活動在杭州建德舉辦。 [8] 
2024年5月25日,中國化工學會化工大數據與智能設計專業委員會成立。 [37] 
中國化工學會成立100週年紀念大會 中國化工學會成立100週年紀念大會

中國化工學會組織體系

中國化工學會機構設置

  • 最高權力機構
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每屆5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召開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1年。
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監事;
(三)審議理事會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審議監事會工作報告;
(五)決定學會工作方針和任務;
(六)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
(七)決定終止事宜;
(八)決定其它重大事宜。 [9] 
  •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學會開展日常工作,並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聘任和解聘秘書長;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和除名;
(六)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終止;
(七)決定副秘書長和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決定名譽職務的設立及人選;
(十一)決定其它重大事宜。
根據會員代表大會的授權,理事會在屆中可以增補、罷免部分理事,最高不超過原理事總數的1/5。
學會設立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人數不超過理事人數的1/3,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理事會第一、三、五、六、七、八項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1次會議,情況特殊的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理事會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對化工科學技術的發展有突出貢獻或對學會的發展有顯著貢獻,並擔任過學會理事會各級職務的專家,經理事會討論通過,可授予該屆名譽職務。
常務理事會至少每半年召開1次會議,情況特殊的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常務理事會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9] 
  • 組織機構
據2024年5月學會官網數據,中國化工學會系統下設8個工作委員會和40個專業委員會,業務指導27個省、市、自治區化工學會,與地區化工學會保持業務聯繫。 [1] 
組織結構圖 組織結構圖 [10]

中國化工學會組織會員

據2024年5月學會官網數據,中國化工學會擁有單位會員400餘家,個人會員50000餘人。 [1] 
  • 會員分類
學會會員包括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 [9] 
  • 入會程序
會員的入會程序是:
提交入會申請書;
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或經其授權的機構討論通過;
由理事會或理事會授權的機構發給會員證。 [9] 
  • 會員的權利
(一)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學會的活動;
(三)獲得學會服務的優先權和優惠權;
(四)對學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六)學會章程規定的其他權利。 [9] 
  • 會員的義務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學會章程,執行學會決議;
(二)維護學會的合法權益;
(三)完成學會交辦的工作;
(四)按規定繳納會費;
(五)向學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六)學會章程規定的其他義務。 [9] 
  • 退會説明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學會,會員證即作廢。如果無特殊理由,2年不繳納會費或不參加學會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會員如有嚴重違反該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9] 

中國化工學會業務資產

  • 業務範圍
(一)開展科學技術交流,舉辦學術會議,受政府委託承辦或根據市場和學科發展需要舉辦展覽,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發展,推動自主創新;
(二)開展科學論證、諮詢服務,提出政策建議,促進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助力創新發展,為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作貢獻;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積極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承擔項目評估、成果評價,參與技術標準制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和認證等任務;
(三)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開展相關繼續教育和技術培訓工作,捍衞科學尊嚴,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四)開展國際化工科學技術交流,加強同中國國外的化工科學技術團體和化工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作與交往舉辦國際學術會議、講座等,促進中國國內外技工貿合作;
(五)依照有關規定,編輯出版化工科技書刊;
(六)發現並推薦科學技術人才;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開展化工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及表彰工作;
(七)推動建立和完善科學研究誠信監督機制,促進科學道德建設和學風建設;
(八)密切聯繫化工科技工作者,宣傳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反映會員和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建議、意見和訴求,維護會員和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建設化工科技工作者之家。
業務範圍中屬於法律法規規章規定須經批准的事項,依法經批准後開展。 [9] 
  • 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捐贈;
(三)政府資助;
(四)在核準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和提供服務的收入;
(五)其他合法收入。 [9] 

中國化工學會建設成就

中國化工學會品牌活動

  • 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
為了多方面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工程技能,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增強大學生的工程設計與實踐能力,中國化工學會、中國化工教育協會在浙江省天正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冠名贊助下舉辦“天正設計杯”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 [11] 
  • 中國大學生Chem-E-Car競賽
Chem-E-Car競賽是由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AIChE}面向世界大學生所組織開展的一項運用化學工程技能的競賽。其目的是為了提升化學工程專業大學生研究創新和學以致用的能力,並且提高化學工程師和化學工程專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和關注度。該競賽要求參賽隊伍設計並製作一個依靠化學反應來提供動力並且用化學反應進行精準控制的小車,該車需包含至少一個自行設計的主要元件,並且能收納在一個20×30×40cm大小的盒中(拆卸狀態下)。 [12] 
  • 阿赫瑪亞洲展
“阿赫瑪”(ACHEMA)展覽始於1920年,每三年在德國舉辦,發展迄今展商近4000家,展出面積達3萬平米,參觀人數達18萬。1989年,阿赫瑪展覽來到中國,取名“阿赫瑪亞洲展(AchemAsia)”,迄今已連續在中國舉辦了十屆,是化學工程、流程工業、過濾技術 、製藥技術、環保技術、分析儀器等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開展交流和學習的國際交流平台,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亞洲領先的國際化工製造和流程工業的展覽活動。 [13] 

中國化工學會學術交流

2018年10月22至24日,由中國化工學會和西南石油大學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油田化學學術論壇”在西南石油大學召開。來自全中國各高校及研究院所、石油公司及油田化學相關單位的400餘位學術帶頭人、科研工作者、企業界代表、高等院校師生參加了會議,會議總結和交流了油田化學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與現場應用經驗,進一步探討了油田化學研究和技術發展方向。 [14] 
2019年9月19至20日,“2019中國(泰安)化工產業轉型升級高端論壇”在山東省泰安市舉辦。該次大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化工學會和泰安市人民政府主辦、泰安市科學技術協會承辦。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華煒、泰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鞠向羣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全中國產學研及學術、行業組織的200餘位業界人士參加了會議。 [15] 
2022年8月17至18日,2022年(第六屆)國際烯烴及聚烯烴大會在浙江省寧波市開幕。大會由中國化工學會、寧波市科學技術協會、Lee Plastics Consulting, LLC聯合主辦,寧波工程學院、金鼎鴻宇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承辦,寧波市化工學會、寧波市石油和化工行業協會、寧波綠色石化產業集羣發展促進中心等單位共同協辦,來自中國國內外的230餘位代表參加大會。 [16] 
2023年6月8至9日,第三屆中國石油化工企業電氣技術高峯論壇在陝西西安召開。該次會議以“石化電氣數字化轉型、驅動運行更安全、更低碳”為主題,交流展示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和新產品,同時,就石油化工企業電氣技術創新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專題研討。該屆大會由中國化工學會主辦,石油化工設備維護與檢修網、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東芝三菱電機工業系統(中國)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油、中化、延長石油、神華煤制油、延長石油及地方煉油、石化、煤化工、化工企業生產企業所屬設備管理部門電氣領域負責人及技術服務、電氣設備供應廠專家領導330餘位代表參加。 [17] 
第三屆中國石油化工企業電氣技術高峯論壇 第三屆中國石油化工企業電氣技術高峯論壇

中國化工學會學術期刊

據2024年5月學會官網數據,中國化工學會主辦擁有《化工學報》《化工進展》《中國化學工程學報(英)》和《儲能科學與技術》4份學術期刊。 [1] 
化工學報》(月刊)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化工學會和化學工業出版社共同主辦、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化工領域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於1923年。文章分類為研究論文、研究簡報、化工數據、綜述與專論、學術爭鳴等。按研究領域設熱力學,流體力學與傳遞現象,催化、動力學與反應器,分離工程,過程系統工程,表面與界面工程,生物化學工程與技術,能源和環境工程,材料化學工程與納米技術,過程安全,現代化工技術,其他等欄目。讀者對象為過程科學及技術領域和相關過程工業的科研、設計人員,大專院校師生,以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 [18] 
化工進展》(月刊,中國化工學會會刊)創刊於1981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化工學會、化學工業出版社共同主辦,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化工及其相關領域綜合性科技期刊。文章類型分為綜述與專論、研究開發、應用技術、產品與市場等。按照研究領域設置欄目有特約評述;化工過程與裝備(包括化工分離、反應工程、傳遞、系統工程、化工裝備等);能源加工與技術(包括化石能源、生物質能及太陽能、氫能等新能源);工業催化;材料科學與技術(包括有機材料、無機材料、高分子材料及納米材料);生物與醫藥化工;精細化工;資源與環境化工;應用技術;化工園區等。 [19]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中國化學工程學報(英文版)》)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化工學會和化學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化學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化工領域綜合性英文學術期刊。由陳家鏞和餘國琮兩位院士於1982年共同發起創辦,1993年更名後重新立卷,現為中國化工學會會刊。主要刊載原創性的化工基礎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裝備和新材料的研究論文,報道有重要價值的基礎數據和對學科發展和技術進步起指導作用的綜述與專論。內容範圍包括化學工程、化工工藝、化工設備、過程開發、化工冶金以及與之相關的生物、信息、能源、材料、環境工程、安全工程等高新技術領域。 [20] 
儲能科學與技術》(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化學工業出版社、中國化工學會聯合主辦的儲能專業期刊,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管,中文核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期刊(CSCD)、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化工學會及儲能工程專委會會刊。被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網絡版)》(Ulrichsweb)、英國科學文摘數據庫(INSPEC)和美國《化學文摘(網絡版)》(CA)收錄。主要欄目有特約評述、熱點點評、學術爭鳴、儲能材料與器件、儲能系統與工程、新儲能體系、儲能測試與評價、儲能技術經濟性分析、產經動態、資訊聚焦、儲能標準與規範、儲能專利等。刊登內容有重點報道化學儲能(各類電池如鋰電池、釩電池、鈉硫電池、鉛酸等)、抽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深冷儲能、熱儲存和冷儲能、超導儲能、燃料電池、飛輪儲能及超級電容等的科研及技術成果、示範項目及儲能業界標準編制和經濟動態等。 [21] 
《化工學報》 《化工學報》
《化工進展》 《化工進展》
《中國化學工程學報(英文版)》 《中國化學工程學報(英文版)》
《儲能科學與技術》 《儲能科學與技術》

中國化工學會國際交流

據2024年5月學會官網數據,中國化工學會與國際學術組織有着聯繫,並與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AIChE)、日本化學工學會(SCEJ)、德國德西瑪協會(DECHEMA)、英國化學工程師學會(IChemE)等十多個學術團體建立了雙邊、多邊交流和合作關係,是世界化學工程聯合會(WCEC)執委會9個成員之一,是亞太化工聯盟(APCChE)理事會13個成員之一,是歐洲化學工程聯盟(EFCE)機構會員。2017年,經過多輪激烈競爭,中國化工學會成功獲得2025年第12屆世界化學工程大會(WCCE 12)暨第21屆亞太化工聯盟大會(APCChE 2025)主辦權。 [1] 

中國化工學會榮譽表彰

2020年,中國化工學會獲中國科協系統“優秀抗疫學會”。 [22] 
2021年12月,中國化工學會獲“2021年度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優秀單位”。 [23] 
2022年1月,中國化工學會分別獲“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和“2021年全國學會期刊出版工作優秀單位”。 [24-25] 
2024年,中國化工學會榮獲“2023年度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優秀單位”。 [26] 
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27]

中國化工學會人才培養

中國化工學會獎項設置

  • 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
中國化工學會於1999年設立“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旨在紀念侯德榜先生一生為化工事業發展所做的貢獻,激勵培養優秀化工科技人才、助推科技精英脱穎而出、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潛力。獎項被國家獎勵辦列入首批頒發登記證書的社會力量設獎項目。中國科學院徐僖院士、張鎖江院士,中國工程院沈寅初院士、徐南平院士等200餘名化工科技精英曾獲得表彰獎勵,為培養舉薦國家傑出化工人才做出了卓越貢獻。 [28] 
  • 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
為了鼓勵和表彰在化工領域科學技術進步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充分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中國化工領域科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推動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中國化工學會於2019年設立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該獎勵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及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的監管和指導。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每年評選一次,下設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基礎研究成果獎三個子獎項,總獲獎項目每年不超過60項。每年遴選出的優秀獲獎項目,將由學會向國家科學技術獎推薦。 [29] 
  • 中國化工學會會士
為表彰在化工科學技術領域方面做出重大的、創造性的貢獻和成就的會員,根據《中國化工學會章程》和《中國化工學會會士條例》,中國化工學會於2017年10月設立了會士制度,並於2018年開始啓動了會士評選工作。中國化工學會會士是中國化工學會會員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化工學會會士每年提名、評選一次。據2024年5月學會官網數據,中國化工學會已經評選出2018-2023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士共計89名。 [30] 
  • 國際傑出青年化學工程師獎
“國際傑出青年化學工程師獎”由中國化工學會(CIESC)和全球華人化工學者學會(GACCE)共同設立、評選並頒獎。該獎為國際獎項,宗旨是激勵青年化學工程師投身化工事業,提升創新及應用能力,促進海內外化學工程師的學習和交流,加強國際組織後備人才的推選和培養。獎勵範圍為世界範圍內在化工領域的科技研究與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工程師。獎項每年度評選表彰一次,由兩家設獎單位共同向獲獎者頒發獎勵證書。 [31] 

中國化工學會科普活動

2021年9月23日,由中國科普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館指導,中國化工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化學化工科普嘉年華”在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小學舉辦。 [32] 
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王京春和戴偉教授合影 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王京春和戴偉教授合影

中國化工學會文化傳統

中國化工學會形象標識

中國化工學會的會徽為左右結構,左邊是紅色的大橢圓形:這是標誌的主要形狀,代表團結、力量和活力。內部包含中文文字:“中國化工學會”:這是學會的名稱,用黑色字體書寫在紅色橢圓內。右邊是中國化工學會英文名稱的縮寫:“IESC”:用紅色書寫在橢圓右下方。會徽使用了紅色和黑色兩種顏色,紅色代表熱情和活力,黑色則代表專業和穩重。 [1] 
學會會徽 學會會徽

中國化工學會學會宗旨

學會的宗旨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團結和組織化工科技工作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認真履行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促進化工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化工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化工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羣團發展道路,建設開放型、樞紐型、平台型學會組織,真正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化工科技工作者的社會團體,為化工行業提供科技類公共服務產品的社會組織,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化工科學技術工作者更加緊密地團結凝聚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9] 

中國化工學會社團領導

中國化工學會現任領導

中國化工學會第四十一屆理事會名單
職務
名單
理事長
戴厚良(中國工程院院士)
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副理事長
張鎖江(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建峯(中國工程院院士)、任其龍(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春明(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立羣(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軍成軒福貞喻寶才張方周立偉、閆國春、李良君、潘正安、陳國華朱世平 [33] 
監事長
華煒
副監事長
錢旭紅 [34] 

中國化工學會歷任領導

學會名稱
屆次
職務
名單
中華化學工業會
第1-2屆
會長
第3-11屆
會長
曹惠羣
第12-17屆
會長
第18屆
會長
陳世璋
第19屆
會長
楊樹勳
第20-22屆
會長
中國化學工程學會
第1屆
會長
程耀樁
第2-4屆
會長
第5屆
會長
中國化工學會
第23-30屆
理事長
侯德榜
第31-32屆
理事長
第33屆
理事長
第34-35屆
理事長
潘連生
第36屆
理事長
王心芳(1997-1999年)、閻三忠(1999-2002年)
第37-38屆
理事長
第39屆
理事長
李勇武(2012-2015年)、戴厚良(2015-2017年)
第40屆
理事長
戴厚良 [3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