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淦清

鎖定
張淦清,號少泉,銅山區潘塘鄉肖秦莊村人。民國13年(1924年)7月畢業於上海工業學校。畢業後,與同學在徐州下街南頭開辦經營化妝品的“平民公司”。在這裏,他們廣泛聯絡有志之士,宣傳馬列主義。後來這裏成為中共黨組織的重要聚會點。此間,他與中共銅山黨的創始人吳亞魯交往較多,不久被吸收入黨。 [1] 
中文名
張淦清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上海
逝世日期
1939年10月
畢業院校
上海工業學校

張淦清個人事蹟

“五卅”運動爆發後,在吳亞魯張淦清等推動下,徐州學聯通告各校罷課,上街演講。民國15年4月,中共徐州獨立支部成立,張淦清任宣傳幹事。北伐戰爭開始後,他宣傳黨的反帝反封建主張,動員農民與各地土豪劣紳鬥爭,並動員青年參加北伐軍。繼而又在東賀村等地建立農民協會20多個,發展會員近800人,在其中進行發展黨組織的工作。是年11月,張淦清接任獨立支部書記。
民國17年初,張淦清被派往東海縣任中共縣委委員,以教員身分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他就地組建了中共郇圩村黨支部,親任支部書記。共產黨員耿建華出獄後,兩人裝扮為夫妻共同開展鬥爭。不久,他們成立赤衞軍,開展抗捐税鬥爭,還一度攻佔睢寧縣高作鎮國民黨區公所和警察局,繳獲不少槍支,樹起“蘇維埃”旗幟,但苦戰3天后失敗。
民國19年,張淦清調任中共皖北長淮特委委員,仍與耿建華一起做鐵路工作,搞軍事鬥爭。民國21年夏,張淦清由於叛徒出賣被捕,被關進南京江東門陸軍監獄。在押期間,敵人用坐老虎凳、踩槓子、灌辣椒水等酷刑把他折磨得死去活來,但終究沒有從他口中獲得一絲口供。民國25年秋,終因查無實據、逼供不出而將他釋放。
民國26年秋,張淦清的身體剛剛恢復,就先後到馬蘭和孫店村,以教書為掩護宣傳抗日,後與共產黨員萬鳳儀等組織起一支抗日遊擊隊。徐州淪陷後,張淦清和萬鳳儀帶領游擊隊在柳集一帶襲擊日軍。

張淦清逝世時間

民國27年10月病逝,時年36歲。

張淦清人物故居

市級文保單位張淦清故居修繕工程2014年6月竣工,張淦清故居“修舊如故”,較完整地呈現出泰式民居的風貌。
呈現泰式風貌
張淦清故居 張淦清故居
張淦清故居位於市區海陵路東側,市幼北側,佔地360平方米,2010年被核定為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從外圍看,整個故居青磚青瓦,顯得精巧有致。故居前後三進,依次是灶房、廳屋、堂屋,共11個房間,每一進之間均有小庭院。這樣的佈局就是泰式民居的佈局。
肥梁胖柱,青水色的木材,無不顯示出泰式民居的風格。這種木材油漆,雖然不鮮豔,但不掉色,可以清晰地看出紋理和木質,跟泰州人的品質一樣,本色,老實,不虛偽。
地面以方磚鋪設,泰州俗稱“羅底磚”。地面還要以“潑墨三渡”工藝進行加工。“潑墨三渡”,是一種古建築工藝,先刷墨汁,再刷三遍桐油,可以防止方磚起灰。
張淦清故居原有建築材料大部分已經毀壞,能保留的也儘量在此次修繕中體現出來。在故居廳屋和堂屋之間的圍牆上,鑲嵌着一石鼓和垂獸。石鼓是從地下挖出來的,垂獸是原建築上的。該石鼓名為抱鼓石,上面雕有蓮花旋轉紋,這在過去象徵着吉祥。垂獸是一塊獸頭石雕,這是以前屋脊邊緣處垂向下的裝飾品。
磚雕裝飾成亮點
磚雕是此次故居修繕中的最大亮點。整個故居共裝飾有40多塊磚雕。一進大門,門頂是萬年青加玄紋磚雕,意為萬年長青。門框上方磚雕圖案是“雙龍捧壽”,兩側是玉蝠(福)捧壽。
大門門檻兩側是門枕石,意為“門當”,門框內側上方是鯉魚跳龍門圖案,意為“户對”。大門的裏側上方也全以磚雕裝飾。中間是“松鶴長青”配以回紋卡子,兩側是獅子和如意圖案配成的“萬事如意”。
灶房屋頂的“三羊開泰”、堂屋屋頂的“鴛鴦戲荷”、“鹿鶴同春”,無不栩栩如生。整個磚雕裝飾中,有近20個“壽”字,每個“壽”字造型也各不相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