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

鎖定
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中原工學院的特色學科羣體和主體院系,擁有紡織工程、輕化工程和非織造工程3個本科專業,具有1個紡織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紡織材料及紡織品設計、紡織工程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1個工程碩士學位點,1個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高校教師系列專業學位碩士點。其中紡織工程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輕化工程是河南省特色專業;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是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重點支持),具有紡織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1個河南省功能性紡織面料技術重點實驗室、1個河南省高等學校功能性紡織面料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從2004年招生到2009年底,已培養碩士研究生38人,與江南大學東華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6人。
中文名
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
學校特色
紡織工程專業,輕化工程
本科專業
3個
碩士點
紡織材料及紡織品設計
紡織工程
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
院    長
任家智

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教學設施

學院下設7個實驗室:紡織材料實驗室、紡紗實驗室、織造實驗室、紡織品設計及試織實驗室、染整實驗室、紡織品生態檢測實驗室和紡織服裝CAD/CAM實驗室。學院實驗室面積約3000m2,各類設備值1060萬元,擁有Instron強力機、JSM掃描電子顯微鏡、瓦里安質譜儀、FAST織物風格儀、基恩士3D測量顯微鏡、普瑞美棉結檢測儀、DataColor測色配色儀、各類全自動紡紗織造和染整小樣機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設備。
紡織學院實驗中心是“河南省功能性紡織材料”省級重點實驗室、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校級重點實驗室,下設“紡織材料實驗室”、“現代紡織工程實驗室”、“紡織品設計實驗室”、“染整實驗室”和“紡織品生態檢測實驗室”等,擁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設備儀器,2005年以來共承擔了省級以上項目9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重大科技項目1項,國家留學基金項目4項,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項目2項,省院(院士)合作項目1項等。獲得6項省科技進步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申請發明專利6項,申請新型實用專利18項。 [1] 

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重點學科

重點學科建設大事記
2003年,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二級學科成為第6批省級重點學科(被資助);
2006年,紡織工程學科被批准為中原工學院校級重點學科、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學科被批准為中原工學院院系級重點學科;
2007年,建成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功能性紡織面料開發實驗室;
2008年5月,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功能性紡織面料開發實驗室首次學術委員會會議舉行;
2008年7月,紡織工程一級學科成為第7批省級重點學科(被重點資助)。
一級重點學科主要研究方向
1、新纖維材料與功能性纖維面料的研究與開發
研究開發新型紡織材料及高附加值的紡織面料,包括:
(1)天然高分子纖維再生的方法,實現其纖維化的技術路線,再生纖維生產過程的清潔化,再生纖維的結構表徵及其性能研究;研究可再生、可降解、可回收的新型環保纖維和其他功能纖維的製備、性能研究與開發利用,如羊毛角蛋白纖維、棉稈皮纖維和竹纖維的製備與性能研究;研究纖維形態特徵的表徵技術、紗線彎曲性能,為織物防皺提供理論支撐;研究紡織材料的光學性能;研究利用Lyocell纖維大豆蛋白纖維、Tencel纖維、Newcel纖維、竹纖維、牛奶纖維聚乳酸纖維、阻燃黏膠纖維、不鏽鋼纖維開發多功能高檔服裝面料加工技術、綠色生產技術,開發高仿真、多功能生態高檔服裝面料。
(2)紡織品功能染整加工工藝技術的研究,包括再生綠色纖維的純紡及混紡交織面料的染整加工工藝研究;綠色染整技術研究。利用生物化學、納米技術等成果,前處理採用生物酶和低鹼工藝研究、多組分纖維染色技術研究、節水的泡沫染色技術研究、微膠囊染色技術研究、茶葉染色技術的研究等。高性能無甲醛耐久壓燙純棉紡織品整理的研究、溶膠凝膠法在織物功能整理中應用的研究;研究開發拒水(超疏水、仿荷葉面料)、拒油、抗紫外線、抗菌、防輻射等功能性整理技術;各類新型低污染無污染新型紡織助劑的合成與開發研究;研究採用天然蛭石通過物理化學的吸附對染整的廢水進行處理的清潔生產技術。
2、產業用紡織品開發與性能研究
研究內容:
(1)高性能纖維製品的加工與性能研究。研究芳綸、玄武岩纖維、玻璃纖維的增強複合材料的成型加工與製備方法、複合材料抵禦彈道侵徹性能、複合材料預製件的製作、複合材料複合工藝和複合材料的應用、土工織物的性能研究、膜織物性能研究、高温煙氣過濾袋等。
(2)生物紡織技術研究。研究生物醫用纖維的設計與製備技術,應用納米功能微粒添加、纖維輪廓控制等方法,提高纖維材料臨牀應用性能;研究生物醫用纖維化學改性技術,在纖維材料上接枝生物酶和治療藥物,直接在疾患組織處產生持續、集中的治療效果;研究靜電紡納米纖維的製備技術,探索納米纖維的尺度效應和表面效應對細胞和生物組織成長環境的影響。研究從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野蠶絲中提取絲素蛋白應用於加工醫用紡織材料及利用包括野蠶絲蛋白在內的絲素蛋白開發生態保健紡織品和相關技術;研究利用微生物及其所產的酶或商業酶來對紡織材料進行處理並獲取所需性能的技術。
3、現代紡織技術
研究內容:
(1)紡織加工關鍵技術、工藝與設備。以紡織加工過程為基礎,研究解決紡織生產中的工藝過程、工藝參數及質量控制,提升紡織裝備的研製水平;研究提高紡紗產品質量的關鍵技術及新型高效精梳技術;研究織造準備中的漿紗關鍵工序對於可織性能的影響;研究織機高速凸輪開口機構等;
(2)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在紡織業中的各項應用,研究紗線的3D建模技術、織物結構3D建模技術、織物外觀仿真模擬技術、織物表面與纖維形態3D快速重建技術、棉麻纖維成分與含量的快速數字檢測技術、織物表面疵點檢測技術、圖形技術在紡織廠設計中應用等。
(3)紡織產品質量控制與管理。研究內容以紡織材料及紡紗、織造工藝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試驗、統計分析及最優化設計技術,研究新型紡織設備的紡織工藝參數與紡織產品質量的關係;以及降低紡紗過程中原料消耗的關鍵技術。結合紡織行業生產經營的特點,針對紡織管理的薄弱環節,進行戰略管理、技術管理、人才管理、企業文化、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現代紡織企業管理研究,提升紡織行業的競爭能力和管理水平;面對全球化經濟、區域化經濟、尤其是紡織品貿易摩擦不斷的新形勢,研究紡織品貿易的供求關係、環境特點、渠道選擇、效果評價等發展規律,探討與其相適應的紡織品貿易機制、規則和方法,為紡織行業的貿易穩步發展提供支撐。 [2] 

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隊伍雄厚,有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講師14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2人,國家優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1人、河南省優秀專家2人、河南省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對象1人、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獎獲得者4人、河南省高校骨幹教師或省教育廳“555”學術帶頭人5人、河南省青年骨幹教師5人等。形成了“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河南省教學團隊、河南省高校“產業用紡織材料”科技創新團隊、鄭州市“產業用紡織材料”科技創新團隊,是河南省特聘教授設置單位。 [1] 

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科研成果

2004-2009年,學院共承擔省級以上項目9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留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教學改革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5項,省級教學改革項目2項,獲得5項省級科技進步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申報4項專利,出版教材/專著14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20篇,被SCIEIISTP收錄25篇,國家一級學術期刊21篇。紡織學科科研成果在全國同類學科中居於前列。
培養研究生的研究生髮表論文共62篇,其中國家一級學術期刊5篇,核心期刊32篇,國際會議論文8篇。參與省級項目10項,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三等獎1項、河南省大學生“挑戰杯”二等獎2項。 [3] 

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學院領導

<br>
院長
黨總支書記
副院長
朱正鋒
副院長
副院長
鄭天勇
黨總支副書記
張燕傑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