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和鎮

(四川省廣安市嶽池縣下轄鎮)

鎖定
中和鎮,隸屬於四川省廣安市嶽池縣,地處嶽池縣東南部,渠江東岸;東與臨溪鎮和華鎣市明月鎮毗鄰,南與伏龍鄉交界,西與羅渡鎮相連,北與廣安區化龍鄉接壤。 [3]  區域面積34.69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30455人。 [2] 
清朝,屬資馬鄉書枱一、二里。民國初年,名黎梓衞場,屬資馬鄉。1971年,改名中和鎮。1984年3月,中和鄉併入。1992年9月,撤中和區,渠河併入中和鎮。 [3]  截至2020年6月,中和鎮下轄1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 [4]  截至2020年6月,中和鎮下轄1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 [4] 
2018年,中和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2] 
中文名
中和鎮
別    名
黎梓衞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廣安市嶽池縣
地理位置
嶽池縣東南部
面    積
34.69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黎梓衞
電話區號
0826
郵政編碼
63831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雙槍老太婆陵墓
響水崖瀑布
龍頭寺
車牌代碼
川X
人    口
30455人(2018年户籍人口)

中和鎮歷史沿革

清朝,屬資馬鄉書枱一、二里。
民國初年,名黎梓衞場,屬資馬鄉。
民國十年(1921年),設黎梓衞鄉。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第四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三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更名中和鄉。
1952年,鄉改鎮,屬第十區。
1953年,屬第四區。
1966年12月,改名赤衞鎮。
1971年,改名中和鎮。
1984年3月,中和鄉併入。
1992年9月,撤中和區,渠河併入中和鎮。 [3] 

中和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中和鎮轄黎梓衞1個居民委員會,羊頭壩、祝塩、太陽坪、山陵灣、兔兒梁、涼風境、大廟山、河堰溝、長樑子、智光嘴、長石壩、龍泉寺、卿家堂、金鼎山、甘家梁、大廟、馬家橋、資陽坪、河峽溪、二郎廟2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個居民小組、157個村民小組。 [3] 
截至2020年6月,中和鎮下轄1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黎梓衞。 [3]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511621117001
121
黎梓衞社區
511621117202
220
祝埡村
511621117203
122
太陽坪村
511621117205
220
兔兒梁村
511621117212
220
龍泉寺村
511621117213
220
卿家堂村
511621117214
220
金頂山村
511621117216
220
馬家橋村
511621117221
220
天全村
511621117222
220
渠河村

中和鎮地理環境

中和鎮位置境域

中和鎮地處嶽池縣東南部,渠江東岸;東與臨溪鎮和華鎣市明月鎮毗鄰,南與伏龍鄉交界,西與羅渡鎮相連,北與廣安區化龍鄉接壤。 [3]  區域面積34.69平方千米。 [2] 

中和鎮地形地貌

中和鎮地處華鎣山西麓,依靠渠江,地勢四面高、中間低,呈盆地形。地形分為平壩、山丘、河谷三類。境內最高點位於洞安樑子,海拔397.8米;最低點位於蒙家溪,海拔200.6米。 [3] 

中和鎮氣候

中和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回春早,夏季長而炎熱,秋季降温快,冬短而暖。多年平均氣温18.9℃,極端最低氣温-2.4℃(1975年12月15日);極端最高氣温39.4℃(2002年7月19日)。年平均日照時數134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98.5毫米。 [3] 

中和鎮水文

渠江經過境內金頂山等14個村,長9.8千米,流域面積6.1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臨溪河。 [3] 

中和鎮自然災害

中和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低温冷凍、風災、陰綿雨等。洪澇災害年平均發生0.4次,主要發生在5~9月,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11年9月19日,境內13個、1個社區遭遇渠江洪澇災害,水位達到228.7米,1.5萬人不同程度受災。 [3] 

中和鎮人口

2011年末,中和鎮轄區總人口3253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624人,城鎮化率17.3%;2011年,人口出生率6.9‰,人口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長率0.5‰。 [3] 
2017年,中和鎮常住人口18837人。 [1] 
截至2018年末,中和鎮户籍人口30455人。 [2] 

中和鎮經濟

中和鎮綜述

2011年,中和鎮財政總收入67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63元。 [3] 
2018年,中和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2] 

中和鎮農業

中和鎮有農業耕地面積2.4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6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紅苕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6532噸,其中水稻8648噸,玉米6804噸,小麥280噸,紅薯8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黃豆等。 [3] 
中和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為2.7萬頭,年末存欄1.2萬頭。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0.6億元。截至2011年末,林地面積0.4萬畝,其中經濟林0.3萬畝,竹林0.1萬畝。 [3] 
中和鎮

中和鎮社會事業

中和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中和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329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3所,在校生2994人,專任教師8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23人,專任教師3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中和小學、中和職業中學、渠河小學。 [3] 

中和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中和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0個,藏書10萬餘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玩龍、舞獅等。 [3] 

中和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鎮中心衞生院1個。專業衞生人員41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 [3] 

中和鎮社會保障

2011年,中和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24户,人數1024人;城市醫療救助26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389户,人數7265人;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0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6人;農村醫療救助11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675人次;農村臨時救濟353人次。 [3] 

中和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中和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個。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 [3] 

中和鎮交通

2011年,中和鎮境內有雙(碑)高(興)公路過境,境內長6.5千米。境內通航河道1條,總長9.8千米,民用渡口有羅家壩口、中溪口、陳家溪、白沙河、資陽坪。 [3] 
中和鎮

中和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中和鎮因境內有中和寨而得名。 [3]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487頁.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第502頁.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黃明全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四川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8月:3228-3229.
  • 4.    2020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