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

鎖定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是19世紀末英國社會活動家埃比尼澤·霍華德提出的關於城市規劃的設想。
中文名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
外文名
gardencity
譯    名
田園城市
提出時間
19世紀末
提出者
埃比尼澤·霍華德
在建城市
成都洛杉磯法蘭克福圖森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基本概念

埃比尼澤·霍華德在他的《明日:一條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書中認為,應該建設一種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他稱之為“田園城市”。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能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但不應超過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的土地歸公眾所有,由專業委員會受託掌管。
霍華德通過田園城市試圖解決城市問題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疏散過分擁擠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鄉村。他認為此舉是一把萬能鑰匙,可以解決城市的各種社會問題。二是建設新型城市,即建設一種把城市生活的優點同鄉村的美好環境和諧地結合起來的田園城市。三是改革土地制度,使地價的增值歸開發者集體所有。
霍華德不僅提出了田園城市的理論,而且還將其付諸實踐,在距倫敦幾十公里的地方建起了兩座田園城市,歐洲各地紛紛效法,但多數只是襲取“田園城市”的名稱,實質上是城郊的居住區。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提出背景

工業革命後西方城市出現的擁擠、污染、疫病流行等問題使“田園城市”理論應運而生,但這一學説在實踐中並不順暢,歐洲各地的試驗多是襲“田園城市”之名,行“城郊居住區”之實。但它對現代城市規劃思想起到了啓蒙作用,後來的有機疏散論、衞星城鎮理論均承其衣缽,並對中國的城市形態產生巨大影響。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思想理念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主要內容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
霍華德所著《明日的田園城市》首次發表於1898年,主要論述了兼具城市和鄉村各自優點的新型居住形式――田園城市,倡導並提出了“用城鄉一體的新社會結構形態來取代城鄉分離的舊社會結構形態”的社會變革思想。明確提出了田園城市的含義――“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能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但不應超過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的土地歸公眾所有,由一委員會受託掌管”。城市人口超過了規定數量,則應建設另一個新的城市。霍華德還認為若干個田園城市圍繞中心城市,構成城市組羣,他稱之為“無貧民窟無煙塵的城市羣”。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思想精髓

“田園城市”的思想精髓在於其深刻地闡述了城鄉結合的發展模式,併為城市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可以看出, 霍華德“田園城市” 的理想模式, 把城市作為一個主體, 強調了城鄉之間的相互聯繫。這些都是相當進步和具有一定科學性的見解, 對當時的城市化進程作出了較好的反思, 也有助於後來城市和鄉村的規劃與發展。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核心思想

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一體
自然之美:水清潔、無煙塵、空氣清新、田野與城市相融。
社會公正:社會機遇平等、充分就業等。
城鄉一體:城市繁榮與鄉村發展互動取代城鄉分離。 [1]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基本要素

世界級、現代化、超大型、田園城市
世界級:在建成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為國際性的區域樞紐和中心城市。
現代化:形成輻射帶動西部乃至全國,進而融入世界的市域現代產業體系。
超大型:形成城鄉一體、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的城鄉空間佈局。
田園城市:現代城市與現代農村和諧相融、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 [1]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先進理念

田園城市理論主張城市與鄉村在分離之後重新走向融合,綜合城市與鄉村的優點。從現在來看,田園城市體現“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一體”的核心思想,包含符合後工業化時代要求的城市發展先進理念。
第一:田園城市是生態城市。田園城市應具有環境優美、和諧高效、健康安全、可持續發展等生態城市的主要特徵,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因此,應把生態學的相關原理引入田園城市的規劃設計。
第二:田園城市是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田園城市完全圍繞人來規劃設計,高度以人為本、富於人文關懷,空間人性化、生活化。田園城市反對按照機械理論設計城市,將人置於從屬地位,淪為城市物質空間的附庸。
第三:田園城市是有歷史底藴和人文特色的城市。田園城市重視歷史、文化和精神的傳承,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鄉土景觀,維護和張揚城市的人文個性。田園城市強調保留城市記憶,珍惜“足下文化”。一棵老樹、一口老井或一間舊廠房、一段舊鐵軌,都是城市的記憶。
第四:田園城市是綠色、低碳城市。田園城市應有高度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騎自行車出行,城市設計注重交通導向和步行可達,減少對小汽車的依賴。田園城市倡導低碳生活方式,鼓勵使用清潔能源和循環利用各種資源。
第五:田園城市是有後工業化時代審美導向的城市。農業時代,人們嚮往和推崇皇家園林、王公貴族和士大夫的私家花園。大工業時代,由皇家園林、私家花園向平民化演變而來的城市公園是市民的主要休閒去處與審美對象。但它們都需專門營建和維護,大量採用假山水池、亭台樓閣、奇花異草等造景元素,與農業生產相距甚遠。田園城市把普普通通、有生產功能的田園作為審美對象,體現的是後工業化時代的審美導向。審美導向從農業時代到後工業化時代的演變過程,既是社會階層由分離到融合的過程,也是城鄉由分離到融合的過程。 [2] 
田園城市理論主張城市與鄉村在分離之後重新走向融合,綜合城市與鄉村的優點。從現在來看,田園城市體現“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一體”的核心思想,包含符合後工業化時代要求的城市發展先進理念。
成都田園城市規劃 成都田園城市規劃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概念演變

“田園城市”理論在上世紀50年代進入中國時,與消滅“三大差別”的社會動員相合,即“消滅工農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嚴重差別”。而在那時,這一理論正在西方引發激烈論爭。當時,美國西部的一批高度“田園化”的新興城市,如洛杉磯菲尼克斯、圖森等,已完全失去了城市的密度,“大馬路+獨幢住宅+花園”的擴張模式,使整個城市如同郊區,以致沒有一個明確的市中心概念,中小商業紛紛敗落,小汽車成為城市主宰。這樣的城市因其在土地及能源上的高耗費而招致社會各界炮轟,主張城市緊湊發展的呼籲日益強烈。
“田園城市”理論未在中國製造出美國式橫向蔓延的“郊區城市”,但這一理論的變種———上世紀20年代由法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提出的“夢幻之城”,倒是在中國夢幻成真。它正是主張城市向空中發展,通過集中建設塔式高樓,將大片土地闢作花園綠地,以大馬路、高架橋滿足小汽車之需———這已是當下中國城市的“千城一面”,不折不扣的“空中花園”。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創建城市

  • 成都
成都 成都
成都的第一大優勢是自然組合優越,成都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天府之地,這個地方自然能夠提供的各種要素和組合非常優越。第二,經濟組合均衡,它的一產、二產、三產,以及在發揚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提升產業的高度和精度上,都具有非常明顯的特色。第三個優勢是社會組合和諧,大家一提成都就是一個宜居的城市,一提成都就是有幸福感的城市,成都是統籌城鄉很好的城市,這是建設世界田園城市的基礎。第四,這裏是集聚中心和產業高端,尤其在西部成都具有獨特的優勢。第五個優勢,它是一個宜產、宜居、宜創的首選之地,這五個方面共同構築了成都能夠成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基礎。
  • 洛杉磯
洛杉磯 洛杉磯
洛杉磯是僅次於紐約的美國第二大城市,其大都會區近百個城鎮組成了美國最大的城市羣。大洛杉磯地區人口約1777.6萬,人口密度約1682人/平方公里,其中洛杉磯市區人口約410萬,僅次於紐約、芝加哥居全美第三位,人口密度約3168人/平方公里。目前,洛杉磯市已經建成各種社區公園385個(包括大型公共綠地),最大的社區公園佔地4000英畝,宛如一望無際的森林。政府規定每1000人不能少於區域公園6英畝,社區公園2英畝,鄰里公園2英畝。路旁成排的棕櫚樹也是洛杉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 
  • 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位於美因河右岸,臨近美因河與萊茵河的交匯點,坐落在陶努斯山南面的大平原上。市中心和內城在美因河北岸,美因河上眾多的橋樑把內城與近郊薩克森豪森地區連接在一起。面積248.31平方公里,人口約67萬。法蘭克福氣候温和,春秋季比較潮濕,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夏冬温差很大。1月份平均氣温-1.5℃,7月份平均氣温17.5℃。法蘭克福是德國重要工商業、金融和交通中心,德國最大的金融中心。法蘭克福不僅是德國的經濟中心,同時它又是一座文化名城。這裏是世界文豪歌德的故鄉,歌德的故居就在市中心。法蘭克福有17個博物館和許多的名勝古蹟,古羅馬人遺蹟、棕櫚樹公園、黑寧格爾塔、尤斯蒂努斯教堂、古歌劇院等都值得遊人一看。 [3] 
  • 圖森
圖森 圖森
圖森位於亞利桑那州東南部,是該州第二大城市,距墨西哥邊境只有100公里,地處沙漠河谷,氣候温和乾燥、陽光充足,有“沙漠綠洲”之稱。圖森都市區排名美國大都市區第52位,人口約61萬,排在第30位。光學制造、航空以及電子工業是該城的特色。圖森市郊區的仙人掌國家公園(SaguaroNationalPark)裏的沙漠荒野上遍佈仙人掌和其他沙漠灌木,其中以仙人柱最多。北郊有一處舉世矚目的生態實驗設施——第二生物圈,裏面設置熱帶雨林、沙漠和平原等七種地理條件不同的地形,收進3500種動植物,構成一個自成系統的閉合式生態小天地。 [3] 
  • 菲尼克斯
菲尼克斯 菲尼克斯
菲尼克斯亦稱鳳凰城,是美國第五大城市,亞利桑那州的州府及最大的城市,面積1230.5平方公里,在美國各州府排名第三位。鳳凰城都會統計區為美國第十二大都會,包括馬里科帕縣、皮納爾縣和坦佩、錢德勒等城市和小的社區。
菲尼克斯城則包括15個城鎮,通常被分為市中心、西鳳凰城、北鳳凰城、南鳳凰城、西南鳳凰城和東鳳凰城等六個區域。鳳凰城都會區2010年GDP1906.01億美元,人均GDP為4.55萬美元。鳳凰城都會統計區2010年總人口為419.29萬人,菲尼克斯城人口約157萬,人口密度為1153人/平方公里。 [3] 
  • 巴黎
巴黎 巴黎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又是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僅次於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和日本東京並列,巴黎與米蘭同為世界的時尚中心。2011年GDP為6910億美元,排名世界城市第5位。巴黎大區2007年人口統計為1206.7萬,人口密度816人/平方公里,巴黎市的人口密度則達到24,948人/平方公里。巴黎綠化面積占城市總面積的22.3%,人均綠地面積為13.94平方米。政府非常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全市的社區有公園397個,總面積358萬平方米,平均每個社區有將近20個公園,人均社區公園面積1.67平方米。 [3]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城市設想

霍華德設想的田園城市包括城市和鄉村兩個部分。城市四周為農業用地所圍繞;城市居民經常就近得到新鮮農產品的供應;農產品有最近的市場,但市場不只限於當地。田園城市的居民生活於此,工作於此。所有的土地歸全體居民集體所有,使用土地必須繳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來自租金;在土地上進行建設、聚居而獲得的增值仍歸集體所有。城市的規模必須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極為方便地接近鄉村自然空間。
霍華德對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體的規劃,並繪成簡圖。他建議田園城市佔地為 6000英畝(1英畝=0.405公頃)。城市居中,佔地1000英畝;四周的農業用地佔5000英畝,除耕地、牧場、果園、森林外,還包括農業學院、療養院等。農業用地是保留的綠帶,永遠不得改作他用。在這6000英畝土地上,居住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鄉間。城市人口超過了規定數量,則應建設另一個新的城市。
田園城市的平面為圓形,半徑約1240碼(1碼=0.9144米)。中央是一個面積約 145英畝的公園,有6條主幹道路從中心向外輻射,把城市分成6 個區。城市的最外圈地區建設各類工廠、倉庫、市場,一面對着最外層的環形道路,另一面是環狀的鐵路支線,交通運輸十分方便。霍華德提出,為減少城市的煙塵污染,必須以電為動力源,城市垃圾應用於農業。
霍華德還設想,若干個田園城市圍繞中心城市,構成城市組羣,他稱之為“無貧民窟無煙塵的城市羣”。中心城市的規模略大些,建議人口為58000人,面積也相應增大。城市之間用鐵路聯繫。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城市試驗

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的設想後,又為實現他的設想作了細緻的考慮。對資金來源、土地規劃、城市收支、經營管理等問題都提出具體的建議。他認為工業和商業不能由公營壟斷,要給私營企業以發展的條件。
霍華德於1899年組織田園城市協會,宣傳他的主張。
1903年組織“田園城市有限公司”,籌措資金,在距倫敦56公里的地方購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園城市──萊奇沃思(Letchworth)。
1920年又在距倫敦西北約36公里的韋林(Welwyn)開始建設第二座田園城市。田園城市的建立引起社會的重視,歐洲各地紛紛效法;但多數只是襲取“田園城市”的名稱,實質上是城郊的居住區。
霍華德關於解決城市問題的方案主要內容包括:
① 疏散過分擁擠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鄉村。他認為此舉是一把萬能鑰匙,可以解決城市的各種社會問題。
② 建設新型城市,即建設一種把城市生活的優點同鄉村的美好環境和諧地結合起來的田園城市。這種城市的增長要遵循有助於城市的發展、美化和方便。當城市人口增長達到一定規模時,就要建設另一座田園城市。若干個田園城市,環繞一箇中心城市(人口為5~8萬人)佈置,形成城市組羣──社會城市。遍佈全國的將是無數個城市組羣。城市組羣中每一座城鎮在行政管理上是獨立的,而各城鎮的居民實際上屬於社會城市的一個社區。他認為,這是一種能使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改革目標充分發揮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
③改革土地制度,使地價的增值歸開發者集體所有。
參考資料