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播電視學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鎖定
廣播電視學(Radio and Television Studies)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文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1] 
廣播電視學專業立足於新聞傳播學的內在規律,着眼於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和未來前景,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夠在廣播電視機構以及其他傳媒、企事業單位從事採訪、報道、拍攝、編輯、主持、策劃、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2] 
中文名
廣播電視學
外文名
Radio and Television Studies
專業代碼
050302
專業層次
本科
學科門類
文學
專業類別
新聞傳播學
授予學位
文學學士
修學年限
四年

廣播電視學發展歷程

早在1924年,復旦大學就開始開設新聞課程,因為那時現代意義上的報業開始在中國出現,需要一批專業的記者進行新聞的採寫編評,此後幾十年間新聞學偏重於與報紙雜誌等紙質媒體。
在20世紀80年代,也就是中國電視行業蓬勃發展的之後,廣播電視行業從電影、紀錄片、戲劇等方面引進了不少人才充實自己的節目製作隊伍,對於娛樂、生活、教育等類型的節目的製作也已經遊刃有餘,但惟獨仍缺乏既有新聞意識又能夠熟練使用ENG設備(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電子新聞採集設備,可實現新聞直播,大大提高新聞時效性)的專門人才,於是60年後的1984年又是復旦大學擔當開路先鋒,“廣播電視新聞”專業宣告誕生。 [3] 
1998年,教育部第三次修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頒佈實施,原廣播電視新聞專業變更為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 [4] 
2012年10月,教育部第四次修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頒佈實施,原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代碼050302)變更為廣播電視學專業(代碼050302)。 [5] 
據“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共有225所高校在新聞傳播學類別下開設了廣播電視學專業。 [6] 

廣播電視學培養目標

廣播電視學專業教育教學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以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發展需求為基本原則,以中國高等教育定位和特點為參考框架,同時以行業標準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正確政治立場和方向,具有全媒體新聞傳播知識和能力的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以及具有全球視野和跨文化傳播能力的國際新聞傳播人才。 [1] 

廣播電視學培養規格

  • 學制與學位
基本修業年限:一般為四年,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在3-6年內完成學業。
授予學位:對按規定修滿學分並符合培養方案要求的學生,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 素質要求
1、政治素質。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方向,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維護國家利益,遵紀守法。
2、道德素質。始終堅守新聞真實性等基本準則以及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理想。
3、專業素質。具有清晰的新聞從業者的角色認知,具備積極樂觀、競爭協作的良好個性,掌握新聞傳播的基本知識和能力,具備創業基本素質。
4、身體素材。身心健康,教育部規定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達標。
  • 知識要求
1、掌握新聞傳播學相關理論知識和基本業務技能,擁有比較廣博和紮實的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基本知識。
2、瞭解黨和國家新聞宣傳的方針、政策和相關法規。
3、掌握業界發展現狀與變化趨勢,瞭解外國行業和專業發展動態。
4、瞭解並掌握計算機和現代新媒體技術基礎知識以及相關應用。
5、熟練掌握1門外語,在外語的聽、説、讀、寫、譯方面達到較高的實際應用水平。
6、掌握科學的辯證思維方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社會科學調查研究能力。
7、掌握媒介經營管理的相關原理和知識,具備一定的市場營銷、媒介調查、媒體策劃與運營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8、瞭解並掌握創新創業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具備創新思維與一定的創業素質與能力。
  • 能力要求
1、具備與新聞傳涵學類工作相適應的理論學習能力,並掌握持續學習的方法。
2、具備與新聞傳播實踐的發展變化相適應的業務動手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3、具備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
4、具各計算機和現代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
5、掌握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備初步的社會科學調查與研究能力。 [1] 

廣播電視學課程體系

廣播電視學總體框架

課程體系應當包括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和畢業論文(作品)。理論課程主要包含通識類課程、公共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專業類課程。這四大類課程總體上應能充分反映廣播電視學培養目標以及培養規格的要求,充分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實踐的最新經驗,充分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情況。課程總體框架設計應當強化專業實踐能力,擴大通識類課程覆蓋面,增加新媒體知識和技術相關課程,涵蓋創新創業教育。
各高校可選擇一些反映學科前沿、學校特色的知識單元作為選修科目。有條件的學校可制訂並實施中國國內(外)學生交換計劃、各類形式和層次的聯合培養,以及開展雙語教學。 [1] 

廣播電視學理論課程

1、通識類課程
主要包括人文社會科學類和自然科學類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科學精神,提高藝術修養。
2、公共基礎類課程
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大學外語、計算機基礎及應用、體育類、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以及創新創業教育等課程。
3、專業基礎類課程
各高校應當根據各專業教學目標和任務,開設新聞傳播學類基礎課程,主要包括新聞學概論、廣播電視概論、廣告學概論、傳播學概論、網絡與新媒體概論、出版與數字出版概論、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或馬克思主義新聞論著選讀)、數字媒體技術、新聞傳播學研究方法等。
4、專業類課程
各高校根據自身特點以及師資情況,結合專業教學目標和任務,應開設8—10門專業必修課程,教學內容應涵蓋業務方面的核心知識點。
廣播電視學專業課程有:廣播電視史、廣播電視採訪、廣播電視寫作、電視畫面編輯、廣播電視評論、融合新聞學、非線性編輯、電視節目類型與策劃、電視攝像等。 [1] 

廣播電視學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專業實訓課程和專業實習兩部分,其中專業實訓課程的總學時原則上不低於課程總學時的15%,總學分原則上不少於20學分。
各高校應開發拓展校內與校外的實訓基地,為學生創造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的平台。各高校結合辦學實際,可在實踐教學環節中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以及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
1、專業實訓課程
各高校根據自身特點以及師資情況,結合專業教學目標和任務,在課程設置中,應包括圖片攝影創作、電視攝像、電視編輯、廣播電視節目策劃與創作、融合新聞作品創作等。
2、專業實習
廣播電視學專業學生應在第七學期或第八學期到與本專業相關的媒體或企事業單位的相關部門進行不少於3個月(12周)的專業實習,也可在此期間進行創新創業實踐。
  • 畢業論文(作品)
1、選題要求
畢業論文:要求學生根據在校期間專業學習所獲得的理論知識並結合自身專業實踐進行選題。選題要求關注本專業理論研究的重要問題、實踐發展所存在的實際問題或中國國內外實踐發展的前沿動向。選題角度不宜過大,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可操作性。
畢業作品:新聞傳播學類各專業學生也可以根據專業自身特點採用作品創作或撰寫調查報告的形式畢業。作品創作的選題要密切結合本專業的理論知識,主題積極,符合黨和國家的政策以及在公共媒體傳播的各項要求,並且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調查報告的選題要與社會實際和專業領域密切相關,鼓勵學生關注具有重要影響和一定典型性、普遍性的社會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並且能夠對實踐具有一定參考和指導意義。
2、內容要求
畢業論文:論文選題應與新間傳播專業領域相關,論文內容主要分為締論(含文獻綜述)、正文、結論三部分,能夠體現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相關理論分析問題的研究能力。畢業論文字數應當不少於8000字,論文寫作格式以及文獻註釋應當嚴格遵守學術規範。
畢業作品:作品創作應當採取各專業實踐創作的主流作品形式,作品長度、格式等應有統一規定,並附有作品創作報告。創作報告在內容上應包括;創作策劃與背景、創作流程記錄、創作闡述、創作總結與分析。調查報告在內容上應包括:調查背景、方法闡述、調查結果與分析、調查結論。創作報告與調查報告正文字數應不少於8000字,並附有原始文字、圖片、音視頻記錄等資料。
3、指導要求
各高校應為每位學生安排1名畢業論文(作品)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作品)的選題、寫作、創作或調查進行全程指導。畢業論文(作品)進行過程中,須加強過程管理,指導教師應當與學生進行不少於3次的面對面指導。教師在每次指導中,須對學生的論文或作品提出修改意見建議,確保畢業論文(作品)質量。畢業論文(作品)完成後,組織安排答辯。 [1] 

廣播電視學教學條件

廣播電視學教師隊伍

  • 師資隊伍結構
廣播電視學專業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應保持合理性和穩定性。生師比原則上不高於18:1。新聞傳播學類各專業的專任教師原則上不少於8人,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各高校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可聘請業界人士擔任兼職教師。
  • 教師背景與水平
1、教師背景
廣播電視學專業專任教師應具有相關專業的教育背景,青年教師(40歲以下,不含)原則上應具有博士學位。從事新聞傳播業務課程教學的教師應具有實務工作背景或實務經驗,有條件的高校和院系,師資隊伍中應有一定數量的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或跨學科教育背景。創新精神與國際視野;具有用中文普通話或英文授課的能力;善於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
2、教師發展
(1)各高校應針對不同年齡層次和學歷學科背景的專業教師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師職業培養和發展計劃。
(2)建立增加專業教師實踐經驗的制度保障,加強學界和業界的聯繫,探索教師團隊靈活發展的模式,要求專業業務類課程教師必須具有在相應媒體工作、掛職半年以上的經歷。
(3)積極創造條件加強專業教師的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開拓教師的國際視野,為教師參加業界鍛鍊和中國國內外學習提供保障。
(4)強化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定期對教師進行系統的教育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培訓;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探索教師通過互幫互助提高教學質量的新模式和新途徑。 [1] 

廣播電視學設備資源

  • 教學設施
各高校應為廣播電視學專業提供數量充足、功能完善、能夠保障教學正常運行的教學設施。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一般不小於14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不低於5000元;生均圖書不少於100冊;生均年進書量不少於4冊;百名學生配教學用計算機不少於10台;百名學生配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數不少於7個,每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所佔比例不低於10%。
  • 信息資源
廣播電視學專業所在高校和院系應在圖書館、音視頻資料室和網絡信息資源建設上保證教師教學科研以及學生學習的最基本需求,能夠保障教學科研以及學習工作的正常開展。
各高校應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該專業的培養方案,各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要求、考核要求,畢業資格審核要求等基本信息;為學生推薦課程所需的教材和必要的教學參考資料;建設精品課程網站,提供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搭建教務管理、科研管理與學生管理信息系統;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便捷的校際、國際交流和資源共享的平台。
  • 實踐教學
各高校應為廣播電視學專業提供人才培養所需的實踐教學條件。各高校應根據廣播電視學專業的特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建設相應的教學實驗室和科學研究實驗室;建壺完善的實驗室規章制度,加強對實驗室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增強實驗室的使用率,保障實訓課程及學生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各高校應加強與行業之間的聯繫,建設一批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以滿足學生的實踐教學需要;充分調動和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生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為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支持與政策保障。

廣播電視學教學經費

廣播電視學專業所在高校的學費收入中用於日常教學的經費不得低於25%,用於保障教學業務、教學儀器設備修理、教學差旅等教學開支。廣播電視學專業每年的生均日常教學運行經費不低於1200元,主要用於購置圖書資料、教材建設、教學團隊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和實驗室建設等。 [1] 

廣播電視學質量保障

  • 教學要求
各高校應圍繞廣播電視學專業的辦學思路、人才培養目標和用人單位需要搭建科學合理且相對穩定的質量管理與評價體系。通過對教學運行、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經費、設施建設、教學改革與研究、教學計劃修訂、實踐教學改革、學生日常管理、畢業生質量跟蹤、社會和用人單位評價等環節進行全方位、分層次、常態化的質量監控與管理,實現以學生為本,以用人單位需求和標準為要,以結果為導向的質量管理目標。
  • 質量保障規範
各高校應成立專門負責質量監控與管理的部門或機構,建立健全質量監控與管理的規章制度,形成日常管理、定點管理和定期管理相結合的質量保障機制。 [1] 

廣播電視學培養模式

  • “5+2”人才培養模式
該培養模式主要由“五項教育”和“兩個平台”組成。
“5+2”人才培養模式構架圖 “5+2”人才培養模式構架圖
其中,“五項教育”貫穿整個大學階段,是學生素質培養的有力保障,分“三個階段”進行,分別為第一年的基礎教育、第二年的實踐教學和第三年至第四年的實習實訓(包括校內“輪崗輪值”和校外實習工作兩方面)。“兩個平台”分別為校內傳媒中心和校外實訓基地,這些實踐、實訓平台是學生進行專業實習實訓的基礎;具體構架參見上圖。 [7] 
  • CDIO人才培養模式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構思一設計一實施一操作)教育模式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院校研究而成的教學改革成果。廣播電視學專業CDIO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內涵可以描述為:“技科交融”和“產學結合”;“技科交融”指廣播電視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要求,“產學結合”是人才培養的具體手段。 [8] 
  • “任務驅動,小組合作”新型教學模式
該教學模式具體實施包含三方面:循序漸進設置教學任務、精心劃分學習小組和儀式化的成功評價。在借鑑使用該方法之前可以綜合考量該專業、課程的特性之後在做出合理安排。 [9] 
  • “工作室制”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
依據學校自身學科優勢和特長,充分利用教師資源優勢,分批分類建立工作室教學體系。
分批:先由專業老師負責牽頭創建工作室,後鼓勵學生積極創建工作室。學生入學先加入某個工作室熟悉流程參與實踐,進入大二、大三可自已創建工作室。
分類:結合廣播電視學專業教學實際,可按照大類分別建立如微視頻、新聞攝影、紀錄片等綜合工作室,也可按照課程設計內容分類建立新聞採寫、數據新聞、攝影攝像、後期剪輯等專業工作室。
各專業工作室之間既獨立又互相聯繫,在各專業工作室的相互協作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廣電專業教學的網絡系統,而專業工作室則是這一系統的各個模塊,相輔相成。這樣既充分利用了教師資源,也能夠調動學生興趣,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和愛好選擇不同的專業工作室,促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轉變,強調“一專”的培養,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從而打造“多能”複合型廣電人才。 [10] 

廣播電視學發展前景

廣播電視學人才需求

據《紅河學院人文學院教學科研論文集》中內容顯示,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間,通過對雲南省大理學院、雲南民族大學、昆明學院、雲南財經大學四所省內高校的廣播電視學專業的專業名稱、師資力量、課程設置(教學與實踐情況)等進行調研,對廣播電視學專業所面對的地方行業的調研與分析,人才需求方面急需掌握互聯網前治技術、動手能力強的技能型人才,集採、編、制、播技能專長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UI設計師、新媒體編輯、前端開發工程師、播音主持等專業人才。 [11] 

廣播電視學考研方向

廣播電視學專業考研方向有:新聞學、新聞與傳播、傳播學。

廣播電視學就業方向

畢業生既可以進入各類廣播電視機構從事節目策劃、攝像、後期製作、節目編導、媒介管理等工作;也可以進入各類傳統媒體、新媒體機構、影視製作機構和廣告公司等,從事信息採編、音視頻製作與發佈、項目策劃、新媒體制作與發佈等工作;同時也可以進入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對內及對外宣傳工作。 [2] 

廣播電視學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河北
河南
山東
山西
安徽
江西
江蘇
浙江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雲南
貴州
四川
陝西
青海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新疆
內蒙古
海南
福建
甘肅
資料來源:中國高校之窗;摘錄時間:2022年8月20日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