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共東海特支

鎖定
中共東海特支,是江蘇省連雲港市早期黨組織。1928年李超時和省委派來的小葉、東海中學學生黨員惠浴宇一起,在海州城南白虎山上召開建立中共東海特別支部會議,由李超時任書記,小葉任組織委員,惠浴宇任宣傳委員。會議討論了大革命失敗後的形勢,研究了黨要深入農村,放手發動農民進行土地革命的任務。中共東海特支建立後,按照“創共產、為黨工作、鐵的紀律、死不叛黨”四項要求,積極發展黨員。 [1] 
特支幹事會建立後,抓緊發展黨員、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到10月共發展黨員48名,建立4個支部。此後海屬地區的黨組織發動工人農民運動、婦女運動、學生運動,給予國民黨反動派以狠狠打擊。 [2] 
中文名
中共東海特支
成立時間
1928年 [1] 
全    稱
東海特別支部幹事會

目錄

中共東海特支歷史沿革

1928年6月,中共江蘇省委調邳縣特支書記李超時到海州開展黨的工作。當年秋,李超時和省委派來的小葉、東海中學學生黨員惠浴宇一起,在海州城南白虎山上召開建立中共東海特別支部會議,由李超時任書記,小葉任組織委員,惠浴宇任宣傳委員。會議討論了大革命失敗後的形勢,研究了黨要深入農村,放手發動農民進行土地革命的任務。
中共東海特支建立後,按照“創共產、為黨工作、鐵的紀律、死不叛黨”四項要求,積極發展黨員。發展工作首先在東海中學展開,首先由惠浴宇介紹同學呂鎮中入黨,中共東海中學支部建立後,呂鎮中任黨支部書記。接着,東海特支又在東海西鄉郇圩、白塔埠和灌雲板浦建立了黨支部,有黨員48人,成為領導海屬地區工農運動、學生運動和婦女運動的骨幹力量。10月前後,東海特支所屬各支部先後發動了海州黃包車伕鬥爭、白塔埠農民反對驗槍捐鬥爭,在海州南的海二區,發動數千農民反對附加捐鬥爭。
中共東海特支所屬各支部在鬥爭中積極發展黨員,使黨的組織迅速壯大。至當年底,東海中學先後有呂繼英、武永嘉、呂一敏、馮若愚、石光、毛汝楠、陶君彥、孫存樓、孫大珂、武同儒馮碩仁等二三十人入黨;郇圩支部在書記張淦清、委員郇華民、郇立學領導下,先後發展了李清秀、郇成龍、焦廣讓、趙永勝、袁家寬、湯光宇、吳德香等20多人入黨;白塔埠支部在書記孫秉濤領導下,先後發展了馮菊芬、馮壽華、馮同萱、張兆謙、孟祥禎等人入黨;中共板浦支部也在鄉村師範等學校發展了一批青年知識分子入黨,並建立了鄉師黨小組。 [1] 

中共東海特支紀念

1997年,中共海州區委號召全體黨員繳納一次“特殊黨費”,在白虎山的山頂建了一座紀念亭,以紀念“東海特別支部”的誕生。白虎山東海特支成立紀念亭成為海州地區乃至全市進行愛國主義、共產主義教育的一份珍貴的資源,每年的“五·四”、“六·一”、“七·一”等重大節日,都有成批的少年兒童、青年在此舉行入隊、入團、入黨儀式,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