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國華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鎖定
陳國華(Guohua Chen),男,1963年12月出生,漢族,中國香港居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士、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會士,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院長、教授。 [1-2]  [15] 
陳國華於1984年獲得大連理工大學工學學士學位;1989年和1994年分別獲得麥吉爾大學工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94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學做訪問學者,1997年晉升為助理教授,2002年晉升為副教授,2008年晉升為正教授;2012—2016年期間擔任化學及生物分子工程系主任;2017年調任至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擔任能源轉換及儲存講席教授,並於2017—2021年期間兼任協理副校長。2009年當選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士,2016年當選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會士,2022年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2-4] 
陳國華深耕乾燥技術、新能源與化工新材料、能量轉換與存儲等領域。 [2] 
中文名
陳國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3年12月
畢業院校
麥吉爾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博士研究生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2年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陳國華人物經歷

1963年12月,陳國華出生。
1980年至1984年,在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無機化工專業學習,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6年至1987年,獲得沈自求教授名下的國家教委留學加拿大獎學金資助。
1987年至1989年,獲得麥吉爾大學差別費用豁免獎資助。
1988年至1990年,獲得加拿大製漿造紙研究所獎學金資助。
1989年,獲得麥吉爾大學化學工程碩士學位。
1989年至1994年,在麥吉爾大學化學工程系擔任助理研究員。
1994年,獲得麥吉爾大學化學工程博士學位;同年,博士畢業後以訪問學者身份入職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1997年(另一説為1996年),晉升為助理教授。
2002年,晉升為副教授。
2005年至2006年,到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系做訪問科學家。
2007年1月至2016年,擔任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綠色產品加工技術中心主任。
2008年,晉升為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及生物分子工程學系教授。
2009年,當選為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士。
2009年至2012年,擔任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環境工程項目副主任。
2009年至2016年,擔任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香港-北京科大聯合中心主任。
2010年,開始擔任香港科技大學評議會研究委員會委員。
2012年,開始擔任香港科技大學理事會理事和管理委員會委員。
2012年至2016年,擔任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及生物分子工程學系主任。
2016年,當選為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會士。
2017年,調任至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系並擔任能源轉換及儲存講席教授。
2017年至2021年,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 [2-4] 
2021年,再次調任至香港城市大學,擔任能源及環境學院院長。 [3]  [16] 
2022年6月13日,當選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5] 

陳國華主要成就

陳國華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國華的研究興趣包括電化學廢水處理技術、用於氧/氯析出的先進電極材料、鋰/鈉離子電池的先進材料、聚合物化學氣相沉積表面功能化、高性能儲能用鋰硫電池、氨的電化學合成。 [3] 
碩士與博士就讀期間,陳國華致力於造紙乾燥技術研究,加拿大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先進的造紙技藝,使這項研究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1994年,他來到香港科技大學做訪問學者,發現造紙乾燥研究在中國國內沒有太多應用前景,故而側重研究高附加值材料的冷凍乾燥,經過數年的攻堅,他與王維博士突破了原有的冷凍乾燥工藝桎梏,通過介電材料輔助的微波乾燥和改善傳質的方法來提高幹燥速率。在冷凍乾燥技術領域有所突破後,他一直尋找機會將研究轉向環境和能源領域,2007年1月,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正式落户廣州南沙,他出任綠色產品加工技術中心主任,這成為他將轉而研究能源方向的契機。因為深知優秀電池系統對於能源產業的必要性,而電極材料是保障電池性能的關鍵,他將研究課題定為先進電極材料的合成及改性。他的部分專利已經轉讓給他和研究團隊組建的創業公司,放大生產鋰離子電池材料以及下一代鋰電池。 [2] 
  • 學術論著
據2023年2月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官網顯示,陳國華髮表了300多篇同行評審的期刊論文,谷歌學術引用超過32000次,H指數為93。 [3] 
著作及著作章節
  1. Chen, G., “Impingement and Through Drying”, in Modern Drying Technology, Ed. Y. Pan, Chinese Chemical Industry Publication Inc., 1998, pp.589-614.
  2. Chen, G. and Mujumdar, A.S., “Use of Electrical Fields for Dewatering and Drying”, in Guide To Industrial Drying: Principles, Equipment and New Developments, Ed., Arun S. Mujumdar, Vindhya Press, 2004.
  3. Chen, G., Devahastin, S. and Thorat, B.T., Topic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Vindhya Press, India, 2004, ISBN 81-902594-0-7.
  4. Chen, G. and Hung, Y.T, “Electrochem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In Advanced Physicochemic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Book Series: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eries, Volume 5, Chapter 2, Ed. Lawrence K. Wang, Yung-Tse Hung, and Nazih K. Shammas, The Humana Press Inc. Totowa, NJ, USA, 2006.
  5. Chen, G. and Mujumdar, A.S., “Drying of Herbal Medicines and Tea”, Chapter 26 of Handbook of Industrial Drying, Ed. A.S. Mujumdar, Dekker, 3rd edition, 635-345, 2006.
  6. Chen, G., Yue, P. L. and Mujumdar, A.S., “Dewatering and Drying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Sludge”, Chapter 38 of Handbook of Industrial Drying, Ed. A.S. Mujumdar, Dekker, 3rd edition, 1063-1079, 2006.
  7. Chen, G., “Chemical Engineering, Vision of the World”, Chinese Translation,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China, 2006.
  8. Chen, G., “Proceedings of the 5th Asia-Pacific Drying Conference”, Vol. 1,2&3,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Hong Kong, 2007.
  9. Guo, L., Li, X.Y. and Chen, G., Techniques of Electrode Fabrication, Chapter 3, in Electrochem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Eds, Comninellis and Chen, 2009, Springer.
  10. Chen, X. and Chen, G., Electroflotation, Chapter 11, in Electrochem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Eds, Comninellis and Chen, 2009, Springer.
  11. Zhang, H., Chen, G. and Bahnemann D., Photoelectrocatalytic Materials fo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Chapter 16, in Electrochem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Eds, Comninellis and Chen, 2009, Springer.
  12. Zhang, H., Li, X.Y. and Chen, G., Fabrication of photoelectrode materials, Chapter 18, in Environmental Electrochemistry, Eds, Comninellis and Chen, 2009, Springer.
  13. Comninellis, Ch and Chen, G., Electrochem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2009, Springer.
  14. Chen, X.M. and Chen, G.,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i/BDD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Chapter 15, in Synthetic Diamond Films: Preparation, Electrochemistry,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Eds, Brillas and Mart´ınez-Huitle, 2011, John Wiley & Sons, Inc. [4] 
  • 科研項目
截至2017年調任香港理工大學,陳國華在過去十年獲得了多個機構的研究資金,包括香港研究資助委員會的基礎研究、環境保護基金的環境保護應用研究、香港特區政府的創新技術基金、香港科技大學的一項高影響領域撥款和一項研究項目競賽。陳國華作為首席研究員獲得的項目總資助金額超過3350萬港元。 [4] 
項目名稱及期限
資金來源
經費金額(港元)
Oxidativ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Polymers on Particle Materials as Cathod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2017-2020)
RGC-GRF
540,824
Fundamental Investigation of Magneli Phase Titanium Oxide Nanotube Arrays as Host of Sulfur for Cathode of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2016-2019)
RGC-GRF
501,255
The green production of lithium iron phosphate particles using microwave heated solution chemistry method (2013-2016)
RGC-GRF
645,500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inorganic membrane for electrochemical-membrane-filtration of oily wastewater (2012-2015)
RGC-GRF
500,000
Novel Highly Ordered Micro-( Nano-) Tube Electrode Materials: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Photoelectr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Priority PTS Pollutants (2011-2014)
RGC-NSFC
500,000
Development of polyurethane based water-borne coating for construction industries (2010-2011)
ITF
1,000,842
Lithium ion EV batteries -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2009-2011)
ITF
3,450,000
Carbon Nanotube Prod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as Catalyst Support and Advanced Material for Energy Storage (2009-2011)
NAMI
3,991,000
Center for Green Products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2007-2011)
FYTGS
6,180,188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 for a sustainable supply of renewable energy from biomass (2007-2009)
RPC
620,000
The 5th Asia-Pacific Drying Conference
KC Wong Foundation
45,000
Fundamental study of -FeOOH coated maghemite nanoparticles for fast adsorption and recovery of Cr(VI)(2007-2009)
RGC
538,460
Combined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and Membrane Biological Reactor (MBR) for Treatment and Reuse of Restaurant Wastewater (2005-2008)
RGC
684,906
Innovative synthesis, formulation,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paint for coatings of woodenware (2005-2007)
ITF
5,812,780
Nanoparticle materials fabrication
Topin Battery Ltd.
120,000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for conversion of MSW and C&D waste into various forms of valuable products (2004-2005, PM M.C. Lo)
Emerging High Impact Area, HKUST
1,000,000
Microwave freeze-drying of aqueous solution of high value products with variable initial porosity (2004-2007)
RGC
378,000
Symposium on Development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Asia (2004)
K.C. Wong Education Fund
90,000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 activity and high stability boron doped diamond electrode on silicon coated titanium substrate for anodic oxidation of refractory pollutants in wastewater (2003-2006)
RGC
380,000
Fabrication and study of Ti/IrOx-Sb2O5-SnO2 electrocatalysts for O2 evolution (2003-2006)
DAG
67,150
Innovative textile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2003)
Link Dyeing
60,000
Oily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system - a demonstration project (2003-2005)
ECF
331,000
Waste Glass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lassphalt in Hong Kong (2003-2005)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HK
1,270,000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advanced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for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s (2003-2005) (PM, F. Gao)
ITF
5,705,300
Advanced processing of Chinese medicine (2002-2006)
Huashu Zhongkang
180,000
注:DAG香港科技大學直接撥款、ECF環境保護基金、ITF創新技術基金、NSFC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RGC香港研究資助委員會、RGC-GRF為RGC優配研究金、RTG香港科技大學研究旅行津貼 [4] 
  • 發明專利
據2023年2月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官網顯示,陳國華擁有三項美國專利及十項中國專利。 [3] 
美國專利
  1. Hu, J., Chen, G. and Lo, M.C.,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maghemite and jacosite nanoparticles for the removal and recovery of heavy metals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 US Patent 7,622,423 B1.
  2. Guo, L. and Chen, G., Method for making highly stable diamond film on titanium substrate, US Patent 7,833,581 B2.
  3. Yuan, C., Chen, G., Zhang, X., Li, Z., Liu, Z., Method for Preparing Aqueous Polyacrylate Modified Polyurethane Dispersions, US Patent, Filing No. 60/997,108. [4] 
  • 科研獎勵
時間
獎勵
2004年
國際期刊(具體不明)乾燥技術卓越證書
2005年
第三屆全國博士學術論壇優秀論文獎
2007年
國際期刊(具體不明)乾燥技術卓越證書
2007年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03—2006年最高被引論文獎
2007年
世界結晶過濾及乾燥論壇乾燥技術卓越證書
2014年
第65屆國際電化學會年會最佳牆報獎 [4] 

陳國華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截至2017年調任香港理工大學,陳國華已指導畢業的博士研究生共13人、正在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共7人,已指導畢業的哲學碩士研究生共36人,正在指導的哲學碩士研究生共4人。(注:此“哲學”非“哲學學科”,為國際上通用的學術型學位稱號) [4] 
  • 講授課程
陳國華曾教授過“流體力學”課程。 [2] 
  • 講學講座
時間
學術報告題目
合作單位
2013年10月29日
用於鋰硫電池的長壽命硫電極的製備及試驗結果
2015年11月22日
Chemical Engineer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2016年5月23日
能源儲存及轉化新型綠色產品
浙江大學化工學院 [8] 
2017年4月21日
Greener Products of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陳國華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機構
1980—1983年
大連理工大學校長榮譽名單入選者
大連理工大學
1984年
優秀畢業生獎
大連理工大學
2005年
海外學者獎
2009年
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士
香港工程師學會
2011年
卓越研究獎
2011年
模範服務證書
泰勒弗朗西斯集團
2016年
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會士
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 [4] 
2017年9月18日
2017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刊優秀審稿人
2018年
校友成就獎
大連理工大學 [1] 
2019年
個人研究優異獎
2022年6月13日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陳國華社會任職

時間
職務
1999年
首屆亞洲-澳洲乾燥會議(印尼巴厘島)國際諮詢組成員
1999年
1999年亞太化學反應工程研討會組委會成員
2000年
第三屆亞太能源與環境技術研討會組委會成員
2001年
第二屆亞洲-大洋洲乾燥會議(馬來西亞檳城)國際諮詢組成員
2002年
第17屆國際化學反應工程研討會組委會成員
2002年
第13屆國際乾燥大會組委會成員
2002年—2008年
國際期刊《Drying Technology》副主編
2003年
IFAC化學過程高級控制國際研討會組委會成員
2004年
亞洲化學工程研討會:教育、研發組委會主席
2005年
第四屆亞太乾燥會議(印度加爾各答)國際諮詢組成員
2006年—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編委
2007年—
亞太化學工程聯合會理事
2007年6月15日
環境修復先進技術組委會主席
2007年8月13日—15日
第五屆亞太乾燥大會(中國香港)組委會主席
2009年
第八屆世界化學工程大會(蒙特利爾)國際諮詢組成員
2009年
懷俄明大學NASA EPSCoR項目發言人
2010年—2011年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外部技術顧問
2010年—2013年
香港工程師學會化學工程學科主任
2011年
第七屆亞太乾燥大會(中國天津)組委會成員
2011年12月21日—23日
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國優秀學者化學與產品工程研討會組委會主席
2011年12月28日—30日
高級電化學能源研討會(中國香港)組委會主席
2012年
第18屆國際乾燥大會(中國廈門)組委會成員
2012年
芬蘭拉彭蘭塔理工大學RAE技術顧問
2012年—
歐洲化學工程聯合會官方期刊:B部分《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學科主編
2013年—
密歇根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系顧問
2013年—2015年
亞太化學工程聯合會副會長
2013年—2016年
FDG電動汽車非執行董事
2013年7月1日—4日
第十屆中國化學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聯合研討會(中國香港)組委會主席
2014年
2014年2月5日—8日
亞太電化學儲能和轉換會議組委會成員
2014年7月15日—19日
第六屆全球華人化學工程研討會組委會主席
2015年—
2015年—2017年
亞太化學工程聯合會會長
2016年—
FDG電動汽車動力學分析非執行董事 [4] 
2022年7月15日—
世界化學工程聯合會主席 [14] 
2022年11月28日—2027年
中國化工學會第四十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11] 
-
第17屆亞太化工聯盟大會主席 [12] 
-
世界化學工程聯合會署理主席 [13] 
-
中國化工學會第四十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15] 
-
香港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1] 
-
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教授 [16] 
-
世界化學工程聯合會副主席 [16] 
-
大連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17] 
-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副主編 [3] 
-
中國化工學會化學工程委員會幹燥技術專業組副組長
-
中國化工學會儲能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Waste Management》編委
-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編委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編委
-
《Trans IChemE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編委
-
《Dry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Chn)》編委
-
《Modern Chemical Industry (Chn)》編委
-
《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 (Chn)》編委
-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編委
-
《Drying Technology》編委 [4] 
-
大連理工大學香港校友會第六屆、第七屆會長 [2] 

陳國華個人生活

  • 升學抉擇
1978年12月,改革開放。遼寧西部建平縣,初中畢業的陳國華,在中專和高中的錄取考試中均考取了全縣第一名。上中專還是讀高中,陳國華有些猶豫,在那個年代,農村孩子上中專意味着可以馬上解決“農轉非”的問題,這是非常現實的。然而當時的建平縣教育局局長堅定地勸説陳國華繼續讀高中,因為他認定,陳國華將來一定能上大學。
來到建平縣重點高中,陳國華的第一次蜕變,源自高中老師的引領,那羣來自大連和瀋陽等地,在學識上頗具水平的知識分子,將希望和理想寄託在少年們身上,陳國華走出縣城繼續深造的志向一下子被激發。填寫高考志願時,理科成績優異的陳國華也填了工科志願——大連工學院,因為數學老師告訴他:“學工科做工程師,可以直接參與國家建設。”而另一位來自大連的數學老師告訴他,化工是大工著名的學科之一。就這樣,陳國華走出建平縣,邁入大連工學院化工系的大門。 [2] 

陳國華人物評價

陳國華是一位傑出的化學工程師,電化學技術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著名專家,一位非常成功的導師和大學管理者。他以世界領先的性能領導着儲能應用專有技術的商業化發展。(加拿大工程院評) [5] 
四十年前,乘改革的春風,陳國華第一次振翅。四十年後再回頭,他始終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母校。在科研的這片熱土上,他埋下服務社會的種子辛勤耕耘,在神州大地上堅定守望。(大連理工大學校友工作處評)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