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屬地區

鎖定
海屬地區,是一個歷史名稱。當時的海屬地區主要轄東海贛榆灌雲灌南(1958年建縣) [2]  沭陽等地。 [1] 
中文名
海屬地區
領導者
李超時楊光鑾惠浴宇

海屬地區歷史背景

海屬地區東海中心縣委的建立與三元宮會議

1929年5月,中共江蘇省委明確中共東海縣委為中心縣委,使之成為第一個領導東海、贛榆、沭陽、灌雲四縣黨組織的領導機構,屬中共徐海蚌特委領導。中心縣委仍由李超時楊光鑾惠浴宇分別擔任書記、組織部長和宣傳部長,李少堂、武同儒、毛汝楠、劉劍泉等人為委員。
為進一步發動海屬地區的城鄉革命鬥爭,中共東海中心縣委於1929年5月16日至22日在雲台山三元宮西飛樓秘密召開海屬地區黨的縣區委工作會議。會前由楊光鑾起草並油印了文件,由呂繼英擔任聯絡員,通過各地的秘密聯絡渠道,及時地把會議安排傳達給所有與會人員。
5月16日,海屬四縣黨的領導骨幹七十多人扮成朝山進香的香客,陸續來到三元宮,白天遊山,晚上開會。會議由李超時主持,中共徐海蚌特委代表陳資平傳達了中共“六大”精神。李超時在會上作了《關於形勢和任務》的報告,並主持討論了當時的形勢及如何發動組織工農羣眾和知識分子開展革命鬥爭等問題。會議號召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深入到工農大眾和知識分子中去,做紮紮實實的組織發動工作,迎接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
三元宮會議是連雲港地區黨組織的第一次重要工作會議,會議比較正確地分析了本地鬥爭形勢,並確定了相應的策略任務,極大地鼓舞了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鬥志,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迅速掀起。會議剛結束,中共灌雲縣委便發動了700多名黃包車工人向資本家展開了求生存鬥爭,中共東海縣委也同時發動大村扁擔會300多名會員聯合上千貧苦山民舉行反山霸鬥爭,產生了強烈的政治影響。至1929年6月,東海縣已建立了4個區委,有黨員117人。 [1] 

海屬地區中共東海中心縣委改組和農民武裝暴動

1929年6月1日,國民黨軍警發動大搜捕,海屬黨組織遭到較大的挫折。上級黨組織為保存力量把李超時、惠浴宇調離海屬地區。之後,黃惠雲、賈從香、蔣培先後任書記。
1930年6月11日,李立三在上海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案。7月18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組織工作會議,要求成立各級土地革命行動委員會,領導農民武裝暴動。
海屬地區發動了引羊寺暴動、大村暴動等農民暴動。其中大村暴動規模最大,同年8月8日,當地農民組織起的“
扁擔會”,在黨的領導下,聯合了灌雲徐文浩的武裝,共500餘人,與山霸鬥爭,攻打仇家大院。同時聯合南城、大伊山農民形成1000餘人隊伍,組編了一個團,下轄3個營。暴動農民軍苦戰近一年,因“左”傾思想指導和力量懸殊而失敗。 [1] 

海屬地區歷史評價

黨在海屬地區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鬥爭,雖在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鎮壓下受到挫折,但其點燃了人民心中的希望,提高了勞苦大眾的政治覺悟,為海屬革命鬥爭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