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鎖定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截至2013年有教師38人,高級職稱教師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3人,碩士學位21人 [1]  。同時,外聘了十數名的兼職教授,包括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張昆教授 [2] 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戲曲學博士生導師丁羅男教授 [3]  ,人民日報社河南分社採編部主任曲昌榮 [4] 
學院設有學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播音與主持藝術系、廣播電視新聞系、廣播電視編導系、傳媒實習與實訓中心等工作部門;設有影視製作室、傳媒作品創作室、影視網絡工作室等創作研究機構;建有播音訓練室、電視演播廳、音視頻編輯工作站、多媒體觀摩廳等實訓設施。 [5] 
學院秉承“追求客觀真相,傳播文明價值” 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學科為龍頭,以專業為重點,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支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辦學思路,開設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新聞學和廣播電視編導、網絡與新媒體四個本科專業 [6]  [5] 
截至2012年,共立項完成校級以上教育教學課題20餘項,承擔國家級、省級、廳級科研項目20餘項,出版著作、教材10部,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20餘篇)。 [5] 
中文名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知名校友
李恆建
所屬地區
鄭州市
類    型
公辦二級學院
主要院系
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廣播電視新聞學
院    長
董廣安
所屬學校
中原工學院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學院概況

學院於2010年4月建院,前身是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現開設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學廣播電視編導和網絡與新媒體4個本科專業。開設傳媒創意與設計學(學術型)和新聞與傳播(專業型)兩個碩士點。全日制學生總人數為1083人,(其中本科生1070人,研究生13人)。 [7]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師資情況

截止2019年5月,學院有教職工63人,其中專任教師58人,教授4人、副教授11人、碩士生導師7人、講師27人,博士11人、博士後在讀1人、博士在讀3人。 [7]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設置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於2003年成立 [10]  ,是河南省第二所開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本科的高校,同時也是河南省第一所招收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本科的高校,2010年首屆廣播電視編導本科畢業生畢業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培養目標:從事廣播電視普通話新聞播音與主持及新聞報道、專題播音與主持、各類節目主持、體育評論解説、影視配音及演播的複合型高級應用人才。
畢業生適用範圍:畢業生適宜到廣播、影視等新聞媒體、文化產業公司及相關部門從事播音主持、採訪編輯、節目製作、影視配音或形象包裝、宣傳工作。 [8] 
培養目標:具備廣播電視新聞學基本理論和寬廣的文化科學知識,能在廣播電視及其他新聞宣傳部門從事採訪、編輯、節目主持及相關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傳播學複合型高級應用人才。
畢業生適用範圍:出版管理部門、廣播電台、電視台、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報社、雜誌社、網站、其他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 [8]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培養目標:具有較高政治水平、理論修養、新聞素質和藝術欣賞能力,能在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和傳媒網絡企事業單位、文化宣傳部門從事廣播、影視節目的編導、策劃、攝像(影)、編輯、製作及節目主持的高級應用專門人才。
畢業生適用範圍:廣播、電影、電視、網絡傳播系統及政府文化部管理門從事廣播、電視、電影節目編創、指導,從事藝術攝影、音響設計、音響導演,或從事撰稿、編劇、製作、社教及文藝類節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 [8] 
【學科專業特色】
播音與主持藝術和廣播電視編導教學團隊已建設成為校級教學團隊,兩個專業被評為校級特色專業。《大學語文》基於“慕課”理念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的改革,加入河南省在線開放課程,課程在中國大學慕課平台正式上線面向全網開課。學院與計算機學院共同建立河南省輿情監測中心。播音與主持專業在河南省專業評估中綜合排名第一。以碩士點平台為基礎,圍繞新媒體溢出效應,嘗試凝練科研特色研究方向。與河南省科協合作建設河南省全媒體科普傳播中心(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創作基地學科平台。
【科研工作】
學院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近三年(2015-2017)來,學院獲得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指導學生藝術作品獲全國十三屆大廣節學院獎一等獎;近三年省部級以上項目立項11項,結項7項;發表中文核心論文49篇;出版著作7部,教材4部。
【實驗室及實踐基地建設】
學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實驗室和實習基地體系。學院實驗室以“文理滲透、技藝結合、軟硬兼備”為理念進行建設,以培養具有卓越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傳媒人才為目標,逐漸建成中映高清非編機房,播音練習間,大洋編輯機房,索貝編輯機房,中型演播室,購置高清攝像機,高倍變焦照相機、擁有多組燈光系統、移動拍攝系統的新型傳媒實習實訓基地。學院中心實驗用房面積為800平方米,儀器設備價值為1163萬元。共承擔42門次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
【學生工作】
2018年,學院學生在學科競賽中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22項,6名學生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獎,2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33名學生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1名學生獲學校最高榮譽-校長獎學金,1名學生獲鎮泰獎學金,127名學生獲得校內獎學金,66名學生獲得專項獎學金,3名同學獲“省優秀三好學生”榮譽稱號,1名學生獲得“省優秀學生幹部”榮譽稱號,1個班級獲“省優秀班集體”榮譽稱號。學院還獲得第八屆街舞大賽團體一等獎,健美操大賽團體一等獎。初次就業率為96.63% ,研究生考取率較上年提升40%。 [7]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學院領導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董廣安

校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育部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專家、河南省報紙系統新聞獎評委、河南省報紙質量綜合測評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第四屆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河南省科技影視協會副理事長;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河南省十佳師德標兵、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教學名師、河南省優秀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業務(實務);在都市報、晚報研究領域和穆青研究方面有一定影響力。公開發表有價值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20餘篇;出版專著5部,主編教材3部,參編教材2部;主持完成廳級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參與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主持完成國家社科項目2項,參與教育部項目1項,承擔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1項。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董丞明

教授,1956年生,曾任中國教育報河南記者站站長、河南教育報刊社副總編輯兼教育時報總編輯、河南省電教館館長兼河南省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社長、河南省教育廳職業與成人教育處處長。現任中原工學院副院長。社會兼職有:中國教育電視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協會理事長等。出版有新聞作品集《豐碑矗中原》等著作10餘部,發表各種體裁的新聞作品500多篇。省管優秀專家、國務院津貼專家.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蔡振亞

教授,碩士生導師,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主持工作)。河南省法學會法理學學會會員,河南省高等學校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河南省高等學校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法學學科組評委,中原工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法哲學(法理學)、法治理論與實踐、法社會學、新聞法治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承擔並完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司法部項目、公安部項目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完成河南省教育廳等各類廳級項目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著作教材4部。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田華泉

男,漢族,河南南陽人,1976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助理研究員職稱,鄭州大學法律碩士。1998年7月參加工作,歷任系輔導員、團總支副書記,校黨委組織部科級組織員,系黨總支副書記,校黨政辦公室副主任(分管文秘機要工作)等。現任新聞與傳播學院黨總支書記。先後撰寫《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有關問題的思考》、《當代中國政府決策體制改革趨向分析——以戴維·伊斯頓的政治決策系統理論為視角》、《生產性服務業的集羣化發展模式與形成機理》等多篇學術論文,參與《河南省大學科技園建設與發展研究》等省廳級項目研究。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羅鋒

副教授 ,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書記兼副院長。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新農村建設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承擔並完成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完成河南省教育廳等各類廳級項目6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出版著作教材4部。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王春枝

副教授,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主管學院理論教學運行等。1996年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200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取得戲劇影視專業碩士,研究方向:影視藝術與傳播。主講《視聽語言》、《影視劇本創作》、《紀錄片賞析》、《影視廣告賞析》、《廣告美學》等課程,主管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學工作。發表學術論文近二十篇,參編教材四部,主持、參與項目十餘項。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高長方

副教授,副處級調研員,原河南人民廣播電台一級播音員,主任編輯,曾任河南人民廣播電台主播、新聞節目綜合編輯部主任、體育節目監製等職, 70年代曾師從我國著名播音員夏青、林田、虹雲等。《新聞一小時》、《世紀隨想》《博愛雙向承包的啓示》等幾十件播音和新聞作品分獲全國和全省廣播電視新聞一、二、三等獎,撰寫的《人體語言與電視節目主持人》等論文分別在國內核心期刊和其他刊物上發表。數次參加河南省重大活動和“兩會”的現場直播,原任播音與主持藝術系主任,主抓教學和科研工作。現擔任《播音學概論》、《語言表達》、《廣播播音與主持》等課程的主講教師。特別對語音發聲方面有深入研究.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