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丘福

鎖定
丘福(1343年-1409年),明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國明朝靖難將領。 [22-23] 
丘福初為士卒,事燕王府。積年勞苦,授燕山中護衞千户。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時,與朱能、張玉首奪北平(今北京市)九門。與耿炳文軍大戰於真定(今正定),曾突入子城。建文二年(1400年)與李景隆軍戰於白溝河,以勁卒直搗其中堅。建文三年(1401年)、夾河戰爭、滄州戰爭及四年(1402年)的靈壁戰爭中,皆累有功,遷至中軍都督同知。朱棣即位,大封功臣,授其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曾勸朱棣立漢王朱高煦為太子,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養成為太子太師。 [24] 
永樂七年(1409年)本雅失裏殺明使臣,朱棣命其為徵虜大將軍、總兵官,率十騎出塞,因輕敵,於臚朐河全軍覆沒,被執死。 [24] 
別    名
邱福
丘淇公 [1]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鳳陽
出生日期
1343年
逝世日期
1409年
主要成就
靖難功臣第一
本    名
丘福
官    職
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師
爵    位
淇國公(後褫奪)、舒城王(贈)

丘福人物生平

丘福早年經歷

丘福出身行伍,早年便在北平(今北京)服役,積功至燕山中護衞千户,隸屬燕王朱棣麾下。 [2] 

丘福累功進官

《鄭和下西洋》中的丘福(戎裝) 《鄭和下西洋》中的丘福(戎裝)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靖難,丘福與朱能張玉一同奪取北平九門,控制北平全城。同年八月,丘福隨軍攻打真定(今河北正定),率軍衝入子城。白溝河之戰時,丘福率精兵直搗南軍中堅。此後,他在夾河(今河北衡水)、滄州(今河北滄州)、靈璧(今安徽宿州)等戰役中,一直擔任燕軍前鋒。 [3] 
建文四年(1402年),平燕將軍盛庸率軍扼守淮河,以數千艘戰艦遮蔽整個河岸。丘福與朱能率數百人西行二十里,自上流偷渡,突襲南軍,擊退盛庸,盡奪戰艦,使燕軍順利渡河。同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繼位稱帝,是為明成祖。丘福升任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後又授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獲賜鐵券,子孫世襲。 [4] 
漢王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深受成祖喜愛,因而有奪嫡之心。丘福武人出身,與朱高煦交情深厚,便多次在成祖面前進言,建議立其為太子。但明成祖卻一直猶豫不決。永樂二年(1404年),成祖立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任命丘福為太子太師。永樂六年(1408年),丘福與蹇義金忠一同輔導皇長孫朱瞻基,並加歲祿千石。 [5] 

丘福北征韃靼

永樂七年(1409年)七月三日,明成祖因韃靼可汗本雅失裏殺死使臣郭驥,任命丘福為總兵官,佩徵虜大將軍印,讓他與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率十萬精騎北征韃靼。當時迤北韃靼脱脱不花王、把禿王、都督伯克帖木兒、都指揮哈剌你敦、國公賽因帖木兒、司徒撒兒桃賽罕、知院都禿阿魯把撒兒等各率所部歸降明廷。 [21]  成祖擔心丘福輕敵,告誡他道:“兵事須慎重。你到達開平以北後,即便看不到敵軍蹤跡,也應做好時時臨敵的準備,相機進止,不可固執己見。如果一戰未捷,那就等下一仗。”臨行前對丘福反覆叮嚀:“慎則勝,不慎則敗,宜整肅隊伍,觀察將士動靜,廣畫籌策,以取全勝。”大軍出發後,成祖又連下詔令,反覆提醒丘福,讓他不要輕信敵軍容易擊敗的言論‘頗聞軍中有言虜易取者。慎勿信之,信之必敗。事夫縛兔與虎其勢不同。縛虎用全力,而縛兔亦必用縛虎之力乃保萬全。蓋此虜狡黠。況今徵之於數千裏外,徵豈可不慎。茲以陣圖示爾,大要如此。若遇敵應變之方,當臨時自籌無執一也’”。 [6] 
同年八月,丘福兵至韃靼,卻撇下大軍主力,率千餘騎兵先行,並在臚朐河(今克魯倫河)以南擊敗韃靼遊騎。他趁勝渡河,又俘獲韃靼尚書一人,向其飲勞詢問本雅失裏的去向。韃靼尚書詐道:“本雅失裏聞大軍北上,惶恐北逃,離此地不過三十里。”丘福深信不疑,決定疾馳前往,以免本雅失裏逃脱。諸將紛紛反對,建議等候主力大軍到達,探清敵軍虛實後再出兵追擊。丘福卻拒不採納,堅持以韃靼尚書為鄉導,直搗敵營。 [7] 

丘福戰死塞外

相持的兩日中,韃靼軍每戰都詐敗退去。丘福遂決定繼續趁勝追擊。李遠勸諫道:“將軍輕信俘虜之言,孤軍深入,敵軍又不斷示弱引誘,再前進必然陷於不利的境地,可若退兵恐怕會讓敵軍有隙可乘。現在應停在原地結營自固,白晝則揚旗伐鼓,出奇兵與之挑戰;夜晚則燃炬鳴炮,虛張聲勢,使敵軍難測我軍虛實。待我軍主力到來,再全力進攻,必可取勝,不然也可全師而還。”他又提醒丘福道:“當初陛下是怎麼樣説的?難道將軍全都忘記了嗎?”王聰也竭力反對。丘福一概不聽。丘福遣同安侯火真使虜營假言求和,自率輕騎繼之,火真猶豫未決,丘福厲聲而言道:“違命者斬!”而後當先率軍疾馳。麾士卒行控馬者皆泣下,諸將無奈,只得被迫隨行。 [8]  [19-20] 
不久,韃靼大軍突然殺至,將丘福等人重重包圍。安平侯李遠、武城侯王聰率五百騎突虜陣,斬賊數百人,王聰戰死,安平侯李遠馬蹶被執,罵不絕口而死,丘福與王忠、火真盡皆被俘遇害,麾下全軍覆沒。丘福死時,終年六十七歲。明成祖聞訊震怒,決定御駕親征,並剝奪丘福的世襲爵位,將其全家流放海南。 [9]  崇禎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補開國名臣贈諡,追贈丘福為舒城王。 [10] 

丘福主要成就

丘福於建文年間隨成祖靖難,身經百戰,屢次擔任前鋒,在成祖欽定的靖難功臣中名列第一,每逢奉命議政也都列於首位。 [3]  [11]  永樂年間,丘福又成為東宮輔臣,還擔負着教導皇太孫的重任。 [5] 

丘福軼事典故

敢戰敢衝
丘福生性樸實戇厚,但作戰勇猛。他在靖難功臣之中,出謀劃策雖然不及張玉,敢戰敢衝卻可與朱能相比。燕軍每有戰勝,諸將都爭相言功,唯獨丘福落於人後。成祖常嘆道:“丘將軍功,我自知之。” [12] 
昏耄失律
永樂七年七月十七日,韃靼脱脱不花王、把禿王、都督伯克帖木兒、都指揮哈剌你敦、國公賽因帖木兒、司徒撒兒桃賽罕、知院都禿阿魯把撒兒等各率所部來歸。丘福等敗沒後,朱棣考慮他們聽聞恐或有異志,又慮阿魯台或乘勝侵邊。故敕何福、陳懋等人。丘福總師討虜,昏耄失律。不待三軍至,輒先率千餘人直抵虜營,與戰,為虜所敗。福等皆死。負朕委任如此。甘肅、寧夏二鎮當謹斥堠,嚴偵伺,周察人情,以防不虞。 [19] 

丘福人物評價

朱棣:①丘福總師討虜,昏耄失律。不待三軍至,輒先率千餘人直抵虜營,與戰,為虜所敗。福等皆死。負朕委任如此。②淇國公丘福等率兵徵勦北虜。以其久從征戰,授以籌略,謂必能任事。乃冥頑駔復,違棄朕言,拒咈眾論。不待各軍集齊至輕犯虜營。安平侯泣諫,不從,同安侯不得已隨往,皆沒於虜。軍士皆馳,還其損威辱國。如此若不再舉殄滅之,則虜勢猖獗,將為禍於邊。未已。今選將練兵。來春,朕決意親征。
《鄭和下西洋》中的丘福(朝服) 《鄭和下西洋》中的丘福(朝服)
王世貞:丘福雖辱國,猶不失死節,遂至籍沒流放,亦殊罰也。而丘淇公以比討失律不得王,而朱平陰(朱勇)以嗣公北討失律獨得王。 [13] 
焦竑:福質直無文,有勇力,善戰,輒輕敵深入。 [14] 
張廷玉:① 福為人樸戇鷙勇,謀畫智計不如玉,敢戰深入與能埒。② 惠帝承太祖遺威餘烈,國勢初張,仁聞昭宣,眾心悦附。成祖奮起方隅,冒不韙以爭天下,未嘗有萬全之計也。乃道衍首贊密謀,發機決策。張玉、朱能之輩戮力行間,轉戰無前,隕身不顧。於是收勁旅,摧雄師,四年而成帝業。意者天之所興,羣策羣力,應時並濟。諸人之得為功臣首也,可不謂厚幸哉! [15] 

丘福家庭成員

根據《中華丘氏大宗譜·海南省澄邁分譜》記載,丘福的兒子丘松,在父親死後被貶謫海南澄邁,世襲海南衞指揮。但正史中未見記載。 [16] 

丘福史籍記載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 [15]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 [17] 
《明史紀事本末·卷二十一·親征漠北》 [18] 

丘福影視形象

2009年電視劇《鄭和下西洋》,賈維飾演丘福。
參考資料
  • 1.    丘福在清朝時因避孔丘名諱,被改為邱姓。
  • 2.    《明史·丘福傳》:起卒伍,事成祖藩邸。積年勞,授燕山中護衞千户。
  • 3.    《明史·丘福傳》:燕師起,與朱能、張玉首奪九門。大戰真定,突入子城。戰白溝河,以勁卒搗中堅。夾河、滄州、靈璧諸大戰,皆為軍鋒。
  • 4.    《明史·丘福傳》:盛庸兵扼淮,戰艦數千艘蔽淮岸。福與朱能將數百人,西行二十里,自上流潛濟,猝薄南軍。庸驚走,盡奪其戰艦,軍乃得渡。累遷至中軍都督同知。授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祿二千五百石,與世券。
  • 5.    《明史·丘福傳》:漢王高煦數將兵有功,成祖愛之。福武人,與之善,數勸立為太子。帝猶豫久之,竟立仁宗。以福為太子太師。六年加歲祿千石。尋命與蹇義、金忠等輔導皇長孫。
  • 6.    《明史·丘福傳》:明年七月將大軍出塞。……先是,本雅失裏殺使臣郭驥,帝大怒,發兵討之。命福佩徵虜大將軍印,充總兵官。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為左、右副將,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為左、右參將,以十萬騎行。帝慮福輕敵,諭以:“兵事須慎重。自開平以北,即不見寇。宜時時如對敵,相機進止,不可執一。一舉未捷,俟再舉。”已行,又連賜敕,謂軍中有言敵易取者,慎勿信之。
  • 7.    《明史·丘福傳》:福出塞,帥千餘人先至臚朐河南。遇遊騎,擊敗之,遂渡河。獲其尚書一人,飲之酒,問本雅失裏所在。尚書言:“聞大兵來,惶恐北走,去此可三十里。”福大喜曰:“當疾馳擒之。”諸將請俟諸軍集,偵虛實而後進。福不從。以尚書為鄉導,直薄敵營。
  • 8.    《明史·丘福傳》:戰二日,每戰,敵輒佯敗引去,福鋭意乘之。李遠諫曰:“將軍輕信敵閒,懸軍轉鬥。敵示弱誘我深入,進必不利,退則懼為所乘,獨可結營自固。晝揚旗伐鼓,出奇兵與挑戰;夜多燃炬鳴炮,張軍勢,使彼莫測。俟我軍畢至,併力攻之,必捷。否,亦可全師而還。始上與將軍言何如,而遂忘之乎?”王聰亦力言不可。福皆不聽,厲聲曰:“違命者斬!”即先馳,麾士卒隨行。控馬者皆泣下。諸將不得已與俱。
  • 9.    《明史·丘福傳》:俄而敵大至,圍之數重。聰戰死,福及諸將皆被執遇害,年六十七,一軍皆沒。敗聞,帝震怒。以諸將無足任者,決計親征。奪福世爵,徙其家海南。
  • 10.    爝火錄:卷六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5-12-11]
  • 11.    《明史·丘福傳》:即位,大封功臣,第福為首。命議諸功臣封賞,每奉命議政,皆首福。
  • 12.    《明史·丘福傳》:福為人樸戇鷙勇,謀畫智計不如玉,敢戰深入與能埒。每戰勝,諸將爭前效虜獲,福獨後。成祖每嘆曰:“丘將軍功,我自知之。”
  • 13.    《皇明經世文編·卷三百三十三》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6-05-15]
  • 14.    國朝獻徵錄:卷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2-11]
  • 15.    明史:列傳第三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2-11]
  • 16.    瓊州丘氏七百年身影  .海南日報[引用日期2015-12-11]
  • 17.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2-11]
  • 18.    明史紀事本末:卷二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2-11]
  • 19.    《明實錄》:永樂七年八月十五日甲寅,是日,總兵官泣國公丘福與虜戰,敗績。初,福率將校千餘人,先至臚朐河,遇虜遊兵。與戰,敗之。遂乘勝度河,又獲虜尚書一人。福飲勞而詢之,言本雅失裏知大兵至,惶懼欲北遁,去此可三十餘裏。福喜曰:當疾馳擒之。是時官軍未集,諸將皆曰:恐虜遣此人誘我 不可信。且駐兵,俟諸軍俱至。先遣精騎覘其虛實何如,而後擊之。毋墮虜計。福不從,令所獲者為鄉導,率眾直薄虜營,與戰。相持二日,每戰,虜輒佯敗引去。福鋭意乘之,安平侯李遠曰:將軍輕信諜者,徑度河,懸孤軍至此,虜故示弱,紿我深入,進必不利。吾等陞辭時,聖諭諄切,戒以毋失機,毋輕犯虜,毋為虜所紿。一舉未捷,俟再舉。將軍獨忘之乎,今退則為虜所乘,莫若結營自固,晝則揚旗伐鼓,時出奇兵,與挑戰。夜則多燃炬鳴抱,以張軍勢,使虜莫測。二日內我軍畢至,併力攻之,必利。不然,亦可全師而還。然尤防虜設伏,要我歸路。將軍奈何不慮此而自取敗亡乎。武城侯王聰亦力言不可。福皆不從,謀遣同安侯火真使虜營,假言求和,自率輕騎繼之。火真猶豫未決,福厲聲曰:不從命者斬。乃先馳馬,麾士卒行,控馬者皆泣下。諸將不得已,與之俱。既行,虜眾奄至,圍之。安平侯李遠、武城侯王聰率五百騎突虜陣,斬賊數百人。聰戰死,安平侯馬蹶被執,罵不絕口而死。福與火真、王忠為虜所執,俱死之。
  • 20.    《國朝獻徵錄•洪國公丘福》:丘福,鳳陽人。以小卒事成祖藩邸,積年勞,授護衞千户。靖難兵初起,與朱、張二王首建義,奪九門,轉戰定夾河、滄州、靈璧。先登有功,累升中軍都督,建文四年封淇國公。食祿二千五百石,與世券。當是時,修功詔福第一。福善高煦,數勸上立高煦太子。上不許。福質直無文,有勇力,善戰。輒輕敵深入。永樂七年徵虜大將軍,總兵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左右副總兵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左右參將並出塞擊虜。上曰:本雅失理,逆天道,羈信使,命爾徂徵。自開平以北,即不見虜。時時如對敵,日夜嚴斥。望遇虜設奇奮擊,否則審察事機。便宜進止,又密授方略。臨遣福出塞,率千餘人先至臚朐河南。遇虜遊兵,與戰,敗虜。遂乘勝渡河,又獲虜間我者尚書一人。福顧飲虜尚書酒,問:本雅失理,今安在。虜尚書言:本雅失理聞兵來北遁,去此未遠可三十里。福大喜曰:當疾馳擒此虜,時諸軍未集,皆曰:此虜誘我,不可信。俟諸軍畢集,遣精騎四偵,徐議進擊,否且墮虜計。福不從。又令虜尚書鄉導率眾直薄虜營與戰。相持二日,每戰,虜輒佯敗。引我兵深入。福意鋭欲乘虜遠方,言虜示弱紿我,退則乘我,進則伏我。惟結營自固,晝揚旗伐鼓,出奇兵與挑戰。夜多燃炬鳴炮以張軍聲,勞困虜,使虜莫測。不二日,我軍畢至。併力奮擊,必大捷。否亦可全師而還。將軍柰何不慮此。聰亦力阻。福皆不從。欲遣火使虜,詐求和解虜謀。率精騎刼虜。猶豫未決。福勵聲曰:違命者斬。即上馬先馳,麾士卒,控馬者皆泣下。諸將見元帥去,不得巳從行,不數里,虜伏四起奄至。圍我,遠、聰率五百騎突虜陣,斬虜數百人。聰戰死,遠馬蹶,與福、忠皆被執,沒虜中。成祖聞敗大怒,諭東宮,明春朕且親征雪恥。又遣使諭順寧王馬哈木,丘福敗績。或本雅失理得福軍旗幟衣甲。詐刼攻。爾慎防此虜。以故福後不得嗣。
  • 21.    白翠琴:《瓦剌史》
  • 22.    夏徵農.辭海,中國古代史分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09.第481頁
  • 23.    陳高春主編.中國古代軍事文化大辭典.北京:長征出版社.1992.第715頁
  • 24.    王者悦主編;莊樹藩、姜守鵬、安楓等副主編.中國古代軍事大辭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1.第154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