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

鎖定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中南大學鐵道校區,2002年11月正式成立,並於2003年9月招收首屆軟件工程方向本科生(1+3模式),2004年1月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試辦),2005年被教育部批准獲軟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起招收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生。2019年,原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拆分成兩部分,其中計算機相關部分與軟件學院合併成立計算機學院,計算機學院正式成立。
中文名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
簡    稱
軟院
創辦時間
2002年11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現任校長
田紅旗
所屬地區
湖南省長沙市
主要院系
軟件工程、系統工程、領域工程、數字化技術、嵌入式軟件與應用
現任院長
陳志剛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學院介紹

學院制服 學院制服
該學院於2002年11月成立,2004年1月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示範性軟件學院。
學院旗幟 學院旗幟
學院按照教育部“積極發展、規範管理、開拓創新”的要求和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逐步落實各項規劃和建設工作,在學院定位、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質量保障等方面探索創新。 [1] 
根據2012年資料顯示:該學院構建了產學研相結合全方位合作的辦學模式;對本科和研究生兩種層次共五種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在引進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課程體系和IBM教育課程體系等的基礎上,結合中南大學信息學科的優勢,建立了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用型軟件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結合學校和軟件學院的實際,構建了完善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以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在學校及各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該學院已走過了初創階段,步入了良性、快速發展的軌道。 [1]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辦學規模

該學院作為中南大學二級學院之一,實行學校統一領導、獨立運作的管理體制。在運行機制上實行院長負責制,學院根據辦學和發展的需要,自主設立機構。為了加快軟件學院的發展,學校成立了由主管教學的副校長牽頭、有關職能部門和軟件學院主要領導為小組成員的軟件學院工作領導小組,統一規劃,宏觀指導,有組織有層次地推進學院各項工作,研究並解決軟件學院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在組織結構方面,為了綜合利用信息學科已有的優勢和教學資源,實現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目標,軟件學院與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同屬一個黨委,學位分委員會也為同一個建制。軟件學院下設軟件工程系、數字藝術系、行政教務辦公室、實驗實踐中心和教學指導委員會。 [1] 
中南大學新校區已經開工建設,軟件學院新的辦公、教學和實驗場地均已納入建設方案之中。 [2] 
世紀樓 世紀樓 [3]
該學院現有專門的辦公、教學、實驗用房1500平方米,PC機及設備500多台套,並配齊了相關的教學軟件和開發平台。學院組織編寫了各專業課的實驗指導書,完善了所有專業課程的教學大綱、實驗大綱和試題庫。同時學院大力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資源,如卡耐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課程體系和IBM教育課程體系。 [4] 
該學院具有開放實驗室,學生在這裏選定實驗課題、選擇儀器設備、擬定實驗步驟、處理實驗數據和分析實驗結果,指導老師和實驗室管理人員在實驗室開放、提供實驗資料、解答實驗問題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服務,為學生創造一個研究型的學習平台。 [5] 
根據新華網資料顯示:該學院雙語授課和使用國際上優秀新原版教材的課程比例達到50%以上。通過引入工程化教學模式,以“案例→原理→實踐”的模式進行專業課程的教學,增加二個暑期短學期,分別安排軟件開發技術、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大型課程設計,提升了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 [6]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師資力量

軟件學院部分教師合影 軟件學院部分教師合影 [7]
截至2007年9月,學院擁有可用教學辦公場地2500平方米,在校學生人數758人,並已形成了由14名專職教師、18名校內兼職教師、16名企業兼職教師、7名境外教師構成的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 [1] 
該學院有中南大學教學名師2人(陳志剛教授和胡志剛教授)佔14.3%;高級職稱教師9人佔64.3%;有博士學位教師5人佔35.7%,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6人佔42.9%;7名教師具有企業工作經歷,佔50%;留學歸國人員4人,佔28.6%;有71.4%的教師參加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工程化教育培訓;具有外校學習經歷的教師佔50%。 [8]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辦學成果

學院採用全方位合作的辦學模式,與國內外著名IT企業和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是IBM的高校軟件人才教育合作伙伴,與比利時魯汶工程聯合大學簽署了“建立交換協作項目”的諒解備忘錄,與韓國德仁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書,不斷拓寬國際合作與辦學渠道,互派學生、互認學歷,已有3位學生申請了美國普渡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和挪威大學的交換留學培養項目並獲得批准。通過引進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課程體系和IBM教育課程體系,選派教師培訓,從國內外知名企業聘請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授課、指導實習實訓、指導本科畢業設計、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多種方式,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國際化、工業化實踐教育體系。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獲軟件創新大賽二等獎合影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獲軟件創新大賽二等獎合影 [9]
軟件工程專業已培養7屆畢業生497人,就業率為100%,60%的學生進入騰訊、網易、阿里巴巴、羣碩等知名IT企業,就業質量高,每屆都有學生保送進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攻讀碩士。
該專業培養的畢業生供不應求,招聘信息與學生比為5:1,每位學生都有至少3-4家單位發給的offer。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多層次、實用型軟件人才。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教育部專家組在對該校進行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的驗收評估工作時,對學院辦學成果給予充分肯定。 [6]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科研概況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科研概況 [10]
學院以“高質量,工程化,國際化”的辦學理念,以培養多層次、實用型、複合型、國際化軟件人才為目標,進行建設和改革,產學研相結 合,服務區域經濟,組織學生參與企業項目研發,學生多次在國際數學建模大賽、ACM大賽、全國數學建模大賽、國家英語競賽和省軟件程序設計競賽中獲得一、二等獎。 [11] 
截止2012年,軟件學院以學、產、研結合,注重科學研究。原專職教師主要科研項目有55項,其中國際級有15項,省部級8 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來源,累計完成和正在進行的項目有30多項。 [12]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培養方案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本科生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紮實的軟件理論和軟件專業基礎知識,熟悉現代軟件工程開發技術,受到良好的軟件開發訓練,並具有良好的軟件設計與實現能力、項目規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交流與組織協調能力,能熟練掌握英語,具有較強參與國際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計算機軟件工程專業高層次專門科學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後能夠從事計算機軟件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管理及教學等工作。 [13] 
主要課程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比較全面的軟件課程,掌握該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參加由具有軟件工程實踐經驗的導師與軟件企業中的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工程師聯合指導的各項工程實踐,培養軟件開發與項目管理能力。 [13] 
學制與學位
學制:四年
學位:工學學士 [13]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研究生

學科代碼與名稱:200313軟件工程
培養目標
軟件工程專業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是面向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需要、面向企事業單位對軟件工程技術人才的需要,培養高層次實用型、複合型軟件工程技術和軟件工程管理人才。
軟件工程專業工程碩士應當有較寬的培養方向,包括軟件工程、系統工程、領域工程數字化技術、嵌入式軟件與應用、網絡安全與信息安全技術,以及軟件項目管理、軟件開發、軟件測試、軟件質量保證、系統管理與支持、市場營銷等方向。 [14] 
主要研究方向
1. 領域工程
2. 數據與系統建模理論及應用
3. 軟件體系結構及軟件設計模式
4. 軟件開發技術及軟件重用技術
5. 網絡及信息安全工程
6. 軟件測試與質量保證技術
7. 軟件可靠性分析及質量評價技術
8. 軟件過程管理
9. 軟件工具與環境
10. 智能代理與專家系統
11. 軟件標準與規範
12. 嵌入式系統及應用 [14]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精品課程

軟件工程
該課程從系統工程的角度講述軟件開發的過程、步驟、方法與技術,要求學生初步掌握軟件開發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瞭解軟件項目開發和維護的一般過程,掌握軟件開發的傳統方法和最新方法,以培養學生用工程的方法進行軟件開發的能力,為更深入地學習和今後從事軟件工程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15] 
計算機操作系統
計算機操作系統內容綜合了各種操作系統的結構、設計思想、方法、技術和理論。操作系統理論和技術發展極為迅速,教學內容需要跟蹤理論和技術的發展,需要關注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改革的新動向。操作系統課程不僅是計算機專業本科和研究生最核心的課程而且演變為信息科學類學生的專業技術基礎課。 [16] 

中南大學軟件學院辦學特色

1.以質量求生存,構建完善的實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教學質量保證體系
該院以人才培養質量求生存,結合軟件人才培養需求,通過長期摸索和實踐,構建了比較完善的實用型軟件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
針對軟件人才培養國際化、工程化的特點,形成了一套關於外聘教師、外出實習實訓等的管理與監督機制。
通過規範的基礎培養、嚴格的質量保證、系統的綜合能力鍛鍊,該院的人才培養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全國英語四級統考中,軟件學院學生的通過率一直居於學校的前列,學生多次在國際數學建模大賽、ACM大賽、全國數學建模大賽、國家英語競賽和省程序設計競賽中獲得一、二等獎,此外,軟件工程2003級李耀東同學在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資格考試中進入了前50,毛挺挺同學於2007年6月順利拿到牛津大學的offer;2004級王書鑫、張武建同學在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資格考試中分獲湖南省第五和第九名。 [17] 
2.面向區域經濟發展,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立足教育,服務社會
自1996年起,原中南工業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與湖南省國税局開展了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合作,在學校相應職能部門支持下,採用短訓班、高級班、專升本、工程碩士培養基地等多種形式為湖南省國税系統提供了上千人次的教育服務。軟件學院成立後,承接了與國税局的合作關係,繼續為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培養各類軟件工程專業相關人員800多人次,這些畢業生在湖南省國税系統的信息化工作中起到了業務骨幹作用,受到單位的讚賞與重視。
該院面向信息產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與漣源鋼鐵集團公司湖南電信、巴陵石化信息中心等省內大型企業及湖南工業大學、廣東惠州學院等高校開展了廣泛的人才培養合作,所培養的軟件工程管理、應用人才在各自崗位上發揮骨幹作用。 [17] 
3. 依託學科優勢,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
中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學科優勢相當明顯,師資力量雄厚,對構建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支撐作用。
針對學院本科和研究生的培養,借鑑軟件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構建了軟件工程專業學生能力成熟度模型,並以此形成了由6+1個系列組成的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用型軟件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這裏“6”個系列指:人文社科基礎系列、計算理論基礎系列、計算機系統基礎系列、軟件工程技術系列、軟件工程管理系列、軟件開發工具系列,“1”指Carnegie Mellon系列,“+”表示“1”貫穿於“6”之中。
該課程體系同時體現了“寬口徑、厚基礎、強技術、重管理、夯實外語、突出實踐”的特點。 [17] 
4. 堅持產學研結合,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高素質人才
學院利用科學研究的堅實基礎、開發大型應用項目的團隊攻關實力、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優勢以及與企業的深層次合作關係;重視人才培養中的產學研結合,結合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形成了四種產學研結合模式:自主調研、校內結合、實習基地、校企結合,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造就了一批高素質人才。
2004-2006年,學院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57項。其中“學校機房網絡管理軟件----中南之星”已通過湖南省軟件評測中心檢測,並開始在郴州等地學校推廣應用,合同經費達150萬元。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