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和鎮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下轄鎮)

鎖定
中和鎮,隸屬於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地處寧遠縣西部,寶峯山東麓,東鄰棉花坪瑤族鄉、仁和鎮、舜陵鎮,南連天堂鎮和道縣柑子園鎮、白馬渡鎮,西界雙牌縣理家坪鄉、江村鎮、上梧江瑤族鄉,北壤清水橋鎮、柏家坪鎮。 [3]  區域面積302.5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74200人。 [2] 
明清時期,屬仁澤鄉。民國時期,屬西安鎮。1950年8月,歸仁和區管轄。1995年6月,撤區並鄉建鎮改稱中和鎮。2003年3月,原國營白雲山林場所屬的祖江、白宮殿、楊柳田3個行政村劃歸中和鎮管轄。 [3]  截至2020年6月,中和鎮下轄37個行政村。 [4] 
2019年,中和鎮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2] 
中文名
中和鎮
別    名
中和圩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
地理位置
寧遠縣西部
面    積
302.51 km²
下轄地區
3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下街村
電話區號
0746
郵政編碼
42560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五里溝
鳳仙橋水庫
車牌代碼
湘M
人    口
74200人(2019年户籍人口)

中和鎮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仁澤鄉。
民國時期,屬西安鎮。
1950年8月,歸仁和區管轄。
1958年10月,成立中和(火箭)人民公社。
1961年,恢復區建制,原中和公社調整為中和、慕投、新開、保和4個公社。
1984年6月,公社改為鄉,區建制不變。
1995年6月,撤區並鄉建鎮改稱中和鎮,仍轄原來的4個鄉。
2003年3月,原國營白雲山林場所屬的祖江、白宮殿、楊柳田3個行政村劃歸中和鎮管轄。 [3] 

中和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中和鎮轄上街、下街、麻田、馬六口、興隆坊、木華山、羊山頭、石珠壩、大桃園、白田、泮塘、楓木腳、周家、白宮殿、蟠龍井、坦壩、李家、陳家洞、友誼橋、謝羅塘、新屋裏、杉樹腳、杉木園、排樓屋、何家山、羅卜元、永樂塘、保和、芳塘、新福祥、壩眼、老屋裏、冷水洞、老彰佳、油榨屋、新彰佳、仁杏、百花園、下吳伯營、西江元、寶峯、慕投老村、慕投新村、大塘深、井子口、高子洞、和平、上吳伯營、山林塘、茶子園、黃壩頭、嶺頭、黃仟二、聶家、謝家、猶壁、立腳、石且江、芳竹山、坦頭、新開、西山、四坊、鄧家、蔣家、龔家、楊柳田等6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47個村民小組。 [3] 
截至2020年6月,中和鎮下轄37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下街村。 [3] 
新開村
上街村
下吳伯營村
砠江村村
西山村
陳家洞村
西江源村
白公殿村村
芳竹山村
周家村
保和村
彰佳山村
坦頭村
麻田村
羅卜園村
庫裏村
嶺頭村
楓木腳村
友誼橋村
綠源村
立腳村
坦壩村
壩眼村
四都村
龔家村
慕投村
謝羅塘村
河西村
四坊村
茶子園村
何家山村
/
猶壁村
大塘漯村
芳塘村
/
下街村
上吳伯營村
楊柳田村村
/

中和鎮地理環境

中和鎮位置境域

中和鎮地處寧遠縣西部,寶峯山東麓,東鄰棉花坪瑤族鄉、仁和鎮、舜陵鎮,南連天堂鎮和道縣柑子園鎮、白馬渡鎮,西界雙牌縣理家坪鄉、江村鎮、上梧江瑤族鄉,北壤清水橋鎮、柏家坪鎮。 [3]  區域面積302.51平方千米。 [2] 

中和鎮地形地貌

中和鎮境內四面環山,周高中低,形成盆地,俗稱西洞。最高峯寶峯山海拔910.0米,最低點螺婉灘海拔165.0米。 [3] 

中和鎮水文

仁江、舂水河貫穿全境。仁江發源於西山東瓜潔村,由北向南,從仁杏村南出境,境內河道長28公里。舂水河自杉木園村東北入境,由東北向南,從冷水洞村西南出境,境內河道長6公里。鳳仙橋水庫位於轄區中北部,為中型水庫。 [3] 

中和鎮自然資源

中和鎮已探明地下礦藏有新開銻礦、保和銅礦嶺銅礦,其中新開銻礦位於謝家村,儲量1035噸,屬低温熱液充填型脈狀礦牀,中型規模,平均品位5.16%。銅礦嶺銅礦位於羅卜元村,主要分佈於保和銅礦嶺至棉花坪瑤族鄉平衝一帶,屬低温熱液充填型礦牀,資源量652.3噸,平均品位0.773%,尚未開發利用。 [3] 

中和鎮人口

2011年末,中和鎮轄區總人口7459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24人。總人口中,男性41001人,佔54.96%;女性33596人,佔45.04%。14歲以下14454人,佔19.38%;15~64歲52701人,佔70.65%;65歲以上6320人,佔8.4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73913人,佔99.08%;瑤族659人,佔0.88%。2011年人口出生率10‰,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6.1‰。 [3] 
2017年末,中和鎮常住人口49030人。 [1] 
截至2019年末,中和鎮户籍人口74200人。 [2] 

中和鎮經濟

中和鎮綜述

2011年,中和鎮財政總收入902.2萬元,比上年增長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98.1萬元,比上年增長6%。人均財政收入121元,比上年增長5.9%。 [3] 
2019年,中和鎮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2] 

中和鎮農業

中和鎮有農業耕地面積4.8萬畝,人均0.6畝,以種植水稻、烤煙、紅薯、玉米、高粱、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3.1億元,佔生產總值的81.6%。2011年,生產糧食2.7萬噸,人均362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茶油、生薑、山蒼籽油和紅瓜子。其中烤煙種植5385畝,產量735噸;畜牧業以生豬、竹鼠和家禽養殖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2.8萬頭,年末存欄5萬頭,家禽飼養量59.7萬羽,上市39.4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3900噸,其中豬肉3180噸。2011年水果種植0.5萬畝,產量113噸,主要品種有楊梅、奈李等,其中楊梅50噸。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2011年,水產品總產量1553噸。 [3] 

中和鎮工業

中和鎮工業以農產品加工及石礦開採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2000萬元,佔生產總值的5.3%。 [3] 

中和鎮商業

2011年,中和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共有商業網點423個,職工1384人;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額1.3億元。2011年,出口總額1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1%;主要產品為紫紅薯,主要銷往東南亞部分國家和地區。 [3] 

中和鎮金融

2011年,中和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83億元,比上年增長6.2%;各項貸款餘額5900萬元,比上年增長5.9%。 [3] 
中和鎮

中和鎮社會事業

中和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中和鎮有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2054人,專任教師37人;小學9所,在校學生5122人,專任教師15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768人,專任教師8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8%,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8.1%。 [3] 

中和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中和鎮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67處,農家書屋44處,藏書5.3萬冊,有腰鼓隊6個,鼓樂隊10個。 [3] 
2011年末,中和鎮有學校體育場地6處,村級體育場地21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3%。 [3] 
2011年,中和鎮有線電視用户13800户,入户率81.2%。 [3] 

中和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中和鎮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51個,鎮衞生院1所,牀位30張,每萬人擁有病牀4張;固定資產總值10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30人,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7000人次,出院病人1000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7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 [3] 

中和鎮社會保障

2011年,中和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5户,人數127人,支出35萬元,比上年增長41%,月人均231元,比上年增長41%;醫療救助221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522人次,共支出101萬元,比上年增長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331户,人數3289人,支出295萬元,比上年增長46%,月人均75元,比上年增長42%;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54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10.3萬元,比上年增長45%;社會福利費29.8萬元,比上年增長90%;敬老院1家,牀位4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0人,支出15.4萬元,比上年增長39%;另有農村五保分散供養854人,支出152.9萬元,比上年增長25%。 [3] 

中和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中和鎮有郵政所1處;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1.5萬份。電信服務網點1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600門,固定電話用户1300户,電話普及率80.2%;移動電話用户3200户,互聯網用户310户。 [3] 
  • 給排水
中和鎮境內有自來水廠1座,於2006年建成,鋪設幹線水管5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9%。 [3] 
  • 供電
中和鎮境內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6300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3條,總長度175.46千米,用電負荷2850千瓦,年售電量108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85%,供電可靠率96%。 [3]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中和鎮駐地綠化面積1.8萬平方米。 [3] 

中和鎮交通運輸

中和鎮境內有X059線和X064線兩條主公路。X059線自縣城至新開,境內線長25公里;X064線自鎮內楓木腳村至道縣柑子園鎮,境內線長8公里。2005年建成中和客運站,現有客車33輛,日發客運汽車15班次,日均容量200餘人次。 [3] 
中和鎮

中和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中和鎮因鎮政府駐中和圩得名。 [3]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367頁.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第376頁.
  • 3.    湖南省民政廳主編;湖南省行政區劃大典.[M]長沙:湖南地圖出版社,2015.5:517-518.
  • 4.    2020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